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意义概念和合理性概念是逻辑实证主义学派的核心概念。逻辑实证主义者提出了意义的证实理论,并且试图将这样的理论运用于心灵哲学之中,他们还试图将合理性概念做理论化的处理。普特南指出逻辑实证主义者误用了意义的概念,没有认真地考察、研究语义学,忽略了意义概念的日常习惯用法。普特南认为逻辑实证主义重新解释科学的倾向恰恰是逻辑实证主义运动出现失误的根源。他们对于合理性概念的处理也陷入了形而上学的泥沼之中,是一种自相反驳的方法。这样的分析是一种深刻的洞见。  相似文献   

2.
逻辑实证主义与新古典经济学的思想方法论关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科学哲学中逻辑实证主义与新古典经济学在基本思想、自然科学基础、方法论准则。科学知识理念上存在的内在关联和高度一致性,探讨了经验实证原则、可观察性原则、数量化及公理化方法、对应原理等对于边际效应分析方法、经济人假设、均衡价格、效用与供求分析等方面的深刻影响.认为科学哲学和新古典经济学有着互动、协作与共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金岳霖先生的逻辑观主要包括对逻辑的认识、逻辑与逻辑系统的关系以及逻辑与哲学的关系等问题的看法。我们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贝尔实验室的科学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贝尔实验室是近现代最著名最具代表性的企业科技研发实验室,它在科技创新领域里不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人才辈出.这与贝尔实验室优良的科学观和科学思想是分不开的.本文从六个方面对贝尔实验室在83年历程中所体现出的科学现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总结,它不仅可以丰富我们对科学技术观的认识,而且可为现代企业科技研发机构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实践的科学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库恩在科学论中实现了一场变革。这一变革的实质是用实践的科学观来取代表象主义的科学观,本文通过对认识论,权力与实践关系的阐释,对知识的构造及民情境关系的探讨,为重新理解科学构筑了一个有效的平台。  相似文献   

6.
史蒂芬.霍金作为当代杰出的理论科学家,不仅在科学研究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而且从他几十年的科学生涯中也展现出了当代科学中重要的科学思想。本文从六个方面对史蒂芬.霍金在整个科学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科学观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8):108-112
科学的逻辑的本质和基础的问题一直是哲学史和逻辑史上一个长久争论的话题。海德格尔从形而上学和实践智慧的角度来研究逻辑的基础问题,一方面有助于克服分析哲学在形而上学问题上的片面性,另一方面也为实践理性的提出以及非形式逻辑的兴起铺平了道路。在海德格尔逻辑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解释学逻辑是逻辑学在哲学中应用的一个极好范例,它的兴起预示了科学的逻辑的勃勃生机和发展前景,促进了解释学与分析哲学的渗透和融合,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关于现代物理学家眼中的逻辑实证主义的案例研究为基础,分析了科学家对待哲学的态度,本文认为,科学家对一种哲学的评价,取决于其运用该哲学解决科学问题的具体实践,而且科学家的哲学思考有明显的非体系化倾向。  相似文献   

9.
20世纪,文化激进主义在推进中国文化转型、社会变革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科学在文化激进主义学者手中,扮演了重要的任务角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化激进主义所持有的社会责任感,对传统文化的怀疑批判,对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的执着追求,影响着中国近代的历史进程,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但是,文化激进主义对科学的片面理解,使其无法真正领悟科学的真谛,也使科学在中国的实践无法达到预期,因而不可避免地染上了乌托邦色彩。  相似文献   

10.
演绎的两种语言模型和整体论都对观察和理论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海丝在这种讨论的基础上对语言中的描述性谓词进行重新考察,提出“原初识别”的概念,既否定了观察谓词的独立稳定性,又否定了绝对理论谓词的存在,从而为我们探讨观察与理论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考路径。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主义科学观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2.
试论弗雷格的反心理主义逻辑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弗雷格在贯彻逻辑主义纲领的同时,率先擎起反心理主义大旗,坚决驱除逻辑学中的心理因素.这对逻辑学的现代发展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导致了逻辑学的客观化潮流.但是在他的反心理主义逻辑观中,仍然存在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当代逻辑学与心理学、认知科学交叉发展,促使我们重新思考逻辑学与心理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每一个自然科学工作者都有自己的科学观,即对自然科学的性质、自然科学的认识同客观自然界的关系的观点。科学观是自然科学工作者的世界观的一部分。辩证唯物主义作为  相似文献   

