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秦虹 《科技信息》2013,(22):430-430
本文综述了油脂质量因用途、价格不同而存在差异,不法油商利用这种差异大肆掺假牟利。针对常见的油脂掺假情况,本文对油脂的特性进行剖析,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油脂掺假等行业问题有所扼制。  相似文献   

2.
本文叙述性的介绍了简易鉴别掺假味精的化学检验方法。仅供有关专业人员工作中参考。  相似文献   

3.
提高甘薯淀粉出粉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个品种甘薯的淀粉含量被测定,淀粉含量较高的为868号、大地1号、辽师1号;从磨碎程度、沉淀时间、二次过滤3个因素对提高出粉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磨碎时间15min,沉淀时间10h可获得较高的出粉率.经二次过滤可以挽回淀粉损失平均为12.0%。  相似文献   

4.
甘薯黑斑病抗性鉴定不同分级方法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48个甘薯品种(系),研究了黑斑病抗性鉴定4种不同分级方法的鉴定效果。结果表明,用综合病斑直径分级的效果最好,其次是表面病斑直径,而涉及病深度的两种分级方法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5.
对抑制甘薯褐变的方法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将甘薯片放入 80℃的热水中处理 0 8min ,再放入由抗坏血酸、食盐和柠檬酸分别按 0 0 6 %、0 2 4 %和 0 30 %配制而成的护色液中进行护色处理 1 5min ,可明显抑制甘薯的褐变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在实验室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对甘薯生产淀粉的废水中各生化成分的分离回收方法和工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改进和优化,开发了一种甘薯可溶性生化成分分离回收的新方法,可简单地从甘薯废水中成功回收多酚氧化酶(PPO)、-淀粉酶、储藏蛋白和小分子物质。通过等电点沉淀(pH 3.8)分离PPO,超滤(10 kDa)浓缩和絮凝沉淀(0.1%海藻酸钠,pH 3.6)回收-淀粉酶,纳滤膜浓缩回收小分子物质,获得了PPO粗酶制剂、-淀粉酶粗酶制剂和小分子物质分离制备的最佳工艺。两种粗酶制剂经50%乙醇沉淀可获得纯化的PPO和-淀粉酶,上清液浓缩干燥获得甘薯储藏蛋白。利用该工艺,可从每公斤甘薯的水溶液中回收PPO 3.2 g(1.2105 U/g,回收率38.7%),-淀粉酶 1.2 g(3.4107 U/g,回收率 97.5%),储藏蛋白 13.6 g,小分子物质 7.2 g。本研究为提高甘薯的开发利用价值、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解决甘薯淀粉生产业对环境的污染提供了新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7.
甘薯淀粉粘合剂氧化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淀粉粘合剂性能与氧化深度有直接关系,以高锰酸钾为氧化剂,采用冷制法,研究氧化剂用量浓度,氧化时间等因素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并制得各项性能均好的改性甘淀粉粘合剂。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粉条加工中甘薯淀粉不纯,混掺玉米淀粉造成碎粉率增加的弊端,根据玉米淀粉与甘薯淀粉组成结构的不同,二种淀粉遇碘制剂呈现不同的显色反应原理,将纯甘薯淀粉、纯玉米淀粉以及含有不同比例玉米淀粉的混合淀粉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淀粉试液,在各种淀粉试液中加入一定剂量的复合碘制剂,根据其颜色变化的不同,确定甘薯淀粉中是否混掺玉米淀粉。用光电分光光度计测定混合淀粉试液的吸光率值,通过数据回归方程确定混合淀粉中玉米淀量的含量。  相似文献   

9.
高锰酸钾引发甘薯淀粉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锰酸钾为引发剂,系统研究了甘薯淀粉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反应过程中引发剂浓度、催化剂浓度、淀粉用量、单体用量、接枝温度及糊化水用量等各单因素对产物高吸水树脂吸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锰酸钾作为引发剂,引发温度低(40℃),用量小(1.5mmol/L),是一种比较高效的引发剂;它对体系pH有较严格的要求,对单体有一定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0.
射击残留物的检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射击残留物产生的来源、可能分布的部位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对射击残留物的检验原理以及各种提取方法和检验方法进行了比较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在我国广大甘薯产区发展甘薯加工产业化的意义 ,分析了我国甘薯加工的现状和加工产业化具备的条件 ,提出了进行甘薯加工产业化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初步研究了膨大素对甘薯块根,茎叶生长的影响以及不同剂型膨大素单一处理,复合处理对甘薯的增产效果。结果表明:膨大素可以明显促进甘薯茎叶。块根的生长,提高单块薯重和单株薯重;不同剂型的膨大素都能使甘薯产量明显提高,复合处理的增产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甘薯珠心细胞衰退过程中的超微结构变化。发育成熟的珠心细胞,随着胚囊的发育和扩展以不同的方式衰退。在细胞质原位自溶方式,细胞质中的核糖核蛋白体密度迅速下降;细胞中可见许多被溶解的细胞组分的碎片;细胞核的染色质团块逐渐减少,核膜消失。最后在细胞中仅剩下细胞核和淀粉粒残体。在内质网对细胞质的吞噬和分隔方式中,同心环状和平行叠置的粗糙内质网大量增生,同时槽库膨大,并对细胞质组分进行分隔和吞噬;内质网膜膨大、断裂、分解,核糖体仍然存在,原生质体对电子染料的亲和性增强;接着质膜、液泡膜消失,原生质变为电子致密的物质。  相似文献   

