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春秋时代,诸侯争霸.期间有多位诸侯先后称雄一时,历史上有"春秋五霸"之说.但"春秋五霸"究竟是哪五个人,一直众说纷纭.现对这一问题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春秋时期能称为霸主的又何止五位."五"可能只是一种虚指,是当时人对于称雄一方的诸侯的惯用称呼.随着时间的转换,人们对于这一概念的理解也有不同.  相似文献   

2.
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中第一位霸主,其改革意识,用人理念,人本思想和“九合诸侯、尊王攘夷”的称霸策略具有深刻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3.
“五霸”之说历来纷繁,前人以为有“三代五霸”与“春秋五霸”之别。实际上,任何一个“五霸”说都不是以某一标准(如主持盟会、天子赐伯等)可以归集的,“五霸”的概念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这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相似文献   

4.
论“五霸”之一的楚庄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庄王熊旅(公元前613年—前591年在位)是我国春秋时代的五霸之一。不少史学家对楚庄王给予很高的评价。然而,对楚庄王称霸和霸主应具有条件的关系。即楚庄王称霸和齐桓、晋又称霸走的并非同一条路的问题,却没人论及。为此,本又对此作一探讨。关于春秋五霸,虽历来说法不一.但各种史料对越在王和齐桓公、晋文公并列为霸主并无歧义.齐桓公大胆地起用管仲为相,制定了“尊王援夷”的方针策略,他率领诸侯攘夷、狄,抗拒楚国。捍卫华夏文明,理当称为首霸;而晋文公在鲁僖公二十四年(前636年)再次高举“尊王攘夷”的大旗,并在备修公…  相似文献   

5.
一、司马迁的时代背景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後至於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这便是司马迁在二千多年前表示了他企图依照他父亲司马谈的志愿继承孔子‘春秋’的精神而重新撰述一部历史记录所下的一个伟大的决心。但自孔子到司马迁作史时代三百七十五年中,中国整个时代,起了剧烈的变化,因为秦的统一中国,就从‘诸侯割据称雄的封建国家’建立了‘专制主义  相似文献   

6.
在春秋中期,随着楚庄王问鼎天下,周天子的威仪彻底陨落,勤王而信天下的“尊王攘夷”战略终于寿终正寝。随之而来的,便是以楚庄王武力控制诸侯的结盟战略为代表的春秋争霸时代。晋因与楚国的邺战(公元前597年)一役失败,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春秋时代占据霸主地位最长时间的晋的终结。随着晋景公的励精图治,晋国霸业逐渐复兴。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春秋时期,发生过长期的诸侯争霸战争。关于此种战争的性质,从古至今的看法颇为一致。古代的学者孟子说:“春秋无义战”。当代的一些著名学者讲: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是“奴隶主阶级争夺土地和掠夺人口的战争。”古今学者虽站在不同的阶级立场,处在不同的历史时代,用不同的历史观分析研究历史,却对诸侯争霸战争  相似文献   

8.
谁在称雄酒坛   前不久,国家内贸局在北京召开的中国食品日用品高峰论坛上,公布了1999年度全国食品日用品监测结果.让业内人士大跌眼镜的是,中国酒业昔日群雄并峙、诸侯割据的格局就此宣告土崩瓦解,一个巨头称霸的新格局业已形成;五粮液白酒、张裕葡萄酒、青岛啤酒三个“酒霸“的实力远远超乎人们的想像,在同类市场上,其市场综合占有率均遥遥领先于竞争对手,且一举跻身于500强中的前30位领跑队伍.……  相似文献   

