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现代汉语外来词的研究中,外来词的汉化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外来词汉化研究的成果,不仅可以丰富比较语言学的内容,而且对外来词的规范化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什么是外来词的汉化?一种外语的词一旦被汉语吸收,它就得按照汉语的特点和需要进行改造,从而成为汉语词汇中的成  相似文献   

2.
黄俊 《科技信息》2010,(10):I0162-I0163
语言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是文化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外来词作为跨文化交际的产物,则是观察社会生活变化的一个窗口。随着我国对外活动日趋频繁,外来词源源不断涌入现代汉语。对于外来词现象,人们或多或少的有着这样那样的困惑与担忧。我们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外来词呢?本文拟对外来词介入现代汉语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外来词的借用丰富了现代汉语词汇,而外来词的滥用和翻译的混乱又同时造成了语言的污染.本文旨在通过对汉译外来词的几种主要方法,如音译、意译、直译、音译加意译、音译加汉语语素、音译兼意译,进行分析、讨论,引起人们对于外来词的翻译、吸收及其规范化的思考和重视.  相似文献   

4.
文章针对从英语和日语词语中吸收的汉语外来词 ,讨论了有关外来词的构词方式、构词特点和语义演变问题。指出了汉语外来词构词特点与语义演变规律都是由汉语自身的特点决定的 ;外来词丰富、发展了汉语语言 ,但是也不可忽视它对语言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汉语词汇中,"化"词根与类词缀并存,而由后起类词缀"化"构成的词语的词性问题也较为复杂,特别是现代汉语中一些"化"类词是外来词或是按照外来词的模式构造的新词。我们借鉴印欧语系的语法规则,将中英语言对比,追根溯源,重点考察由词缀"化"构成词语的名词性质,并对不同的情况分开描述,。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与信息网络的发展,汉语中的外来词语越来越多,这是经济与文化繁荣的标志。现在外来词语是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长期以来,汉语对外来词的翻译一直存在着以下几种主要方式:音译法、意译法、仿译和音译兼译法。本文就外来词的主要翻译方法:音译法,从不同的理论角度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晚期近代汉语西洋来源外来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这一历史时期的西洋来源汉语外来词作为研究对象,在评价和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一方面对外来词的范围进行了再界定,一方面利用所得直接材料归纳出晚期近代汉语外来词的特征:既不同于此前的汉语外来词,又有别于现代汉语外来词。  相似文献   

8.
外来词是语言接触的必然结果,汉语外来词的词缀化现象成为新时期汉语的语言发展特点之一。笔者通过考察现代汉语外来词的词缀化现象,重点分析了外来词词缀的构词能力与词缀化程度及其发展的动因,目的是促进外来类词缀的健康发展,并为现代汉语"词缀化"的研究提供实践数据。  相似文献   

9.
被引入现代汉语的众多外来词,由于翻译形式的差异,存在理据也不尽相同,有些由最初的直接音译转换成本土表达,有些则依然沿用直接音译形式。按照现代汉语造词理据加以改造的外来词,剔除了部分外来特征,在翻译方式和存在理据上明显与纯音译外来词有所区别。从外来词的词源发展及内部构造出发,将本土外来词"科学"与纯音译外来词的翻译理据进行对比,分析"科学"之所以能转换为本土表达的独特理据,以此对外来词被引入之后的发展模式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0.
丁树亭 《科技信息》2009,(22):I0113-I0113
借用是任何语言得以发展的必要途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融合,各民族间政治、经济、文化、贸易等方面交往联系不断深入,各民族语言相互渗透,大量外来词涌入汉语中,大大丰富了汉语词汇。本文分析了汉语中外来词的定义、归类,对外来词进入汉语的历史等方面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1.
外来语进入汉语,大致有四种形式:(一)用汉字记录外来词的读音直接使用;(二)在音译的基础上附加指类名词;(三)音与意的结合改造;(四)为外来词选择对应的汉语词,即意译。汉语中发展史证明,外来词的地闸是社会繁荣,对外开放的时代产物。我们不拒绝外来词进入汉语,但不加节制地盲目引入使用不规范的词语,不利于民族语言的运用。审慎精选和统一规范,是借用外来语丰富本语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2.
在历史上,当两个民族互相接触交往时,往往会在语言问留下痕迹,即在各自的语言中溶入某些外来成分。汉语词汇丰富纷繁,原因之一与外来词的引进有密切关系。如1984年出版的《汉语外来词词典》(刘正埮、高名凯等编)所收录的汉语外来词就有一万余条。反之,汉语的词汇也会在语言间互相影响下被别的语言吸收,例如英语中就存在一批数目可观的来自汉语的词语。半个世纪以来,在外来词的研究中,国内学者们比较侧重研究汉语中的借入成  相似文献   

