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期研究表明广东凉茶颗粒中三萜皂苷主要来源于岗梅和金樱根。而目前对于金樱根化学成分研究主要集中在金樱子叶和果实,对其根化学成分研究鲜见报道。基于此,该实验在前期基础上采用正反相硅胶、凝胶等多种分离手段对金樱根甲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相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中分离得到了6个化合物,采用现代波谱分析和文献对照等方法鉴定其结构分别为:2α,3α,19α-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1)、2α,3β,19α-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2)、2α,3β,19α,23-四羟基乌苏-12-烯-28-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3)、齐墩果酸(4)、熊果酸(5)、(+)-儿茶素(6)。化合物1,2,3为首次从金樱根中分离得到,且为广东凉茶颗粒中三萜皂苷类成分。  相似文献   

2.
枇杷叶中三萜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色谱方法对枇杷叶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依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枇杷叶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到13个化合物,经鉴定为三萜和脂肪醇类物质,其中三萜:乌苏酸 (1)、蔷薇酸 (2)、齐墩果酸 (3)、2α, 19α-二羟基-3-羰基-12-烯-28-乌苏酸 (4)、2α, 3β, 13β-三羟基-11-烯-28-乌苏酸 (5)、2α-羟基白桦脂酸甲酯 (6)、科罗索酸甲酯 (7)、乌苏醇 (8)、科罗索酸 (9)、2α, 3α, 19α-三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 (10) 、β-谷甾醇 (11)、2α, 3α, 19α, 23四羟基齐墩果酸 (12);脂肪醇:正二十一烷醇 (13)。化合物5、6、8、12和13是首次从枇杷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广东凉茶颗粒苷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阐明广东凉茶颗粒的药效物质基础和完善其质量标准,首次对其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从其甲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5个苷类成分,采用物理常数对照和现代波谱分析方法确定其结构依次为:4-p-香豆酸-D-吡喃葡萄糖苷(1)、2α,3α,19α-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2)、2α,3β,19α-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28-O-β-D-吡喃葡萄糖(3)、2α,3β,19α,23-四羟基乌苏-12-烯-28-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4)、木犀草素-6-C-葡萄糖苷(5)。1为首次得到的天然产物,1,2,3,4,5均首次从广东凉茶颗粒中分离得到,为进一步研究其药效及药理活性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采用多种色谱技术(硅胶、ODS、MCI和SephadexLH-20等)从微籽龙胆氯仿部位分离得到9个三萜类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技术和文献数据对比,分别鉴定为:α-香树脂醇(1)、3β,28-二羟基乌苏烷(2)、3β-羟基-12-烯-28-醛乌苏烷(3)、乌苏酸(4)、3β-hydroxy-urs-11-en-13β,28-olide(5)、2α-羟基乌苏酸(6)、obtusalin(7)、桦木酸(8)和2α,3α,24-三羟基齐墩果酸(9)。化合物(7)和(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利用多种柱色谱技术从滇南蒲桃(Syzygium austroyumnanese)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通过1H NMR和13C NMR等波谱技术结合文献数据对照,分别鉴定为齐墩果酸(1)、阿江榄仁酸甲酯(2)、乌苏酸(3)、乌苏酸甲酯(4)、坡模酸(5)、3β-hydroxy-11α-hydroperoxyursan-12-en-28-oic acid(6)、19α-hydroxyasiatic acid(7)、桦木酸(8)、3-表桦木酸(9)、2α,3β-dihydroxylup-12-en-28-oic acid(10)、β-谷甾醇(11)、豆甾-4-烯-3-酮(12)、4(14)-eudesmene-6α,11-diol(13)和2,3-二甲基-2-壬烯-4-内酯(14).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滇南蒲桃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寻找算盘子(Clochidion puberum)的活性成分,对其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和葡聚糖凝胶柱层析分离纯化技术,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特征分离并鉴定化合物。结果:从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部位分离得到了2个化合物:3β,19α,23α-三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Ⅰ),2β,3β,23α-三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Ⅱ)。结论:以上化合物是从该植物地上部分中分离得到三萜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研究蓝盆花Scabiosa comosa Fisch花序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和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反复采用硅胶柱色谱,RP-C18柱色谱,Sephadex LH-20,MCI,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窄叶蓝盆花花序的化学成分,利用多种波谱技术(UV,NMR,LC-MS)鉴定化合物结构.