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先秦两汉是介子推故事演变的一个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内,记录者不断在介子推故事中加入新的元素,逐渐完成介子推的隐士形象塑造.这一时期又是介子推故事与民间传说相互结合的发端期,介子推故事从史官叙事范畴进入民间叙事视野.民间叙事的介入使故事产生了鲜活的生命力和再造空间.  相似文献   

2.
文学的自觉意味着文学走上了一条独立发展的道路,摆脱了附庸和从属的地位,同时社会的主流意识认识到文学有其独立存在的价值,形成了独立的文学观念,进而依据文学自身的特质自觉地创作。本文就什么是文学的自觉,以及先秦两汉文学发展的情况作了简单的梳理和阐释,希望能够找到文学自觉的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3.
孙娟 《科技信息》2010,(32):I0018-I0018
文章指出,作为传统文化和文学源头的中国先秦两汉文学教学,要结合当代教学实际,逐步实施教学教育改革,适应和推进社会的科学发展。教学要始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体现当代教学品质,充分认识和弘扬先秦两汉文学中的思想教育精神;同时,必须深入了解先秦两汉文学教学的内容特点与价值存在,和中文专业学科有机结合起来;先秦两汉文学教学的现代价值的实现要在实务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最佳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先秦两汉诗文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层出不穷,姿态万千。通过这些形象,我们可以直接地感受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审美倾向。其评价标准主要包括:容貌是女性美的重点;服饰是女性美的衬托;体态是女性美的关键;德行是女性美的核心。容貌美是重要标准,在容貌上,尤其关注肤色、眼睛、嘴巴、牙齿等方面的特质,从而展现女性独特的美,如肤如凝脂、唇红齿白、杏脸桃腮、明眸善睐、樱唇贝齿等等。这些审美理念直接影响了后代乃至当今女性美的评价标准的构建,也是我们反思现当代女性审美倾向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荣博 《当代地方科技》2012,(19):178-178
本文分析并运用故事的叙事结构,结合现行高校大学英语所用教材的内容实际,对如何提高大学生英语使用能力提出一些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先秦两汉的文献中,桑林意象频频出现,成为具有特定内涵的文学符号。虽然各个时期的桑林意象传承着一些共同的内容,但其内涵却各不相同,从先秦至两汉有一个发展流变的过程。先秦两汉这段历史时期的桑林主题经过《诗经》和《陌上桑》等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的两次转折,实现了由神话宗教向情爱的表现再到突出伦理道德规范的流变。  相似文献   

7.
先秦“说”有故事义、解释义、悦怿义。故先秦“小说”一词在“小”的前提下,乃指①故事的、②寓意的、③愉悦的谈说。中国小说早在先秦就产生了,而且自始就有通于后世一般小说基本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在中西方美学发展的长河中,有许多的会合点,和谐美就是其中的一个。本文立图从先秦两汉与古希腊罗马和谐美产生的背景;先秦两汉与古希腊罗马和谐美的内涵;重论和谐美的当下意义等方面探讨先秦两汉与古希腊罗马和谐美的会合点。  相似文献   

9.
历代读者所喜欢和接受的先秦寓言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这些寓言中出现的愚人形象,具有独特的审美表现。先秦时期是一个理性意识觉醒的时代,愚人形象的出现从反面来表现理性之美,同时也表现出理性与非理性之间关丑互显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0.
当代作家李锐的长篇小说《银城故事》最初发表于《收获》杂志2002年第1期,现有的研究都不同程度地忽略了小说历史叙事的复杂性,论述也流于浅近和抽象。在"新历史小说"这一创作潮流的视野中审视小说的主题、人物形象、语言风格以及其叙事的"偶然性"和宿命感等问题,可以探寻作品的意识形态蕴涵及其历史观的超越性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中的神异叙事,认为主要表现为四种类型:其一,对以阴阳灾异、感生神话、谶纬之术等为基本形态的"政治神学"进行集中展示;其二,对神仙、方术以及人仙遇合传说进行不同程度地叙述;其三,对佛教神话或者反映佛教信仰文化的"人佛感通"灵验进行宗教演绎;其四,对各种神、民间鬼神以及人神交通之事进行重点记载。如此种种,既是周秦之际史传创作传统的历史延续,同时又吸收了中古造神运动的时代成果。其文化效应,在于参与并影响着我国早期叙事的文学建构。  相似文献   

12.
汉魏六朝志怪的预叙,最先源自以《左传》、《国语》等为代表的史学叙事中的梦预,继而在谶纬神学、神仙思潮、佛教信仰的多重影响下,呈现出复杂多样、相融相摄的特色。预叙叙事对志怪小说的重要意义,还在于通过世代累积和文学演绎,形成“预验休咎”的故事类型,它一方面凸显出“神道设教”的传统内涵,另一方面展示出佛道“自神其教”的叙事策略;而从根本意义上看,它表达出了人们探知命运和前途的生命渴望。  相似文献   

13.
先秦俳谐赋由宋玉和荀子开其端,宋玉开创了宫廷俳谐赋娱乐与讽谏结合的写作范式。西汉时期,俳谐赋由道德劝谏功能向抒情功能和娱乐游戏功能转换。东汉中期以后,抒情言志和娱乐游戏俳谐赋共同发展,文学创作个性日趋鲜明。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诗经》、“楚辞”以外的先秦两汉诗赋 ,探讨其所受的西域文化之影响。《白云谣》、《穆天子谣》、《西王母吟》,是西域昆仑神话影响汉语文学的最早表现。乌孙公主《黄鹄歌》将西域游牧民族的生活习俗和豪放风格带入了汉语诗歌。汉武帝的《天马歌》,是西域游牧文化与中原文化相结合的具体结果。《匈奴歌》初当为匈奴语歌曲 ,后被文人译为汉语。“汉赋”中涉及的西域文化素材 ,亦时有所见  相似文献   

15.
两汉儒者对先秦典籍的改造以为政治服务为目的,主要体现为秦亡汉兴后对治道选择上的适应。两汉四个时期不同的政治实践对政治理论的需求是汉代经典改造在不同时期重点各异的主要原因。为达成目的,汉代经典改造遵循了选择性的原则、创造性阐释原则和整合性原则。  相似文献   

16.
从《诗经》里唯一的禽言诗《豳风.鸱》到汉代的寓言诗赋具有这样一些共同点:从精神上看,这些寓言诗大多描写了人生的悲惨遭际;从作者的身份上看,大多属于“士”这一阶层;从方法上看,都是借托禽言而抒人生况味;在人称上,由纯用第一人称到多人称转换;在叙事上,由单角色过渡到两个角色的对话。种种变化都显示了寓言诗不断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反义连用结构是汉语复音化进程中的一种重要现象,但是目前研究较为薄弱。《荀子》一书提供了大量的反义连用结构,展现了反义连用结构的意义结构类型,比较全面地体现出先秦时期反义连用结构的稳定性和成熟性,而这一特性又是由反义连用结构独特的结构特点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