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牛血清白蛋白分子印迹壳聚糖树脂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酰基化的壳聚糖树脂为载体,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在模板分子牛血清白蛋白(BSA)存在下,采用直接滴加成球法,制备出对牛血清白蛋白具有特异识别性能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对BSA的吸附过程进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的数据处理.结果表明,印迹聚合物对模板蛋白的最大吸附量为11.1.mg/g,Langmuir等温吸附平衡常数为8.19.mL/mg. 相似文献
2.
以巯基乙酸为稳定剂,采用水热法合成了CdTe 量子点,用牛血清白蛋白改变量子点的表面修饰状态并通过荧光发射光谱研究了溶液pH、温度和离子强度对表面修饰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CdTe量子点在502 nm处有吸收,在538 nm处有荧光发射,经牛血清白蛋白对其表面修饰后,吸收峰位不变,但吸光强度升高;荧光发射峰位不变,荧光显著增强.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牛血清白蛋白质量浓度在0.05~1.0 mg/L范围内与荧光增加值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11 7 mg/L。以缓冲溶液为基底牛血清白蛋白含量测定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3.
采用牛血清白蛋白对壳聚糖纤维进行化学改性,通过扫描电镜和含水量测定对改性的牛血清白蛋白-壳聚糖纤维进行表征.并对改性材料进行细胞相容性和细胞亲和性测定与评价.结果表明:牛血清白蛋白-壳聚糖纤维表面有明显附着物,纤维略微变粗;含水量增加到93.49%(质量分数);细胞在改性克聚糖纤维上的形态无异常,粘附、生长、增殖情况良好;细胞毒性试验结果呈阴性.该改性壳聚糖纤维具有良好的生物学特性,能够应用于器官组织工程及生物医药领域. 相似文献
4.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2):50-55
紫杉醇作为治疗癌症的有效药物具有很强的抗癌效果和广谱治疗范围.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可提高其溶解度和生物利用率.本文采用注入法制备不同药载比(紫杉醇/牛血清白蛋白)的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考察了其粒径及释药性能.以药载比为9∶1制备的纳米粒的粒径最小,颗粒最均匀并且其释放速率最慢,有较好的缓释效果.考察药载比为9∶1制备的纳米粒的稳定性及载药量.放置一周后其粒径没有太大变化判断其稳定,计算载药量为11.45%. 相似文献
5.
水解血清白蛋白对紫杉醇的化学修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紫杉醇对卵巢癌和乳腺癌有良好的疗效 ,但它不溶于水 ,使临床应用很不方便 .用水解的牛血清白蛋白修饰紫杉醇 ,可提高其水溶性 相似文献
6.
利用亲和毛细管电色谱整体柱对色氨酸对映体进行了手性拆分研究.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壳聚糖/硅胶复合基质毛细管整体柱,然后采用戊二醛交联柱上键合牛血清白蛋白(BSA)得到亲和毛细管整体柱,以毛细管电色谱(CEC)模式分离色氨酸对映体,考察了缓冲液pH、浓度及有机修饰剂含量对分离过程的影响.在缓冲液的浓度为20 mmol/L,pH 7.5时,色氨酸对映体分离效果良好,分离度为2.44. 相似文献
7.
8.
不同缓冲体系的牛血清白蛋白插层蒙脱石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离子交换的原理,研究等电点两侧的不同pH值、不同缓冲体系对牛血清白蛋白插层蒙脱石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pH值对蒙脱石插层影响显著.在采用低于蛋白质等电点的pH值且利用乙酸-乙酸钠作为缓冲体系时,蛋白质的插层容易造成蒙脱石层间的剥离.等电点两侧的pH值不同,会造成蛋白质插入量的显著差异.热重分析表明,蛋白质/蒙脱石复合物的热稳定性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应用微相吸附-光谱修正技术研究了曙红Y(EY)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并讨论了反应时间、离子强度、温度,以及金属离子干扰等因素对该作用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EY与BSA间的作用符合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结合产物最大结合数NEY∶NBSA=5∶1;计算了不同温度下(30,45和60℃)反应的结合常数K,发现K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并测定了蛋白质的工作曲线,该方法的检出限为20 mg/L. 相似文献
10.
半乳糖基牛血清白蛋白的制备和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实现肝靶向给药的目的,同时避免使用价格昂贵,且来源有限的内源性配体,我们用还原胺化法合成了半乳糖基牛血清蛋白(Galn-BSA)。对得到的产物,分别用苯酚-硫酸比色法和MADLI-TOF质谱法测定了糖化比率,在糖化比率较低时,两种方法的结果一致,糖化比率较高时,苯酚-硫酸比色法应适当修正。 相似文献
11.
12.
