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郑和下西洋是航海史上的壮举,但是关于下西洋所使用的大型船舶--宝船的船型及样式,却一直缺乏历史的图像资料.文章仅就新发现的一幅<天妃经>的卷首插图郑和航海图进行介绍.文中指出,该图关于郑和船队的形象,可以作为宝船是福船型的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2.
600年前,郑和这位中国历史上罕见的航海英雄,做出了令现代人惊叹的伟大壮举。他的船队有2.78万人,分乘63艘巨型宝船和更多小一些的船,浩浩荡荡七下西洋,足迹遍及东  相似文献   

3.
宗河 《创新科技》2005,(3):48-51
<正>今年的7月11日是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纪念日,也是我国首届“航海日”。在航海日当天,中国、印尼、肯尼亚、非洲沿海,凡郑和到过的地方,人们都以自己的方式纪念中国人600年前的一项壮举——大明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郑和率领船队,世界上第一个“远洋舰队”驶向三大洋,开始了人类史无前例的远洋航行。从公元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率船队先后七次远渡重洋,遍访亚洲、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比欧洲远洋航海家早了半个世纪,是中国海洋文明的盛事,更是世界海洋文明的经典篇章。  相似文献   

4.
<正>2015年是郑和下西洋610周年。1405年,伟大航海家郑和,奉明成祖朱棣之命,率领庞大船队起锚远航,出使中国南海以西的国家和地区,称为"下西洋"。610年过去了,当我们站在长151.18米、宽61.6米的"宝船"模型前,当我们再次扬帆远航,重走海上丝绸之路时,我们不仅要感叹于中国古代那些先进的造船和航海技术。"福船"与帆橹"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郑和下西洋显示出我国古代在造船和航海方面的辉煌成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研究员杨丽凡高度评价说。中国古代造船技术发展到明代,  相似文献   

5.
28年七下西洋,在东方千年航海史上,不过是一瞬间,但却将整个东方航海事业推向瞬间的高峰。1433年,第七次下西洋,郑和在古里病逝,副将王景弘将庞大的舰队和郑和的头发、  相似文献   

6.
1405年郑和率领庞大船队开始了“下西洋”的壮举。临近2005年,国内外学术界举行一系列会议和活动,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年。2004年12月11日,武汉造船工程学会、湖北科技史学会、武汉航海学会在武汉理工大学主办了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学术研讨会。来自湖北、北京、台湾、浙江、江苏的50多位专家和青年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组织者筹资出版了由29篇文章组成的论文集。  相似文献   

7.
《科技导报(北京)》2005,23(8):66-66
2005年7月11目,是我国伟大的航海家、探险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目,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600年前,郑和率领由208艘船组成的庞大船队,完成了7次下西洋的创举,途经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航海史上时间最早、规定最大、技术先进、活动范围最广的洲际航海活动,传播了中华文明,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和经贸往来,扩大了中外友好关系,为世界航海事业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事件经过南大西洋上的特林达迪岛位于距巴西巴伊亚沿岸约1200千米的海域上,是由裸露岩石构成的小岛。1958年1月16日为了配合国际地球观察年,巴西海军所属的"萨尔达尼亚"号离开里约热内卢港到特林达迪岛建气象观测所,完成任务后向里约港返航。该船船长是何塞·萨尔达尼亚,率领船员3000人。另外该船还邀请了一些客人,有空军退役的何塞·皮卡斯  相似文献   

9.
浏河古称刘家港,地处海头江尾。590年前,郑和率船队从刘家港出发,乘风破浪,七下西洋,创下了中国航海史上的惊人壮举。从此,浏河名扬海内外,一时出现"商贾云集,日进斗金"的繁荣景象,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而日渐衰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浏河焕发了新的活力,发挥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崛起在扬子江畔,令人瞩目。盛夏季节,记者来到浏河镇,感受到一股浓浓的现代化气息。镇党委书记朱惠明见到记者后,说:"浏河既是古镇,又是文化名镇,还是当今工业卫星重镇。镇区内有郑和七下西洋的旧址,戚继光检阅水军的阅兵台。出过世界名人美籍华人、美国物理学会主席吴健雄博士,我国当代最负盛名的百岁画家朱屹瞻大师"。朱惠明书记一口气,就把浏河的特点推到了记者的眼前。  相似文献   

10.
15世纪初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是世界航海史上绚丽的篇章。隆重纪念这一盛事600周年之际,不禁令人无限感慨、浮想联翩。郑和下西洋发生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那时的地球上,都发生了哪些足以影响人类社会进程的事情?我们不妨跨越时空,放宽眼界,倘佯到他们身边感受一下律动的历史脉搏。  相似文献   