9.
虽然《春秋》全文并无“羲”字,但“三传”通过阐释《春秋》之“羲”,正好衔接了“羲”在此前后的文化内涵,将本来仅是针对“天-王”关系的“羲”扩展到“天-王-诸侯-大臣”、“中国-蛮夷”的维度。孟子和其他战国思想家又进一步将其扩展到君子修养和普通个体的心性使用层面,“羲”成为一个重要的伦理道德性范畴。这种衔接并非巧合,“羲”之所以成为阐释《春秋》的核心,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春秋》的文本性质与功能具有“羲”的原始发生内涵与指代功能:“羲”将“羊”置于“我”之上,它表征出王权的神圣性、仲裁性,以及神灵监督王权的合法性。《春秋》包含了天与时政纲领的依赖关系,以及天与君王及大臣的责任关系。它既能表征出王权的神圣性,又能监督王权的合法性。“神”与“王”的神圣关系、史官记事对“王”的监督功能是“羲”和《春秋》内在相通的契舍点。历来阐释《春秋》者无不从“螽.”牢着眼,这不是偶然,而是间接地.旁证了《畚教》的巫虫性和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0.
《春秋》书诸侯葬后举谥似乎无一定体例,"三传"对此各有阐释。为此,以《左传》文献为依据,结合"三传"的观点,通过对其归类整理、梳理、考析,剔除其不合理之处,认为《春秋》书与不书诸侯葬谥有其独特的书法体例,即以内鲁和同盟为前提,国君之是否礼葬为书同盟诸侯的标准,而吴楚僭越、夷狄和灭国则不论同盟与否均不书。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春秋》所记天子、诸侯、诸侯夫人的卒葬日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春秋葬日制度存在着明显的阴阳观,即丧月等级用阳、葬日用阴,体现了"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观念。除此,本文还对丧月不计闰、葬日不用疾、卜日先远日等规定进行了探究,对《春秋》卒葬的书写原则及体例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任何一位成功的国君,都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措施。在这一整套措施中,有一项或几项是最根本、最重要的措施。晋文公亦不例外,其最得人心的措施,就是执行“采邑”。“封国是诸侯的领地。采邑是卿大夫的领地,二者的性质是相同.周王把王畿之内的一些邑赏赐给他的卿士;同样,诸侯也把在封国之内的一些邑赏赐给他的卿大夫。这种卿大夫所受的封地叫做“采”或叫做邑.”[1]从人类财产所有制发展的总趋势看;已经进入财产私有制以后,披着国有制外衣的井田制,彻底被扔弃。此时,财富的象征者──奴隶的多少转变为土地的多少。因此,争…  相似文献   

13.
“道一”是杨简春秋学的用语,是指历史的必然趋势只有正道一途。与之相对的概念就是“道二”,是指圣人笔下春秋人物的是非两途。杨简认为“道二”体现了圣人的褒贬之意,而复归于“道一”是圣人作《春秋》的根本目的。复归“道一”的方法则是反求本心,这是杨简最为看重的简易之道。但是在具体的经学解释中,杨简的原心之论又有前后抵牾、顾此失彼的情况,说明将史事简化的方法自有内在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春秋时"五霸"之一的宋襄公在泓之战中失败,对其失败原因学者多归罪于他的"蠢猪式"的仁义之举.然而历史上亦不乏赞誉之人.他的失败有多种原因,但不可否认泓之战是我国古代战争作战方式发生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5.
“大一统”是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确切地说 ,是儒家经学 ,特别是今文经学中的春秋公羊学的一个专门概念。它构造了一个宏大的政治哲学体系 ,而绝非一种纯粹的情感或事实的判断。由原典出发 ,对其进行一简要的分析阐释。公羊家们通过对于《春秋经》的阐释 ,由“王”、“正月”、“公即位”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形而下的实际政治建制 ;由“元年”、“春”、“王”建立了一个批判的形而上的理念。然后一总统于一超验的“元”。而此超验的“元”又可为一良好的理性所认识。这一学说乃是真正理解儒家政治哲学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埙:古代一种吹奏乐器。因为是用陶土做的,故又名陶埙,其状有球形和椭圆形数种,围五寸,长三寸半,有音孔一至六不等?它的发明者据《世本》载:“暴辛公作埙”,《御览》卷581注,暴辛公是周平王时代的一个诸侯。瑟:古代的一种弹奏乐器。古瑟“八尺一寸,四十五弦”。据《世本》记,瑟是“宓羲作。”《宋书乐志》载:“瑟,马融《笛赋》云:‘神农造瑟’。”  相似文献   

17.
“如乐之和,无所不谐”——2500年前,春秋时代晋国的一位君主,用音乐中的“和”与“谐”的概念,形容他的国家与其他诸侯国的关系。这是人们第一次把“和谐”的概念用于政治、社会生活和“外交”(在当时就是指诸侯国家之间的关系)上。这个绝妙的比喻,后来成为中国人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国家与国家关系最高境界的经典比喻,在公元21世纪,  相似文献   

18.
耿学芹 《科技信息》2007,(34):143-144
春秋后半期,周王室衰弱,诸侯兼并,战事频繁,天下大乱.曾经有"春秋小霸"之誉的郑国已经国势衰微.当时晋、楚争霸,郑国夹在晋、楚两国之间,为两国必争之地,处境十分困难.  相似文献   

19.
千家姓中一奇葩张西庆沈尹戌是春秋五霸之一楚庄王的曾孙,楚昭王时被封为沈地(河南省平舆县)为沈尹,以地为姓,他便是中国沈姓的始祖。沈尹戌有两个儿子──沈诸梁与后。沈诸梁于公元前505年被封楚国北境要塞叶邑为叶尹,以叶为处,故称叶公,乃中国叶姓的始祖.父...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春秋之前没有将军,管军事的叫司马。由于军队数量小,天子也只有六军,每军2500人。诸侯最多不准超过三军。当时军的统帅叫卿。卿以下称为大夫。到了春秋时期,诸侯为了扩大势力范围,不断增加兵力。因此,大国诸侯常常有三军,只能设三卿。于是,就把扩充军的统帅称为"将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