进一步对这些化合物的DPPH游离基清除率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率进行了测定.本实验从蓝盆花花序中分离鉴定出10个化合物,7个酚类化合物,2个萜类化合物和1个甾醇化合物.其中芹菜素-4′-O-β-葡萄糖苷(2),芹菜素-7-O-α-阿拉伯糖(1-6)-β-葡萄糖苷(6)和3β,23-二羟基乌索-12-烯-28-酸(9)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体外活性实验结果显示,木犀草素(3),木犀草素-7-O-β-葡萄糖苷(4)和绿原酸(7)具有显著的清除DPPH游离基活性,EC50值分别为19、43和26μg·mL-1;另外,黄酮苷元芹菜素(1)和萜类化合物熊果酸(8)及3β,23-二羟基乌索-12-烯-28-酸(9)具有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检测对H2O2处理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DNA损伤、鼠肝微粒体脂质过氧化和pBR322 DNA氧化断裂的保护作用,测定了从香茶菜中提取到的4种三萜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4种化合物在这3种体系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熊果酸在所有体系中保护作用最强;2α,3β-二羟基-乌苏-12-烯-28-酸在抑制脂质过氧化时活性强,而在抑制单链DNA断裂中作用较弱;其异构体2α,3α-二羟基-乌苏-12-烯-28-酸作用正好相反;齐墩果酸仅在在H2O2处理的单个核细胞层DNA损伤中具有微弱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硅胶、凝胶柱色谱以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研究了流苏花的化学成分。综合运用波谱学方法鉴定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的结构。从流苏花中共分离的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表松脂酚(1)、连翘苷(2)、木犀草素-3-O-β-D-葡萄糖苷(3)、山奈酚(4)、乌苏酸(5)、齐墩果酸(6)、异香兰酸(7)、3,4-二羟基苯甲酸(8)、3,4-二羟基苯乙醇(9)。上述9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流苏花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和化合物5~9为首次从流苏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狭叶獐牙菜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化合物,依据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氯仿部位分离鉴定了4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齐墩果酸(1)、乌苏酸(2)、羽扇豆醇(3)、3β-羟基-11α,12α-环氧齐敦果-28,13β-内酯(4)。结论:除化合物(1)外,化合物(2)、(3)、(4)为首次从该药用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MCI等柱色谱手段对奶子藤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从其90%的乙醇提取物中得到8个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3,4-二羟基苯甲醛(1),3,4-二羟基苯甲酸(2),2,2-二甲基-7-羟基色满(3),齐墩果酸(4),熊果酸(5),β-谷甾醇(6),5,7,3’,4’-四羟基黄酮醇-3-O-β-D-葡萄糖苷(7),5,7,3’,4’-四羟基黄酮醇-3-O-α-L-鼠李糖苷(8),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3为首次从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采用硅胶、凝胶等柱色谱方法从壮药青藤仔Jasminum nervosum Lour.的茎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豆甾醇(2)、β-胡萝卜苷(3)、齐墩果酸(4)、3-乙酰基齐墩果酸(5)、蒲公英赛醇(6)、白桦脂酸(7)、蒲公英赛酮(8)、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9)、2α-羟基齐墩果酸(10)。其中化合物5-8和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通过柱色谱法对川牛膝根部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得到了9个化合物,并采用核磁共振波谱技术对分离所得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分别为川木香内酯(1),α-菠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2),胡萝卜甙(3),头花蒽草甾酮(4),杯苋甾酮(5),28-epi-杯苋甾酮(6),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7),18β-H-甘草次酸-30-β-吡喃葡萄糖酯(8),齐墩果酸-3-O-β-D-葡萄糖醛酸苷(9).其中,化合物1~2,7~9均为首次从川牛膝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MCI等柱色谱手段对奶子藤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从其90%的乙醇提取物中得到8个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3,4-二羟基苯甲醛(1),3,4-二羟基苯甲酸(2),2,2-二甲基-7-羟基色满(3),齐墩果酸(4),熊果酸(5),β-谷甾醇(6),5,7,3',4'-四羟基黄酮醇-3-O-β-D-葡萄糖苷(7),5,7,3',4'-四羟基黄酮醇-3-O-α-L-鼠李糖苷(8).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3为首次从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鸡嗉子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鸡嗉子叶(Dendrobenthamia capitata(Wall.)Hutch.)