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然辩证法学科发展报告——自然哲学方向》旨在通过数据统计与分析对近些年来围绕“恩格斯传统下自然哲学”研究做一次综合性的调查,以形成对“中国自然辩证法学科”中“自然哲学”方向发展状况的概述。“恩格斯传统下自然哲学(自然观)”的研究曾是“中国自然辩证法学科”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来由于诸多原因如研究人数减少、学科平台单一和科研立项较少等原因作用下,该研究方向逐渐弱化。但近些年,“恩格斯传统下自然哲学(自然观)”的研究有逐步回升的趋势。在我国日益重视生态问题的大背景下,许多学者从“恩格斯传统下的自然哲学(自然观)”出发,站在多个角度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开展研究,取得了许多科研成果。从未来学科发展与建设角度考量,在集中研究团队、确定研究主题、培养研究人才与搭建多种学术研究平台等方面,都可以有效拓展新时代生态文明研究空间,构建新的问题研究领域和形成新时代该领域的研究话语。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中国科协领导关于学科建设与学术发展研究的意见和建议;主张要在自然辩证法学科及其分支学科层次上寻找新的生长点或突破点;提出把自然辩证法学科从“科学技术哲学”调整为“科学技术学”,从实现自然辩证法学科建设的“第二次调整”,阐述了在学科建设与发展中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2023年8月11日至14日,“第十一届中国数学会数学史分会学术年会暨第十届数学史与数学教育学术研讨会”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举行。会议由中国数学会数学史分会(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数学史专业委员会)主办、呼伦贝尔学院承办。本次会议有两项工作,一是数学史分会第十届理事会工作总结、换届选举第十一届理事会;二是举行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研究的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4.
<正>2022年8月20日,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工程与社会发展专业委员会主办,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承办的“工程与社会正义学术论坛”暨“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工程与社会发展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云端召开。来自全国高校100多位学者参加会议。“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工程与社会发展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首先举行。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秘书长赵月刚介绍了八届七次常务理事会关于成立工程与社会发展专业委员会的决议,并主持大会选举投票环节。  相似文献   

5.
数学文化哲学开辟了数学哲学研究的新视角,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数学哲学学科定位过于狭隘从而制约其发展的不足,而且通过整合数学史、数学社会学等分支的文化和哲学内涵,极大地丰富了数学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6.
自李俨、钱宝琮始,国内外学者开始用现代数学方法整理古代数学遗产,并建立了中国数学史学科的研究范式。20世纪80年代起,吴文俊倡导对于中国古代数学的"古证复原",提出了数学史研究"古为今用"的目标。今天的中国数学史研究正向广度与深度两方面拓展。从数学史研究的方法论来看,存在三个互相关联并需要反思的理论议题。第一,辉格解释问题,其实质在于探究现代数学对古代数学的解释限度;第二,史料问题,其目的在于探讨古代数学实作传统的多样性;第三,古为今用问题,它与前两个议题及数学史的学科定位有关。数学史的研究实践正通过独有的方式探讨上述议题,因此长期存在于研究中的内史与外史之争论是没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以来的国内外哲学界,自然辩证法或科学技术哲学始终面临着学科危机。这种危机不仅体现为对学科目的和学科属性的质疑,更体现为自然辩证法之基础方法论的弱化。这种危机导致了自然辩证法研究在科学社会学和哲学的语境下逐渐丧失了原先与数学、自然科学和技术应用的紧密联系。坚持和发展自然辩证法方法论是化解这一危机,并重新担负起学科之历史重任,实现学科"真发展"的关键。通过深入文本解读、坚持数学为核心的基础方法论、紧密结合自然科学和引入生产实践这四个层次的努力,自然辩证法将成为哲学社会科学走向未来和变革性实践的重要支柱。  相似文献   

8.
算法、演绎倾向与数学史的分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数学史研究的目的之一,是要对数学的发展获得一个客观而准确的整体的观念。因此,把握描述数学发展的适当的线索,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众所周知,苏联学者曾引伸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的论点,把常量数学与变量数学的矛盾作为理解数学进化的主要线索。有些西方学者则喜欢谈论数学发展中几何与代数(包  相似文献   

9.
自然辩证法课是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选修课,各大高校的开课单位五花八门,师资队伍中缺少年轻血液,教师缺乏学科归属感.自然辩证法课面临学科定位不明、师资需求疲软、学科与课程之间存有矛盾和师资队伍青黄不接等“内忧外患”.深入发展自然辩证法课应当认清课程定位、提升课程地位、建强教师队伍和拓宽教学视野.  相似文献   

10.
在建党百年的历史上,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启迪民智、引领创新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自然辩证法事业得以蓬勃发展,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与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观,指导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和创新。新时代我国自然辩证法事业要“顺天时、借地利、聚人和”,在哲学学科门类内,逐渐将科技哲学建设成为一级学科;在交叉学科门类内,逐渐将科技与社会、科技伦理等建设成为一级学科;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新的学科门类,逐渐将自然辩证法建设成为其中的一级学科;在“新文科”建设过程中,逐渐将“哲学+科技”建设成为其中一个新的文科专业。  相似文献   

