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利用测井资料识别沉积微相方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以关键井沉积微相分析为基础,将测井学同地质、现代数学相结合,从测井资料中提取反映各种微相的测井特征参数,并应用一套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建立各种沉积微相的判别模式,研究开发一套软件系统,实现计算机根据测井资料自动、连续地分析判别陆相地层沉积微相。应用该软件对某油田西区的十几口井的测井资料进行处理,并绘制出沉积微相平面图。  相似文献   

2.
碳酸盐岩地震沉积学是以碳酸盐岩沉积模式、沉积相为基础,以地震相、地震属性地层切片、可视化地貌分析等物探技术为手段,结合钻井、岩心录井、测井资料,综合开展碳酸盐岩地震沉积分析和地震地貌描述的研究。调研对比中外碳酸盐岩地震沉积学研究现状,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关于碳酸盐岩地震沉积学研究的论文较少,主要重视碳酸盐岩沉积相与地震技术方法相结合的研究;外国碳酸盐岩地震沉积学主要集中在地震地貌学、三维可视化和定量研究。整体而言,中外学者都重视地质历史时期的碳酸盐岩沉积同现代碳酸盐岩沉积进行类比分析,提升地下碳酸盐岩储层研究精度。  相似文献   

3.
为预测扶余油层的油藏分布,综合应用岩心、录井、测井、地震及粒度分析资料,采用沉积学、地震地层学方法,阐明了松辽盆地高台子地区扶余油层沉积微相特征。扶余油层在研究区属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主要发育了以下微相类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和决口河道。研究区内不同砂层组沉积微相研究为寻找剩余油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4.
吴堡地区侏罗系延10油层组成藏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吴堡地区延安组延10层的研究,弄清油藏富集规律和储层的控制因素,为区域勘探和后期注水开发指明方向,从而推进勘探开发的步伐,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探索勘探思路、方法及技术,为实现油气勘探突破提供技术支持。运用沉积岩石学和层序地层学的理论体系,根据野外露头剖面、单井测井相分析及现场岩心观察等,结合延10油层组的岩性特征、测井相特征、沉积构造和沉积相特征等多种手段,识别出沉积相和沉积体系的平面展布规律。研究认为吴堡地区延10为辫状河沉积,主要发育河床滞留沉积、河道砂坝沉积微相,河道边部发育河漫滩亚相。结合沉积相带分布和砂体展布规律、储集层特征和顶面构造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明确吴堡地区延10油层组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5.
为了利用测井资料进行单井高分辨率层序分析,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Fischer图解法等数学方法,进行测井曲线的预处理、测井相的识别、测井沉积旋回的划分、测井层序的识别和划分、基准面旋回等识别,进行测井高分辨率层序分析。分析表明,白音查干凹陷达28井腾格尔组主要包括74个上升或下降的短旋回,7个中期旋回和1个长期旋回,基准面旋回以不对称的下降半旋回为主。研究认为,随着层序地层学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测井资料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不断提高测井资料的利用程度和水平,充分发挥和扩大测井资料在层序地层学分析中的作用和应用范围,将有力地促进测井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断陷湖盆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及湖底扇的识别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大量的岩心、测井及化验分析等资料,对板桥凹陷沙三段的沉积相进行了研究,所指近岸水下扇为深湖重力流成因.总结了这几种重要沉积相在岩性、沉积构造、测井曲线、生物化石、沉积序列及沉积组合等几个方面的识别特征,该方法可用于类似断陷型盆地的沉积相研究中.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沉积微相研究主要是通过岩心观察或岩屑录井资料对目的层段的岩性及沉积环境进行研究,然而岩心及岩屑资料却是十分有限的。目前利用测井资料进行沉积微相分析已成为沉积学的发展趋势,本文通过研究车排子地区各沉积微相以及相应的测井响应特征,提取不同微相的测井特征参数。利用计算机工具,采用现代数学方法建立的电性-沉积微相判别公式,实现了沉积微相的人机交互识别。结果表明,所得结果与人工识别结果的吻合率达到了87%,由此可见利用测井资料自动识别沉积微相是可行的,不仅能大大弥补人工识别的不足,还可提高储层解释的速度和精度。  相似文献   

8.
《河南科学》2017,(9):1505-1512
在沉积学、储层地质学、石油地质学等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在了解盆地和研究区构造发育特征和沉积背景的前提下,综合运用岩心、薄片、分析化验、测井、录井等资料,对西山窑组进行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建立沉积相标志,进行单井相和连井相综合分析,分析沉积相类型和砂体的横向展布规律;对物源进行分析,研究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特征,建立了适用于该研究区沉积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9.
综合应用沉积学、测井地质学及地层学等理论及方法,分析了平庄盆地黑水地区晚白垩世孙家湾组上段的沉积体系特征以及有利的铀矿化部位.结果表明,黑水地区在孙家湾组上段沉积期并不是处于平庄盆地的沉积中心,而是处于盆地的沉积边缘地区;黑水地区在孙家湾组上段沉积期主要发育陆相冲积扇相沉积,沉积基准面经历早期上升,中期到达顶点,晚期下...  相似文献   

