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宇宙的所有物体当中,人脑是最复杂的。人脑中的神经细胞多得如同银河系中的恒星。因此尽管有关大脑和智力的科学进展很耀眼,但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却仍在黑暗之中眨眼。下面10个问题的部分答案,会使我们对界定了我们是谁的大脑的认识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
ASCI紫     
电脑转得再快也比不得人脑,不过这一事实即将改变。美国能源部去年11月份宣布,它们已与IBM公司签订合同,拨款2.9亿美元在2003年制造两台可与理论上的人脑运算速度相媲美的超大型电子计算机。该计算机取名“ASCI紫”。两台计算机的联合运算能力将达每秒500万亿次,是现在世界前500位超级计算机计算力总和的1.5倍。人脑的运算力大约为每秒钟100万亿次,这一能力来自人脑的1000亿个神经细胞,每一个细胞又与1000多个神经细胞相连,每一个连接每秒钟大约可执行200次运算。不过,“ASCI紫”仍有不及人脑…  相似文献   

3.
 细胞是构成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一个成年人体内有40万亿到60万亿个细胞。这些细胞可以被分成大约200多种,不同种类的细胞具有不同的功能。比如,骨骼肌细胞可以通过肌丝滑动导致细胞的伸缩和舒张,从而完成人体的躯体运动;神经细胞可以通过神经纤维上顺序发生电化学变化从而传递神经信号;表皮细胞可以通过角质化的发生,对酸、碱和摩擦产生一定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4.
英国电讯公司的高技术专家们预测,到2000年科学家将进行把高性能硅芯片和人脑直接相连的开发工作,其途径可能是在芯片上培养神经细胞。这种联系会使人凭借植入脑中的芯片随身携带整套的《百科全书》,使人脑以碳为基础的记忆结构和计算机的硅芯片发生直接联系。这种联系还会大大增强大脑的功能。因为这  相似文献   

5.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用脑的重要,卫生是人体健康的重要途径;用脑卫生是大脑健康、发达的重要保证。大脑占人体重量的2%,粗略地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部分,大脑占整个脑子重量的80%,人的大脑具备动物所没有的思考,设计等高度发达的技能。大脑分为两个半球,表面约2.5mm厚的“大脑皮质”大脑皮质的深处是髓质。1合理用脑、劳逸结合大脑皮质有许多深浅不同的沟回,大约由150亿神经细胞构成,神经细胞又称神经元,神经元具有相互传递信息的特殊机能;当外界刺激引起冲动时,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要借助…  相似文献   

6.
神经网络较之传统的人工智能,它具有学习和综合能力的优势。因其结构近似于人脑中的神经细胞结,故称之为"神经网络"。当今虽然系列计算机每秒能执行数百万次运算,根据所储存的规则和程序完成加、减、乘、除等运算。但是迄今还不可能写出一个程序使计算机完成像人所能做到的自发行动和反应,如语言理解或面孔识别。科学家研究的目的,就是要发展一种能"自己思考"的计算机。神经网络的灵感是人脑。人脑中有数十亿个神经细胞,每个神经细胞的大小都不超过0.1mm,所有神经细胞都同时并行地起作用,因而人脑的工作很有效力。大脑是通过其数以亿计的、相互连通的巨大网络来处理信息的。信号从一些神经细胞传送到另外的神经细胞,细胞间的脉冲强度控制大脑如何储存和处理数据。目前,科学家们用硅来模拟单个神经细  相似文献   

7.
二十二碳六烯酸和脑的健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十二十碳六烯酸是钱中最重要的生理活性成分这之一,它对人脑的健康起重要作用。本文回顾了近几十年关于DHA的研究,人体内DHA的两个来源途径,尤其是:DHA以磷脂形式广泛地存在于脑细胞和神经细胞中;DHA对视网膜功能的影响及防治老年痴呆症具有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8.
 人脑由上千亿的神经细胞组成,他们通过突触相互连接并传递信息。突触为相邻神经元之间的点状连结区域,包括有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突触前膜可以分泌一些化学物质——神经递质(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等),这些递质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将信号——神经冲动——从一个神经细胞传至另一个神经细胞,以实现神经的信号传导功能。神经系统的信号传导是学习记忆、感觉、睡眠、运动等各种脑正常功能的物质基础。神经系统信号的传导障碍可以引起许多神经和精神疾病,因此,神经的信号传导理论也是神经精神病理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广西科学院学报》2010,(3):326-326
美国化学家和工程师共同制造了一种最新的V形纳米晶体管。这种新型纳米晶体管称为纳米级场效应传感器或纳米FETs,比许多病毒更小。人体细胞直径范围大约为从10μm左右的神经细胞到50μm的心脏细胞,  相似文献   

