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大气科学名词·1996》和台湾“教育部”公布的《气象学名词·第四版》的对比,发现海峡两岸名词大多数是一致的。但由于历史原因和科学概念在传播过程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也有部分名词在两岸的定名不一致。本文择取若干条名词加以分析、比较,提出推荐用名,蔽帚自珍,抛砖引玉。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大气科学名词·1996》(以下简称《大气本》),主要审定工作在1994年就已完成,收词原则是“基本的、常用的”,因此只收录大气科学专有词汇1873条,有许多气象词汇未被收进去。其一词一义,且每词都有简单明了的释义的特点,给名词的对比和分析带来了很大方便。台湾“教育部”公布的《气象学名词》(以下简称《气象本》)收词1万余条,包括了与气象学科相邻学科的名词,有一义多词现象,用于英汉词汇的对照比较方便。通过对《大气本》和《气象本》的对比分析,发现两岸有相当部分气象名词在定名上是有差异的,通过双方交流缩小差异,最终达到一致,是两岸大气科学界的幸事。我们应以科学的态度,在分析科学概念和名词表意性的前提下,判断哪个词更为可取,并作为“推荐用名”,使大家逐步接受,最终一致。使所有名词都达到一致的过程可能是漫长的,能首先使一些系统性、关键性名词和常用名词达到一致,是比较实际的。以下将两书中概念一致的部分词作对照比较。一、对几个系统性、关键性名词的分析1.关于表、计、仪、器的定名两岸在一些常用观测仪器的定名上有明显的系统性差异,一般情况是:《大气本》的“表”,对应《气象本》的“计”;《大气本》的“计”对应《气象本》的“仪”,如表1。通过对表1的分析发现,《大气本》中的“表”类多对应英文词尾-meter,“计”类多对应英文词尾-graph。而《气象本》中的“计”类多对应英文词尾-meter,“仪”类多对应英文词尾-graph。“器”类在“两本”中无明显的英文词尾相对应。看起来两岸定名的系统性差异是对英文的翻译不同造成的。但估计从译法上难以达成共识,因为单从翻译的准确性来说,“-meter”译成“表”或“计”的取舍很难,只有从词的概念分析,表1的名词才有望去异求同。考虑名词定名的系统性、科学性和使用性原则,大气科学中常用仪器的定名应从仪器内涵特征出发,进行系统更名或定名。将仪器分成4个层次,即表、计、仪、器,内涵特征表述如下:结构比较简单,且靠人眼可直接观看读取数据的为“表”;结构比较简单,除能靠人眼直接观看读取数据外,设备本身有自计功能的为“计”;结构比较复杂,能将测得数据发送、传输甚至预处理,通常需要能源供给的为“仪”;结构和功能介于“计”和“仪”之间的为“器”。顺便提及的是,《气象本》中对有的仪器采取音译的办法不可取,如radiosonde定名为雷送,dropsonde定名为投落送,sonde定名为送。2.几个关键性名词的定名关键性名词是指具有多个下位词的名词。由于这类词有“一同皆同”、“一异皆异”的特点,因此关键性名词的求同非常重要。湍流—乱流(turbulence) 是指叠加在平均空气运动之上的随机的且不断变化的空气运动。需要说明的是,该运动有规律可循。湍,《说文》:疾濑也。濑,水流沙上也。古人用“湍流”形容水中急流,如《楚辞九章》:“长濑湍流,沂江潭兮。”乱与“治”对应,显然,“湍”与“乱”均不能完全反映turbulence运动,因此有“湍流不湍,乱流不乱”的说法。但湍字能联想流体运动的一种形态,且构词能力强。如“湍流能量”简称“湍能”;“湍流涡度”简称“湍涡”。若称“乱能”、“乱涡”,作为科学名词不雅。因此,还是定名湍流好。与湍流有关的部分词汇见表2。急流—喷流、喷射(jet stream) 是指通常出现在对流层顶附近的准水平扁平管状强而窄的气流。管状中心轴一般长达几千公里,迂回曲折。按照世界气象组织的规定,轴线上的风速下限为30米/秒,但风速分布并不均匀,有一个或多个风速极大值中心。急,疾速,与缓慢相对应。古人比喻狂风声势猛烈用“急风”,《北周庚子山集从驾观讲武诗》:“急风吹战鼓,高尘拥贝装。”喷,激射。《庄子秋水》:“子不见夫唾者乎?喷则大者如珠,小者如雾,杂而下者不可胜数也。”现代汉语中,形容流体运动速度很快用“急”,如水流很急、急速等。“喷”也可用于形容流体的快速运动,但主要用于液体或气体受压力作用而射出,如喷气、喷水、喷发等。“喷”是有明确的起点的。从上分析可见,对于长达几千公里,又有迂回曲折的强气流带,定名为“急流”更确切。其下位词“急流核”(风速极大值中心)也名副其实。否则,“喷流”本身一般要有明确的起点,其起点处应是风速极大值中心(喷流核)。一条喷流中有几个喷流核怎样也难以叙述清楚。“喷射”就更不可取了。与急流有关的名词见表3。静止锋—滞留锋(stationary front) 是影响我国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之一。因受地形阻挡而移动缓慢,移动速度通常小于5海里/小时的锋。在华南的南岭一带和云贵高原地区较为常见,常造成范围宽广、阴雨连绵的天气。不动为静,静止与运动相对。而“stationary front”是移动的,只是移动速度缓慢,有时甚至是“拉锯”式的移动,“静止”不是“stationary front”的运动特征。“stationary”译成“静止”不错,在天气图上“stationary front”也可能“静止不动”,盖因天气图时空分辨率不高所致,但将“stationary front”定名为“静止锋”却不恰当。在《大气本》中,将“静止锋”又称为“准静止锋”。古代用“准”字表示一定、比照、许可、依据等意思。现代汉语有用“准”字表示“程度上虽不完全够,但可作为某类事物看待。”据此,《大气本》中的“静止锋”又称为“不够静止的静止锋”,令人费解。如将“stationary front”定名为“滞留锋”就比较恰当。滞留是“停滞”的意思,停滞是指“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如停滞不前。与滞留锋有关的名词如:地形静止锋(orographic stationary front)、华南准静止锋(South China quasi-stationary front)、昆明准静止锋(Kunming quasi-stationary front)、天山准静止锋(Tianshan quasi-stationary front)等。二、几个常用名词的定名暴雨—大豪雨(torrential rain) 是指1小时内雨量大于、等于16mm,或24小时内的雨量大于、等于50mm的降雨。不同地区所规范的量值可能不同,但与其他降雨的区别特征是雨势猛烈(降雨强度大)且总降雨量足够大。“暴”和“豪”与降水无关,也都不能表达雨势猛和雨量大,但古人用“暴”说明事发的急疾、突然,如诗曰“终风且暴,顾我则笑”。在现代汉语中,“暴”有突然而猛烈的意思,虽持续时间相对不长,如暴病、暴发户等,但一旦形成就超乎寻常。“豪”有气魄大、超出普通的意思,持续时间相对较长,“暴”可较好地表达雨势的猛烈,“豪”具有雨量大的含义。值得注意的是,仅仅雨势猛烈(雨强大)而雨量小不能称其为暴雨,仅仅雨量大而雨强小也不是大豪雨。因此“暴”与“豪”都能,且仅仅表达“torrential rain”一方面特征。但大豪雨中的“大”字显冗。形容风超乎寻常可用“暴风”,形容雨超乎寻常何不用“暴雨”而用“大豪雨”?所以,暴雨比大豪雨好。后向散射—反射散(backscattering) 是指在雷达气象学中,云和降水粒子在微波辐射作用下将产生电极化和磁极化,被电磁极化的粒子向四周散射与入射波同频率的电磁波。在粒子向四周散射的电磁波中,能被发射波束的雷达接收到的那部分在研究和分析粒子形态时才更有意义。也就是说,与入射电磁波方向逆向的粒子散射[部分]为“backscattering”。该词的核心词(上位词)是“散射”,“后向”作为方位词,对应“前向”,从方位上明确是与入射电磁波方向逆向的散射,从量上来说也表示了不是粒子散射的全部。因此,“后向散射”比较好地表达了“backscattering”。“反”在用于表示方向相背时,与“正”相对,如“反其道而行之”、“适得其反”等。若用于表示雷达与目标物两点之间电磁波相向传播的方向性时,不如“后向”明确。“反”在用于表示双方互动关系时,能够较好表示粒子受雷达发射的电磁波电磁极化后,向四周发射同频率电磁波的这一过程,也能表达是粒子发射的电磁波,并且应该是全方向的电磁波,这与“backscattering”的概念是不相符的。从名词定名的系统性来看,电磁波遇到云和降水粒子后,产生反射、散射、折射。反射波和折射波分别出现在入射波平面两侧。散射波则出现在以粒子为中心的各方向上,如果将“backscattering”所表示的概念定名为“反散射”,“forward scattering”又如何定名?廓线仪—剖线仪(profiler) 是用主动或被动遥感原理测定大气各要素垂直分布的各种电子设备系统的总称。测定所得到的是某垂直面“大气各要素垂直分布”图,图中的点对应要素值,对要素值按需要(如等值线)连线,这些线用于天气分析。因此称测定所用的设备为“×线仪”,两岸是一致的。廓,有外部、外周的意思。《唐古镜记》:“辰畜之外,又置二十字,周绕轮廓,文体似隶。”轮廓,又作轮郭、边缘,物体的外围。因此,廓线仪能很好的表达“profiler”概念。剖,指破开,中分。《左传》:“我先君惠公有不腆之田,与女剖分而食之。”用“剖”说明被破开物的面,常与“面”搭合成词,如“剖面”、“剖视图”等。在此“剖”是用作动词,主要说的是“面”。“剖”难以与“线”搭合成词,因为经剖割出来的是面,不会是线。因此“廓线仪”比“剖线仪”更合理些。临近预报—即时预报(nowcasting) 是对当前天气的描述及未来0~2小时天气预报。曾称“现时预报”、“短时预报”、“现场预报”、“即时预报”等,1988年后,大陆规范定名为“临近预报”。对于“现时预报”、“短时预报”、“现场预报”,大陆和台湾均未采用。现重点讨论“临近”与“即时”的区别。临,有“来到”、“到达”的意思,如双喜临门。《楚辞》:“朝发韧于太仪兮,夕始临乎于微闾”中的“临”是地点的来到、到达的意思。“临”还有将要、快要的意思。“临近”的表意在空间里有现场和现场附近,在时间上是指当前和距当前很近的一段时间。因此,“临近预报”与概念对应性好。即,有“就”和“靠近”的意思,但更多的是作副词用,指“立刻”或“马上”。因此,“即时”仅能够表示nowcast中“对当前天气的描述”。描述“即时”的情况不是预报。三、结束语《大气本》和《气象本》中用法不同的系统性、关键性和常用的名词远不止本文所例。由于作者水平所限,对例举名词的分析实属一家之言。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新词不断出现,有些原有名词的概念不断扩展,特别是外来词汇的增多,在定名或正名的问题上往往过于强调翻译方法和技巧,强调词对词的对应关系,而忽略汉字造词的表意性、中文词汇的系统性和民族性。对一个中文名词好坏的判断,应分析定名用字能否准确表达该词所代表的概念,能代表的就是一个好词。 *王存忠副编审是气象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  相似文献   

2.