13.
外来词对汉语的影响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朝虹 《河池师专学报》2002,22(1):88-89,92
本文从正反两方面探讨了外来词对汉语产生的影响。文章认为,外来词的引入一方面可以丰富和繁荣汉民族的语言和文化,增强汉语的表达能力,扩充汉语的词汇系统,促进中外语言文化多方位、多渠道交流;但在另一方面,外来词的负面影响也是相当明显的,它破坏了汉字形、音、义的统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汉语的构词形式、语音系统以及汉语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泰国汉语是生活于泰国的华人华侨所使用的语言,它既有自创词,也有与现代汉语形同实异、形异实同的词语,还有来自英语、泰语的外来词及台湾词语和潮汕方言,且保留了很多古语词。泰国汉语既是泰国华人历史文化的缩影,也体现了多元化特色。  相似文献   

15.
汉语借用外来词的新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多,汉语的词汇不能满足交际的需要,于是在交往的过程中不断吸收外来词丰富汉语词汇。主要讨论20世纪80年代以来,汉语借用外来词的新趋势以及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论佛源外来词世俗化的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汉时期佛教开始传入中土,在佛教逐步由印度佛教发展成为中国佛教的大背景下,大量佛源外来词被译借到汉语中,并逐步成为汉语词汇的组成部分。我们称这一过程为佛源外来词的汉化;汉化过程中,佛源外来词必然经历由佛教词语渐渐被世俗生活接受的过程,可以认为,佛源外来词的世俗化是佛源外来词汉化的重要步骤,一般经历了由教内到世俗、增加世俗生活意义、完全进入世俗生活以至迷失佛源等步骤。具体一个佛源外来词世俗化往往是几种情况互相交织的。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大量外来词语涌入国门,有专家学者认为我们汉语西化了,也有人认为是英语对我们汉语“渗透”了,我们则认为汉语以她的大度、宽容接纳了它们,并且将它们同化乃至融合。具体体现:(一)外来词语译字的汉化,表现在外来词语译字的语素化;(二)外来词原型的汉化。表现在原型的拼音化;构词规则的汉化;词型的汉化。本文针对这些现象进行了分析,用以证明不是我们汉语西化了,而是我们汉语把外来词同化了、汉化了。外来词语丰富了我们汉语词汇,但在丰富的同时也存在一个规范问题,如何规范是我们要长期做下去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8.
杨运雄 《科技信息》2010,(16):127-127
外来词指直接从其他语言接受新词语,作为表音文字的英语大量存在外来语,其总词汇已达百万之巨。从事英汉翻译,难免采取各种方式,如音译、意译、音意结合等,将之译为汉语新词。这固然丰富了汉语表达方式,然而,那些外来语式汉语表达,在汉字作为表意性文字系统里,是否得体仍值得再探讨。本文采取辩证观视角,从汉字表意性根本出发,以现代汉语中的外来语词为实例,分析汉字表意性和外来语音译及其冲突,并结合我国语文专家所提倡的维护汉语语言纯洁性和统一性的观点,希望谨慎对待翻译而来的汉语外来词。  相似文献   

19.
从英语外来词汉化翻译的主要形式出发,阐述英语外来词的汉化翻译受现代汉语语言特点的规约,并探讨汉语吸收外来词过程中潜在的语言认知心理,以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英语外来词。  相似文献   

20.
社会的发展变化,必然会引起词汇的发展变化,各民族外来词的吸收与发展便是其中的一个主要问题.本文主要就汉语外来词数量的增加,结构变化的一些倾向和汉语外来词应规范的一些原则,提出了个人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