14.
盖里森深入分析了20世纪粒子物理学中实验室的物质文化和工具表征图像的视觉文化;通过批判实证主义、反实证主义以及科学知识社会学所描绘的科学图景,给出了理论、实验与工具三种亚文化互嵌的粒子物理学文化图景。盖里森没有以牺牲理论与实验的重要性为前提,真正赋予工具、理论与实验以自治的地位与生命。  相似文献   

15.
卡尔·R·波普尔的全部科学哲学,归根到底是要回答这样一个基本问题:科学知识是怎样增长的? 在波普尔看来,科学的本质就在于永无止境的探索。犹如“探照灯”([1],第346页),它总是把探索的光柱投向遥远的未知国土。它总是在追求着,尝试着,寻觅着。科学从来不是、也永远不可能是完备的知识系统,它总是有待于改进、有待于完善的活的机体。探索的道路漫长而崎岖。人类的理性不能保证每一认识都正确可靠。“科学是人类心灵的壮丽的探险。”([1],第361页) 因此,科学要求思想自由翱翔的广阔天地。在历史  相似文献   

16.
关于科学和宗教之间的关系,大致分为冲突论、相关论和分离论三种观点,以冲突论的影响最大。时至今日,科学代表着真理与进步,宗教代表着迷信与落后,科学与宗教之间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对立和冲突关系,这样的观念仍然得到国人的广泛认同。本文把研究视野放在"五四"后中国的知识界,分析当时实证主义科学思潮与基督教之间的关系,试图对科学和宗教互相冲突矛盾这一广泛社会观念的产生及形成作出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李约瑟在其论述中国科学和文明的系列巨著中,展示了他对迷人的古代文明之一-中国文明的概念细微差别与成就的敏锐。另外,他就思想与实践从一种文化传播到另一种文化所作的思考可谓不同凡响。尤为人注目的是,他在天文学、数学、炼丹术及其它方面对印之间科学传播的阐述。虽然为了解印度科学,他大体上依赖于其他学者的研究,但他对待印度科学的客观态度却令人耳目一新,并且由于其巨著对古代印度科学的某些方面提供了相当透彻的见解,因此这部巨著对印度科学史家来说确有价值。事实上,李约瑟精心筹划的多卷本系列形式以及各卷本内容上的旁征博引乃是印度科学史家们灵感之源泉。  相似文献   

18.
托马斯·S.库恩去世己有五周年了,本文通过追忆作者与库恩交往中的一些往事,来重新审视库恩所留下的精神财富.库恩的范式理论从根本上转换了科学史的视角,从当今科学观的演进来看,库恩发起的这场革命依然在延续.  相似文献   

19.
从科学观的角度看洋务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革命不仅仅是暴力对抗的历史,同时也是伴随着科学启蒙与交流的历史。洋务运动是一场引导社会变革的科学活动,它首先在2000多年来封闭社会中打开了一个缺口,被迫引进了一种新的生产力,使中国这样一个专利的封闭社会开始向一种可溶性的社会结构转化,这是一场渐进的思想革命和渐进的社会革命。伴随着屈辱历史的洋务运动却是以往专制“盛世”的超越,从洋务运动到戊戌思潮以至于后来的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直至今天的改革开放顺次展开了一幅递进的历史画卷,而洋务运动是这一系列历史超越的发端。  相似文献   

20.
莱布尼茨身上表现出一种对秩序、和谐、普遍原则和理性的热爱,对待科学也是如此。他试图建立一种普遍科学,表达和发展人类一切的知识。这就是莱布尼茨的科学观,包括用普遍字符确定系统化的科学知识;利用推理演算证明和获得科学知识;其原则和标准是逻辑上没有矛盾;最终指向上帝的荣耀与人类的幸福。在理性与多元中追求和谐的今天,更应该持有莱布尼茨这种促进人类进步和世界和谐的博大胸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