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卫星遥感系统已经日臻成熟,全球军用、民用与商业遥感卫星数量日益增加。当前国际上约有51个国家拥有或者运营着高分辨率卫星遥感系统,遥感数据广泛用于国家安全、外交政策、全球环境变化和科学研究等领域,由此也形成了对成熟数据政策法律框架的强烈需求。美国、俄罗斯、加拿大和德国等国家,出于国家安全和外交利益考虑,以及规范本国遥感产业发展的需要,纷纷制定了自己的遥感相关政策,对卫星遥感数据的分发等进行正式立法。  相似文献   

2.
80年代中期以来,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小卫星事业发展十分迅速。其技术水平之高,应用范围之广远远超出人们当初的预料。由于现代小卫星的研制普遍采用了全新的设计理念和集约化管理的形式,效益成本比大大提高;加之小卫星本身具有的一系列优点和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特征,已引起众多国家及相关部门领导的关注。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财力有限,按照“有限目标,突出重点,讲求实效,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充分利用各方资源和优势,切实加强现代小卫星项目的开发、研制和建设,无疑是一条“好、快、省”的航天技术发展之路。它必将对我国的军事、经济、环境监测和社会生活等诸方面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李大光 《世界博览》2010,(10):84-84
一旦印度的导航卫星系统建成,那么它将成为除美国、俄罗斯、中国和欧盟等少数国家和组织之外拥有自己的太空卫星导航网的国家。  相似文献   

4.
简述了卫星通信应用从固定地卢、通信扩伸至移动通信的趋向;详细说明了空间卫星从传统的对地静止轨道发展至新设想的低轨道和中轨道的过程,对中、低轨道移动通信系统技术的具体情况加以比较分析,作出综合评述;最后扼要介绍了利用卫星的全球个人通信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并表明卫星通信在“信息高速公路”和国家信息基础结构中具有与光纤通信同样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关于空间科学概念的若干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科学在不同语境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表达,带来一些不必要的歧义。为厘清基本概念、促进事业发展,在追根溯源、国际对照研究基础上,考证了空间科学概念,指出地球物理学和天文学是最早进入空间开展研究的自然科学;空间科学在中国学科专业目录和国家学科分类标准中,虽不是独立的门类,但下属的学科领域均属母学科的重大前沿,使得母学科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辨析了空间科学与空间技术和应用、空间科学与天文学、日球层顶与太阳系边界、空间科学与深空探测、科学卫星与业务卫星、空间科学任务以及有效载荷技术等概念的内涵,呼吁各界重视和支持空间科学,加快发展空间科学卫星系列,使空间科学成为开放型的研究体系和学科群,可为相关战略规划、学科研究、项目申请和科学传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空间对地观测及应用是发展航天技术的核心使命之一。至今为止,国际上已发射了几千颗航天器。其中,对地观测卫星占有重要分量,是为经济发展、国家安全及环境、能源等领域的需求直接带来效益的、不可替代的航天技术领域。几十年的发展表明,国际上把对地观测技术作为重中之重技术发展。我国对地观测技术是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至今已走过四个发展阶段,已成为谱段齐全、数据获取技术有了较大发展、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有较深入的基础研究及处理方法的初具规模的技术科学体系,几十年来在国民经济发展、国家安全建设中已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我国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有多项相关对地观测的重大事项和研究项目。我国对地观测将以需求牵引、技术驱动,面向国际前沿,力争在对地观测领域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7.
气象卫星是重要的国家基础性、战略性空间系统.美国极轨气象卫星体系通过融合美国国防部、美国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及欧洲气象卫星组织各自的极轨气象卫星系统,实现了全球全天时的持续覆盖能力.为获取高时效性全球范围气象卫星资料,近年来美国一直在探索气象卫星的转型发展.在梳理美国极轨气象卫星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多种转型探索,包括对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开展的新一代卫星架构研究项目,试点采购商业气象卫星数据,开展气象小卫星关键技术及载荷研究等.  相似文献   

8.
气象卫星是重要的国家基础性、战略性空间系统.美国极轨气象卫星体系通过融合美国国防部、美国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及欧洲气象卫星组织各自的极轨气象卫星系统,实现了全球全天时的持续覆盖能力.为获取高时效性全球范围气象卫星资料,近年来美国一直在探索气象卫星的转型发展.在梳理美国极轨气象卫星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多种转型探索,包括对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开展的新一代卫星架构研究项目,试点采购商业气象卫星数据,开展气象小卫星关键技术及载荷研究等.  相似文献   