10.
在建立手机辐射的电磁模型和分层球型人脑模型基础上,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计算了900 MHz频率时单极手机天线作用下人脑内比吸收率的分布,重点讨论了在不同通话情况下手机距人体头部不同距离时人脑中比吸收率的分布情况。计算结果表明:手机距人体头部越近人脑内比吸收率值越大,当戴有金属边框眼镜或在金属壁旁通话时,人脑内比吸收率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11.
《广西科学》2013,(1):4
虽然人体内的大部分细胞正在不断的被替换,但是人类会一直拥有他们出生时几乎全部的神经细胞。意大利研究人员想要了解神经细胞是否能够比它们所属的生物体存活的更久,就从家鼠体内收集了神经细胞并且将它们植入到大约60只老鼠胎儿的大脑内。家鼠的寿命只有大约18个月,而老鼠的寿命是它们的两倍。研究人员让这些被植入家鼠神经细胞的老鼠渡过一生,在它们进入垂死状态而且不太可能活过2天的时候为  相似文献   

12.
人脑由上千亿的神经细胞组成,他们通过突触相互连接并传递信息。突触为相邻神经元之间的点状连结区域,包括有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突触前膜可以分泌一些化学物质-神经递质(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等),这些递质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将信号-神经冲动-从一个神经细胞传至另一个神经细胞,以实现神经的信号传导功能。神经系统的信号传导是学习记忆、感觉、睡眠、运动等各种脑正常的物质基础。神经系统信号的传导障碍可以引起许多神经和精神疾病,因此,神经的信号传导理论也是神经精神病理学的基础。促进或抑制神经递质的合成、分泌、调节的作用,不仅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而且还可防治神经和精神性疾病。这对神经、精神系统新药的研究和开发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英国一名著名的未来学家根据他进行的一项影响广泛的研究宣称,今后50年内人脑可能与计算机直接相联。英国电讯公司的高技术专家们预测,到2000年科学家将开始进行高性能硅芯片和人脑直接相连的开发工作,其途径可能是在芯片上培养神经细胞。 这种联系会使人凭借植入脑中的芯片随身携带整套的《百科全书》,使人脑以碳为基础的记忆结构和计算机的硅芯片发生直接的联系。种联系还会大大增强大  相似文献   

14.
脂肪是什么?脂肪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素,我们的脑细胞和神经细胞以及荷尔蒙都需要脂肪。1克脂肪可以产生9卡的热量,我们的身体根本不用费劲,就能吸收脂肪;脂肪加热会融化,可是我们没人敢这样做。  相似文献   

15.
科学在其发展成熟的过程中,经常面临着退化的威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可能性也与日俱增。如何解决和处理自身发展所带来的退化问题,这便是人类科学智慧所面临的自我挑战。来自脑科学研究领域的挑战人脑作为思维器官,是一切智慧活动的基础。然而,由于人脑结构极其复杂,其功能又和神经细胞的动态活动过程相关,因而过去长时期内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  相似文献   

16.
其实我们一直“养育”着身体上无数的微生物?! 人体由大约60万亿个细胞组成,而人体内的共生菌数量却高达100万亿。其实,我们一直在跟比自己细胞数都多的微生物一起成长。由于这些微生物关系到人体的正常机能和健康,所以也有研究者表示细菌是“第二遗传基因”。那么,人体和微生物关系究竟如何?  相似文献   

17.
行业运行     
《上海信息化》2014,(10):89-90
<正>仿人脑神经芯片将成为未来计算能力的基石IBM和康奈尔大学的科学家模仿人脑的神经结构制成了功能强劲又节能的芯片,很可能成为下一代超级计算机的基石。过去的几年里,技术公司和科研人员都在努力构造神经形态的计算机结构——模拟人脑能力制造出的芯片,它既有分析能力,又有人脑般的直觉,这样才能处理大量的数据。如今,这份努力已经带来了里程碑式的成果——科学  相似文献   

18.
正当进行某些团体性运动,比如踢足球时,我们能快速确定队友的位置,并以此决定传球方向。虽然科学家们已经在大脑中找到了能完成自我定位的神经细胞——"位置细胞"(place cell),但却始终没搞清楚我们是如何定位其他人的。两项分别于2018年1月11日和2018年1月16日发表在Science上的研究终于为我们揭开了谜底:原来,位置细胞中专门有一个亚群负责告诉我们同伴在哪里。  相似文献   

19.
二十二碳六烯酸和脑的健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十二碳六烯酸(简称DHA),是鱼油中最重要的生理活性成分之一,它对人脑的健康起重要作用.本文回顾了近几十年关于DHA的研究,叙述了人体内DHA的两个来源途径,尤其是:DHA以磷脂形式广泛地存在于脑细胞和神经细胞中;实验动物测试记忆能力和脑中DHA水平相关;DHA对脑发育极为重要;DHA对视网膜功能的影响及防治老年痴呆症具有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电脑与人脑     
《青年科学》2003,(4):4-5
人们把计算机称之为电脑是因为人们认为计算机能做的事情与我们的大脑相似。许多人还认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不远的将来它就可以达到人脑的水平。也有人认为计算机永远也达不到人脑的水平。为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电脑与人脑各有哪些功能,目前有哪些差别,然后再看电脑如何靠近人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