摘要 本文论述字母词语的类型及其使用情况,各学科采纳为术语的情况,归纳性地列举了采纳的原则。讨论字母词语在演进中所面临的问题。
编者按 目前,在我国汉语使用中存在着夹杂外国语言文字过多、过滥的现象,已引起了中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本刊就“科技术语如何面对外文字母词”等问题特辟专题开展书面讨论,欢迎继续来稿。一、字母词语及其使用自从音频、视频的多媒体承载,光缆和卫星通信广播、因特网全球信息实现交流以来,科技、文化交流的渠道更为畅通、迅捷,跨语种、跨国的交流带来了大量的外来语词。不仅科技刊物文章中汉、外文夹带杂处,媒体、报刊、广播中也比比皆是。尤其在一些电子、计算机、网络、通信等报刊上字母词语更多。在汉字中夹杂字母组成的词语皆称字母词语,它包括下列情况:(1)所夹带的字母有各语种的,包括英、俄、希、法等,也包括符号、数码;(2)有的字母词是用汉语拼音的词语,例如GB(国家标准)、RMB(人民币)等;(3)借用外文字母形成的我国字母词语,例如阿Q、CC系、CCTV(中国中央电视台)等。外来字母词语大致分三类。第一类是字母夹在汉语的前、中、后部,主要构成了一些偏正型为主(也包括附加型、补充型、联合型)结构的组合名词;第二类是直接借用外文缩略语组成的字母串名词;第三类是名词以外,由外文单纯字母或其组成的字母串构成的各种习用词语,包括英文借用拉丁语词以及虚词等。本文仅分别讨论第一、二两类字母词语的功能和使用。1.以偏正型为主的字母词(1)带有专指性,不便用冗长字节表达概念,而借用外文字母夹杂的词语。它选用了具有特征、指向或隐喻性的字母(包括符号)取代,例如t检验、C*代数、函子ext等;(2)带有分类、种属区辨、系列代号等字母的词语,例如RS-422总线、Ⅲ-Ⅴ族化合物、罗兰-C等;(3)带有人名、地名等区辨词素,一般以音译为主。还有某些由两人、三人联合,或音译太长而以首字母替代者,例如KAM理论、BSD猜想等;(4)多元并列的缩略组合词(联合型结构),例如PID控制(比例加积分加微分的控制);PVT系统(测定位置、速度和时间的系统);MOS晶体管(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5)多元串列的缩略组合词(联合型结构),例如BMOA函数(有界平均振动解析函数);(6)象形词,例如T接头、E型器件等;(7)由已采纳为术语的缩略语所派生的组合词,例如激光感生CVD、N阱CMOS等。2.借用外文缩略语(1)工程、技术、方法、设备、系统、协议、标准等的组合词语,当其全称较长,不论意译或音译字数都过多,国外常用缩略语表达,例如常用的GSM、TDMA等;(2)某些科技项目、研究计划等专用名的缩略语,在命名时并写成某些双关寓意或隐喻词者,或者由于其取用西方文化概念无法按东方文化去译释者,如SMART、ATLAS、FANS等;(3)某些表达性能、服务质量和级别等名称和量化词,例如RMS(均方根值)、RCS(雷达截面积)等;(4)许多国际或国家、地区的组织机构、学术团体、新闻媒体、宗教派系等名称的缩略语,例如WTO、APEC、NASA等;(5)产品的专用名、公司名、商标(TM)名称、专利名称等。其中某些表达产品的属性、功能或特征而无法译解者,例如XTRA笔记本电脑;(6)天体、火箭、卫星、飞机、舰船、武器等的特定类型;(7)化学、药品、生物制剂等的专用名;(8)计算机、数据库、网络系统的软硬件的专用名。二、字母词语构成术语的现状和分析社会上媒体文章和学术论著中大量使用的字母词语,其中有些已被采纳为规范术语。目前,新词语不断膨胀,随之字母词也在增加。同时由于审定工作的推荐、引导和公布规范名词,某些字母词逐渐被汉字名取代,使字母词数目略有回降。我们既承认汉语的开放性,应该吸纳必要的字母词;但也承认汉语词汇的表意性强,可以消化融会许多外来词语。往往当新词刚涌进来时,由于理解不透,先予借用,待较熟悉后,再找到合适的汉语词取代而正式定名。我国自1985年成立了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以来,开展了认真定名、筛选推荐、审定统一等工作,为引导术语规范化,起到了积极作用。名词委公布的各学科术语中,字母词较多者其占有率超过2%的,按其多少排序为:天文学4.63%、数学2.48%、地球物理学2.43%、物理学2.23%、化学2.09%。字母词在学科分配上是不平衡的。理科高于工程技术。说明了高度概括理性内涵的理科要比应用技术在转译表达上更困难些,因而不得不借助于源语所用的字母或符号等。三、汉语术语采纳字母词语的原则外文字母词语采纳为汉文术语如何掌握分寸,作者陋见,应考虑到如下几点:1.借用字母词的必要性借用字母词可以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使用简便,有利于国际交往。这样既保留外来语的标识,保留西方文化特征,使外来文化和汉文化在差异上,以及使术语在动态发展中有缓冲的余地。我们可以在新术语尚未确切理解前,使用字母词,待消化后再重新用汉字定名。但对概念明确,在汉语中已有贴切词语的,应该用汉语定名,不必借用外文字母词。也就是说,外文字母词可以作为汉语词的补充和扩展,决不是汉语的装饰或取代。2.审察源字母词语的规范性只有规范化的外文词语其字母组合才可借用,因而要判断该源字母词语是否是科学语言(科学性),具有明确的概念和定义(透明性、单义性),国际上是否认可(权威性、通用性),使用上是否有稳定性。这种规范的源字母才能采纳为术语。为此必须反对字母词语的滥用,对短时炒作、低级庸俗的语词不能借用;对概念上有误、语言结构不符规律、使用范围狭窄(如方言性)的语词不能借用。举例来说,用谐音法将“B to B”改写成“B2B”这种不规范的方法容易产生误导,不可取。3.摒弃商业性、广告性词语对营利为目的的公司及其商标、模式、产品等字母词虽允许使用,但不能采纳为术语。1999年出版的《辞海》居然独特地收录了“LG集团”,令人惊异。4.对纯字母缩略语采纳为术语,应更加慎重外文缩略语的全称(或全译名)有表达概念的作用,其缩略形式在应用中有简洁性的特点。一般说,外文缩略语均应以汉字全称为术语,其字母缩略语可以并列为“同义词”。对派生词多的基础词可采用字母缩略词。例如用“MOS”派生出“MOS场效晶体管”;从“MOSFET”派生出“MOSFET衬偏效应”;从“CCD”派生出“CCD”摄影机、“CCD”测光等。一般说缩略语不是术语,其所对应的全称才是规范术语。科技文章和一般文章中允许使用缩略语,但应该在首次出现时用全称或规范的全译名,以后再次出现时方可借用缩略语;也可在书中列出使用名词与全称或全译名(以至加上定义)的对照表。总之要交代在先,有所依据。外文缩略语可在一般文章中使用,但在合同文件、法规文件中不应使用外文缩略语。例如2003年初由于飞机票上以“PVG”和“SHA”分别代表上海浦东机场和虹桥机场,致使乘客误机而状告到法院之事,民航总局因此才接受了司法建议,所有机场名称必须用中文标明,就是很好的例证。四、字母词语演进中的问题1.正常情况下只允许利用规范的缩写词去派生其他词,但在全国科技名词委公布的名词中并不统一,主要反映了学科间定名的不一致。2.要抛弃外文中的非规范借词方法。术语工作中切忌谐音法等不规范地乱用借词。例如电子商务中早期使用的B to B(企业对企业)、B to C(企业对消费者)诸词,后来不少报刊上改用成B2B、B2C。虽然外国人这样用了,但不等于都是“香”的。3.如何对待外文缩略语?外文缩略语有两重性,一是其全称和全译名表达概念的作用;另一是缩略形式的字母词的简便和效率。汉语中借用外文缩略语处在借形词的边缘,甚至边缘以外,常被语言文字工作者忽略,因为它不是通用词语。根据目前大量使用的情况,希望各学科或行业专家,和辞书编者们投入力量作些引导和整理,对流行的缩略语给出确切的全译名(目前有些缩略语词典质量不高,对跨学科缩略语译得不确切,因而希望收词不要太滥,着重各自本专业的缩略语)。4.字母词语在语词数据库中的位置。字母词语是外来词汇中的一部分,在汉语言知识结构中处于最外层,凡是规范化的字母词语可进入汉语词汇数据库,列于外来词汇中。但目前社会流行的字母词语中,某些随意性较大,流传范围狭,游离不稳者,不必急于吸纳入库。而某些专业性强的术语,通过学科定名后,可列入术语库中。5.借用外文词冠的某些词语近期外文科技术语中出现了一些新词冠e-、i-、info-、digi-、cyber-等,在意义上都很相近,很难区分,而且使用中都具有相当的模糊度,译“死”了不好。早期已把e-译成“电子”,现在看来不尽其意,例如“电子时代”好像稍感过时;“电子商务”并不营销电子产品,不如“e时代”、“e商务”为好。近来又将e-译为网上,例如e-Bay为网上拍卖公司,cyberadvertizing为网上广告,i-smell为香味驱动网站,这样e=i=cyber就让人分不清了。又有e-drive为信息技术运动;e-forced firms为信息技术公司;infospace为信息空间;cyberwarfare为信息战;又使e=info=cyber分不清了。由于这些字冠用于商业性名称较多,例如i-XL、e-Schwab都是公司名称,i-mac、e-office都是公司产品型号名称,i-Radio、i-pulse也是公司产品型号名称,使用中随意性较大,不属于术语,不必较真。但令人震惊的是e时代、e商务这些词语的出现,将外文字母作词冠置于汉字之前构成语词,也是语言文字动态变迁中的新趋势,不得不引起关注。尤其在研究字母词语中不能回避,是作为异端排斥它还是更开放一些?尚需研究。 *周其焕教授是航空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3.
去年以来,各种新闻媒体多次报导太阳风暴事件。今年4月,又发生了一次剧烈的太阳风暴,导致无线电通讯受阻。到底什么是太阳风暴?它对地球有哪些影响?本文将简要介绍这些问题。太阳风暴实际上是指太阳活动引起的太阳光辐射和粒子发射增强的现象,俗称太阳风暴。它不是科技术语,它与科学术语“太阳风”(solar wind)是两回事。太阳风是指太阳最外层大气永不停止向外膨胀的稳定现象,太阳风暴则是太阳活动引起的偶发事件。因此,要理解太阳风暴,就得从太阳活动讲起。肉眼看到的太阳似乎完美无缺,洁净无瑕,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借助各种专门的太阳望远镜进行观察,就可发现太阳表面常在一些局部区域出现某种特殊现象,或者说发生一些事件,即所谓太阳活动现象。例如在太阳的低层大气(光球层)中出现成群的太阳黑子和光斑,在高层大气(色球和日冕)中出现日珥和谱斑,有时发生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等现象。黑子是日面上的暗黑斑块,它们的本质是太阳表面的局部强磁场区(磁场强度为几千高斯),且具有复杂的磁场极性分布。但黑子区的温度比周围低,显得暗黑。光斑是光球层的高温区,谱斑是色球层中的高温区。日珥是突出于太阳表面的火焰。耀斑则是太阳大气中大规模的能量释放现象,就是太阳爆发,是最剧烈的太阳活动现象。日冕物质抛射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剧烈太阳活动。黑子、光斑、谱斑和日珥等活动的空间尺度一般为几万至十几万公里,寿命为几天至十几天。日冕物质抛射涉及的空间尺度更大,但持续时间较短。太阳耀斑区的大小约为几千至几万公里,持续时间只有几分钟至几十分钟。耀斑发生时,从耀斑区发射出很强的光辐射(主要为X射线和紫外波段),以及高能粒子流(主要为质子和电子)和低能等离子体。一次耀斑释放的总能量可达到1032至1033尔格。太阳耀斑是各种太阳活动现象中对地球影响最大的现象。观测表明,上述各种太阳活动现象倾向于发生在以黑子为中心的局部区域中(称为太阳活动区)。因此一般来说,当太阳上的黑子群和黑子数目较多时,其他各种活动现象也增多。换句话说,可以用黑子群和黑子多寡来代表太阳活动的平均水平。通常用所谓黑子相对数来代表每天的太阳活动水平。黑子相对数定义为R=10g+f,其中gf分别代表当天日面上的黑子群和黑子数目。人们通过长期观测发现,黑子相对数R的年平均值具有11年左右的周期性变化。年平均值极小的年份表示该年日面上很少出现黑子,因而其他各种活动现象也不多,这样的年份称为太阳活动极小年。反之,R的年均值极大的年份,意味着该年日面上太阳黑子和其他活动现象频繁和剧烈,称为太阳活动极大年。相邻两次极小年之间的时间间隔(11年左右),称为一个太阳活动周。国际上统一规定从1755年极小年起算的太阳活动周为第一周。目前我们正处在从1996年开始的太阳活动第23周。它的极大年在2000年附近,因此从去年至今,日面上经常出现很多大黑子,太阳风暴也经常发生。宏观上稳定的太阳为何会出现太阳活动现象,一直是太阳物理学家的重点研究课题。目前认为太阳活动系起源于太阳内部的原有弱磁场(许多天体,包括恒星和行星都有磁场)与太阳自转相互作用的结果。太阳自转很特殊,即赤道区的自转较快(约27天转一周),两极区较慢(约34天转一周),称为较差自转。理论研究表明,正是这种较差自转能够把太阳内部的微弱磁场拉伸放大,形成管状的强磁场,称为磁流管。因磁流管具有磁浮力,会逐渐向太阳表面升浮。当这些磁流管升浮到太阳表面时,与太阳表面碰撞,并拱出表面,在那里形成局部强磁场区,就是太阳黑子。而光斑、谱斑、日珥、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等其他活动现象,则是黑子区的强磁场与太阳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太阳活动具有11年左右的周期,也可以用太阳发电机理论予以解析。地球实际上是浸泡在太阳光辐射和粒子流(太阳风)当中,因此地球附近空间环境的主要特征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太阳光辐射的能谱(辐射强度随波长的变化)和粒子流的能谱(粒子流量随粒子能量的变化)确定的。太阳稳定的光辐射和粒子流确定了地球附近空间环境的定常状态。例如,在太阳X射线和紫外线的作用下,地球大气中形成了电离层和臭氧层,而太阳风则把地磁场压缩成彗星的形状(称地磁层),并在其中形成了内、外辐射带,它们是被地磁场捕获的太阳粒子的集中区。在此基础上,太阳活动产生的光辐射(主要是X射线和紫外线等短波辐射)和粒子流发射增强,就构成了对定常状态的扰动,产生了各种异常现象,也称为地球物理效应。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最严重的就是太阳上发生耀斑时产生的一系列地球物理效应。最先是耀斑产生的X射线和紫外线(特别是其中波长为1~10埃的X射线)于8分多钟后到达地球,使地球电离层中最低层(D层)的电子密度突然增大,从而使无线电通讯中依靠更高电离层(E和F层)反射的短波(波长约10~50米)在其通过D层时受到严重吸收,造成通讯信号减弱,甚至中断。这一现象也称为电离层突然骚扰*。耀斑发射的高能粒子流(其主要成分为质子)一般于耀斑发生后几小时至十几小时到达地球附近。这些粒子的能量很大,将对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等航天器造成损害,甚至殃及宇航员生命。1991年3月,太阳的几次大耀斑发射的高能粒子流,曾损坏了日本广播卫星的电池板,造成供电不足,使其3个频道中的一个不能工作。欧洲海事通讯卫星MARECS-A也因表面带电引起局部弧光放电,损坏了太阳能电池板,使其功率下降而退出服务。1990年11月初的太阳耀斑发射的高能粒子流也曾使我国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受到轰击,造成计算机程序混乱,无法控制卫星姿态,导致卫星在空间翻转。高能粒子流伤害宇航员的事故尚未发生,然而地面实验室的模拟表明,太阳耀斑发射的高能粒子流将会对进行太空行走的宇航员造成伤害,即使对在航天器中的宇航员,也会造成相当严重的危害。因此,应当尽量避免在太阳活动强烈时期进行航天(特别是载人航天)活动。为了避免危险,载人航天器一般都在内辐射带高度以下(低于800公里)飞行。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辐射带的保护。甚至在高纬和极区附近飞行的高空飞机,由于那里没有辐射带的保护(地球辐射带的纬度范围只有±70°),也会受到耀斑发射的高能粒子的轰击,危及乘客的安全。英国皇家航空公司就曾制订过避免太阳高能粒子损害的飞行规章。太阳耀斑发射的更大量的低能粒子为同等数量的电子和质子所构成的等离子体。它们通常在耀斑发生后1~3天到达地球,冲击地球磁层和电离层,引起磁暴和电离层暴。大量低能粒子通过地球两极地区进入电离层(主要是下层)后产生电离层暴,它对无线电通讯造成的损害比上述电离层突然骚扰要严重得多,一般会持续好几天。这些粒子撞击地球极区高空大气的原子和分子,使它们受到激发而发光,出现壮丽的极光现象。另一方面,大量低能粒子在地磁场中运动还会产生强大的感应电流,它在引起磁暴的同时,还会严重损坏高纬地区的供电设备和输油管道,甚至电话线路。例如,1989年3月一系列太阳耀斑发射的等离子体引起的磁暴期间,加拿大魁北克地区的电力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电力供应中断9小时,影响到600万居民的生活。磁暴期间,由于地磁场的正常状态遭到破坏,因此还会影响到利用地磁场进行作业的其他领域,如物理探矿、导航和航测等部门,甚至使信鸽迷路。除了耀斑以外,其他一些太阳活动现象,如特大的黑子群、日珥爆发和日冕物质抛射等,也会有X射线和紫外线增强,以及粒子流发射。一般来说它们的强度不及耀斑,但是它们的累积效应也会对地球产生影响。太阳活动产生的短波(X射线和紫外线)增强和粒子流一般只能到达地球的高空大气,主要对电离层,至多对平流层(位于12~50公里高度,臭氧也在这一层)产生影响。它们不能直接达到天气现象所在的对流层。然而,从上一世纪的统计研究却发现,太阳黑子相对数和太阳耀斑的发生与地球上一些地区的气象和水文参数之间存在相关性。这些参数包括平均气温、气压、雷暴频数、季风频数、旱涝程度,以及大河流的水位和港口冰冻期等。最明显的即许多地区的年平均气温与黑子相对数年平均值同步变化。研究也显示太阳耀斑发生之后的第3~4天,一些地区的雷暴频数明显增加。这些现象表明,太阳活动与天气现象之间密切相关,但其物理机制目前尚不很清楚。太阳活动引起的短波辐射增强和粒子流增强还会使地球大气受到加热。这将使低层大气向高层运动,相当于大气整体向外膨胀,导致高空大气密度增大,从而使在高空运行的人造卫星受到更大的阻力,造成卫星轨道衰变,寿命缩短。有人认为,这种低层大气向高层运动也可能造成大气环流变化,从而影响到天气现象。此外,太阳耀斑等引起的地球大气膨胀还会改变大气角动量,从而影响地球自转。1959年7月和1972年8月发生的两次大耀斑,均造成地球自转突然变慢。有些研究表明,一些地区的地震发生率似乎与太阳活动有关,有可能是太阳活动引起的地磁场扰动和地球自转的微小变化激发了地震的发生。至于有些研究表明某些疾病、农产品产量、人的情绪、甚至交通事故等与太阳活动的联系,有一部分可能是太阳活动产生的紫外线增强、地磁场变化或天气变化等因素间接造成的,这些方面还存在较大争议。除了极少数特大耀斑发射的非常高能的相对论性粒子(能量超过500兆电子伏特的粒子),可以突破地磁场的束缚到达地面(这种现象称为地面太阳宇宙线事件)外,一般耀斑和其他太阳活动产生的粒子均被地磁场捕获在高空地带,不会到达地面。各种太阳活动产生的光辐射增强主要限于波长在1500埃的远紫外和X射线波段。而且波长愈短,增强愈剧烈。但在波长大于1500埃的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波段,辐射强度并无明显变化。探空火箭和人造卫星上搭载的仪器测量结果表明,太阳活动期间,波长在100~1000埃的太阳辐射强度,会比平时增强10倍左右;10~100埃之间的辐射强度,会比平时增大100倍左右;而波长短于10埃的X射线强度,可以超过平时的1000倍以上。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地球大气对紫外线和X射线有屏蔽作用。对于波长为3000埃的紫外线,地球大气的透过率只有0.011,即只能透过约1%。对于波长比2800埃更短的紫外线和X射线,地球大气的透过率几乎为零。因此,上述太阳活动引起的紫外线和X射线增强,虽然高达几十至上千倍,但是只能在高空测量中看到。对于在地面日常生活中的人们来说,这种辐射增强是难以觉察的。因此可以估计,太阳活动期间在地面的太阳紫外辐射增强最多只有百分之几,绝不会超过10%。同时,即使是在太阳活动峰年,仅仅是太阳活动比较频繁,并非时时刻刻都有太阳活动。因此因太阳活动峰年而改变人的生活方式是没有必要的。太阳活动虽然强烈,但它发射的能量与整个太阳辐射能相比,则是微不足道的。例如,太阳大耀斑的发射能量(包括它的光辐射和粒子发射)估计为4×1032尔格。假定其持续时间为1小时,则可算出其平均发射功率为每秒1029尔格。这与太阳的总辐射功率每秒3.845×1033尔格相比,是可以忽略的。更何况太阳也并非每时每刻都有耀斑。因此,存在太阳活动丝毫无损于把太阳视作一颗稳定的恒星。大功率的稳定辐射叠加上小功率的周期性的太阳活动,这就是现阶段太阳的主要特征。 ---------------------第38页* 林元章研究员是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第39页* 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已将“电离层突然骚扰”定名为“电离层突扰”。  相似文献   

4.
