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布列斯特和约》得失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18年3月3日新生的苏俄政府为了巩固政权,解决“和平与面包”问题,与同盟国四国集团签订了停战和约,即《布列斯特和约》。对此条约,史学界普遍持肯定态度。笔者认为:它没能使苏俄真正地退出战争赢得和平,相反它使德奥集团获益不少,给年轻的苏俄带来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得小失大,得不偿失。  相似文献   

2.
本文拟通过比较李白《赠汪伦》一诗的两种译文的异同,来说明诗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以及复译的客观现实必要性和主观努力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3.
在灿烂辉煌的唐诗星空里,李白无疑是最耀眼的一颗明星;在气象万千的中国诗歌长廊里,李白无疑是最精彩的一道风景;在波澜壮阔的中国文学长河里,李白无疑是最强劲的一道波浪.李白,这位千年诗仙,挟带着盛唐的泱泱气象,饱含着中国的煌煌气魄,高扬着民族的赫赫气度,走过了宋元,走过了明清,一直走到了近代、现代和当代;走出了中国,走出了亚洲,融入了世界文化宝库.  相似文献   

4.
科学的理性思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思维方法,一种是分析性的,典型地表现在形式逻辑的方法中,或称为“分析性理性”、“形式理性”;另一种是整体性的,即辩证思维的方法,或称“辩证理性”。前者突出地展现出思维所能达到的严密性、精确性和普适性,后者则更多地展现为思维的全面性、发展性和具体性。如何全面地把握和运用这两种思维方法,一直是学界的难题之一。一方面,有人常常以“非此即彼”的方式看待两者的存与废;另一方面,两者之间究竟是“各行其是”还是“相互依存”,争议颇多。  相似文献   

5.
荀子《正名》篇中用"约定俗成"来说明名与实之间的关系,但一般都认为"约定俗成"表示名、实之间的任意性,其实它不但表现了名与实之间的任意性,同时也体现了名与实之间的理据性,是任意性与理据性的辨证统一。  相似文献   

6.
李梦生先生的《左传译注》释义准确,但仍存在一些尚待商榷之处。文章列举了七处,主要涉及字词训释和标点。如“斃”非训“死”,而是训“倒”;“絷”非训“缰绳”,而是训“马绊”;“保”非训“碉堡”,而是训“恃”;“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不应点断等等。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网络阅读对传统的文本阅读带来的影响,通过对网络阅读与传统文本阅读的比较,指出文本阅读需要的是对文本内涵的充分吸收和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8.
署名黄旛绰的<梨园原>是梨园艺人多年从事舞台表演活动的经验总结,是对<明心鉴>的主旨精神的传承.它通过对表演步骤、诀窍的系统阐释,指导着戏曲表演者的实践活动,它意味着老艺人对理想艺术境界的追求.这种追求概括为两个字,就是"用心",这是提升表演艺术境界的不二法门."用心",就是虚心学习,以坚持不懈的意志勤学苦练基本功."用心"去体验角色,"用心"去观察生活.  相似文献   

9.
李陵《答苏武书》被萧统系于《文选》“书”类之首。唐刘知己从史迁阙载和风格上首疑作者之伪,苏轼坐实之。近世以来,已成定论。其园有三:仍前贤之成说,伪托苏李赠答诗的波及,李陵其人为俘虏的道德判断所累。本文详考了辨析了作者伪托说理由之妄,论述李陵为《答苏武书》作者之由。司马迁曾园平议李陵其人而罹祸,兹后再元人为李陵置一辞。本文从忠孝的取舍与尴尬角度析李陵降胡之因由,并对《答苏武书》所披露的李陵的心路历程作了勾勒。  相似文献   

10.
黎昔非先生作为<独立评论>的经理人,为这份在中国现代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刊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这项繁重的工作对他的人生却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耿云志先生著<黎昔非先生与<独立评论>>一文没有回答文题应有之义,而是刻意从维护胡适的角度出发贬低黎昔非的作用,在许多关键问题的叙述中严重歪曲基本事实,有必要予以澄清,还历史以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1.
刘师培《搜集文章志材料方法》一文提出:旨在编纂"全国文学史课本,兼为通史文学传之资"。刘师培意识到"搜集文章志材料方法集材料"是编写文学史的主要工作。他所撰《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成书于文章前两年,但其方法在讲义中已有所实施。将两者合观,透视到刘师培对材料剖判条流的精审和疏凿之力。渗透出刘师培"史"的意识和关注妇女成果等先进思想。通过分条缕析,得出其方法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12.
鲁迅杂文中"路"的意象和"走"的人生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鲁迅笔下的“路”和“走”,认为其透出了鲁迅追求光明的探索精神、忧国忧民的情愫和胜利终将到来的坚定信念。  相似文献   

13.
唐代诗人李白以出色的诗歌闻名于世,华裔新移民作家哈金从边缘人的视角,探讨了李白的人生际遇与诗歌特点;美国汉学家宇文所安则从知人论世的角度,以他者的眼光探究了李白的新观念。两位学者从人物形象、诗歌形象入手,在西方塑造了李白浪漫潇洒、特立独行的形象。细致分析二者对李白形象的差异描写、研读二者译介的李白诗歌,可以指出作者的身份认同、文化认同、写作视角在李白西方形象建构过程中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4.
《古本〈尚书〉文字研究》的重要创获之一就是从文字学的角度对古本《尚书》文字现象进行专题研究,这在国内外尚属首创;其次,对《尚书》古写本的研究推进了一大步;再次,启发我们重新思考古书流传和孔传本古文《尚书》真伪问题;最后,将语言文字学研究和文献研究相结合,也是该书的亮点。目前,清华简中的《尚书》材料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此书之出,可谓正当其时,值得学界关注。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诗学的理论,对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进行了研究。作者从小说的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语言三方面探索了萧红《呼兰河传》的陌生化手法。认为,正是陌生化手法的运用,强化了小说的审美效果,体现了萧红创作的现代意识和自觉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