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不同版本的历史地震目录的收集和整理,利用已掌握的历史地震资料,结合地震学、地震地质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对湖北省历史地震进行了全面、系统地整理和修订。我们收集了湖北省区域内地震地质资料和1990年以来发生地震的现场考察资料,结合当地经济、地质和建筑特点对有感区域的地震烈度进行了重新判定,通过选取多个地区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对烈度-震级的对应关系进行重新标定,并利用经验公式对地震目录中部分历史地震的震级、时间等参数进行了修订。本文最终提取并重新确定了15个遗漏的历史地震,另对3个历史地震做出地震参数的校改建议,研究结果对新的地震区划工作和历史地震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灾害特点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玉树7.1级地震发生后,国家减灾委立即组织专家赴玉树开展现场调查与评估工作.本文在现场调查基础上,阐述了这次发生在高海拔、少数民族聚居区地震灾害的主要特点,分析了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对正在开展的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提出了一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3.
刊首语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级强烈地震,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汶川地震发生后,南京工业大学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先后派出了相关专业的专家50多人次奔赴汶川地震灾区,开展抗震救灾、科学考察和灾后重建工作。在地震发生后的第3天,土木工程学院李鸿晶教授和陈新民教授就赶到都江堰市,参加国家地震应急现场工作队,在地震灾区最艰苦的日子里连续工作了18天;地震后第4天,陈国兴教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开展地震的紧急医疗救援的措施和方法。方法:对2007年6月3日在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发生的6.4级严重破坏性地震的现场医疗急救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及时、有序、高效地组织实施现场医疗急救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了“6.3”宁洱地震的人员伤亡。结论:快速、有序的现场医疗急救能有效减少严重破坏性地震导致的大批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5.
根据2021年5月22日青海玛多7.4级地震现场的调查资料,分析了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特性、烈度分布和房屋建筑、生命线工程的主要震害特点,对比了此次地震和2010年青海玉树7.1级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以及对房屋建筑、生命线工程的影响,并对破坏机理进行了讨论,同时总结了此次地震的震害经验教训,提出了对于穿跨越断层或者近断层的土木工程基础设施抗震设防和防震减灾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杨剑锋  郭德魁 《科技信息》2010,(16):I0323-I0324
本文通过对爆破地震效应的研究和对爆破现场周边主要建筑物爆破振动效应观测进行了分析,为爆破现场周边建筑物的安全防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应用VSAT技术建立大震现场紧急通信系统的设计和实施方案,规定了该系统应实现的业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我国陆地地震救灾移动卫星通信计划,并对一些关键技术和可能为移动用户提供的通信业务作了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8.
为了适应车载小型计算机地震资料现场处理的需要,研制出了一种FP-84型地震资料现场处理系统。该系统在没有阵列处理机硬件配置的环境中能有效地工作,从而降低了硬件成本,提高了软件系统的适应范围。系统软件采用流程式处理方式,能自动调度用户定义的处理流程,使用方便,处理功能齐全,具有包括月检、解编在内的二维地震资料常规处理的全部功能。对全部功能都作了理论测试,并对两条测线进行了试处理。处理结果表明,系统性能良好,数据正确,满足现场处理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9.
地震是一种破坏性较大的自然灾害,对我国的国民生活、经济发展等都有很大的影响。如今,地震预防尚未做到准确无误,地震科学知识宣传十分必要。加强对地震科学知识的宣传,使民众树立强烈的防震意识,引导民众掌握一些基础的防震知识和技能,能有效减轻地震引起的损失。鉴于此,分析了地震科学知识宣传的重要性,地震博物馆在地震科学知识宣传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几点宣传地震科学知识的策略,希望能实现地震知识的普及。  相似文献   

10.
主要介绍了MSDP地震交互分析处理软件的特点,对各种定位方法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一些应用技巧,指出了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不足,给出了修改建议,对同行的工作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阴山地震带内大多数破坏性地震发震前的中等地震活动存在活跃平静的特点,对八五攻关成果--逼近地震进行了详细研究探讨,从而总结出一些规律,为将来有可能发生在阴山地带内的破坏性地震进行短临预报。  相似文献   

12.
地震预报是很受重视的研究课题,本书是介绍关于地震前地球电离层出现一些异常现象的专著,主要解释和说明地震活动区在强烈地震发生的几天/几小时前的一些近地等离子体的变化现象,并说明地震.电离层是如何耦合的。  相似文献   

13.
<正>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大陆的地震活动进入了本世纪以来的第五次活跃期,专家预计地震活动的主要场所在我国的西部,即青藏块体及其周边地区、以及新疆等地.从历史上看,新疆是一个多地震地区,在前四次活跃期,新疆都曾发生过7级以上的地震,给新疆各族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因此,采取各种防御措施,减轻地震灾害损失,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本文从地震社会学的角度及其研究内容出发,粗略地叙述了防震减灾工作的性质以及地震社会学对它的指导作用,以求把防震减灾工作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14.
地震后的救助现场情况错综复杂,通过对受困人员发出的各种求救信号的分析,确定适合现场搜救的有效信号,而定位方法的研究是研制和开发声波/振动生命搜索与定位系统的基础.考虑现场救助的困难和时间要求,提出了能量追踪的快速搜索方法.参考天然地震震源定位Giger法,提出了一种能够适用于地震救助现场,基于振动直达波到达时差的定位方法--4点时差定位的搜索理论方法,为声波/振动生命搜索与定位系统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徐平 《青年科学》2013,(5):36-38
第九计 识别谣言 地震谣言的制造和传播是另外一种跟地震有关的灾害。地震谣传如果蔓延开来,轻则会使一些人惶惶不安,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重则有可能出现大量搭建防震棚、抢购物品、人员外流、停工停产等事件,影响社会安定;更有甚者,可能会造成跳楼避震、拥挤踩踏、愚昧迷信等造成人身伤亡的恶性事故。  相似文献   

16.
王丽华 《甘肃科技》2011,27(13):39-40,38
根据白银市区域地质构造、地震构造环境,研究区地质构造活动性及地震活动性分析,对白银城区地震地质环境进行了初步研究,为建设工程、城区整体规划提供了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综合运用全球眼监控系统,并采用改进的双向Dijkstra算法作为最优路径选择算法,实现了一种基于全球眼的地震现场应急救援交通路径分析系统,能够为应急车辆及人员提供所在地到地震现场的实时最优的路径以供选择.  相似文献   

18.
南京地区的地震活动与地震小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南京地区的地震活动特点,并根据地质、地貌岩土地质、历史地震、潜在震源机制等有关资料、将南京地区的地震小区划分为稳定区、基本稳定区、不够稳定区三种基本类型。为本区的防震抗震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白塔子地区地震资料成像质量差的问题,在分析其产生原因的基础上,就如何提高本区地震成像质量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白塔子地区地震资料成像质量差的问题,在分析其产生原因的基础上,就如何提高本区地震成像质量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