术语,可以分成形式上为一个词的单词型术语和形式上为一个词组的词组型术语。一、单词型术语从结构组成上看,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形。1.由单纯词构成1)单音节的 例如:“幂、群、熵、场、力、势、功、根、相”等2)多音节的 这种情形多是音译外来词。例如:“安培、伏特、欧姆、拓扑”等。2.由合成词构成这其中又包括复合式、派生式两种。1)复合式 术语中的复合式结构主要表现为:a.联合型:由两个语素并列、相反、相对而成。如:信息、语言、本原、存在、运动、阻抗、质量、断裂、拗陷。b.偏正型:其中的一个语素用以说明另一个语素的特性或状态。例如:日斑、地线、鼻音、盆地、史前、内焰、复眼、纵波、串联、胎生、辐射、涡流、共振、共鸣、稀释。一般地说,绝大多数由偏正型构成的限制性术语,都与该术语中的后一个语素属于同一个语义类别,只是存在着范围大小的差异。例如,“复眼”是“眼”的一种,只不过是复式的罢了,“眼”的所指范围显然比“复眼”的所指范围大。只有极少数的情况例外,如在“碳黑、铬绿、铬黄、铜绿、铁兰”等术语中,后一个语素表颜色而整个术语却是表示矿物的,整个术语的意义与后一个语素的意义各不相同。c.动宾型:前一个是动词性语素,后一个是名词性语素,前者支配后者。比如:还原、守恒、失真、移项、检波、穿脉、变位、涌潮、倾角、断层、载波、导频、结晶。d.补充型:一个语素对另外一个语素作补充性说明,如:“合成、隆起、调谐“等。有时,前一语素表示事物,后一语素是这一事物的计量单位,如“星座、光束、壳层”等,这亦属于补充型,它们通常表示事物的通称。e.主谓型:前一个是名词性语素,后一个是动词性或形容词性语素,彼此之间存在陈说、说明的关系。如:位移、语用、电流、质变、磁滞、磁阻、色散。2)派生式 在主要语素上附加前缀或后缀而成的合成词就是派生式。如:反函数、反作用、非导体、非零解、多相、逆反应、准光波、类金属、半群、散度、速率、极化、迭代法、场论、超导性、单原子。二、词组型术语除单词型术语之外,词组型术语现也已大量出现。据粗略的统计,词组型术语约占化学学科术语的71.5%、数学学科术语的71.2%。词组型术语在化学、数学还有其他各学科中都占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出现这种局面并非偶然。科学文化日新月异的发展,使得新事物、新概念层出不穷。人们在给新出现的科学概念命名时,不可能都选用“词”这一表达方式,因为词表达的单义概念毕竟有限。欲以有限的“词”来表达无限增长的新概念,必然会引起多义,从而最终导致术语使用的混乱。但是,词组则不然,它通过词与词的组合,可以表达无限多的单义概念。因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新出现的科学概念都是用词组来标志的。词组型术语在各学科专业中占绝对优势也就不足为怪了。词组型术语在结构上表现为下列各类:1.偏正词组充当的词组型术语例如:全息光栅、复式励磁、器质性精神病、病毒性脑膜炎、软弱结构面、反双曲函数、非标准模型。2.由主谓词组充当的词组型术语例如:地磁异常、重力异常、离子注入、水质评介、水动力弥散。3.由并列词组充当的词组型术语如“三线半角”等。虽然,不论上述的哪一种结构都可以用来而且事实上也被用来创制科学术语,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所有这些结构在适应术语创制的能力上是相等的。无论是单词型术语还是词组型术语,其中的限制性偏正结构都占据主要地位。例如地质学中限制性结构的术语约占单词型术语的66.6%,约占词组型术语的86.9%。这表明,术语各结构中以限制性的为最多。我们以为,这种情况是由限制性偏正结构自身的特点决定的。限制性结构词语本身都是通过词素或词对中心词素或词加以限定说明来表达概念的,意义明确而且单一,这就为术语单义地表达概念提供了最大的方便和可能;而且,词素或词对中心词素或词的限定说明又可以是多角度的。正因为如此,限制性结构往往很容易被用来创制出术语。无疑,偏正型结构也是术语创制过程中的首选结构。偏正型结构中,词素或词对中心词素或词的限定说明的角度,粗略说来,就达17种之多,具体表现为:1)从领属的角度加以说明 例如:圆周、圆弧、球面、柱面、层面。2)从处所的角度加以说明 例如:希腊历、北极星、大理岩、南极圈。3)从形状方面说明 例如:直线、折线、长方形、扇形。4)从质料的角度说明 例如:硅钢、氧气、淀粉、晶体管、氢弹。5)从动力方面说明 例如:电话、电灯、蒸汽机、核潜艇。6)从原因方面说明 例如:药疹、寿斑、褥疮。7)从性质方面说明 例如:冷云、切线、纵波、流行性感冒。8)从方式角度说明 例如:胎生、串联、电导、衍射、复式励磁。9)从用途方面说明 例如:导线、变压器、避雷针、蓄电池。10)从数量方面说明 例如:三角、四边形、双曲线、多糖、单键、复眼、半径。11)从序数方面说明 例如:伯胺、仲胺、叔胺、甲烷、乙烷、丙烷、丁烷、第三系。12)从方位角度说明 例如:外角、旁心、中线、南极、东径、对顶角。13)从程度方面说明 例如:极矩、微星、巨星、高云、短波、遥控。14)从颜色方面说明 例如:黄道、灰光、白道、黑洞、赤道。15)从发明或发明者名字的角度加以说明 例如:高斯—克吕格投影、居里点、马赫数、科里奥力。16)从所属的角度说明 例如:调类、声部、骨科。17)从比拟方面说明 例如:银河、天鹅座、珠母云、芥子气、罗盘座。我们说偏正型结构是术语创制过程中的首选结构,这一点只是就单词型术语中的复合式结构和词组型术语而言的。如果术语创制过程中选择了单纯词或采用派生式,那自然就不存在结构选择问题了。  相似文献   

5.
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拟定的第二批审定任务中,有一项是审定新词。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在完成第一批基本名词的审定和颁布之后即着手新词的收集和整理。下列汉语术语及其对应的符合国际习惯用法的英文或其它外文名词多系近年天文文献中出现的天文学新名词,其中少数则是《天文学名词》(1987)中未收录的天文学基本名词。希望读者提出意见和建议,以期更好地完成第二批天文学名词的审定。表中的天文学名词按汉语拼音顺序排列。B斑点测光 speckle photometry宝盒星团 Jewel Box(NGC 4755)爆发周期 eruptive period北银冠 North Galactic Cap北银极 North Galactic Pole变幅谱 amplitude spectrum表观成协 apparent association并合 merge并合天体 merger并合星 merging star并合星系 merging galaxy不规则星系团 irregular cluster[of galaxies]C彩晕弧 parry arc测光标准星 photometric standard star层化 segregation产星率 star formation rate产星区 star formation region场中心 field centre超射 overshooting超新星频数 supernova rate尘环 dust ring成双性 binarity成象光子计数系统 image photon counting system成象偏振测量 imaging polarimetry弛豫效应 relaxation effect初升巨星支 first-ascent giant branch初始恒星 initial star初始太阳 initial sun创世岩 Genesis rock磁交角 magnetic obliquity次成团 subclustering次团 subcluster促动器 actuatorD大暗斑 Great Dark Spot大熊星群 Ursa Major group等龄线法 isochrone method纸电离核区 Liner,low ionization nuclear emissionline region地球物理警报广播 Geophysical Alert Broadcast,Geoalert地外智慧 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电视导星器 television guider电子照相测光 electronographic photometry定向密度 specular density动力学年龄 dynamical age动能均分 equipartition of kinetic energy“独眼龙”计划 Cyc1ops project对角镜 diagonal mirror对流包层 convective envelope多重红移 multiple redshiftE二维测光 two-dimension photometryF方格测光法 box photometry仿真 emulation仿真数据 emulated data非过剩遮幅成象技术 nonredundant masking technique分光光度标准星 spectrophotometric standard star分光周期 spectroscopic period复合图法 composite diagram method复谱双星 composite spectrum binary附加摄动 additional perturbation富度参数 richness parameter富金属星团 metal-rich cluster傅科刀口检验 Foucault knife-edge testG改进等龄线法 modified isochrone method跟踪器 tracker共生新星 symbiotic nova估计精度 estimated accuracy估计理论 estimation theory估距天体 distance estimator固有参考架 proper reference frame观测弥散度 observational dispersion观测资料 observational material贯穿对流 penetrative convection光度层化 luminosity segregation光度质量 luminosity mass光敏 light sensation光球活动 photospheric activity光球谱线 photospheric line光污染 light pollution光纤分光 fibre spectroscopy光学可见天体 optically visible object光学星 visual star光学综合孔径成象技术 optical aperture-synthesis image technique广角目镜 wlde-angle eyepiece规则星系团 regular cluster[of galaxies]轨道偏心率 orbital eccentricity轨道倾角 orbital inclination国际地球自转服务 International Earth Rotation Service,IERC过渡区谱线 transition region lineH哈勃距离 Hubble distance哈勃空间望远镜 Hubble Space Telesco-pe,HST哈勃年龄 Hubble age哈伊斑 Hay spot海王星环 Neptunian ring氦丰度 helium abundance毫秒脉冲星 millisecond pulsar河外射电天文学 extragalactic radio astronomy恒星视向速度仪 stellar speedometer宏象旋涡星系 grand design spiral红外日震学 infrared helioseismology环食带 path of annularity回光 light echo彗星动力学 cometary dynamics彗状电离氢区 cometary H II region混沌 chaos混沌区 chaotic region活动色球双星 active chromosphere binary活动色球星 chromospherically active star火鸟号太阳观测卫星 HinotoriJ激变前变星 precataclysmic variable寄主星系 host galaxy钾氩纪年 potassium-argon dating见落陨星 fall渐近巨星支 asymptotic giant branch,AGB渐近支 asymptotic branch较差红化 differential reddening接触复制法 contact copying接近相接双星 near-contact binary截断误差 cut-off error金属丰度 metallicity近拱距 periapsis distance近火星点 perimartian近心点幅角 argument of pericenter近银心点 galactic pericenter,perigalacticon经典大陵双星 classical Algo1 system经典金牛T型星 classical T Tauri star径向脉动星 radial pulsator静态性质 static property局域惯性架 local inertial frame局域惯性系统 local inertial system局域恒星 local star局域天体 1ocal object局域星系 local galaxy巨超巨星 hypergiant巨洞 void巨分子云 giant molecular cloud,GMC绝对稳定性 absolute stabilityK卡焦摄谱仪 Cassegrain spectrograph可见臂 visible arm可见光 optical light可见子星 visible component可居住行星 habitable planet空间大地测量 space geodesy空间地球动力学 space geodynamics空间密度轮廓 space density profile空间实验室 Spacelab空间质量分层 spatial mass segregation孔径测光法 aperture photometry快速振荡Aρ星 rapidly oscillating Aρ star扩散近似 diffusion approximationL莱曼α线丛 Ly a forest蓝致密星系 blue compact galaxy,BCG类蟹超新星遗迹 plerionic supernova remnant类蟹遗迹 plerion,plerionic remnant冷却流 cooling flow离子斑 ion spot李雅普诺夫特征数 Liapunov characteristio number,LCN零龄水平支 zero-age horizontal branch,ZAHB灵光 heiligenschein滤光片照相测光 filter photography掠日彗星 sun-grazer cometM脉冲星时标 pulsar time scale脉动对称轴 pu1sation axis脉动极 pulsation pole脉动频率 pulsation frequency脉动相位 pulsation phase漫射密度 diffuse density弥漫矮星系 diffuse dwarf弥漫X射线 diffuse X-ray密度臂 density arm密度轮廓 density profile冕型气体 coronal gas面成像敏感器 area image sensor面亮度轮廓 surface-brightness profile木星环 Jovian ring牧夫巨洞 Bootes voidN南银冠 South Galactic Cap南银极 South Galactic Pole内禀弥散度 intrinsic dispersion内史密斯摄谱仪 Nasmyth spectrograph拟周期振荡 quasi-periodic oscillation,QPO宁静态 quiescenceO偶遇X射线源 serendipitous X-ray sourceP盘族球状星团 disk globular cluster偏振标准星 polarization standard,polarimetric standard漂移扫描法 drift scanning贫金属星团 low-metallicity cluster平场 flat field平场改正 flat field correctionQ奇异吸引天体 strange attractor气尘复合体 gas-dust complex前景星系 foreground galaxy前身星 progenitor star轻冕玻璃 light crown氢型大气 hydrogenous