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运用现代波谱技术和标准品对照的方法鉴定了其结构,包括8个黄酮类化合物: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itin,1);kaempferol-3-O-β-D-Galactopyranoside(2);astragalin(3);杨梅素(myricetin,4);槲皮苷(quercitrin,5);金丝桃苷(hyperin,6);epigallocatehin(7);异槲皮苷(isoquercitrin,8);2个三萜类化合物:熊果酸(ursolic acid,9);2α,3β-二羟基乌苏-12-烯-28-酸(10);2个甾体类化合物:β-谷甾醇(β-sitosterol,11);胡萝卜苷(daucosterol,12).其中化合物2,3,4,5,6,7,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对滇产宽叶鼠麴草(Gnaphalium adnatum)枝叶粗提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采用反复硅胶柱层析、重结晶的方法分离纯化得到14个化合物,通过现代谱学方法和理化常数测定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7-O-(2′-异戊烯基)-5-羟基-1(3H)-异苯并呋喃酮(1),7-O-(β-D-葡萄糖苷)-5-羟基-1(3H)-异苯并呋喃酮(2),5,7-二羟基-1(3H)-异苯并呋喃酮(3),银椴苷(4),4-(3′,4′-苯甲氧基)-3-甲基-3-烯-2-酮(5),对苯二甲酸-(正丁基-异丁基)-二醇酯(6),3β-香树脂醇(7),4,22-二烯-3-酮豆甾烷(8),4,22-二烯-3-酮-6β-羟基豆甾烷(9),5,22-二烯-7-酮-3β-羟基豆甾烷(10),5-烯-7-酮-3β-羟基豆甾烷(11),二十四烷酸甘油酯(12),豆甾醇(13),胡萝卜苷(14).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牛奶子(Elaeagnus umbellata Thunb)的药效物质基础,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MCI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对其枝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结合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从牛奶子枝叶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羟基-4-(3-氧代-1-丁烯基)-3,5,5-三甲基环己-2-烯-1-酮(1),(3S,5R,6S,7E)-5,6-环氧-3-羟基-7-大柱香波龙烯-9-酮(2),(6R,7E,9R)-9-羟基-4,7-大柱香波龙二烯-3-酮(3),黑麦草内酯(4),2α,3α,23-三羟基-12-烯-28-熊果酸(5),2α,3α,23-三羟基-3,23-异亚丙基二氧基乌苏-12-烯-28-酸(6),2α-羟基熊果酸(7),熊果酸(8),白桦脂酸(9),3-羟基-1-(3-羟基-4-甲氧基苯)-1-丙酮(10),pinoresinol(11),丁香脂素(12),lariciresinol(13),紫云英苷(14),β-谷甾醇(15),胡萝卜苷(16).除化合物14和15外,其余化合物皆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药用植物三楞草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以期寻找活性成分。方法:运用硅胶,ODS柱分离三楞草地上部分提取物,利用NMR技术和质谱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三楞草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0个化合物,分别是豆甾醇(1)、β-谷甾醇(2)、7α-羟基谷甾醇(3)、齐墩果酸(4)、乌索酸(5)、胡萝卜苷(6)、胡萝卜苷亚油酸酯(7)、β-谷甾醇棕榈酸酯(8)、异荭草苷(9)、芒柄花素(10)、4′,6-二甲氧基-7-羟基异黄酮(11)、油酸(12)、十六烷(13)、棕榈酸(14)、二十七烷醇(15)、二十二烷酸(16)、亚油酸(17)、α-亚麻酸(18)、D-2-O-甲基肌醇(19)和D-松醇(20)。结论:化合物1~20均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RP-18柱色谱方法对水青树(TetracentronsinenseOliv.)茎干进行了成分分离纯化,并利用UV、NMR、MS等波谱光谱方法对化学成分进行结构鉴定.共从水青树乙酸乙酯与正丁醇萃取部分中分离并鉴定了15个化合物,分别为2-羟基-5-(2-羟乙基)苯β-D-葡萄糖甙(1),2,6-二甲氧基-4-羟基苯1-O-β-D-吡喃葡萄糖甙(2),3,5-二甲氧基-4-羟基苯1-O-β-D-吡喃葡萄糖甙(3),丁香酸β-D-葡萄糖酯(4),丁香酸4-β-D-葡萄糖甙(5),甲氧基四氢醌-4-β-D-葡萄糖甙(6),甲氧基四氢醌-1-β-D-葡萄糖甙(7),对-羟基肉桂酸(8),β-乙酰鼠李糖甙(9),α-乙酰鼠李糖甙(10),(+)-儿茶素(11),羽扇醇(12),3β,20-羽扇二醇(13),白桦子酸(14),齐墩果酸(15).除化合物11-13和15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开口箭根茎中甾体成分,寻找新的抗肿瘤活性物质.方法:运用反相常压柱色谱和制备高效液相对其甾体成分进行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开口箭根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甾体皂苷及2个甾体皂苷元,其结构分别为1β,2β,3β,4β,5β-五羟基-螺甾-△25(27)-烯-5-O-β-D-吡喃葡萄糖苷(1),1β,3β-二羟基-5β-孕甾-△16(17)-烯-20-酮-3-O-β-D-吡喃葡萄糖苷(2),1β,2β,3β,4β,5β,6β,7α-七羟基-5β-呋甾-△25(27)-烯(3),1β,2β,3β,4β,5β,7α-六羟基-6-氧化-螺甾-△25(27)-烯(4),3-O-β-D-吡喃葡萄糖基-(25S)-1β,3β,5β,26-四羟基-5β-呋甾-△20(22)-烯-26-O-β-D-吡喃葡萄糖苷(5),3-O-β-D-吡喃葡萄糖基-(25S)-1β,3β,5β,22α,26-五羟基-5β-呋甾-26-O-β-D-吡喃葡萄糖苷(6),3-O-β-D-吡喃葡萄糖基-(25S)-1β,3β,26-三羟基-5β-呋甾-26-O-β-D-吡喃葡萄糖苷(7)和3-O-β-D-吡喃葡萄糖基-(25R)-1β,3α,26-三羟基-△5(6)-烯-5β-呋甾-26-O-β-D-吡喃葡萄糖苷(8).结论:化合物1和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