9.
A:当然不会。因为,这些机器人可以利用远程的GPS卫星定位和导航系统来确定自己的位置,并通过卫星通信把这些信息传输给它们的主人。GPS卫星定位和导航系统由24颗近地卫星组成,它们在离地而12000千米的高空上以12小时为一个周期环绕地球运行。在任意时刻,地面上的任意一点都可同时观测到4颗以上的卫星。根据GPS卫星接收到的机器人信息和已知的卫星坐标,就可以知道机器人在地面上的经度、纬度和高度信息了。  相似文献   

10.
孙宏金  范斌 《科技潮》2000,(11):50-53
今年3月2日上午9点,北京五洲大酒店。在国防科工委的主持下,中国和巴西联合研制的“资源1号”卫星正式交付使用。中巴的这一合作,被江泽民主席誉为南南合作在高科技领域的典范,今天终于结出了丰硕成果。不同肤色、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地理位置的两个第三世界国家,终于迎来了使用自己的资源卫星的新时代。人类的“火眼金睛”地球资源卫星站得高、看得远,对地球大范围的情况能够一览无余,可以对资源进行宏观、综合、动态、快速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类对海洋的进一步探索,海洋在国家发展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如何综合应用天空基获取海洋信息,实现多基协同完成海上目标任务,变得尤为重要。本系统主要将天基与空基相结合,实现天空一体化海洋遥感资源任务规划,用以完成海上广域目标和移动目标的识别和监测。经过仿真实验,完成了天空基协同海上目标任务规划,实现了多源遥感融合。  相似文献   

12.
卫星通讯、雷达值守、爱心捐款……汶川8.0级大地震发生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一方面主动利用自身研发的高新技术,为抗震救灾提供支持;另一方面发动全体党员、员工进行捐助,向灾区人民献出爱心,用智慧和真情诠释了自身的国家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3.
孙建林 《甘肃科技》1998,14(6):63-64
目前,随着通信卫星和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全国各地卫星地面站的建设十分迅速。近几年来各大城市都安装了有线电视,在平原城市通过微波信号传输,在远离城市的企事业单位、边防哨所、气象台站农牧民家庭都各自安装了卫星接收站。随着建站的增多,维修、调试和保养问题越...  相似文献   

14.
气象卫星是具有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应用卫星,中国的极轨气象卫星经历了从试验阶段到业务应用阶段的发展历程。文章简要介绍了“风云一号”(FY-1)极轨气象卫星的发展概况和技术性能,星载十通道扫描辐射计和长寿命、高可靠极轨卫星平台取得的成功;重点介绍了中国新一代的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FY-3)的总体概况,归纳了卫星的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15.
浅谈工程测量中不同坐标系之间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日常测量工作中通常使用的1954年北京坐标系、国家1980年坐标系和地方独立坐标系相互间如何利用参数进行转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简要阐述了现代大地测量学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回顾了我国大地测量工作的进展,并对我国未来大地测量学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提出应逐步进入精确、动态、实时的现代化体系,即完善国家三维空间大地网;建立GPS综合服务体系;提供导航和定位服务;测定地壳运动、电离层参数、大气中可降水份等信息;精化中国地区重力场参数;建立新的国家重力基准网;完成分米级精度的中国似大地水准面的推算;积极开展海洋和空间大地测量,为资源、环境的管理以及防灾监测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航天事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介绍了我国东方红一号、实践一号以及5颗返回式卫星的发射、升空和入轨等情况。  相似文献   

18.
紫晓 《科技潮》2005,(11):18-20
2005年5月9日,中国国家遥感中心与伽利略卫星导航有限公司在北京签署了关于执行《中国国家遥感中心和伽利略联合执行体关于伽利略计划合作协议》的誊承包协议,从而拉开了中国与欧盟在伽利略导航卫星项目上的国际合作的序幕。  相似文献   

19.
三网合一的远程教育中心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远程教育是学习终身化的需求,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给远程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目前,远程教育经过三次革新已发展成为以NETWORK和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现代远程教育,我们建设的是以计算机、卫星电视网、电信网三网合一的空间立体,开放的远程教育体系,其技术实现主要基于电信网、INTERNET的体系和卫星电网的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20.
紫晓 《科技潮》1998,(7):50-51
以信息时代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给跨向新世纪之门的人类文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航天技术则是获取和传输信息的最好手段,是其他任何手段都无法与之媲美的。我国发射的遥感卫星,在地质勘探、地形测绘、公路铁路选线、地震预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建设,显示出了神奇的威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