atmosphere驱动系统 driving system去稳效应 destabilizing effect全波光变曲线 bolometric light curv全局灵敏度 global sensitivity全球变化 global change全食带 path of totalityR人为视宁度 facility seeing日磁层 heliomagnetosphere日地环境 so1ar-terrestrial environment日心视向速度 heliocentric radial velocity日震学 helioseismology铷锶纪年 rubidium-strontium dating软γ暴再现源 soft γ-ray burst repeater弱线金牛T型星 weak-line T Tauri starS赛路里桁架 Serrurier truss色球光谱 chromospheric spectrum色球活动 chromospheric activity色球谱线 chromospheric line色球-日冕过渡层 chromosphere-corona transition zone色球物质 chromospheric material上正切晕弧 upper tangent arc射电臂 radio arm射电观测 radio observation射电图 radio picture甚大望远镜 Very Large Telescope,VLT渗流 percolation生物天文学 bioastronomy声模 acoustic mode时号台 time-signal station矢点图 vector-point-diagram矢量天体测量学 vectorial astrometry示臂天体 spiral arm tracer室女GW型星 GW Virginis star视光度函数 apparent luminosity function,optical luminosity functionl视向速度变星 ve1ocity variable,variable-velocity star视向速度标准星 radia1-velocity standard,standard-velocity star疏散星系团 open cluster[of galaxies]数据采集 data acquisition数密度轮廓 number density profile双模脉动星 double-mode pulsator双模造父变星 double-mode cephid双星周物质 circumsystem materai斯波勒极小 Sprer minimum锁相成象技术 closure phase imaging techniqueT太阳动脉 solar pulsation坍缩云 collapsing cloud天龙BY型变星 BY Draconis variable天体钟 celestial clock天王星环 Uranian ring统计定轨理论 statistical orbit determination theory投影密度轮廓 projected density profile团中心 cluster centre吞食 cannibalism驼峰造父变星 bump cepheidW外接日晕 circumscribed halo外空生物学 xenobiology外旁晕弧 infralateral arc外向分子流 molecular outflow外星人 extraterrestrial intel1i-gence晚型星系团 late cluster[of ga1ax-ies]微耀斑 microflare未见子星 unseen component沃尔夫-拉叶星云 wolf-Rayet nebula无缝分光 slitless spectroscopy武仙AM型星 AM Herculis sta武仙DQ型星 DQ Herculis star物质改造 astrationX吸积流 accretion stream,accretion flow吸积柱 accretion column吸收槽 absorption trough析象管 dissector,image dissector显露金牛T型星 naked T Tauri star线锁 line locking斜脉动星 oblique pulsator协处理器 coprocessor新技术望远镜 New Technology Tel scope,NTT星斑 starpatch星暴 starburst星暴星系 starburst galaxy星冕分界线 coronal dividing line星冕红线 coronal red line星冕活动 coronal activity星冕绿线 coronal green line星团成员 membership of star cluster星系并合 galactic merge星系并吞 galactic cannibalism星系成分 galactic content星系团成员 membership of cluster of galaxies星象复原 image restoration星象扩散度 image spread星震学 asteroseismology形式层化 morphology segregation形式精度 formal accuracy虚相CCD virtual phase CCD序贯处理 sequential processing序贯估计 sequential estimationY压力模 p-mode亚毫秒光学脉冲星 sub-millisecond optical pulsar亚毫秒脉冲星 sub-millisecond pulsar掩带 occultation band氧序 oxygen sequence耀斑喷焰 flare puff耀类星体 blazar音叉图 tuning-fork diagram银河系天文学 galactic astronomy银心距 galactocentric distance有缝分光 slit spectroscopy宇宙巨洞 cosmic void宇宙弦 cosmic string玉夫超星系团 Sculptor Supercluster玉夫巨洞 Sculptor void预照光 preflash御夫ξ型双星 zeta Aurigae binary原气壳星 proto-shell star原星系团 protocluster of galaxies原行星状星云 protoplanetary nebula远火星点 apomartian远银心点 apogalacticon月球起源学 selenogony月相图 lunar chiaroscuro越地小行星 earth-crossing asteroic晕族球状星团 halo globular clusterZ早期演化星 early-stage star早型星系团 early cluster[of galaxies]展云 fuzz折衷原则 principle of mediocrity帧转移 frame transfer枕形畸变 cushion distortion支承系统 supporting system致冷照相机 cryogenic camera致密星系团 compact cluster[of galaxies]致吸尘物质 absorbing dust mass质量层化 mass segregation质量损失率 mass loss rate质量下限 minimum mass质心速度 systemic velocity质子类星体 proton quasar中介偏振星 intermediate polar中心重迭法 central overlap technique终龄主序 terminal-age main sequence,TAMS重力模 g-mode周光色关系 period-luminosity-colour relation主动光学 active optics主星系 dominant galaxy主序前分光双星 pre-main-sequence spectroscopicbinary转移效率 transfer efficiency自然参考架 natural reference frame自然视宁度 natural seeing自适应光学 adaptive optics自行成员 proper motion membership自转变星 rotating variable自转频率 rotation frequency自转速度标准星 standard rotational velocity star自转速率 rotation rate自转调制 rotational modulation自转突变活动 glitch activity自转相位 rotational phase,spin phase自转周期 rotational period自转轴倾角 rotational inclinationCCD摄谱仪 CCD spectrographg模 g-modeOVV类星体 OVV quasar,optically violent variable quasarp模 p-modeWR星云 WR nebulaI级文明 level-I civilizationⅡ级文明 level-ⅡcivilizationⅢ级文明 level-Ⅲcivilization22度日晕 22 halo46度日晕 46 halo  相似文献   

6.
手性配合物是一类重要的配合物,它与生物化学和合成化学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类配合物的数量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多引起人们的重视。因而对这类化合物需要有一个统一的命名法。但由于手性配合物绝对构型的命名极为复杂,过去化学文献上对同种构型曾出现过多种命名,较为混乱,不同的命名法又各有其局限性。1970年国际纯化学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总结过去各法,提出一套新的命名法〔1〕,用于表达八面体手性配合物的绝对构型和构象,作为国际通用命名法。由于它的重要性,美国化学教育杂志〔2〕和日本化学教育杂志〔3〕均对该命名法作了较详细的介绍,现该命名法已广泛用于化学文献和有关配位化学的教材中〔4〕。1980年中国化学会公布的《无机化学命名原则》〔5〕中,没有对配合物的绝对构型的命名加以规定,但我国仍可引用IUPAC命名法。本文对IUPAC命名法中关于手性配合物的绝对构型的命名加以介绍,对适用于三个二齿配体组成的配合物的“三叶螺旋桨法”也作简要的介绍。IUPAC 命名法1.基本原理 以含两个二齿配体的顺式八面体螯合物为例,图1表示由两个二齿配体AA、BB和两个单齿配体所组成的螯合物,图中二齿配体用粗线表示。其右边两条相交的线,表示互不正交的二齿配体AA和BB的相对位置,虚线表示AA在纸面下,实线表示BB在纸面上。因AA和BB为互不正交的两条斜线,可由AA和BB确定一个圆柱面,再由圆柱面与BB确定一螺旋线,由右手螺旋或左手螺旋决定螯合物的绝对构型为△或Λ。图1(a)表示右手螺旋△,(b)表示左手螺旋Λ。由AA和BB决定螺旋线的步骤可由图2说明。图1.确定含有两个二齿配体——手性配合物的绝对构型图2.(a)右手螺旋△或δ (b)左手螺旋Λ或λa.对于互不正交且不在同一平面的两条斜线AA和BB有一条唯一的公共法线NN′,以AA为轴,NN′为半径作一圆柱面,BB则为圆柱面上N点的切线。b.在圆柱面上确定一条螺旋线。使BB为螺旋线的切线,切点为N点。c.确定螺旋线是右手螺旋或是左手螺旋,可用AA的转向来确定。在图1(a)中,AA要向右转动一个角度才能与BB重合,图1(a)的配合物按以上步骤作图,得图2(a),故该配合物为右手螺旋式,同理,图1(b)按此法作图得图2(b),即为左手螺旋式。此外也可用手来确定,即用姆指与轴线AA平行,使四个指头顺着螺旋线上升的方向,如果右手能适合,则为右手螺旋,反之为左手螺旋。图3是确定绝对构型的例子,配体为氨基酸所形成的两种手性配合物,首先用粗线代替配体,定出AA和BB后,按上述的方法确定其螺旋线的取向。图3.决定二齿配体手性配合物绝对构型的例子2.用于含三个二齿配体的手性异构体 三个二齿配体组成的八面体螯合物具有三重轴,将其投影在与其三重轴正交的平面上,得图4(a)。图4(b)为另一种画法,更便于确定构型,将图4(b)中的三条粗线分别组合成含两条粗线的八面体,得图4(c)、(d)、(e)一组组合(也可以得到其它组合)。任取其中一个按上节所述的步骤处理,都得到其△构型,故决定三个二齿配体的八面体手性配合物的构型时,只要选其中一种组合来决定即可。图5是三个乙二胺与金属形成的配合物决定构型的例子。图4.3个二齿配体手性配合物的绝对构型 图5.三乙二胺的金属配合物的绝对构型3.用于含多齿配体的八面体螯合物具有三个二齿配体螯合物的命名原则可适用于此,即根据所有螯合环的相对位置,将代表螯合环的粗线组合成对,形成若干顺式螯合物,对每个“粗线对”组成的顺式螯合物按上述的方法命名,给予相应的符号△或Λ,多齿螯合物“粗线对”的△数若大于。Λ数,则表示为△,反之表示为Λ。“粗线对”的组合也可按下列方法进行。如图6(a)为四齿配合物,以依次相连的粗线表示,若将图中联结两条粗线间的中段去掉,则成为两条分离的斜线(图6(b)),则其绝对构型与图4(d)一致,故此螯合物为△,命名为“斜螯环对(Skew chelate pair)△”,如三乙基四胺的α异构体属此种构型。图6.四齿配体螯合物(b)属△型 (a)为“斜螯环对△”构型图7(a)是四齿配体的另一种构型,如果去掉中间的一段粗线后成为图7(b),它恰和图4(c)互为镜象(与图4(d)及(e)也是镜象关系),故为Λ型,该螯合物命名为“斜螯环对Λ”,如三乙基四胺的β异构体属此种构型。图7.四齿配合物的另一种构型(b)属Λ型 (a)为“斜螯环对Λ”构型图8(a)代表具有六齿配体的螯合物,如edta的螯合物,用五条相连的粗线表之,中间一条粗线两端各与另外两条相连,若去掉中间一段,则将其余四条两两组合成三组“斜线对”,得图(b),(c)、(d),图8(c)与4(d)一致,故为Λ构型,图6(b)和图4(c)互为镜象,图6(d)和图4(e)互为镜象,故其构型为Λ。对该六齿配体的螯合物命名为“斜螯环对Λ△Λ”,因为图6的(b),(c)、(d)出现的顺序是任意的,故表示为ΛΛ△或△ΛΛ均可。 图8.六齿配体的螯合物(b)、(c)、(d)为三组斜线对(a)为“斜螯环对Λ△Λ”构型图9(a)表示五齿配体的螯合物,可组成两组斜线对,二者互为镜象,分别为△和Λ构型,因而难以明确命名,故暂时命名为“螯环末端的斜螯环对Λ”。图9.五齿配体螯合物(a)为“螯合环末端的斜螯环对Λ”4.用于构象 除由于螯合环不对称分布,使配合物具有手性外,与中心原子相联的螯合环的构象也会产生手性异构现象,如乙二胺的两种交叉式δ或λ,键合到中心原子形成折叠的五员环,如以中心原子与C-C键的中点的联线为二重轴,则产生两种交叉式的配合物(如图10(a)和(b)),其螯合环的构象是σ还是λ,也可用类似方法来确定。与构型命名不同之处是用于构型时一个螯合环用一条粗线表示,而在确定螯合物构象时,一个螯合环要定出两条斜线来确定螺旋线。现在规定联接两个配位原子的联线为AA(如乙二胺的两个氮原子),图10为两个对映体在纸面上的投影,联线AA位于纸面,与两配位原子相邻的两个环上原子的联线为斜线BB,BB在纸面上,中心原子M在纸面下,位于两线的交点上,根据AA与BB的相对位置,即可决定构象是δ还是λ。图10(a)与图1(b)一致,构象为λ,图10(b)和图1(a)一致,构象为δ。 图10.决定螯合环构象的例子三叶螺旋桨命名法三叶螺旋桨法适用于三个二齿配体生成的八面体配合物,使用较为方便,但应用范围不广,而IUPAC规定的方法则可广泛的用于各种类型的配合物。首先规定三叶螺旋桨的手性,由图11可见当顺着螺旋桨主轴向下看时,叶片粗线的一边表示向着我们的方向,用四个指头握拳,姆指顺着主轴的方向,当叶片细线边向粗线边运动时,如果运动方向与左手的四个指头的指向一致,则为左手式,以△代表。即左手螺旋桨在顺着主轴向前方运动时,在叶片上任取一点,这一点画出的轨迹为左手螺旋线,右手螺旋叶片上任取一点画出的轨迹则为右手螺旋线。图11.三叶螺旋浆的手性图12是互为对映体的三个二齿配体所组成的配合物,并将它们绘成三叶桨螺旋式,叶片由离我们远的配位原子向离我们近的配位原子运动,即顺着箭头方向运动。用姆指沿着三重轴,其余四个指头沿着叶片转动的方向,则右手正好与图12(a)适合,而左手正好与图12(b)适合。根据图11的规定,图12(a)与图11(b)一致,故为△构型,图12(b)与图11(a)一致,故为Λ构型。图12.三个二齿配体的配合物与相应的三叶螺旋浆“三叶螺旋桨法”应用不广,IUPAC命名法可用于二齿和多齿配体组成的八面体配合物和多个螯合环的配合物的构象。但对非螺旋体系则不能适用。  相似文献   

7.
