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当前主体性教育研究中出现的工具价值与本位价值对立、“主体性”理解的焉面化和绝对化、对宏观层面上的教育主体重视不够、对教育自身主体性的认识不足、对培养创新素质的认识不足问题进行反思,由此可以更加明确主体性教育的内涵,并在实践领域对其进行建构。  相似文献   

2.
教育在本质上是对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培育过程。教师必须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以学生为本,把主体性发展作为教学首要目标。就教学课堂、教师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态度等几方面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3.
教育在本质上是对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培育过程.教师必须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以学生为本,把主体性发展作为教学首要目标.就教学课堂、教师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态度等几方面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4.
论高校学生工作的发展职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生工作应遵循主体性教育哲学的本质要求,落实“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并且处理好发展与管理,服务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依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者和教育对象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平等交往、双向互动、辩证统一的主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特点是主体性。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为保障和体现,以弘扬和培育教育对象的主体性为目标导向和价值追求的教育。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提出既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理论的根本体现,也是现代教育理论、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理所当然地成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一个基本指向。  相似文献   

6.
杨忠 《奇闻怪事》2007,(6):105-107
一、在教学目标上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主体性即人的本质特性,是人的本质的最高体现,是人作为认识和实践的主体在其活动中所具有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素质教育的观点看,中专教育培养的人应是具有主体性的人,相应地中专语文教学也必须在教育理念上和一切教学实践中注意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发展学生主体能力,把学生真正当成正在逐步走向成熟、走向自觉、并即将走入社会的学习主体。以人为本,教文育人,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自己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现代历史教育的本质是主体性教育。“世界历史性实践活动”和“世界历史性认识活动”造就出了“世界历史性”的个人。我国的历史教育,应在强调“世界历史性”的同时,必须首先致力于使学生成为个体主体。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主体性是自然界和社会发展的产物,其中,主体的自然性是主体性的生物学基础,主体的社会性是主体得以生存发展的根源。主体性是表征主体本质力量的哲学范畴,是关于主体对客体的认识能力、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界定,其内在结构是知、情、意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儒学中以陆九渊、王阳明为代表的心学学派,其教育思想的核心是确立自我主体性,自信自决,破除一切不可侵犯的教条和偶像,直接去做开天辟地、建功立业的圣人。心学“明白简易”、“轻快洒脱”的教育理念,在今天时现代教育仍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的价值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践性本质,集中表现在邓小平关于价值主体、价值主体性、价值客体及其属性的丰富论述中。在邓小平的价值论中,价值主体是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军,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群众;价值主体性突出表现在人民群众作为价值主体的“为我”与“自为”性;价值客体是当代中国的现实和条件。邓小平的价值论以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价值理论为理论基础,植根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