11.
小仓金之助是日本近代著名的数学史家、数学教育家。他在数学教育和数学史两个方面的研究都有突出贡献。他从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研究数学的社会性问题,认为必须把数学的社会性在数学史研究中具体化,考察社会的意识形态、经济基础与数学发展的关系,是数学社会史研究的先驱。  相似文献   

12.
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史学术讨论会3月30日至4月1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与会代表60余人。这次讨论会是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社会学所、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河南师大物理系、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等单位联合发起召开的。会议的主要议题是:1.中国的自然辩证法事业;2.自然辩证法的思想渊源;3.自然辩证法学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4.国外的自然辩证法研究进展;5.自然辩证法史的有关理论问题。在开幕式上,龚育之教授、丘亮辉研究员、黄顺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内对于自然辩证法原理研究的进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驳斥国外学者对自然辩证法的质疑,论证自然辩证法的正确性与科学性;对自然辩证法原理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和阐释,发掘自然辩证法新的维度,进而深化和拓展自然辩证法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与中国的现实相结合,发展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中国化自然辩证法。近年来西方学者对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和发展主要体现在:阐释蕴含在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思想,并以此应对生态危机;阐释蕴含在自然辩证法中的政治社会学思想以及哲学思想,回应社会矛盾。通过上述,大致可推断未来自然辩证法原理的发展趋势:对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将继续深化和拓展;研究会更加注重问题导向、更加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研究将会渗透到各个学科之中,加速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  相似文献   

14.
为了落实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六届二次理事会确定的工作目标,2008年2月29日,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秘书处在京召开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工作与学科发展小型座谈会。会议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共谋发展大计。本会前副理事长、秘书长李惠国教授,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任定成教授,日本早稻田大学孔子学院院长、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副主任周程副教授等做了主体发言。  相似文献   

15.
2008年11月14-17日,由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陕西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发起,陕西师范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承办,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西北大学数学史研究中心协办的"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汇流与整合"学术研讨会暨纪念<自然辩证法通讯>创刊三十周年大会在古都西安成功召开.  相似文献   

16.
如何理解和翻译"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S&TS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研究范围来看,S&TS是被视为独立研究领域的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史和科学技术社会学研究出现交叉汇流的一个会聚点,它以多学科、跨学科和交叉性为显著特征,是与这些传统学科处于同一层次的一种新型的学术研究领域。可以考虑把S&TS意译为“科学与技术的人文社会学研究”。从这个意义上看,企图把S&TS译为“科学技术学”,并将其提升为涵盖其他学科的一级学科来对待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企图以“科学技术学”取代“科学技术哲学”来谈论中国自然辩证法学科建设的观点,则既不符合中国自然辩证法学科的研究传统,更是违背了S&TS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17.
2007年4月26日-30日,由全国数学史学会、河北师范大学主办的“第二届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研讨会暨第七届全国数学史会议”在河北师范大学召开。本次会议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委、河北师范大学科技处的资助。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近180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著名数学家严士健、数学教育家张奠宙、顾沛、数学史家胡作玄、郭书春等出席会议并做大会报告,西南大学常务副校长宋乃庆教授提交了论文并做了书面发言。开幕式由会议承办单位河北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院长邓明立教授主持,河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吕…  相似文献   

18.
吴文俊的数学史观,来自他对中国数学史的独创性研究。在"古为今用"思想的引领下,开辟了数学机械化的新领域,让中国古代数学为世界数学作出新贡献;"古证复原"原则的确立,开启了中国数学史研究的新时代;"两种数学主流"思想的提出,确立了中国传统数学在世界数学发展史上的地位。更为重要的是,2002年,吴文俊指出"丝路精神"的核心价值是"知识交流与文化融合"。因此,"古为今用""古证复原""两种主流"和"丝路精神"构成了吴文俊数学史观的核心要素,是指引新时代中国数学史研究的伟大旗帜。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自然辩证法史专业委员会、厦门大学自然辩证法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自然辩证法教研室、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联合主办的“全国第二届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史研讨会”于1993年5月17日—21日在厦门大学召开。来自全国9个省市的29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探讨我国近现代科学技术思想史,并通过对有关历史事件、人物和学科发展等论题的研究进行广泛深入地讨论,有23位代表在会上宣读了他们的论文。向本次会议提交的论文,基本反映了近年来学  相似文献   

20.
<正>11月16日,全国自然辩证法名词审定委员会在京召开自然辩证法名词(第二版)第二次审定工作会议。审定委员会的顾问和委员近40人出席,会议由尚智丛主任主持。会议审议了总论、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工程哲学、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与社会和科技伦理等8个学科小组提交的名词初稿,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会议明确了本次自然辩证法名词的首次范围,与其他学科交叉名词的筛选原则,以及学科内部各领域交叉名词的确定原则,并就下一阶段的工作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