一、审定工作的开展和要求考虑到电子学是一门应用面广、技术性强的学科,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名委”)和中国电子学会共同领导下,从1986年开始筹备,于1987年3月组建了由30余名代表电子学各个专业方向的专家和顾问组成的电子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工作遵循全国名委所公布的审定原则和方法。基本要求是一词一义。定名不等于单纯的翻译,不是从外文来寻觅对应的中文词,而是以一个概念未确定一个与之对应的精确和规范的中文术语,然后列出相应的英文词以供参考。这里概念可以指一种特性(量或质的)、一种动作或一件事物。当名词统一和规范化以后,人们对这个概念及其内涵才可能有正确的共识,这样才能进行交流。而只有在交流的基础上,对科学事物的认识才有可能深化和发展。如果对应这个概念有一个以上的中文名词,则其中习用而一时不宜强行统一的,以“又称”列在注释栏中,但对其中不宜保留再用的,则以“曾用名”列在注释栏中。另一基本要求是协调一致,并强调副科服从主科。对不易分清主副科又有争议的词,则应通过充分协调以求一致。过去在国家标准局(后改名国家技术监督局)、电子工业部、邮电部、总参谋部主持下,曾分别对民用和军用电子学及通信、雷达等的产品、设备、工艺技术等名词制订并公布过一些有关标准。当然,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满足生产、使用和管理的某些局部要求,没有全面从学科发展的角度来加以制订。对于这些已公布的国标、部标和军标,以及国内外新出版、影响较大的百科全书、辞典、教材和权威性著作,在审定工作中都要充分尊重并加以利用。实属非更动不可的名词,也要通过充分的民主协商以求取得一致。订名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科学性、系统性和简明通俗性。此外还要符合汉语结构的特殊性的习惯,并能适应国际交流。电子学名词的审定就是按照上述基本要求和订名原则进行的。采取了大会小会结合、反复酝酿、协调一致的工作方式。先后历时五年,四易其稿。第二稿曾发给全国电子学界有关高校、研究所、工厂、机关及部分专家,广泛征求意见。最后一稿完成后,还送交顾问和特邀专家进行复审。复审中除提出个别修改补充意见外,认为工作量是巨大的,完成质量也是较好的。现已根据复审意见进行了修改补充,并上报全国名委,以期批准后早日公布出版,以满足各方面的使用要求。二、收词范围及框架结构电子学是一门应用范围广泛、与其它多门学科交叉渗透的学科,因此需要首先确定一个框架结构,以代表电子学学科的概念系统,从而明确收词范围,使属于本学科的基本词都能收入,不致重复与遗漏,并避免与其它学科名词过多重复交叉。此外也能明确收词的层次,贯彻好收“本学科专有的基本词”的原则。在最初收词时,我们按照五个专业小组分别进行。它们是:通信及电子系统,电子元件、材料与仪器,电子物理与器件,电子学基础理论,共用技术与交叉边缘学科。这就基本上覆盖了电子学的全部领域,并据此完成了审定草稿。但在按以上五个专业范围编排名词过程中,发现有些名词的归类不好安排,章节顺序缺乏系统性。例如工艺技术比较分散,原拟定的电子技术应用、空间电子学、电子机械、医药信息处理等专业词条多与其它专业重复,不宜单独列出。为此,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吸取上述五个专业领域的划分思想,删除重复和过多的派生词,归并同类,并适当调整词条数量使之均衡分布。这样总共安排了25章,共五千余词条。这二十五章是:第一章总论,是不便安排在其它各章的各种电子学名称的汇总。第二到第五章是电子学基础理论,包括静电与静磁,电子线路与网络,微波技术与天线以及信息论与信号处理。第六到第八章是电子元件,包括电子陶瓷、压电、铁电及磁性元件,电阻、电容、电感及敏感元件,机电元件及其它电子元件。第九到第十六章是电子物理与器件(包括半导体物理与器件)。它们是:电源、真空电子学、显示器件与技术,电子光学与真空技术,半导体物理与半导体材料,半导体器件与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工艺与分析技术,量子电子学与光电子学。其中显示器件与技术一章是新增加的。电子元、器件工艺与分析技术一章主要是关于通用工艺和通用的分析技术和仪器,不便于放在其它的某一章中。第十七、十八章是共用的支撑技术,包括电子测量与仪器,可靠性与质量控制。第十九到第二十三章是电子设备和整机,包括:雷达与电子对抗,导航,通信,广播电视,自控与三遥(遥控、遥感、遥测)技术。第二十四、二十五章是边缘学科:核电子学,生物医学电子学。有关电子计算机的术语不在本稿收集之列,因其另有独立的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上名词与“物理”、“自动化”、“电工学”、“电力学”、“数学”、“化学”等学科的名词有一定重复,而且某些词的主副科很难分清。我们选择电子学内的基本词及一些有独立概念的重要派生词。与其它学科重复的词条,只能遵循审定原则并通过协调以求取得一致。按照上述二十五章的划分,各章内词条按概念相关顺序编排,删去重复,使每个独立词条只出现一次。相关概念排序是件科学性很强、难度很大的工作,参予编撰的专家都做了很大的努力。我们认为排序基本上合理,是令人满意的。三、审定原则的贯彻和举例电子学名词往往多由国外引入,长期以来缺少由一个统一的权威机构负责定名,而是由首先遇到的科学家、翻译家或情报专家自己译名。由于各人采用的定名方法和翻译方法各不相同,遣词用字的习惯各异,再加上行业习惯和地域口音,因此所定出的名词术语存在较严重的不统一现象。下面我们结合已公布的原则,对一些有争议的名词审定情况加以说明。1.服从主科电子学基础理论部分的主科是物理学。在审定过程中凡是能从物理学的术语一律按国家审定的“物理学名词(基础物理学部分)”进行统一。但考虑到电子学界的习惯用法,有少数词与物理学名词不一致。如potential一词在物理中定名为:“电势”,而在电子学中习用“电位”,特别是一些派生词如potentiometer习称“电位器”,在电工和电力部门都用得极为普遍,不宜强行更改。所以对应potential,我们定名为“电位”,又称“电势”。类似的词还有dielectric和medium,在电子学中习称“介质”和“媒质”,为了照顾物理学中的定名,我们将前一词定为“〔电〕介质”,后一词则又称“介质”(词中方括弧内的字是可省略的字)。simulation和analog两词在电子学中有时都定名为“模拟”,容易导致混乱。这次特地征求了仪器仪表、自动化和计算机等专业学术团体的意见,并取得和自动化名词的一致,将simulation定名为“仿真”,analog定名为“模拟”。和物理学中将二词分别定名为“模拟”和“类比”有所不同。evanescent mode一词在电子学界用得很乱。它代表一个随距离而逐渐衰减的波模,曾有“凋落模”、“衰逝模”、“隐失模”、“消失模”等多种称谓,并在学术界中长期争论定不下来。现决定服从物理主科,用“隐失模”一词来定名。node一词在物理学中定名为“节点”。实际上在描述波动时,它代表“节点”,但在网络理论中,它却代表“结点”。因此在电子学名词中,按照不同概念我们选了两个词“节点”和“结点”,它们的英文都是node。resonance一词在物理学中定名“共振”或“共鸣”,而在此却根据习惯定为“谐振”,也是与物理学名词有所不同的。许多类似的与物理学中定名有区别的名词,我们都用“又称”来加以解决。2.科学性科学性意味着定名要反映术语的科学概念和本质属性。如stealthy target原定名为“隐身目标”,anti-stealth technique原定名为“反隐身技术”。对人体用隐身是可以的,但对飞机就不够确切缺乏科学性,因这可理解为只隐去机身而不含机翼。为此,这次采取了新华社的译名,即将“隐身”改为“隐形”,相应地“反隐身”改为“反隐形”。robust detection是在缺乏确定的噪声概率分布情况下提取信号的一种检测手段,其中robust有坚强及坚韧之意。本稿中将其定名为“坚韧检测”,但为了照顾自动化名词已审定公布的“鲁棒检测”,采取又称的办法。“鲁棒”二字有些音近,意为山东大棒,强则强矣,体观柔顺的韧劲似嫌不足。crosstalk最初是指相邻电话线间的互相干扰,原称“串话”或“串音”,尚较贴切。但后来此词被推广到包括除电话外,其它如文字、图象、数据等电信息相邻传输线间的互相干扰,因此这次定名为“串扰”,但为照顾电信界的习用,又称“串音”。sensor和transducer二词在外文书刊上使用也较含混不清。按照以中文概念为主的指导思想,这次通过一再协商,定“敏感器”又称“敏感元件”对应sensor;而定“传感器”、“换能器”和“转换器”三个名词,都对应于transducer,分别用于不同领域。关于电子元器件工艺中常用的mounting,packaging,assembling等词的使用也常引起混乱。经过反复讨论和征求意见,最后确定以中文概念为主,照顾到各专业领域的习惯用法以及其发展中的涵义,作了以下定名。“表面安装技术”,其对应英文为surface mounting technology(SMT);“组装”对应于英文的packaging,mounting和assembling共三个词;“装架工艺”对应于mounting technology。以上以中文概念定名的“安装”、“组装”、“封装”、“装架”四个词,各有其应用的专业领域和技术内涵,相信不会引起混乱。uncertainty有称“不定度”或“不确定度”的。考虑到“不定度”虽然简单,但它可能是“不稳定度”、“不平定度”等的简称,容易引起混淆,所以还是定为“不确定度”,和物理学中一致。on,off二字过去习称“开”“关”,但涵义不明确。“开”、“关”是指电路的开通和关断,还是指电闸门的打开和关上。这两方面的理解其意义正好完全相反。这次将on、off分别定名为“通”、“断”,意义很明确,完全符合术语的单义性和科学性。3.系统性订名的系统性要反映出术语的逻辑相关性和构词能力。如在分析电子仪器中,不少复合名词的末一字分别为spectrometer,spectroscopy和spectrometry,需要加以区别,定名为“谱仪”,“谱〔学〕”和“谱〔术〕”。又如在医疗电子仪器中,一系列词如electrocardiogram,electrocardiograph和electrocardiography分别定名为“心电描记图”、“心电描记计”和“心电描记术”。4.简明通俗性术语应简单明了,同时也在保证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能作到约定俗成,便于接受和使用。有些名词的全称写起来太长,往往利用其为首的英文字母组成缩写词。这种缩写词已正式定名在复合的中文词中。例如“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etal-oxide-semiconductor,缩写为MOS于是中文名词中就有“MOS工艺”、“MOS存储器”、“MOS场效晶体管”等。又如“化学气相淀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缩写为CVD,而中文词中就定有“低压CVD”、“激光感生CVD”、“等离子体增强CVD”等。其它类似定名在复合中文词中的英文缩写词还有FET(场效〔应〕晶体管)、TTL(晶体管—晶体管逻辑)等,在此不一一列举。有些英文缩写词和希腊字母其意义已在国际上得到公认,无需音译或意译,就直接使用在中文的定名上。如代表电视的三种制式,其定名就是“NTSC制”、“PAL制”和“SECAM制”。又如半导体器件中所用的P和N结,核电子学中所用的α谱仪、γ谱仪以及X射线等。在约定俗成的名词中,需要特别指出在频率和波长中,根据国家标准,用“甚、超、特、极”四字分别对应于英文的very、ultra、super和extreme。但在集成电路方面,very large scale IC却定名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ery high speed IC定名为“超高速集成电路”。这里用“超”,而不用“甚”。但在另一些定名中,如“超纯水,ultra pure water和“超高真空”,ultrahigh vacuum二词中,“超”却对应于ultra。这种在不同领域中用词的不一致,完全是习惯用法,是约定俗成的范例,是以中文的科学概念为主,不是单纯的翻译。定名中根据不同专业的使用习惯不强求统一的例子还有:在信息论中,decision定名为“判决”,decision function定名为“决策函数”;在导航中,decision height定名为“决断高度”。在电子测量中,reference condition定名为“标准条件”;在电子元件中,reference electrode定名为“参比电极”;在广播电视中,reference tape定名为“参考带”。另外又如error一词,在信息论中定名为“差错”及“错误”;在电子测量中则定名为:“误差”。四、其它有关问题及今后设想1.在外国科学家译名方面所遵循的原则是名从主人、服从主科、约定俗成和尊重规范。所谓名从主人,即科学家译名读音应按其所在国家习惯发音而定。如有一种能谱仪以其发明者的姓Auger而定,过去译为“奥格”。但此人是法国人,按法语发音应为“俄歇”,因此定名为“俄歇能谱仪”。又如Kirchhoff是德国人,按其发音译为“基希霍夫”而不是采用过去的“基尔霍夫”、“克希霍夫”等译名。当然这样作,在少数情况下也会碰到此人国籍不明,或此人原生长于欧洲,后移民美国。这种情况应具体分析再加以定名。所谓服从主科,就是电子学中的科学家译名要尽量服从物理或数学主科。所谓约定俗成,即指对科学界通行已久,人所共知的译名,即使发音不够准确或用字不够妥当,一般也就不加更改,如牛顿、爱因斯坦等即属此类。所谓尊重规范,则指按目前通用的由新华社颁发的有关译名手册进行音译,其中汉字尽量统一,如耳、尔统一为尔,喇、拉统一为拉等。据此Shannon的译名,过去有“香农”、“仙农”、“商侬”等多种,长期争议不定,在本稿中按规范订为“香农”。2.在审定过程中,不少热心的专家提出很多宝贵意见。其中有许多经过认真考虑,我们都加以采纳,但有些意见还值得商榷。如有建议将frequency modulated(FM)transmitter及amplitude modulated(AM)transmitter分别定名为:“频调发射机”及“幅调发射机”。这和velocity modulated tube定名为“速调管”取得一致,中、英文也对应较好。但考虑到以FM及AM为首的许多派生词都已习惯定为:“调频”及“调幅”,如加变动,势必引起一系列派生词的更动,导致混乱和不便,因此未予改变。又有建议将electronic countermeasure(ECM)原定名“电子对抗”改为“电子反制”,将electronic counter-counter measure(ECCM)原定名“电子反对抗”改为“电子反反制”,以及将electronic warfare定名为“电子对抗”,又称:“电子战或电子作战、电子战斗”。建议者根据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出版的“军用主题词表”一书及台湾科学界的采用,并从字义上提出如上更改。考虑到“军用主题词表”一书并未经权威机构审定,并据了解在国防单位对以上诸外文词并无定称,而原定名在国内科研、生产、教学等单位及文献期刊教材上都使用已久,较为习惯,一旦更动影响面较大,目前应以慎重为主,暂不改动。3.40多年前一批科学家由大陆迁去台湾,所带去的科技术语沿用至今和大陆一致。但这几十年来由于互相隔离少有交流,以致新的科技名词术语二地有很大差异。现举电子学中一些重要的基本词与台湾用词对照为例(前者为大陆用词,后者为台湾用词):集成电路、积体电路(IC),模拟、类比(analog),激光、雷射(laser),晶体管、电晶体(transistor),数据、资料(data),译码、解码(decoding),程序、程式(program),耿氏、甘恩(Gunn),敏感器、感知器或查知器(sensor),载流子、载子(carrier)。毋庸讳言,有些名词在台湾也订得较好。要实现祖国的统一,科技名词术语的统一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为此需要不断创造条件加强交流,以达到最后统一的目的。4.由于某些原因,这次在电波传播、超导电子学、功率电子学、消费类电子产品等方面的词条还较欠缺。有些不成熟的词条,如te1ematics(远距离数据传输),multimedia service(多媒质传输),photonics(光子学),perceptron(感知器)等,由于还需征求意见,未收在内。另外,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与其它学科的相互渗透,老的词条也会有新的内涵。例如“光电子学”原对应于两个英文词optoelectronics和photoelectronics。据查optoelectronics是指牵涉到用光束来耦合功能电子块(主要是与固体器件有关的线路与器件)的技术,如发光二极管(LED)、液晶显示(LCD)和氖气体放电等。而photoelectronics则指与由辐射和物质相互作用引起对光子和其它粒子的吸收、发射和运动的有关现象,如光伏效应、光电导、光电发射等。在中文定名时,是否需要把这两个英文词分别定名或统一定名而分别加以注释或定义,值得进一步商榷。在审定过程中,也增加了一些新词条,如nullator定名为“零子”,norator定名为“任意子”以及nullor定名为“零任偶”。它们代表由特定或任意电流和电压值所约束,用于有源网络分析的一些双端口元件。老词条有新内涵,新词条又不断涌现。