14.
甘薯叶片衰老的生理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处于不同衰老时期的甘薯叶片为材料,研究了与衰老有关的多项生理指标的变化,比较了品种间抗衰老能力的强弱。结果指出,用能量(ATP)耗损的观点结合其与气孔开闭运动的关系的研究,是深入认识和理解叶片衰老机制的有益途径。  相似文献   

15.
PEG处理对甘薯叶片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用不同浓度的PEG对甘薯进行根际干旱处理,研究了叶片中几种主要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在轻度水分胁迫下,脯氨酸和K ̄+的反映较敏感,可溶性糖和其他游离氨基酸几乎平行增加.抗旱性较强的渝薯20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除外)的积累均高于抗旱性弱的农大红,对渗透调节的贡献由高至低依次为:总游离氨基酸>K ̄+>可溶性糖>脯氨酸;并随水分胁迫的加剧而渐次减弱.脯氨酸积累的数量与品种抗旱性无关.  相似文献   

16.
在附加不同质量浓度的蔗糖、琼脂、肌醇及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同pH值的MS培养基上,接种甘薯茎段、叶柄、叶片,诱导愈伤组织。结果表明,培养基中蔗糖的质量浓度为25~30g/L;琼脂的质量浓度为8.0g/L;肌醇的质量浓度为1.0g/L;pH值5~6有利于甘薯愈伤组织的生长。基因型、外植体间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间诱导的甘薯愈伤组织产量和质量有差别。1 0mg/L2,4 D与1.0mg/LKT(或6 BA)搭配有利于诱导高质量的甘薯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了甘薯受精前后卵器各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助细胞在珠孔端具有丝状器,并有丰富的内质网、线粒体、高尔基体和质体(在宿存助细胞中特别丰富),花粉管进入到退化助细胞中并将内含物释放出来.卵细胞具有丰富的线粒体、内质网和核糖体.受精后,类脂体、高尔基体、线粒体和核糖核蛋白体明显增加.受精前卵器各细胞只有珠孔端具有壁,受精后合子的高尔基体的数量和活性增加.还比较了甘薯卵器和到目前为止研究过的其它一些植物卵器超微结构的异同.  相似文献   

18.
甘薯新品种“渝薯20”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介绍了对甘薯食用,食品加工用新品种“渝薯20”的生产力和主要经济性状的鉴定结果,在重庆市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中,“渝薯20”3年平均鲜薯产量为27.07t/hm ̄2,薯干产量为7.43t/hm ̄2,藤叶产量为25.17t/hm ̄2。其中,鲜薯产量比对照品种“徐薯18”增产11.67%;薯干和藤叶产量比其减产2.88%和23.15%。该品种薯块烘干率27.47%,含淀粉18.7%、Vc19.6mg/100g、β-胡萝卜素469.6μg/100g;以干基计,含粗蛋白3.8%、氨基酸3.3%、可溶性糖12.4%。“渝薯20”萌芽性、耐贮性好,结薯较早,净同化率高,抗旱性、早收性、抗黑斑病性较好,1993年已推广4000hm ̄2以上。  相似文献   

19.
增效双效灵(HDE)是一种新型复合氨基酸农药.叶面喷施1—3次250—1000ppnHDE,能促进甘薯植株(溶液培养)的生长,可使甘薯单株鲜重较对照增加20%-22%,叶片粗蛋白质含量增加7%—22%,叶片内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亦较对照为高,提高叶片的光合速率达19%—41%,使单位叶面积鲜重和干重分别增加3%—8%和7%—10%,在试验浓度中以500ppn0的效果为佳.试验结果表明,HDE具有明显的促进植物生长的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