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谁都知道眼睛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如果没有保护好眼睛,有了眼疾、受了外伤,就会妨碍视力甚至导致失明,从而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甚至对我们的前途也会造成令人无法想象的影响。当我们去咨询医生"怎样保护眼睛"的时候,医生最常说的就是"注意用眼卫生",那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做才算是卫生用眼呢?  相似文献   

2.
你问我答     
《知识就是力量》2009,(4):80-80
问:数码相机的主要性能指标是像素,相机又是眼睛的仿制品,那么它的像素数量会超过我们的眼睛吗,眼睛的像素是多少?答:人的视网膜有500万个视锥细胞,彩色图像即由它来捕捉,于是有人认为眼睛的像素就是500万,而目前数码相机的像素已超过2000万。可是别忘了眼睛里还另有1亿多个视杆细胞,这些负责感受黑白的杆状细胞对于视觉成像的锐度发挥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3.
《大自然探索》2016,(5):6-7
正白内障正影响着全球范围内超过2000万名患者,它是由眼睛晶状体失去透明造成的。虽然通过手术能治愈白内障,但费用较高,因此仍有许多白内障患者最终失明。白内障主要是一种与衰老相关的疾病。例如,阿尔兹海默症(也称老年痴呆)和帕金森病的一个主要病症是重要蛋白的错误折叠和堆积结块。对于白内障  相似文献   

4.
在墨西哥马德雷山区的原始森林里,至今还隐居着一个奇怪的部落———“盲族”,顾名思义,部落里的300多人全部都是瞎子。这些盲人并非先天失明,刚出生的时候也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但过了3个月后就逐渐地失明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对这一奇特的现象,科学家们经过不断地探索,最后终于发现原来是当地的一种尾线虫在作怪。这种尾线虫是通过黑蝇叮咬人体后,进入人的血液中繁殖的,而人眼是尾线虫集中繁殖的地方,这就使得人的视觉神经受到损害而造成了失明。无独有偶。在南美洲玻利维亚西部丛林中,居住着一支印第安族的克楞加人。他们以狩…  相似文献   

5.
美国患糖尿病而死亡的人,每年达37000人左右,居总死亡率的第四位。由于患动脉硬化而死亡的人中有五分之一的人血糖量都高。因此增加了患糖尿病的死亡率。据说美国糖尿病患者420万人,也有说1000万人。糖尿病的发生率因年龄而不同,学龄儿童为0.35%,成年女子为2.4%,平均是2%。因糖尿病而造成失明的人在美国比例很大。为了预防糖尿病,在饮食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避免过胖,即必须注意摄取的能量与所消耗的能量的平衡。不要吃得过饱。②在饮食中少吃葡葡糖和蔗糖,多吃果糖。最好是吃人工合成的甜味剂。  相似文献   

6.
河盲斗士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仅非洲就有1800万人患有河盲病,而其中约有27万患者已经双目失明。河盲病已经成为非洲国家引起眼病和失明的第一大因素。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人口的老龄化,流行病专家发现患白内障的病人数直线上升,80岁以上老年人几乎 100%会得白内障。估计全世界目前有2000多万人因此失明。我国目前有白内障患者6000多万,成为导致失明的严重眼病之一。为何会发生白内障?人眼内有个类似照相机镜头一样的双面凸透镜,叫晶状体,眼底的视网膜则相当于胶卷。随着年龄的增长, 晶状体会逐渐老化而变得混浊, 光线难以通过,看不清物体,这就是老年性白内障。才开始时晶状  相似文献   

8.
《科学24小时》2014,(7):1-1
鸟在天空自由翱翔,鱼在水中欢快游动,阳光穿过树林,落叶铺满城市的林荫大道,最爱的你在对我微笑……从降临人世间开始,我们就在不断感知着这个世界,进而逐渐认识这个世界,人的生存依赖于对这个世界的感知。 我们80%以上的感觉信息都来自于视觉,可以说,视觉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系统。而眼睛,是视觉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眼睛,是大部分动物接收光线并在大脑中形成影像的器官,它非常精细,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下对自己的具体形态进行改变,以便在复杂的环境中获取正确的信息。本期“锐·聚焦”将详细介绍眼睛如何工作,它的结构和功能,甚至视觉欺骗、眼睛的仿生学意义等等,让你从此对眼睛有一个新的认识。只有全面认识眼睛、了解眼睛,我们才能更好地科学用眼,保护眼睛,让它健康地陪伴我们一生。  相似文献   