这些都促使名词术语需要不断修订补充。看来,只要科学技术存在并发展,名词术语的审定工作也就永远存在。电子学名词的审定工作今后还需要有关领导和各方面专家的大力支持。5.名词进行审定报批公布后,根据国务院文件,要求全国科研、教学、生产、新闻、出版等单位普遍采用。对一部分老同志来说,要放弃过去所熟悉的一些名词,而采用新审定公布的词,开始总难免有不方便的感觉,这是可以理解的。过去物理学和天文学中一些定名,如“噪音”统一为“噪声”,“进动”改为“旋进”,“格林威治”改为“格林尼治”等,有些好接受,有些一开始也有蹩扭和不习惯之感。但考虑到通过公布采用一段时间以后也就习惯了。而且年青的一代现在采用,到30年以后就会全部统一。看来,电子学名词的审定与统一是一件持续而有长期效应特点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审定科技名词的任务是给科学概念确定规范的中文名称。”[1]我们在审定工作中,是分学科一个个地进行审定。面对一个学科如何着手全面铺开进行审定?经过几年来工作的摸索,我们体验到对一个学科,按学科的门类、分支关系,确立一个审定框架,对审定工作起着“牵牛要牵牛鼻子的作用”。这个学科审定框架就是术语学理论中提到的概念体系。谈到概念体系,我们就需了解何谓概念和概念体系、描述概念的定义、概念的命名——术语,以及如何构成概念体系,名词公布的表述方法。在科技名词审定中,我们就是用建立的概念体系来“牵引”整个审定进程。一、概念与概念体系任何事物都有其属性特征。例如:原子核——它处于原子的中心,带正电;电子——它是带负电的一类基本粒子。它有确定的质量和确定的电量。这些属性反映了原子核、电子的特征。反映一个事物或一类事物属性特征所构成的思维结构就是概念。用词语对概念的描述就成其定义。对一个概念确定其名称,即给出表示此概念的术语,就是名词审定工作的基本任务——订名。事物的属性特征有内在特征和外在特征。如上所述的原子核、电子的特征,是属于原子核、电子自身的,而不是对另一个事物的关系。这类特征即为内在特征。外在特征是以它与其它事物的关系而来属于事物。例如:束缚电子——原子核外,受核场的作用,围绕着核运动的电子。自由电子——在外电场的作用下,脱离原子的束缚而自由运动的电子。在与核的关系上出现不同特征的电子,这些特征反映了事物的属性。还有人把它们分得更细,有起因特征、目的特征、等价特征等。不论如何区分,从术语学理论看,定义概念所选择的特征类型,基本取决于要建立的概念体系的性质和用户的实际要求。概念体系是由许多概念通过一定的关系组成的一个完整体系。我们可把概念体系比作一幢大楼。这幢大楼里,概念是砖块,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灰浆。砖块由灰浆的粘合构成大楼,即概念通过概念间特有的关系,组成概念体系。为了造出“大楼”,需要一张专门设计的图纸。图纸设计的宗旨如上所述,是这幢“大楼”的性质和“大楼”用户的实际需要。在我们的审定工作中是分学科进行审定,学科的性质基本上确定了概念体系的类型和概念的特征类型。如数学学科,属于假设推论体系,含有大量的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自然科学,属于观察事物分类产生的体系。其中有的学科,如物理学,它既有观察、实验的部分,又含有逻辑推理、抽象思维部分。技术学科,属于观察并作出实践而产生的体系。其中有的学科,如电子学、计算机、自动化等,由于高技术的发展,包含了大量的基础理论研究,因此它们亦包含了数学、物理等学科的假设、推论成份。体系的基本性质由学科的性质确定,体系中的概念通过层级关系和非层级关系组成完整结构[2],亦有人称之为概念通过逻辑关系和本体论关系组成体系。[3]1.一个上位概念,它有一个或多个下位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为层级关系。例如:在此并列的下位概念还可再分出它的下位概念。层级关系又可分有种属关系和整体部分关系。如上例“流量计”概念是种属关系。“流量计”概念的外延包含了所有的下位概念,它的内涵是各类流量计的共同特征。上位概念的内涵加上一个附加特征构成下位概念。上位概念为宽概念,下位概念为窄概念。全部的下位概念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即各种“流量计”的共同特征是它们的基础。有人把这类建立在概念相似性基础上的种属关系称之为逻辑关系。整体部分关系表现在上位概念对应一个整体,下位概念对应整体中的某个部分。例如:2.非层级关系指一群概念含有一定的有序特征组成顺序关系;或是一组概念为了某个目的实现人为安排或经验的划分组成特定的实用关系。例如:放射性元素衰变链:母核—子核—子子核,它组成顺序关系。自动控制技术中的这种非层级关系在边缘学科领域和综合应用学科领域用得越来越广。如果以在时间或空间上相互接近的事物来划分,它们的概念关系是建立在相互接触、相邻的基础上。有人把在这基础上建立的概念关系称之为本体论关系。显而易见,上述的非层级关系和层级关系中整体部分关系都可称之为本体论关系。在概念体系中存在着以上所述的几种关系类型。在局部的领域内可用其中一种关系类型处理。但在我们审定的学科范围内,每一个学科几乎都含有各种不同的概念特征类型,因此建立起的体系是多种关系类型混合的概念体系。如表1(文末另附)自动化学科概念体系框架,它就是混合型概念体系。对于某一学科领域来说,构成种种类型混合的概念体系并非是唯一的结构。随着制定体系目的不同,制定人的学术观点不同,定出的体系不尽相同。如物理学名词(基础部分),最初概念体系框架定为: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原子核物理与狭义相对论、实验六大类。“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作为一个独立概念群亦无可非议。但考虑到正是“实验”有其重要性,特别是一些著名的实验所引出的著名定律,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由此引出的新概念在各分支中占着重要的地位。如果抽出“实验”作单独一分支体系,反而使各子体系结构残缺。重新调整后,这些物理学名词(基础部分)的概念体系框架为:通类,力学、振动与波、热学,电学,光学,近代物理学,测量与误差。在这框架下,“实验”归属于各有关部分。如“光学”中重要的基本的概念折射定律、反射定律,是由实验得出(它也可由光的电磁理论导出)。由此引出一系列基本词:入射线、反射线、折射线、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等;也引出一系列仪器(部件):反射镜、球面镜、凸面镜……等。在各子体系中,列入“实验”部分的内容,由概念间的关系引出一系列基本词和部分密切有关的实验仪器(部件),顺理成章。使概念间的关系更清晰,更明确。我们相信,这调整后的概念体系框架,即使只服务于名词审定工作,它也并非是唯一的、最好的结构,只是我们用它给完成这批名词的审定工作带来了方便。二、概念体系的建立建立怎样的概念体系,它决定于学科领域的范围和建立体系的目的。首先,在我们分学科的名词审定中,明确了各学科的主体。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学科纵横交错,这就要适当的确定边界。虽然在名词审定的原则与方法规定了副科使用主科的名词,应与其保持一致。但有些学科,如物理学与力学。两个学科中均有的牛顿力学,它既奠定了经典物理学的基础,也是力学的基础,很难分清主、副。在我们审定工作中,经协商由物理委员会收入、审定,力学委员会从“理论力学”以上开始收词,这就初步划清了“边界”。同时,在同一学科领域中,由于认识观点的不同,对学科领域的范围划定也会不同。如“数学”的收词范围,有人主张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都应归入数学;也有人认为只收入纯粹数学,应用数学包罗万象,“手伸得太远”。经过讨论,考虑到当前我国学术界的状况,除纯粹数学以外,把统计学、运筹学也归入数学、而信息论、控制论只收其数学基础部分。为此初步划清了与有关技术学科的“边界”。概念体系是个工具,建立它不是目的。作为工具来说,应明确它是为什么目的而使用。在我们的工作中,建立它是为了进行名词审定,目的是非常明确。但怎么建立,使它能在审定过程中发挥作用,这却是在过程中不断认识、提高。自动化学科在开始工作,就着手收集词条。想到的就收了,有的方面收得很细,有的方面又有较大遗漏。词条零散、杂乱、收词人觉得心中无数,工作显得拖沓,不好开展。这样的局面僵持一年左右,在总结这一年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自动化名词术语审定工作的一点建议”[4],初步明确了:1.名词术语的审定任务是给科学概念确定规范的中文词;2.为了搞好审定工作,必须建立一个自动化名词术语体系。经过一年的徘徊,从实践中认识到审定框架制定的必要性,而此框架正是从学科概念体系出发而定出的工作框架。经过专人的仔细琢磨研究,审定委员会专题讨论“框架”问题,提出表2所示的框架结构。此框架按当前自动化技术本身所包含的各个相对独立的分支学科,按其在概念上的相互关系,进行适当的归属分类。同一类现象的概念,同一类设备的概念,一般放在同一个体系内。同一个子体系内的术语,按其概念特征分类,分有层级关系和非层级关系,组成一个完整的多层次的术语体系。它是个混合型概念体系。在这体系结构下,整个自动化学科分为14大部分,覆盖了全面,克服遗漏某专业部分的可能。同时,把14部分给14个人分工负责,使工作能落实,保证了审定工作的进程。最后各部分组合起来,组成完整的术语体系。但这次的框架结构,受到学会现有专业委员会建制影响较大。而专业委员会的设置并非完全按学科体系的划分,受到各方面因素(包括财务、行政、专业发展的历史等)的影响。在工作中发现,按表2(文末另附)的结构,有的部分基本概念交叉重复。在此结构下,不利于审定中发现和处理一词多义、一义多词的问题。因此大家在进一步框架讨论中,脱开专业委员会的制约,对框架作进一步调整。在概念体系的基础上,作出部分的合并,对审定的工作框架来说宜粗不宜细。调整后的框架为表3(文末另附)。在此框架下,基本上完成了系统性的收词和审定工作。自动化名词审定委员会进一步考虑更便利于分门别类征求各方专家的意见。特别考虑到术语数据库的建立,再一次对框架作了修订调整。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检索、查询;为了术语数据库建成之后,便利术语数据的补充、更新、修改,提出章、节的双层次。每个词列出编码,则为三节编号。最终定出的“自动化名词术语体系”(表1)。同时完成了第一批自动化名词的审定,并作出输进术语数据库的名词术语的编码及排列。从上述自动化名词术语审定完成的全过程看来,适当的术语概念体系所建立的审定框架是十分必要的。第一,它规定了审定工作的范围,划出清楚的层次结构,有助于审定工作的分工和进程安排。由于分工明确,步骤清楚,收词范围确定,能极大提高审定工作的速度。第二,它表明了概念的类型、位置及概念间的关系,因此在以概念订名上掌握了主动性。有助于一义多词(同一概念在不同领域的定名)、一词多义(不同概念的相同订名)的更好识辨。第三,它有助于订名的科学性、系统性、简明性。能更好地作出术语的排列,有助于检索、查询,组成术语库合理的数据形式。三、概念体系的表述概念体系表述基本要求是尽可能简单、清楚、符合逻辑,能方便地比较概念间的关系,并要考虑到能删改、增加概念。具体的表述方法有直线图(树形图)、方形域图、列表方式等。本文不打算叙述各类表述方法,只简单谈一点审定工作中,确定了框架,其术语的排列问题,也即是各术语在概念体系中的布局。初看起来很简单,只要按相关概念前后串起来即可。在具体的排列中,每个概念在体系中有确定的位置。但在概念间的联系上是多维的。例如电子,它出现在“电学”的子体系中,它又联系着原子物理、分子物理、原子核物理、高能物理等多个分支学科的概念。在概念体系上作立体的多方面的联系,可表述清它的位置与排列,但在公布名词的一维列表式排列上给人以困惑,如何既有多方的“相关”,又有“一维”的排列关系。经多个学科审定工作的实践过程看来,我们认识到审定工作要确立合适的概念体系,从中定出审定框架,但概念体系与审定框架并非等同。概念体系明确各概念的位置、关系,为概念定名给予明确指向;审定框架却宜粗不宜细,各子体系的建立不追求完整、齐全,给各概念关系的交叉留有“活动”余地,也就解决了公布名词的一维排列问题。尽管如此处理,有些词仍是各子体系(或几个子体系)重要的基本词。为了公布上同一词不重复的原则,还是适当选定于某个子体系中。一则,单个名词的排列表,毕竟与文章中词与词连接关系不同;二则,对查询来说,我们列出了英汉、汉英的索引提供使用,解决了按章、节查询不便的问题。表2一、控制理论二、大系统三、复杂系统四、自动化仪表与装置五、过程控制系统与计算机应用六、系统工程七、空间运动体控制八、生物控制论九、电气自动化十、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十一、机器人十二、经济与管理自动化十三、系统仿真十四、三遥表3一、控制理论二、系统理论与系统工程三、工业过程测量与控制四、计算机应用五、电气自动化六、空间与运动体控制七、模式识别,智能控制与机器人八、经济控制论与管理自动化九、系统仿真十、生物控制及其它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电子学名词》征求意见稿已完成,正在发至各有关单位和专家征求意见,加以改进,以臻完善。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它凝聚着电子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和有关同志两年多来为之努力的心血,也是他们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和中国电子学会领导下,为统一和规范化我国电子学术语,做出的一份贡献。由于工作关系我有幸较早看到了《电子学名词》征求意见稿,觉得它基本体现了收“本学科专有的基本词”原则,虽然有些章节的词条与有关学科有些交叉重复,但为了适当照顾术语的系统性,可能这是很难避免的(术语定名应协调一致)。征求意见稿的概念系统(分类框架),是比较妥当的。绝大多数术语定名也是妥善的。但是自己出于希望《电子学名词》更趋完善和交流术语工作经验,以便共同搞好我国科技术语审定工作的想法,拟就下面几个问题谈一点初步体会和进行一些初步探讨。这些问题是:关于《电子学名词》的概念系统(分类框架)问题;关于术语简明性问题;关于术语定名的其他方面问题;关于术语的惯用和协调一致问题。二、关于《电子学名词》的概念系统(分类框架)问题审定一个学科的术语,首先就要研究确定好该学科的概念系统(分类框架),从而明确收词范围,使属于本学科的基本词都能收入,不致重复与遗漏,避免与别的学科交叉过多,也好划分术语归类,及明确收词的层次,贯彻好收“本学科专有的基本词”原则,以免走弯路。电子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很重视分类框架问题,不断听取各方面意见,加以改进。起先电子学名词按五个专业组收集词条草稿,该五个组是:通信及电子系统,电子元件、材料与仪器,电子物理与器件,电子学基础理论,共用技术与交叉边缘科学。这样划分专业组,覆盖了电子学领域,完成了审定草稿。但在编排术语过程中,发现这样划分有些缺陷,有些术语的归类不好安排,章节顺序缺乏系统性,在工艺技术等方面各部分会有重复。基于此,我曾考虑一个电子学分类框架,分为基础理论,材料、工艺,元、器件,整机、子用和边缘科学五大部分,共四十章(如图1所示),与电子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同志们进行了交流。后来电子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将初稿的整理稿分为电子学基础理论,通信与电应系统,电子元器件、材料与仪器,电子应用技术与生产技术四篇,共16章(总论,静电学与微波技术,电子物理,信息论及信号处理技术,电路与网络,雷达、导航与电子对抗,通信、广播与电视,三遥与自动控制技术,真空电子学,半导体器件及技术,显示器件及显示技术,电子元件、电源与材料,电子测量仪器及设备,电子应用技术,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可靠性)。可是通过研究此整理稿的术语排列情况,发现我先前如图1所示的分类设想和这样的四篇16章的方案,都存在一些问题。如把各子学科的基础理论部分分出来全放在一起,会使各子学科术语互相脱节、不完整;元器件的材料与器件部分分开,词条不好安排;电子物理不便单列一章;有些章如半导体和元件,包括面太宽,词条过多;生产工艺技术不便与半导体工艺分开,等等。这就是说,通过对《电子学名词》整理稿和有关文献资料的学习与研究,使我认识到电子学是个综合性的大学科,包括范围较广,而且差不多每个子学科都可自成体系,所以把各自的理论部分都放在一起,成为一篇,会与后边有关部分脱节,反而不系统。同样,也很难把各自的材料与工艺部分放在一起,单列一篇。由此看来,《电子学名词》不便分篇,与电子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研究、讨论,建议《电子学名词》在分类上去掉篇这个层次,直接适当分章。各章可基本按基础理论——元、器件与材料、工艺——整机应用,这样的范畴次序排序。而且由于每章不再分节,且要按相关概念排列术语,所以各章不要太庞大,词条不宜过多。有的专业术语较少,也不宜单列一章,应与有关专业合并,列为一章。