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从求法悟道、弘扬禅法以及创宗立派等方面论证了临济义玄与江西洪州禅之密不可分的关系。临济义玄因参学洪州禅而悟道,并承续洪州禅的思想,建立黄檗宗旨,强调自信自悟,主张无心无事。尤其重要的是,他创新洪州禅的禅修理念和接众方式,为他创建临济宗派奠定了充分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历来是人们研究的热点,但如《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二首》这种另类禅诗,却从正面直接揭示了王维的复杂心理世界。它的风格很近似于白居易的宗教诗风格,这是王维诗作当中并不常见的。王维既不是"诗家佛陀",也不是"诗家菩提",而是一个普通的"学佛者",他的一生都没能解脱,他只能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具有浓厚宗教情怀的儒士文人。  相似文献   

3.
韩贞是王艮、王襞的弟子,泰州学派的重要传人。受王艮、王襞禅学思想特别是王襞的禅学影响的影响,韩贞虽然从学泰州后弃佛归儒,甚至对佛教有所批评,但他一生也没有脱离佛、道的影响。韩贞修的禅是儒禅,也是吸收了佛道修行方法的综合之禅。韩贞强调内悟、静修,主张无说为妙,所以他修的禅也是一种哑禅。  相似文献   

4.
禅的中国化有着深刻的社会心理基础和广阔的历史背景,从时空而言,禅的中国化过程是不同地域的文化在不同时间上的对立统一过程;从内容而言,它是宗教、哲学、心理学、文学、艺术等多种文化要素相互渗透的过程。五祖弘忍的禅学思想是禅学中国化的开端,六祖慧能的“顿悟”法门标志着禅学中国化的完成。  相似文献   

5.
夏荥 《科技信息》2011,(24):I0156-I0157
一、引言王维(701-761),唐代伟大诗人,诗歌、音乐、绘画兼擅,笃信佛教禅宗。其诗歌因其以画入诗、以禅入诗、以音乐入诗闻名。其诗作内容十分丰富,但最为人所称道的还是他的田园系诗作,《鸟鸣涧》就是其中的一首。(高佳,2003:26)二、分析原诗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此诗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这首脍炙人口的山水诗充满诗  相似文献   

6.
严羽《沧浪诗话》中提出的"以禅喻诗"一说,学者们多有阐释和评说,但由于不能区分"悟"多方面的意思,导致论述的混乱和片面。严羽提出的"以禅喻诗"实际包含三重内涵:鉴赏之"悟"、诗法之悟、作诗时的特殊思维方式——"妙悟"。  相似文献   

7.
王象春论     
晚明山左诗经历了一个由标举齐风到宣扬禅诗、侠诗的演变历程。明末山左诗坛巨擘王象春 ,倡导禅诗、侠诗 ,欲“重开诗世界 ,一洗俗肝肠” ,其《问山亭集》之诗“自辟门庭” ,“箕踞悲歌” ,抒写末世士子的侠戾之情与兀傲之气 ,而其清隽神秀之作亦极具艺术价值 ,并且透出王士廌“神韵“诗的端倪  相似文献   

8.
白居易是继杜甫之后,唐代又一位现实主义的大师。他的诗以深刻、尖锐地反映社会问题著称,尤其是他前期的十首《秦中吟》和五十首《新乐府》,“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新乐府序》)白居易以诗来“补察时政”、“泄导人情”。在他广泛反映社会问题的诗作中,有一部分诗尖锐地触及了妇女问题。作为一个整体,这些诗对唐代各个阶层妇女的悲惨命运,对妇女婚姻、恋爱、不自由和不平等的地位等诸问题,都作了深刻的、真实的记录。在封建时代的文人中,对妇女命运如此关注,对妇女不幸的生活作如此系统的反映,实为罕见。  相似文献   

9.
艾伦·金斯伯格与佛禅的因缘是偶然中的必然。这与其自身的生活经历、社会环境、文学和文化背景相关联。大学时初结佛缘,后在与东西海岸的师友交往中佛缘渐深,以至亲自到印度、中国学佛参禅,最终皈依佛门,信奉持受一直到生命的最后。在佛禅的因缘中,威廉·布莱克的声音穿越时空开启他灵性的顿悟;在禅悦的人生中,他随缘任运,融通诗禅的自发写作表现出感悟生活真实的诗禅美学;在禅悟的人生中,他慈悲为怀利益众生,超越生死而最终回归生命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0.
白居易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在其诗作中,他常常感时叹逝并且对自身的变化及生命流程表现出极度的关注。与佛学的接触使他的生命意识得到深化的同时也确立了其生命的主体意识。在渐入佛教的过程中,前期白居易诗中所表现出的易感的生命意识最终被佛教的看空物我所取代。其生命意识的变化与主体性的自觉反映出他与佛教尤其是禅宗之间复杂而又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月幢和尚是南明时期先入禅而后持守遗民立场的著名僧人 ,他的说法活动不仅扩大了破山、丈雪禅系在西南地区的影响 ,而且具有纵横自在、灵活多变的禅道风格和特点 ,表现出很高的禅悟超越境界和性灵解放智慧 ,代表了明清时期临济宗深入边地主动谋求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面相  相似文献   

