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逐浪发电     
无情的海浪不知制造过多少悲惨的海难事故。对于滔天的巨浪,人们似乎也一直没有多少办法来治理它。最近,科学家终于找到了一个好办法:用新型的浮标系统来“捉”住调皮捣蛋、老是制造麻烦的海浪,命令它也为人类做点好事,即利用海浪的巨大能量为人类发电。这是利用灾难造福人类的典型事例。 最近,美国新泽西州一家公司将在澳大利亚墨尔本距离海岸约1.6公里远的太平洋中放入一系列浮标,这些浮标可以制服无情的海浪,将海浪产生的巨大能量转换为可以利用的电能。 科学家预测这个浮标系统将可以产生10兆瓦的电能,足够供应大约1万户…  相似文献   

2.
张长青 《世界科学》1997,(12):29-30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然资源及能源的消耗量也在与日俱增。这样一来,全球性环境污染状况也就变得愈加严重。在矿物燃料消耗的同时,从火力发电厂排出的有害气体对大气环境构成恶劣影响。在此背景下,人们在急切地盼望着清洁能源的出现。生产清洁能源有多种方法。就目前而言,海浪发电远不及水力和风力发电那样普及,但就其配电系统的分布密度及稳定性而言,同风力发电相比,海浪发电有一定优势。海浪是通过风的推力而形成的,而风是在受到日光的影响才产生的。海浪推动了本来无风区域的海水,进而产生了能量。能量积聚在海…  相似文献   

3.
海洋是个巨大的能源宝库。海洋底部埋藏着石油、天然气和可燃冰,而海水本身也蕴藏着不少能量,现在各国已经在开发的有潮汐能、海浪能和温差能。最近,美国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的研究人员又计划利用洋流来发电.让每秒流量约322亿升的墨西哥湾流成为新的电力来源.  相似文献   

4.
海浪翻涌,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积年累月甚至可以洞穿海岸岩石。海浪发电就是对这一强劲的自然能源的有效利用。对于日本这样的岛国,海浪所蕴含的波能更是取用不尽的能源。日本海洋科技中心于去年12月用一个巨鲸造形的大型浮体建筑开始了海浪发电的正式  相似文献   

5.
海啸     
赵松龄 《科学》2005,57(2):46-49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当海底地壳发生断裂、移位、塌陷、山崩、火山爆发、大面积滑坡等活动时,都会伴随着海底地震的出现。地震的发生使震区的海洋水体出现振荡波。当振荡波接近大陆海岸时,与越来越浅的海底磨擦,使波速降低、波长缩短,而周期不变。由振荡波所卷起的海浪.在海岸一带其波高可达数十米(有时会超过百米),  相似文献   

6.
据美国《生活科学网》报道,海洋表面具有大量的风能、海浪动能和太阳能资源,因此,这些能源可以通过“能量岛”来实现——这种漂浮在海面上的装置能够每天24小时制造能量,有望取代人类对石油资源的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前市场上的硅片主要用于生产太阳能电池板和电子元件的芯片.其加工方法是从硅棒上一片片切割,不仅有切屑造成的损耗,生产过程又很费时,使得硅片成本居高不下。日本专家发明一种硅片生产新法.他们将溶于有机媒中的硅溶液滴落到一块旋转的玻璃盘上,  相似文献   

8.
杨志根 《科学》2007,59(3):61-61
2007年4月2日,位于所罗门群岛的西南太平洋海底发生了8.1级强烈地震.地震引发数米高的小规模海浪袭击了距震中约45公里的吉佐岛海滩,造成重大的生命与经济损失。据地震监测结果.这次地震的主震发生在近南纬8.6^o、东经157.2^o,  相似文献   

9.
《世界科学》2012,(3):1-F0002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在实验室中合成肉类的技术已经完全掌握,科学家目前正在研究的只是如何进一步降低其成本。目前全世界共有大约30个研究小组正致力于在实验室中“生产”肉类产品——用少量的肌肉细胞制造出大量的肉类——旨在大幅减少对动物的杀戮。  相似文献   

10.
海啸是由海底大地震引发的,海啸可引发几米甚至高达30米的海浪,在沿海地带会造成巨大破坏.海啸在太平洋观测时间长,20世纪的海啸记录已超过200次.它们的影响和规模因方向、海岸形状和其他因素而不同.在某些特定的海岸,原本威力很小的海啸能沿着海湾产生几英里长的巨大海浪.  相似文献   

