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戈尔巴乔夫当政后,在各种场合特别是在苏共二十七大上,反复强调为适应当代世界发生的“深刻的巨大变化”,必须”用新的眼光来看待某些理论观点和概念”,并在做法上”抛弃老一套的实践模式”。他在阐述苏联对外政策时明确提出,“核对抗的形势,要求对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之间的相互关系采取新的态度、新的方法和新的形式”。苏共中央书记多勃雷宁等人陆续在报刊上具体阐明戈尔巴乔夫提出的“新政治思维“,甚至提到外交领域不是不能批评的禁区,不要怕粉碎老概念。现将苏联“新政治思维”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一代领导人倡导实行的新安全观和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国际政治和安全理念,相对于旧的“冷战思维”,无疑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观念革命。但这场思想观念革命与戈尔巴乔夫曾经鼓吹的“改革与新思维”有着本质的不同,二者区别的核心就在于是承认矛盾还是否认矛盾。  相似文献   

3.
论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政治教师能力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改革时中学政治教师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顺利达成中学政治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中学政治教师必须着力开发观察、反思、研究、学习、哲学思维、开拓创新、课程设计、课堂驾驭等能力素质.  相似文献   

4.
苏联共产党第28次代表大会于7月2日至13日在莫斯科召开。戈尔巴乔夫代表苏共中央在会上做政治报告。大会总结了苏联的五年改革历程,分析了当前苏联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确定了今后苏共的任务;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选出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新的中央委员会。大会的主要任务是制定新的行动纲领,明确苏共今后的发展方向;力争团结,避免分裂,以保持苏共执政党的地位。形势严峻提前开会苏共28大是在苏联社会处于重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进程、规律和经验教训受到我国理论界的特别关注,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尽管各国的改革必须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不能照搬、抄袭别国的经验,但社会主义国家之间毕竟有一些共同性的东西可资借鉴。改革应首先解决重大理论问题苏联的改革者较为重视理论问题。戈尔巴乔夫在苏共十九次代表会议的报告中阐述什么是社会主义时,提出社会主义有七个主要特征。第一个特征就是“社会主义是一个真正的、现实的人道主义制度”。可我们国内有些人前几年还对人道主义大加批判,从而  相似文献   

6.
戈尔巴乔夫的新著《改革与新思维》将由世界知识出版社翻译出版。戈尔巴乔夫在书中详细论述了为什么要在苏联进行改革、改革的范围与内容、改革的条件、初步效果和前景,勾勒了苏联对处理国内国际事务的新的构想。本刊选载书中的一些重要章节介绍给读者。文内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相似文献   

7.
美国无法确定戈氏的政治前景在华盛顿,不论是里根政府还是布什政府,都没有对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成功持特别乐观的态度。1987年春,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在访问莫斯科时非正式地对戈尔巴乔夫谈到她最近在华盛顿访问了一些高级官员,他们认为苏联的改革失策了,这一失策将会搞垮苏联这个中央大国的整个经济结构,特别是当戈尔巴乔夫推进这项改革太快的时候。她告诫戈尔巴乔夫要谨慎,尽管她自己也在将英国的国家工业转为私有化的过程中遇到了麻烦,但她还是希望戈尔巴乔夫能够成功。戈尔巴乔夫在向政治局报告时未指名地取笑那些极端保守的美国人,他补充说也许他们有道理,他认为无论如何需要15到20年的时间才能重新调整好苏联的经济,但这只是事后的想法,因为,他没有照此去做。  相似文献   

8.
由于时间关系,只就苏联调整外交政策问题发表一点个人看法。苏联的改革很有声势,在外交方面更是有声有色,表现出戈尔巴乔夫非凡的胆略和开拓精神。戈尔巴乔夫在调整外交政策方面有两个显著特点: 一、提出新思维、新观念,否定一些传统观点,着手解决由于推行霸权主义积累下来的一系列问题。主要新观念是: 战争不再是政治的继续,因在核战争中不可能有胜利者;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只能在历史性竞赛中以和平方式解决; 社会主义不能只有一种模式,承认社会主义的多  相似文献   

9.
黄河水利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国有企业改革及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换的逐步到位,黄河水利事业单位也迫切地面临一场新的改革。在这新形势下,黄河水利事业单位的广大干部和职工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现就将黄河水利事业单位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及对策作些初步的探讨于分析。  相似文献   