11.
郑和下西洋与地理大发现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薇 《咸宁学院学报》2008,28(4):210-211
六百多年前,中国航海家郑和率领一支庞大舰队,首次出海。他前后七次远航,将整个东方的航海事业推向了巅峰。笔者认为,正确认识郑和航海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对于帮助我们了解中国如何从强盛变为衰弱,从而接受历史教训,坚定不移地搞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很有借鉴意义。本文试图从郑和下西洋与地理大发现的比较研究中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自公元1405年始,明朝皇帝朱棣派郑和率领两万七八千人、两百余艘船只七次下西洋,历时二十八年,航程万余里。在中东方向,最远航行到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城;在非洲方向,最远航行到莫桑比克的贝拉港;历经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史称——郑和下西洋。  相似文献   

13.
一这是航海史上一个非常壮烈的死里求生的故事。那是1914年8月8日,当皇家南极探险队驶离苏格兰的普利茅斯港,恰逢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沙克尔顿的船是一艘三桅木船,它特别能经受冰的撞击,船名叫"北极星",沙克尔顿用他家庭的箴言"坚忍制胜"将船重新命名为"坚忍"号。一路向南驶去,探险队最后一个停泊港是南乔治亚岛,这是不列颠帝国在亚南极区的一个荒凉前  相似文献   

14.
<正>4月11日,中国第33次南极考察队乘坐"雪龙"号返回上海,结束了历时161天的科考旅程"。雪龙"号本航次安全航行3.1万海里,在罗斯海鲸湾水域雪龙船抵达最南纬度78°41′,刷新了全球科考船舶在南极海域到达的最南端纪录,获取了大量航海数据和资料,在世界航海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秦锐 《科技智囊》2015,(1):48-52
<正>11月17日上午9时30分,随着开市锣声在上交所和港交所两地响起,中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首发车"——"1117号列车"从沪港两地同时启程。通过沪港通这条双向列车,两地资金涌向对方股市。这既有"北水南下",也有"南水北上",买卖均以人民币交收。这是中国资本市场历史性的一刻。它标志着沪港两地股市顺应全球化和市场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实现互联互通、互惠互利。它既是香港金融市场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更是A股对外开放迈出的关键一步,并有望实现"以开放促改革",  相似文献   

16.
<正>4月20日19时41分,"天舟一号"搭乘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从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启程,飞向了太空。作为一艘只运货、不送人的货运飞船,"天舟一号"被大家形象地称为"快递小哥"。"天舟一号"高10.6米,宽3.35米,体量与"天宫一号""天宫二号"相当,但"肚"大能容,可以运送6吨多货物。天舟系列货运飞船是我国新研制的航天器,是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  相似文献   

17.
1568年,墨西哥沿岸的圣胡安,炮声隆隆、杀声阵阵,英国5艘100-200吨的小破船正在被西班牙船队追击.很快,英国船队中的"卢柏克耶稣"号等3条船被毁,200人丧命或被俘.船队的领头者霍金斯和德雷克乘坐"密涅"号仓皇逃出.途中,他们亲眼看着被俘同胞遭受西班牙人的殴打和虐待,其中不少还是14岁不到的孩子,他们双臂被绑,...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海陆兼备的大国,自古以来就与海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对海洋的开发利用由来已久,也曾拥有发达的造船技术和先进的航海技术,更出现过开辟海上丝绸之路和郑和七下西洋的辉煌壮举。在历史的长河中,出现过许多大国和强国,走向海洋是这些国家共同的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19.
<正>1531年,西班牙冒险家仰仗先进的火枪和大炮,突袭并攻入印加帝国首都库斯科(今南美洲秘鲁境内),杀死皇帝并将黄金白银洗劫一空!这一"壮举"极大刺激了其他西班牙冒险家,他们纷纷漂洋过海想来分一杯羹,这些西班牙人从当地的印第安人口中听说,亚马孙雨林深处有个"黄金国",国王(部落酋长)富得连洗澡都用金粉洒遍全身,不禁垂涎三尺!  相似文献   

20.
船沉红海     
当地时间2月2日晚,载有1400多人的埃及“萨勒姆98”号客轮在红海沉没。这艘客轮2日晚7时半从沙特阿拉伯西部杜巴港出发,预计3日凌晨2时半抵达埃及的塞法杰港。然而,船在离开杜巴港大约62海里时从雷达上消失。诡谲红海“泰坦尼克”悲剧重演此次失事的“萨勒姆98”号大型客轮,属于埃及萨勒姆海运公司。客轮上共有1414人,其中包括104名船员和1310名乘客。在乘客中,有1193名埃及人,99名沙特阿拉伯人,6名叙利亚人,4名巴勒斯坦人,以及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也门、苏丹、印度尼西亚、约旦、加拿大和菲律宾的公民各1人。据悉,“萨勒姆98”号出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