基于这些考虑,经与电子学名词审定委员会讨论,设想出另一分类方法(图2)。电子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委员吴鸿适先生,参考此建议和有关资料,并又经他本人进一步研究,完成了现在的《电子学名词》征求意见稿中所示的分为25章(及各章内容)的分类方案,经电子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副主任扩大会议讨论通过。我觉得这个分类方案是个既能正确表达电子学概念系统,又能适应术语的归类、排序要求,因而是个切实可行的较好方案。三、关于术语简明性问题(一)搞好我国科技术语审定工作,要注意搞好组织性质工作和技术性质工作两大方面。从技术性质工作方面讲,我觉得一是要注意收词范围(包括分类框架);二是要研究各条术语的定名;三是要注意编排体例、编辑加工和排版印刷等问题。这就要研究术语的性质,从而确定衡量标准。一些学者对此已做了不少研究〔1-6〕,我委员会办公室制定的“名词术语审定的原则及方法”中也有这方面内容〔7〕,我们对此也曾做过一些粗浅探讨〔8,9〕。我们认为,我国科技术语的定名应体现科学性、系统性、单义性、简明性、汉语特性和国际性;在审定科技术语时,还要考虑其现实性。后来通过实践,我们又进一步对此有了补充认识,得出我国科技术语在文字表达上还要注意“科技语体特性”〔10〕。即订自然科学术语时,遣词用字要尽量使术语是中性的、纯概念的〔3〕,而且平实、严谨、雅致〔11〕。术语从本质上讲是概念的命名,或者说是概念的语言符号。所以术语应属于符号一类范畴,故愈简单明了愈好。而且无论从书写、录入和书刊印刷,还是口头信息交流,无不希望术语要简明。由此可见术语的简明性是十分重要的。下面结合《电子学名词》征求意见稿,具体谈一下。(二)《电子学名词》征求意见稿中,有些术语定名从简明性角度来考虑,是值得商榷的。它们大致可分为下面几类:1.有的术语中带属于什么的“的”字,不但增加字数且使术语表达不紧凑,不干脆利落,宜去掉。如:①第4章中词条“电磁波的极化”(polariz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宜去掉“的”字,表达为“电磁波极化”。②第14章中的词条“粒子数的反转分布”(distribution for population inversion),宜去掉“的”字,表达为“粒子数反转分布”。③第17章中词条“不确定度的合成”(combination of uncertainties),宜去掉“的”字,表达为“不确定度合成”。2.术语用字不精炼。我认为术语用字应尽可能少,能用一个字表达,就不要用二个字,能用一种方式表达清楚,就不要重叠表达。关于这方面问题,在该稿中存在一些。例如:①第3章中的“直接检波式接收机”(direct-detection receiver),宜精炼为“直检式接收机。”这样并可与“直放式接收机”(high-frequency-amplification receiver)和“来复式接收机”(reflex receiver)等对应。②第3章中词条“最小二乘方误差逼近”(least square error approximation),可精炼为“最小方差逼近”。这样还可与“最平时延逼近”(maximally flat delay approximation)等对应。③第18章词条“初检查”(original inspection),可精炼为“初检”。“最终检查”(final inspection),可精炼为“终检”。“批检查”(lot inspection),可精炼为“批检”。④第14章词条“场效应晶体管”(field effect transistor),可精炼为“场效晶体管”(因场效可等同于场效应),有时并可进一步简化为“场效管”。⑤第7章词条“磁敏感元件”(magnetic sensor),可精炼为“磁敏元件”。这还可与“声敏元件”(acoustic sensor)等对应。3.长复合词构成的术语,在表达上应压缩精减。例如:①第14章中词条“耗尽型场效应晶体管”(depletion mode field effect transsistor),应精减为“耗尽型场效管”。这样定名已完全表达其概念内涵,而用字少,术语简明。②第14章中词条“结型场效应晶体管”(junction field effect transistor),它是结栅、绝缘栅和肖特基栅三种基本类型场效晶体管之一,故可简化定名为“结栅场效管”。③第14章中词条“高电子迁移率场效应晶体管”(high electron mobility transistor),可简化为“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④第14章词条“浮栅雪崩注入MOS场效应晶体管”(floating gate avalanche junction MOS FET),可简化为“浮栅崩入MOS管”。⑤第14章词条“绝缘栅场效应晶体管”(insulated gate field effect transistor),图1图2可简化为“绝缘栅场效管”。⑥第14章词条“埋沟道MOS场效应管”(buried-channel MOSFET),可简化为“埋沟MOS管”。⑦第14章词条“增强型场效应晶体管”(enhancementmode field effect transistor),可简化为“增强型场效管”。⑧第14章词条“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memory),可简化为“电擦可编只读存储器”。⑨第14章词条“叠栅雪崩注入型MOS存储器”(stack-gate avalancheinjection type MOS memory),可简化为“叠栅崩入MOS存储器”。⑩第14章词条“浮栅雪崩注入型MOS存储器”(floating gate avalanche injection type MOS memory),可简化为“浮栅崩入MOS存储器”。4.由于一一详译外文词,使中文术语太长。订汉语术语不是文字对等翻译,对这类汉语术语文字应做适当精减。例如:①第21章词条“载波敏感多址接入和碰检测”(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and collision detection),建议订为“载敏多接与碰检”。②第15章词条“扩张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分析法”(extended X-ray absorption fine structure),建议订为“扩展X射线吸收法”。5.追求表达明确,词意表达比外文原词意增多,导致术语增长。应精减字数,做到言简意达。例如:①第4章中有条术语原外文为squeeze section,征求意见稿上中文定名为“临界尺寸可变的波导段”,比英文增加很多。有的辞典上也有称“容许改变临界尺寸的波导管”〔12〕,这个表达更长。英汉电子学精解辞典上将其订为“可压缩波导”〔13〕。我觉得这个定名较好,可采用。②第4章中有个术语英文原名是pencil-beam antenna,中文定名为“锐锥形波束天线”。这个术语看起来是很清楚,但用字多了些,比原文字意增加不少。若订为“锐锥束天线”,已可表达该概念内涵,且较简短。③第12章有个术语,外文是suppressor gauge汉语定名为“光电流抑制型电离真空计”,大为超出原文字意,把原理都表达出来了。从含义表达上看是非常清楚,但由于过详而违背了术语的符号性质(语言符号),违背了术语的简明性。故应加以简化。我认为可简单订为“抑制式真空计”。至于要了解清楚这个仪器,就不能只看其术语,而应参考有关技术资料。④第14章有个术语,外文名为“heterojunction transistor”,汉语术语订为“异质结双极晶体管”,原文本没有双极二字,不加双极二字已可表达,加上则多余了。我觉得可定名为“异质结晶体管”,(平时人们也习惯这样叫)。⑤第16章有个术语,外文是“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汉语术语定名为“光频频分复用”。其实用“频分复用”即可表达,为什么一定要标清楚“光频”呢?术语是语言符号,要尽可能简明,不一定非带释义性不可。6.有的术语像个句子,应加改进。例如:19章有个术语是“边搜索边跟踪”(track-while-scan)。这种表达相当一个无主句(单部句),不适宜作术语。建议改为“搜索跟踪”。这不仅是简化了术语用字,而且更符合术语是个词或词组的特性。(三)虽然术语愈简明愈好,但又不能过分追求简化而使术语含义不明确,有失术语的“顾名思义”等汉语特性。例如:“金属一氧化物一半导体”(MOS),我想不宜简化为“金氧半”,因为含义不清、不确;“线性相位滤波器”,(linear phase fil-ter),不宜简化为“线相滤波器”,因为“线相”二字连在一起意义不明确。以术语的简明性来衡量,《电子学名词》征求意见稿中有些术语订得很好。例如:调幅(amplitude modulation),(不叫振幅调制);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不叫频率调制);零道阈(zero channel threshold),(不叫零通道阈值);磁后效(magnetic aftet effect),(不叫磁后效应);原子频标(atomic frequency standard),(不叫原子频率标准);控制微电机(electrical micro-machine for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不叫自动控制系统用微电机)。这些术语多以一个汉字表达一个英语单词(或省略其次要成分),而且正确表达其概念内涵,而不是用括号内的表达,也不是像有的术语用多个汉字表达一个英文单词对应的概念。四、关于术语定名的其他方面问题(一)术语定名首先要符合科学性,即从科学概念出发,准确反映所指事物特征,根据概念的全部特征来掌握事物的内涵,借以做出确切的定义和订出“名符其义”的术语〔5,8,9〕。一般讲,科学术语都是按“科学性”这个原则定名的,但有的术语则未正确表达其概念内涵。在《电子学名词》征求意见稿中,有些词条定名似不很妥。如:1.第8章词条“堵转转矩”(locked-rotor torque),它是指对电动机的全部角度位置,施加额定频率的额定电压时,电动机从静态起动的最小转矩。即是指在一个设定的条件下电动机起动的转矩,也就是转子锁定的转矩。故此术语应定名为“转子锁定转矩”。“堵转转矩”则未能正确表达此概念的上述内涵,因为堵字一般是指堵住水流等含义,与这里的使转子锁定的意义不符,故应根据术语的“科学性”原则,对此条予以重新定名,建议订为“转子锁定转矩”。与此相关的术语,如:堵转特性(locked-rotor characteristic)堵转激磁〔控制〕电流(locked-rotor exciting〔control〕current)堵转激磁〔控制〕功率(locked-rotor exciting〔contro1〕power)峰值堵转电流(peak current at locked-rotor)峰值堵转控制功率(peak control power at locked-rotor)连续堵转电流(continuous current at locked-rotor)则应相应定名为:转子锁定特性,转子锁定激磁电流,转子锁定激磁功率,峰值转子锁定电流,峰值转子锁定功率,连续转子锁定电流。2.第10章词条“相对论群聚加速管”(rebatron),对本专业人员来讲,这条术语不简明,它把部分定义内容放到术语中了;对非专业人员来讲,此术语难以达到“顾名思义”,缺乏术语的汉语特性,故应加以改进。有的词典将此定名为“大功率电子聚束器”〔13,17〕。我觉得此定名较好,因为rebatron是一种相对论电子聚束加速器,产生具有不大的速度调制、高谐波含量的聚集极紧的聚束。根据这个概念内涵和术语的符号属性,我建议此术语定名为“大功率聚束器”或“聚束器”。3.第11章词条“衣袋式电视机”(pocketable television),其本意是指这种电视机很小,可装进衣袋。若按原义订为“可装进衣袋的电视机”,则术语显得冗长,不简明,也不符术语的科技语体特性。而“衣袋式电视机”,则未能准确“表达可装进衣袋的”概念内涵,因为“衣袋式”可被误解为“像衣服口袋那样的”,故“衣袋式电视机”定名不妥。鉴于此术语的概念内涵主要是指此种电视机很小,汉语有个很好的表达词汇,即“袖珍”,它能很雅致表示小型的意思。“袖珍收音机”等术语已用了此词。故我建议此条术语定名为“袖珍电视机”。而且我觉得这样定名从科学性、单义性、系统性简明性、汉语特性和科技语体特性等方面看,都较适合。4.第15章有两条术语,即“工艺过程检测”(processing monitoring)和“终点检测”(endpoint monitoring),从它们的概念内涵和英文表达monitoring来看,都是指监视、监控、检查的意思,而不是常规的检测。monitot一词是与detection、test、check不同的,它不是常规检测,而是监控性检测,故应是监测。从而建议此二术语分别定名为“工艺过程监测”和“终点监测”。5.第24章词条“热释光剂量计”(thermoluminescent dosemeter),未能确切表达出此概念内涵。因为thermoluminescent是指通过加热而使物质发光的意思,而“热释光”可被误解为热本身释放出光。故建议此条术语定名为“热致发光剂量计”。而且通常一些词典上“thermoluminescent”都是定为“热致发光的”〔12,14〕,thermolumin-escent dosimeter”定名为“热致发光剂量计”〔15〕。故上述建议也是符合术语的“现实性”即“约定俗成”的。同样,此章中词条“光释发光剂量计”(photoluminescent dosemeter),建议定名为“光致发光剂量计”。6.第8章中有两个术语,我认为订得很好,它们是“通”(on)和“断”(off)。以前常把此二术语分别订为“开”和“关”。但是“开”、“关”本身很不明确,是指电路开通、还是电闸打开?前者是通电,后者是断电;同样,是指电路关断、还是电闸合上,前者是断电,后者是通电。“开”、“关”不是单义词,不符术语单义性,故不宜用作科技术语。而“通”、“断”则是符合单义性的术语,另外它们也符合术语的其他特性,所以这两个术语是订得很好的。这也是电子学名词审定工作取得成绩的一个典型例子。通过这个例子还说明,在处理术语的“正名”与“惯用”关系时,除了已很约定俗成、不可改的术语,一般按科学性定名则是第一位的。(二)我国科技术语定名要符合“汉语特性”,即体现表意义字特点,要“顾名思义”,一看“有中国味”〔8〕。基于此,拟对下列术语提出修改建议。1.第13章词条“丘克拉斯基法”(Czochralski method),这是一种从单晶炉中垂直向上提拉与熔融的半导体材料相熔接的籽晶,使之生长单晶的方法。根据这一概念内涵,若将此术语定名为“直拉法”是很体现“汉语特性”的,既“顾名思义”又准确、简明、比用外国科学家译名表达为好。而且其“系统性”也好,与之相关的术语,诸如:“liquid encopsulation Czochralski method”可定名为“液封直拉法”(不要定为“液封丘克拉斯基法”),“magnetic field Czochralski method”可定名为“磁场直拉法”(不要定名为“磁场丘克拉斯基法”)。目前科研、生产和有关辞书,亦常采用“直拉法”这一术语〔15〕。故我们建议“丘克拉斯基法”改订为“直拉法”。2.在《电子学名词》征求意见稿中,“distortion”这个词中文定名有时是“畸变”,有时是“失真”。这是不是违反术语的“单义性”?从理论上讲,任何一个概念只能有一个专门固定的术语,但有些时候要求各学科所有术语都一词一义是做不到的,必要时可允许同一概念在不同学科或不同专业有不同定名。从术语的“汉语特性”角度来看这一点,是可以理解的。我认为“distortion”这个外文词,用于图形方面应定名为“畸变”,用于声音方面则应定名为“失真”。这样定名才符合“中文特性”,两个定名不能由一个代替。如:12章用于电子光学词条“图形畸变”(picture distortion),“偏转畸变”(deflection distortion),21章用于电话方面词条“折叠失真”(aliasing distortion),这些定名是妥切的。而若互相交换过来,如:“图形失真”、“偏转失真”、“折叠畸变”,则会含义不清,不符中文“顾名思义”、“望文生义”的特性。3.我觉得《电子学名词》征求意见稿中,有些术语订得很符合“汉语特性”,很有“中国味”。这里仅举二例:①25章术语“病人监护仪”(patient monitor)。这里把对应monitor概念内涵的术语订成“监护仪”,而不是“监视仪”,也不是“监控仪”,是很好的。好就好在它准确反映了这是为病人服务的,是护理他们的仪器,病人听了这个词会感到亲切。而若订为“监视仪”、“监控仪”,则会使病人感到恐惧、不安,甚至不敢使用。②15章词条“光刻胶”(photoresist),这条术语也是订得很好。它比订为“光致抗蚀剂”,既简明又富有“中国味”。而且平时人们也常这样使用,符合术语的“现实性”(约定俗成)。它的“系统性”也好,由此可派生出一系列简明性好的术语,如:甩胶(spinning),涂胶(photoresist coating),去胶(stripping of photoresist),氧化去胶(removing of photoresist by oxidation),无机光刻胶(inorganic resist),X射线光刻胶(X-ray resist),正性光刻胶(positive photoresist)。(三)缩写词的定名1.随着科学技术的向前发展,国际上已把大量的缩写词引进学术交流和科学著作上。综合起来看,我国科技界对缩写词采取了如下几种对待方法:①音译。