10.
席建花 《科技资讯》2008,(4):124-124
目前,国家已对中考政治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向素质教育转轨道路上迈出了又一强有力的步伐。中考政治考试已经十分重视考查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了适应考试改革,教师在政治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把学法指导纳入教学视野,加强学生的记忆、思维、运用能力的培养。毋庸置疑,能力只能在训练中提高,而不能传授,每个政治教师都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1.
“三个代表”思想,是新世纪我党对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创造。按照“三个代表”要求,高等院校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必须在以下四方面有所突破:要确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战略规划:围绕解决时代变革过程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思维创新;以方法手段创新为基本形式,在增强“一感三性”上下功夫;走专业研究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路子,培养大量的高校政工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2.
关于“非意识形态化”问题的两个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领导人和苏联学术理论界在阐述“新的政治思维”过程中,围绕“非意识形态化”问题,出现了两个概念:国家间关系非意识形态化和国际关系非意识形态化。我国一些书刊和资料在翻译中时有误译。据苏联人解释,国家间关系非意识形态化与国际关系非意识形态化,是两个有实质性差别的概念,是不能相互代替的。最先提出问题的戈尔巴乔夫说的是国家间关系非意识形态化,他并且批评了国际关系非意识形态化的提法。他的《改革与新思维》(1987年11月)这本书中有一节,题为《再论现实:争取国家间关系非意  相似文献   

13.
"三个代表"思想,是新世纪我党对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创造.按照"三个代表"要求,高等院校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必须在以下四方面有所突破:要确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战略规划:围绕解决时代变革过程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思维创新;以方法手段创新为基本形式,在增强"一感三性"上下功夫;走专业研究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路子,培养大量的高校政工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4.
在苏联推行的全面改革中,军事改革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特别是在当前国内局势持续动荡的情况下,苏军作为稳定政局的重要因素,其改革走向更为引人注目。防御学说和质量建军早在戈尔巴乔夫1985年上台后不久,苏联即确定了“军队建设必须服从经济建设需要”的方针。同年10月,戈尔巴乔夫在访问法国时首次提出了“合理足够”原则,并在翌年初召开的苏共27大上对这一原则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思想是在迈向新世纪的关键时刻我党对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创造。按照“三个代表”要求 ,高等院校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必须在以下四方面有所突破 :要确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战略规划 ;围绕解决时代变革过程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思维创新 ;以方法手段创新为基本形式 ,在增强“一感三性”上下功夫 ;走专业研究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路子 ,培养大量的高校政工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6.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应用,不仅给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且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清醒地认识网络发展的新特点,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开展网络条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7.
自主创新是一个集人才、科技、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环境、体制等于一体的划时代的重大课题。必须坚持自主创新与超前的理论思维与深入恒常的思想解放,企业、科技、教育三大行业改革必须不断深化,企业家队伍建设也必须进一步深化和升华。要打破现在世界上6万多家跨国公司控制着全球90%的高新技术、80%的投资的格局,实属不易。但是,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随着世界科学技术活动中心的转移,在不远的将来,必将迎来中国——在世界科学技术领域新高潮的到来。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教育具体方法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创新发展的。网络的出现与发展,引发着人们社会生产方式、思维方式、学习方式乃至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这种变革,已在教育领域突出地表现出来,网络时高校的思政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必须要转变观念,主动出击,在"e"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创新应用网络的媒介。  相似文献   

19.
1985年-8月,54岁的戈尔巴乔夫接替去世的契尔年科,当上了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就以他充沛的精力,卓越的胆识,积极推行他的新政,在国内致力予破治和经济体制改革,在对外政策中实行对话缓和的方针,引起世人瞩目。为了给推行新政提供理论根据,戈尔巴乔夫在1987年出版了《改革与新思维》一书,  相似文献   

20.
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的当代中国意义及其命运是一个有着重大现实意义的命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及其实践,要求我们不能对阶级进行狭隘的政治解读,必须从阶级斗争和左倾意识形态话语下解放出来,并结合当代中国实际,对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进行与时俱进的当代转换。坚持从阶级分析到以阶层分析为主方法的转换,树立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对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