11.
周君  赵海山  张立臣 《科学之友》2008,(6):33-34,36
结合作战仿真的发展态势,介绍了高保真大地形数据库应用在作战仿真中的重要意义与地位,提出地形数据库利用Sanin与TerraVista软件快速生成与渲染的解决方案,将动态云、海浪等复杂作战环境视为等同地形,分析了云、海浪等动态实体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12.
要生产微型电池.就需要纳米电极和导线.而用金属丝来制造这些元件要求高温高压的极端环境.成本大,设备要求高。为此.负责这项研究的麻省理工学院贝尔彻教授决定向自然界学习.希望制造一种仿生材料。她最先想到的是神经纤维,动物的神经纤维末梢就是一种天然的纳米导线.它们可以传递神经电信号。由于人造神经纤维的生产成本十分高,难度特别大,他们放弃了这一计划。  相似文献   

13.
科技传真     
海浪发电试验装置开始运转 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设立在三重县南势町五所湾的海浪发电实验设备日前正式开始运转发电。制造这套浮体式海浪发电装置的目的是研究如何将海浪能源有效地转换成电力能源。它设在距离南势町1.5千米的海面上,长50米,宽30米,最大吃水8米,外形像一头巨鲸。  相似文献   

14.
方陵生 《世界科学》2011,(11):11-12
去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科学家因分离和发现石墨烯材料的神奇特性而获得2010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一年后的今天.英国政府意识到这种物质——只有一个碳原子厚度的材料——的巨大潜力.用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的话说.这种神奇材料可以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制造从触摸屏到塑料等材质。  相似文献   

15.
Cs_3Te_(22)──新发现的一种奇异化合物RoaldHoffman著 梁海浪,卢兆基译在1995年2月号的AngewandteChemie(美国化学协会的期刊)上,刊登了威廉·S.谢尔特里克(WillianS·sheldrick)和麦克尔·瓦胡德...  相似文献   

16.
正众所周知,绝大部分的鸟类都是靠父母共同承担孵化和抚育幼鸟的任务。但生活在所罗门岛附近的一种鸟——美拉尼西亚冢雉却另辟蹊径:幼鸟终其一生都不会和自己的父母相见,完全靠自己闯出一片天地。船上引擎的声音淹没了南太平洋之夜的寂静。凌晨4点,四周全部沉浸在漆黑的夜里,唯一能看到的就是白色的海浪冲上岸并变得支离破碎。科学家们在所罗门群岛一个叫作萨沃的岛屿登陆。  相似文献   

17.
风的力量     
正风速的加快能影响海洋吸收热量和二氧化碳的能力,从而对我们所有人产生巨大的影响。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乔埃伦·拉塞尔对南大洋(南冰洋)的狂暴海风至今仍心有余悸。她在1994年刚开始她的海洋学家职业生涯时,曾花了两个月时间在那里进行考察研究。在她的记忆里,那是一次非常折磨人的航程。狂风呼啸,更糟的是,狂风在海上激起了巨大的海浪。她回忆当时的情景说:"海浪太高了,  相似文献   

18.
杨振宁坚信自身的优秀基因能使自己活过118岁。而美国亿万富翁大卫·默多克更胜一筹.他宣称自己一定能活过125岁,而且不靠长寿基因,完全仰仗自己摸索出来的健康食谱。 在默多克的食谱上.蔬菜水果绝对是主角。而粮食和肉类则退为次要的补充,20多年的实践使他坚信,这无疑是获得健康的最佳途径。 更难得的是,他投资5亿美元创建全球最权威的食物研究中心,希望彻底揭开究竟是什么食物与人类的健康长寿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9.
海洋自然环境发生异常或激烈变化.导致在海上或海岸发生的灾害被称为海洋灾害。海洋灾害主要是指风暴潮灾害、海浪灾害、海冰灾害、海雾灾害、飓风灾害、地震海啸灾害及赤潮、海水入侵、溢油灾害等突发性的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20.
科技市场     
科技市场951多功能建筑粘接剂——乳白色单组分膏状体,性能优于现有的903白乳胶及其他建筑类用胶.可广泛用于陶瓷砖、大理石花岗岩、石膏板、混凝土、地板革、木板、塑料、金属、木制品及各种装饰材料的粘接。产品具有无毒无味,防水防火,施工简单,成本低廉,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