报道了一种直接加热制备牛血清白蛋白的新方法,该方法的白蛋白收率可达55%以上,纯度可达95%以上,是一种适合于大规模生产的工艺技术;主要研究了溶液pH值、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稀释倍数等因素对白蛋白的收率和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3μm无孔脲醛树脂-二氧化锆(UF-ZrO2)复合微球,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进行表征.利用基体表面上的酰胺键与丙烯酸甲酯和乙二胺进行三次马氏加成反应和胺化反应,形成末端为胺基的聚胺基酰胺星型树状间隔臂.再用咪唑法将牛血清白蛋白(BSA)对其表面进行修饰,制成BSA-UF-ZrO2固相萃取剂.以溶菌酶和卵清蛋白作为测试蛋白,分别考察了时间,pH值,洗脱试剂及其浓度对BSA-UF-ZrO2固相萃取剂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溶菌酶和卵清蛋白最佳吸附时间是4 h,缓冲溶液的pH值是6.0和5.0,最佳洗脱试剂是0.0625 mol.mL-1的KSCN(溶菌酶)和0.1250 mol.mL-1的KSCN(卵清蛋白). 相似文献
14.
姜海容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7(1):71-74
以尼龙66膜为基膜,采用甲醛活化法偶联壳聚糖制备尼龙-壳聚糖复合膜,再固载染料Cibacron Blue F3GA作为配位基,制备亲和膜.膜上壳聚糖和Cibacron Blue F3GA的含量分别为112.4和123.3 mg/g尼龙膜.通过静态和动态实验测定了牛血清白蛋白在膜上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牛血清白蛋白在膜上的吸附平衡符合Langmuir方程;在蛋白溶液的pH值为4.7和较低的离子强度下对牛血清白蛋白具有较高的吸附量;在动态操作条件下容易达到吸附平衡. 相似文献
15.
吴云华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9(1):36-40
利用分子光谱技术研究了恩替卡韦和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恩替卡韦对牛血清白蛋白荧光的猝灭机制属于静态猝灭.在25,35和45℃下,恩替卡韦和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结合常数分别为9.13×103,7.96×103,5.46×102L/mol,相应的结合位点数n分别为0.781,0.780,0.751.三个温度下的热力学参数变化值(ΔH,ΔG和ΔS)以及园二色谱的研究表明:结合反应的主要作用力类型为疏水作用力,熵变化驱动该结合反应而焓变化不利于该结合反应.根据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测得恩替卡韦与BSA之间的结合距离为2.7 nm.根据同步荧光光谱证明牛血清白蛋白与恩替卡韦结合位点接近牛血清白蛋白的Thr色氨酸残基. 相似文献
16.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2016,(3):226-230
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运用荧光光谱法研究牛血清白蛋白(BSA)与氯美扎酮(CZ)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CZ对BSA的荧光有猝灭作用,属于静态猝灭.BSA与CZ可自发形成复合物,其作用力类型主要为氢键和范德华力.BSA能运输CZ,BSA的亚螺旋域ⅡA是主要结合位置,离色氨酸残基更近.这种相互作用对BSA构象产生影响,使BSA腔内疏水环境的极性增强.该实验对揭示药物动力学问题及后续安眠类药物的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pH=2.68的缓冲溶液中,茜素红与牛血清白蛋白发生了相互作用,研究表明:二者主要靠静电作用力结合,且它们的结合符合Pesavento提出的相分配模型.根据相分配模型,推导了有机小分子在蛋白质微相和水相中的分配比D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吸光度A、分配比D、表观结合常数K和热力学参数ΔG、ΔH、ΔS讨论了系列浓度下的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该体系的影响,认为SDS主要通过静电作用力和疏水作用力影响茜素红与BSA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光谱法研究苯甲酸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作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的方法研究了苯甲酸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体外相互作用。苯甲酸钠的加入使得白蛋白紫外吸收光谱中210nm处的峰值逐渐降低,峰位红移。傅里叶红外光谱的测量结果显示随着苯甲酸钠的加入白蛋白中α-螺旋的百分含量减少。白蛋白中色氨酸残基的荧光被苯甲酸钠淬灭。以上光谱结果表明苯甲酸钠引起了BSA构象的变化,1mg的BSA中加入10mg苯甲酸钠,就会造成BSA损伤。 相似文献
19.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2):201-204
在不同温度下测定了阿托伐他汀钙(AC)对牛血清白蛋白(BSA)的荧光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AC会使BSA发生荧光猝灭,随着AC浓度的增大,猝灭程度增强.AC对BSA的猝灭作用主要是动态猝灭,并计算得到AC与BSA的结合位点数为1.2.根据热力学方程式得出AC与BSA相互作用的参数,说明AC与BSA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主要是疏水作用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