12.
净慧法师倡导的“生活禅”继承了佛陀教法中的“人乘正法”思想,中观般若学中的“方便”思想,涅荣学中的“人皆有佛性”思想和禅宗的“触目是道、直下承当”思想;他提出修习“生活禅”的基本次第为发菩提心,树般若见,修息道观,入生活禅。“生活禅”的宗旨是“觉悟人生、奉献人生”,它倡导把禅的智慧、精神融入生活,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生活禅”理念的提出和在实践中的推广,既是对“人间佛教”思想的继承与践行,又为佛教融入社会生活的现代转型做出了有意义的尝试与探索。  相似文献   

13.
陈清云 《晋中学院学报》2006,23(4):18-21,24
白居易集里的110多首咏花诗反映了他对花的喜爱。白居易咏花诗大部分表达惜花之情。落花促使白居易对命运、生命、人生终极意义等问题进行探求。儒佛道互补的思想,使他走向对个体生命意识的超越。白居易咏花诗在艺术上也有独到之处:用美人喻花,把眼花与自然界的花相对比,还首创了“别花人”这一词语。  相似文献   

14.
埃里希·弗洛姆(Erich Fromm 1900-1980)的技术哲学思想相对于他的其他方面的思想较少有人问津。本文就是通过对弗洛姆著作的研读及其思想精髓的领悟,以禅为喻、以禅为引,探讨了人性、禅性与技术社会之间的动态关系,在禅性与新人性、新技术社会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对弗洛姆的技术哲学思想从全新的角度进行了诠释,从而点燃了人与社会的希望有了新人,就能有新的技术社会。  相似文献   

15.
耿军 《龙岩师专学报》2003,21(5):102-103,109
中古“船”“禅”二母字多有混淆,难以分辨。本文把《广韵》中所有“船““禅”二母字加以统计和分析,使我们对这两个声母的字在今天的读音有较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寒山诗风格独特,有"寒山体"之称.唐五代以采,虽未入主流诗坛,但在儒林文苑中,拟、效、和之者,代不乏人.直至20世纪,寒山及其诗歌的研究日盛.同时,在佛门丛林中,寒山及其诗偈,代有传灯,其诗歌所蕴含的诗禅佛韵对我国文苑和丛林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7.
张九龄是唐代声誉很高的开元宰相,入仕以后,曾多次南还:首次是对朝廷现实不满,被排挤而南还;第二次是唐玄宗为了安定国家局势,稳定民心而派其赴使南海,祭南岳而来;第三次都督桂州诸军事,守桂州刺史兼岭南道按察使,由洪州赴任,历时两年,巡按南行。张九龄的三次南行,曾留下不少诗作,下面就主要诗作选析如下:《曲江集》的主要诗作是《浈阳峡》,此诗以何格恩《编年考》所说,应为开元十四年祭南海道中所作(今从其说)。这首诗极写了浈阳峡中山水景色的幽深、奇特。诗的开头,  相似文献   

18.
张九龄是历史上江南籍的第一个宰相,是开创岭南一代诗风的著名诗人。他的诗作被收入《曲江集》的有二百三十首。在他的诗作中,咏怀诗约占他的全部诗作一半多。正是这些咏怀诗,使得张九龄的诗能在中国诗歌史上蠃得了一席地位。张九龄的咏怀诗,具有非常浓厚的政治色彩。他运用比兴手法,托物寄意,讽喻政弊。诗中虽然有颇多的感慨之词,但怨而不怒.尤其是他晚年遭贬谪后,情致深婉,感  相似文献   

19.
从"禅与茶道"、"禅与饮茶"、"禅与种茶、制茶"、"茶禅文化及其传播"四个方面进行了说明。其主题是:禅对中国茶文化的影响是相当深入且广泛的,"茶禅一味"是中国茶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20.
知讷是高丽时期禅宗佛教的代表,是韩国曹溪宗的创始人。他的禅学思想,在理论上以“真心”说为基础会通禅教,提出禅教一致观;在修行上提倡“顿悟渐修”和“定慧双修”。同时,他引导了韩国佛教净化自身的定慧结社运动,给消沉的高丽禅宗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后期的韩国佛教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