9.
能够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是一件多么值得庆幸的事情啊,但是,我们遗憾地看到,世界上并非人人都能有一双健康的眼睛,都能拥有良好的视力。产生这一情况的原因是除了少部分人先天性眼睛发育不好外,大部分是后天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在德国,多达400万遭受老年失明威胁的患者将得到有效的治疗,尤其是那些患有老年视网膜黄斑变性的患者,更愿意接受新疗法的医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视神经炎是戕害青少年眼睛的凶神恶煞,它常常突袭无辜的青年男女和儿童,受害者视力突然急剧下降,甚至失明(无光感)。初期病人可以有病眼球后压迫感,眼球转动时疼痛,部分病人可以有头痛、恶心……等症状。到医院诊治,病眼的平面视野中能查到中心暗点或傍中心暗点。如果双眼发炎,且完全失明,则双眼瞳孔开大,对光反应消失;如果还有部分视力(包括光感),则瞳孔对光反应可以存在,但变得弱,且不能持久。视神经炎可分为视乳头炎、球后视神经炎  相似文献   

12.
《科学之友》2014,(2):62-65
<正>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除此以外,眼睛还可以干什么呢?有人说,眼睛可以表达我们的情绪;也有人说,眼睛是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之一。然而,现在却有人告诉我们说,眼睛可以开门、眼睛可以取钱、眼睛还可以干很多事。您相信吗?也许您第一反应是,这也太异想天开了吧?这个异想天开的人叫马力,而他异想天开的创新产品,就是虹膜识别仪。虹膜识别技术属于生物识别技术的一种,多年来一直是许多国家重点研究的课题。与指  相似文献   

13.
正为什么人类的眼睛颜色不止一种?为什么有些人两眼不同色?眼睛颜色的冷知识,你知道吗?人类眼睛的颜色其实是指虹膜(可通过改变瞳孔的大小来调节进入眼内的光线的组织)的颜色。人眼颜色大概可分为6种:琥珀色、蓝色、棕色、灰色、绿色和红色(或紫色)。其中,棕色是最常见的眼睛颜色。第一个拥有蓝色眼睛的人出现在6000~1万年前。在此之前,人类的眼睛只有棕色这一种颜色。  相似文献   

14.
正眼角膜是人眼最外层的组织,其主要作用是聚焦光线。全球有1500万人由于疾病、感染或外伤等导致眼角膜损伤,需要移植眼角膜才能避免失明。然而可供移植的眼角膜远远不能满足这些患者的需求。最近,英国科学家以眼角膜干细胞、藻酸盐和胶原蛋白为原料,首次采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人的眼角膜。通过这种技术,从一位捐赠者的眼角膜中提取出的干细胞  相似文献   

15.
人类每天都在用无数双眼睛注视着大千世界.人之所以能看到外界影像,全依赖于一双明亮的眼睛.人的眼睛是怎样看到东西的呢?包括孩子在内的许多人,总是提出这样的发问.为探索眼睛的奥秘,无数科学家通过大量实验已经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6.
让光明重现     
<正>如果人失去了能时刻更新眼角膜表面细胞的干细胞,会带来眼部疼痛,严重情况下导致失明。移植与细胞培养技术正帮助治疗这一疾病,甚至有能力恢复重病患者的视力。  相似文献   

17.
人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依靠眼睛感知大千世界,探索自然万象。同样的,对于我们的动物朋友鸟类来说,眼睛也是它们极为重要的感官。鸟类在飞翔生活中的定向、定位以及觅食、防御等多种活动首先就要依靠视觉。在自然界中,鸟类无论从外形、羽色、行为、生活习性各个方面都是千差万别的,为了适应不同的生存方式鸟儿的眼睛也进化得形态各异。  相似文献   

18.
眼睛是脑的延续,享有"脑之天窗"的誉称;人从外界获得的信息90%来自眼睛,它是五官中第一"信息大户";人的工作、学习、生活样样离不开眼睛,它对人如生命一般重要……不过,说来说去,总离不开一个"看"字。仿佛眼睛除了视觉功能以外,就没有什么别的能耐了。如果你在5年前这样认为,你或许没错,可日历翻到今天就另当别论了。  相似文献   

19.
正当我们还在母体肚子里的时候,身体各个器官就已开始运转。随着时间的推移,辛勤工作几十年的器官不可避免地开始老化,甚至发生病变。为减缓其衰老速度,小编综合多位专家意见,开出了一份"活力处方",只要按照处方坚持锻炼,并在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方面多加注意,各个器官就会变得更加富有弹性,充满活力。眼睛:转动眼球,凝视远方眼睛是我们与外界联系最有利的"开关",正常人80%以上的信息都是通过眼睛获取。由于人  相似文献   

20.
正据英同Biofabrication,2014,6(1):1报道,日前英国剑桥大学的马丁(K.Martin)教授和洛伯(B.Lorber)博士等研究人员使用3D打印机成功"打印"出眼睛细胞。该项研究被看成是培育替代组织来修复受损或病变器官的一个实际步骤,有望为失明患者带来光明。研究人员从老鼠视网膜取出两种细胞——神经节细胞和胶质细胞。前者主要是将来自眼睛的信息传输至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