10.
大庆长垣以西泉四段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模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及储层沉积学理论,利用岩心和测井曲线等资料,研究了大庆长垣以西地区泉四段储层沉积特征及演化。通过对泥岩颜色、生物化石、沉积构造及沉积背景等分析,确定研究区泉四段为一套湖侵背景下浅水三角洲沉积,发育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两种亚相,具有相带宽、分流河道骨架砂体发育的特点。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方法将研究区泉四段划分为1个长期旋回、3个中期旋回和7个短期旋回。通过短期旋回沉积微相精细解剖,确定沉积相带呈环带式展布,自下而上沉积环境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滨浅湖的演变过程,反映泉四段沉积时期水体逐渐加深。分流河道微相砂体最为发育,其厚度大、储集物性好、平面分布广,为泉四段有利的储集层。  相似文献   

11.
将岩心分析数据与测井信息相结合,直接利用或构建渗透率测井响应敏感参数,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模方法,研究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研究区长61低孔低渗储层渗透率测井解释模型。依据泥质含量参数特征,对两种不同岩性特征的储层分类进行渗透率测井响应敏感参数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分别建立渗透率测井解释模型,对应于研究区两类不同的沉积微相特征。结果表明,分类建立的模型测井解释渗透率与岩心实测渗透率一致性良好,满足研究区解释精度要求。因此,在沉积微相背景约束条件下,对研究区储层选择合理的测井参数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类建立渗透率测井解释模型在研究区低孔低渗储层中可以达到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琼东南盆地陵水凹陷北坡靠近生烃凹陷,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系统。通过以沉积学、构造地质学为理论指导,利用分析化验资料、钻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从岩石学特征、粒度、岩相类型和地震反射特征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明确了研究区梅山组二段为低密度浊流海底扇沉积;并探讨了其沉积模式和演化规律。同时还发现研究区低密度浊流海底扇储层表现为中孔低渗特征,产能不乐观,其物性受到沉积因素和成岩作用的综合控制:岩石颗粒粒度大小、泥质含量和后期的溶蚀作用强弱是物性好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河庄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南部。其三叠统延长组是一套河流和湖泊为主的碎屑沉积。本次研究区长2沉积相研究根据大量的钻井、测井及分析化验资料,运用沉积学方法综合研究该区的沉积相。划分为水上分流河道,分流间洼地、分流河道间沼泽、分流间湾等微相类型。沉积相分析是研究砂体分布的关键技术,沉积相确定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对砂体分布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曲流河、辫状河、网状河和若干三角洲的沉积模式目前已成为对比和解释古河流岩石层序的标准框架。但是,近来的野外资料和钻井资料证明,应该把末端扇模式加入上述沉积模式表中。末端扇的作用、地貌、有关的沉积物及沉积学特征相比河流体系及三角洲体系差距较大。通过大量的岩芯观察和描述,结合测井资料、区域地质资料及各项分析鉴定资料等进行综合分析,对东濮凹陷濮城油田沙二上亚段1砂组的沉积特征与沉积相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认为该地区主要为末端扇沉积体系,在对末端扇的岩性、沉积相序、沉积微相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末端扇的识别标志并建立了末端扇的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5.
济阳拗陷新近系馆陶组普遍发育河流相的观念由来已久,研究中重点通过连续取芯井的岩芯观察,以及综合利用录井、测井、古生物及相关分析化验资料,运用沉积学理论,丰富和发展了原有孤岛油田馆陶组仅仅普遍发育河流相的沉积观点,认为馆陶组下段不仅发育砾质辫状河沉积,还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充填型浅水湖泊沉积体系;馆陶组上段初期发育辫状河、曲流河等河流相沉积,中晚期发育浅水三角洲—氧化型浅水湖泊以及浅水振荡湖泊沉积体系。湖相沉积模式在与油田生产密切相关的小层对比和油气勘探中的应用广泛。  相似文献   

16.
基于研究区三维高精度地震资料,根据地震沉积学原理,利用频谱分解、地震反演等岩性地球物理技术,并结合地质、测井、录井资料,对博兴油田沙四上亚段滩坝砂储层进行有效预测。结果表明:30 Hz为最佳调谐频率值;沙四上中部砂体最发育,沉积特征较为显著;滩坝砂经历了一次明显"湖退砂进"的沉积演化过程;研究区滩坝砂沉积模式呈湖退进积"坝"砂沉积为主,湖进退积"滩"砂、浅湖泥沉积为主的特征;滩坝砂沉积主要控制因素为水动力作用和古地形条件等。  相似文献   

17.
扶余油层河湖频繁交替的比较沉积学依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松辽盆地下白垩统泉四段扶余油层检查井岩心及测井剖面观察发现,扶余油层沉积环境快速多变,灰绿色、紫红色泥岩交替出现,隔夹层稳定分布,在油层上部采收程度较高的情况下,油层下部出现了未动用油层。总结扶余油层的岩性、沉积相变化,发现其沉积环境与现代鄱阳湖沉积类似,两者都具有湖泊相、河流相沉积频繁交替出现的特点。将扶余油层与现代鄱阳湖进行比较沉积学研究,对比了扶余油层与现代鄱阳湖的沉积特征,提出扶余油层为与鄱阳湖沉积环境相类似的河湖交替相沉积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