如:radar(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定名为“雷达”。LORAN(long range navigation),定名为“罗兰”。②意译。如:laser(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定名为“激光”。③音译加意译。如:AIDS(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定名为“艾滋病”。④全译。如:LSI(large scale integration),定名为“大规模集成电路”。MOSFET(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定名为“金属一氧化物一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⑤简译〔16〕。如:IMPACT(impact avalanche transit time diode),定名为“崩越二极管”(碰撞雪崩渡越时间二极管)。TRAPATT(trapped plasma avalanche triggered transit time diode)定名为“俘越二极管”(俘获等离子体雪崩触发渡越时间二极管)。⑥缩写词加意译。如:MOSIC(metal-oxide-semiconductor type integrated circuit),定名为“MOS集成电路”。CMOS(complementary MOS integrated circuit),定名为“互补MOS集成电路”。⑦原缩写词。如:DNA,MOS,VOR,BASIC〔语言〕,FORTRAN〔语言〕。在文献上和实际工作中,这些方法都在应用。哪个方法好,应主要采用哪个方法?这是个复杂问题,不能简单从事。如能像钱学森先生那样给laser定名为“激光”,而不用“莱塞”或“激射光辐射放大”、“光受激辐射放大”等译名,当然是最好。而这通常并非容易做到。把缩写词全译出来,中文术语会很长,不是个好方法,除非在开始没有其他良法时,用一用这方法还可以,不然是不可取的。比较起来,采用原缩写词、简译和音译,是些简便易行办法,尤其是采用原缩写词,应适当加以提倡。这是因为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发展,人民知识水平在不断提高,外文愈来愈普及,而且与国际交往愈来愈多,根据术语的“国际性”,直接采用原缩写词,学术交流亦很方便。但缩写词又不能突然采用太多,宜先采用应用广泛、人们比较熟悉的,否则会在科研、生产和学习等方面,造成新的困难和不良影响。对有些长词组术语,可采取在术语中夹杂缩写词办法,使之简明,而又不失术语的中文特性。2.基于上述讨论,对《电子学名词》征求意见稿中的一些与缩写词相关术语,拟提出如下建议。① 14章词条“金属一氧化物一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metal-oxide-s 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MOSFET)〕,建议订为“MOS管”,在注释栏注:“又称金属一氧化物一半导体场效管”。② 14章词条“金属一氧化铝一氧化物一半导体场效应管(MAOSFET)”〔metal-Al2O0-oxide-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MAOSFET)〕,建议定名为“MAOS管”,在注释栏注:“又称金属一氧化铝一氧化物一半导体场效管”。③ 14章词条“金属一氮化物一氧化物一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NOSFET)〔metal-nitride-oxide-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MNOSFET)〕,建议定名为“MNOS管”,在注释栏注“又称金属一氮化物一氧化物一半导体场效管”。④ 14章词条“V槽场效应晶体管”〔V-groove MOS field effect transistor(V-MOSFET)〕,建议定名为“V槽MOS管”,在注释栏注:“又称V槽MOS场效管”。⑤ 13章词条“化学气相淀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建议在注释栏注“简称CVD”。⑥ 13章词条“低压化学气相淀积”〔low pressure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LPCVD)〕,建议定名为“低压CVD”。⑦ 13章词条“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淀积”〔plasma-enhanced CVD(PECVD)〕,建议定名为“等离子体增强CVD”。⑧ 13章词条“激光引生化学气相淀积”〔laser-indu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LICVD)〕,建议定名为“激光引生CVD”。⑨ 13章词条“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淀积”〔metalorganic CVD(MOCVD)〕,建议定名为“金属有机CVD”。五、关于术语的惯用和协调一致问题我们在审定我国科技术语时,要注意到一条原则,即术语的“现实性”〔8〕,也就是要注意“约定俗成”。有些术语虽不太“名符其义”,但已使用很久,应用范围很广,大家都已用惯了,则应继续沿用,不宜轻易改动,否则会不利统一和引起新的混乱。有的术语在不同学科可能有不同的定名,需要协调一致,最好能确定一个统一的定名。基于此,我考虑《电子学名词》征求意见稿中有些术语应当注意与有关学科协调一致。如:1.2章词条“介质”(dielectric),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已将其定名为“电介质”并已公布〔18〕,物理学界已用惯了,而且这个术语的归属应以物理学科为主,根据“服从主科”的协调原则,建议在这条术语上电子学服从物理学,定名为“电介质”。与之相关的medium一词,物理学订为“介质”,为了统一,建议电子学不要订为“媒质”而取与物理一致,定为“介质”。2.13章词条“棱位错”(edge dislocation)。虽然现在有人主张这样定名,但从60年代起,固体物理学、晶体学、金属学和半导体科学等各界,就已订其名为“刃型位错”〔19-21,16〕,而且一直广泛运用;此外,“刃型位错”这个术语“名符其义”,无需“正名”。所以我建议此术语定名为“刃型位错”,以便与其他学科协调一致,定名统一。与其相关的术语“螺位错”(screw dislocation),应定名为“螺型位错”。因为这条术语同上述“刃型位错”一样,也是约定俗成的,而且这样定名可与“刃型位错”术语相对应。这样定名可以很好地表达位错的两种基本类型。3.14章词条“固态电路”(solid-state circuit),虽然过去有人采用这个中文术语,但现在多定名为“固体电路”〔13,16〕。又鉴于此术语的概念是指将有源元件、无源元件制作在一块固体材料上,元件的工作是基于固体内的导电现象或电磁现象、光电现象,或者这些现象的结合,所形成的电路,所以我建议此术语定名为“固体电路”。这个定名既符合“科学性”,又可与有关学科协调一致。4.15章词条“卢瑟福反向散射谱”(Rutherford beckscattering spectroscopy),这个术语国内有些文献〔22〕和科研、生产实践中,已习惯将其定名为“卢瑟福背散射谱”。为与有关学科协调一致,我建议此术语定名为“卢瑟福背散射谱”。六、结语包含大量工作的《电子学名词》征求意见稿,显示出电子学名词审定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自己结合科技术语审定工作,谈了一些粗浅的看法和不成熟意见,一方面是仅供下一步审定时参考,另一方面是希望与同志们共同探讨有关我国科技术语问题,把我国科技术语审定工作搞好。关于《电子学名词》征求意见稿中的编排体例、术语排序和错漏字等问题,我已向电子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提出,这里就不赘述了。搞好我国科技术语的审定和统一工作,是一项关系到我国科学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很重要的,我们必须认真做好。我国前辈学者们在术语定名上,已给我树立了典范。我们要学习他们的“一名之立,旬月踟蹰”精神。而且要像术语学家陈原先生所说的那样:“今天协调不了明天再协调,明天协调不了后天再协调,总有一天协调出来,那就很好。”〔23〕由于自己水平有限,文中可能有很多错误和不妥之处,恳希多加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0.
(一)这次工作会议的第一组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力学、天文、电子、自动化、计算机、通信等基础学科和应用技术学科的一些专业,共有十余位代表参加。这其中既有参加过多年名词工作的老专家,也有刚参加和准备开展这项工作的中年同志。组中各专业名词审定工作的进展不一致,如天文学名词已审定公布;物理学名词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得出部分成果;化学已通过了命名原则,准备先搞一些基本名词;其它有些学科已开展工作,有些正在积极准备进行开展,当然有些学科也碰到一定的困难。在会议的开幕式上,大家听到了关于国务院批复科委和中国科学院请示公布天文学名词的报告,都感到非常兴奋和高兴。文件充分体现出国家对名词审定工作的重视,特别在文件中强调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是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审定、公布各学科名词是该委员会的职权范围,经其审定的自然科学名词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全国各科研、教学、生产、经营、新闻出版等单位均应遵照使用。另外,在讨论中,同志们也深深感到自己工作担子很重,工作一定要认真细致,广泛征求和吸收群众意见。因为公布以后一定要为群众所乐于使用,这样才不失其权威性,而自然就有约束力。(二)关于这次所发“名词术语审定的原则及方法”讨论稿,经过认真讨论,提出下列意见:1.本稿总的说来,总结了过去的经验,收集了各方面的意见,质量较高。特别是总则第一条,提出:“审定名词术语的任务是给各专业的科学概念确定规范的中文术语,以统一我们的自然科学名词术语”。这种提法,既不提以中文为主寻觅相应的英文词,也不提以英文为主译成相应的中文,而是根据科学概念来确定规范的中文词,是比较科学、严格,打破过去以偏盖全的片面理解。2.关于规范化的定义,我们认为可理解为订名原则中所提的:“科学性、系统性、简明通俗性”三者,再补充一条:“符合汉语特点”。所谓科学性,即指严格、准确。所谓系统性,即指派生的复合语、同类性质术语按统一规律定名。所谓简明通俗性,即不用生僻古字,约定俗成,使之易懂、易记、使用方便。至于“符合汉语特点”,则指一些词组,必须符合汉语名词组成的特点。3.关于协调一致的问题。在原稿2、3、4、中,我们认为应将协调一致改为“充分尊重国家发布的名词术语方面的标准”,因为本审定委员会为国务院批准成立,并授权审定,应具有比以往所订“标准”有更高的权威性,因此对已有标准只能充分尊重,而不能与之协调一致。至于和目前各出版社大量出版的各种辞书,包括大百科全书、当代中国丛书等,也只能做到尊重其在术语方面的工作。因为名词审定公布需要时间,既不能匆促从事压缩周期,也不能要求各种辞书在名词公布以后再出版。因此,以不提协调一致为宜。我们认为名词的影响是深远的,要做到完全发挥其作用,可能需要二、三十年或更长的时间,因此我们的工作将是长期的,也是为子孙后代应用而着手的。(三)关于工作方法问题1.我们认为在组织上由各学会作为挂靠单位,由学会一位领导挂帅主持这项工作较为合宜。这样便于调动人力物力,充分利用各个专业学会开学术交流会时,抽出一定时间进行名词审定的讨论。2.分批定词、包干进行。如物理学名词分四批进行,即普通物理,统计及凝聚态物理,核及高能物理,原子、分子及激光物理。其中普通物理部分委托北师大提出初稿,因北师大主要是培训中学师资,需把这部分名词贯彻到中学教学中去,这样北师大有积极性。目前这部分已经三审定稿,即将公布。普通物理名词牵涉到所有技术学科,因此这部分名词的公布将大大有利于推动各技术学科的名词审定工作。另外化学方面已通过命名基本原则,首先拟审定一批基本名词,然后再分别与化工、医药等部门联系审定有关名词。我们认为对其它学科来讲,分批审定以及包干单位进行,有利于多、快、好、省,且易见到成果,鼓舞信心,更好地推动这项工作。3.关于经费问题。物理学名词审定继承了王竹溪先生老一辈三十年代留下来的传统,即每二周聚会一次,讨论一天,自备饮食。逐词议论,细致认真,很少花费公家款项。这种作风值得学习,但不能要求每个学科的名词审定都如此办理。看来,名词审定正如同搞标准化工作一样,同样是国家任务,受到国家重视,理应得到一定经费支援。当然从节约观点来看,可以尽量举行小型会议。若国家能将名词审定作为项目正式下达任务,这有利于吸收年青同志参加,工作成绩可作为升级提职的依据。4.关于交叉学科问题。按照目前学会划分,基础学科,技术学科本身以及相互之间都有交叉,特别体现在一些基本词中。因此基本词的审定,要注意广泛吸收意见,并走在专业词之前。为了提高征求意见的回收率,应有针对性地寄出征求意见稿。5.关于与港台联系问题。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种工作值得进行:一是通过信函与海外华人学者联系,或吸收其参加审定工作;二是参加海外举行的科技翻译讨论,广作宣传,打开联系渠道;三是在具有影响的,如普通物理学名词定稿前,邀请港台学者来大陆共同参加讨论。我们认为与港台联系宜及早抓紧进行,因为随着新兴学科的迅猛发展,越晚则名词分歧越大,为将来的统一造成更大的困难。(四)另外两点小意见:1.在所公布的天文学名词的前言中,谈到希望各界使用者继续提出宝贵意见,以便讨论修订。据此在封面上注明为“试用本”是否为将来修订再版打下基础,更为合适?2.建议在“天文学名词”一书中,将英汉索引部分单独抽印出版,以利广大从事天文学科研、教学、生产等有关技术人员得以较低价格购置使用。  相似文献   

11.
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十年了,物理学名词审定工作也走过了十个年头。从1985年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起我们就决定工作分两步进行。考虑到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前沿学科,同时它也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在全国名词委工作全面开展之际,其基础名词的审定统一应走在前面,以便其它各学科有较共用的基础,利于科学技术名词在更大范围内的规范与统一。因此我们工作的第一步先审定基础物理学名词,于1988年公布出版。第二步搞分支学科的专用名词,现已初步定稿上报,有待于明年公布出版。尽管我国物理学名词工作有着较好的基础,基础名词的审定也用了三年时间,各分支学科名词用了七年多时间才完成审定工作。今天,我们回顾这十年,审定工作是艰苦的,路是漫长的,取得的成果也是丰硕的。在这十年中,不论冬寒夏暑,开了无数次的讨论会,会外征求近400人的意见,各学科间交叉协调等许多工作,我们研究斟酌再三,也作了一些定名的改动。在这些工作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全国名词委制定的“自然科学名词审定的原则及方法”是很重要的,亦是可行的。但原则毕竟是原则,在实践中能很好的贯彻执行,也是要在工作中不断的认识提高,就如有同志戏称我们十年工作中,审定的“零点”在缓缓漂移。也的确如此,通过实践—认识—实践,不断向正确、真知靠拢。以下谈谈我们工作中的几点体会。一、一词一义与又称一词一义是科技术语定名的重要原则,即对一个概念确定一个与这相应的规范名,以其达到科技术语的统一。我们在审定中,绝大多数的词都是按此原则确定的。但在讨论过程中,我们发现最花费时间讨论的就是一义多名。同一概念,已习用的名有两个(甚至两个以上),这两个名都符合科学性,或是已约定俗成、惯用,两者使用的频率都很高,舍弃任一都有其不便。因此在公布的名词中我们处理为推荐名和又称,这就产生了一义两名的情况。有的又称是长期以来与正名共存,一时取消有其不便之处。因此在定名上给予宽松,在一个时期内都可使用。但正名使用长久了广泛了,“又称”可能逐渐消亡,这对术语统一给出了一个过渡、适应的过程。但另有一种情况,正名与又称可能长期存在下去。这两个名称是对同一概念不同角度的描述,如力学中,完整约束,又称位置约束;非完整约束,又称速度约束。前者指约束方程中不含确定系统位置坐标的微商,后者指约束方程中含有确定系统位置坐标的微商。因此,对力学系统来说,有完整约束系和非完整约束系。从约束方程看,不含确定系统位置坐标微商的,即可称位置约束;含确定系统位置坐标微商的,即可称速度约束。显然,从不同角度讨论问题,这两词都有其概念明确、使用方便之处,我们认为这类情况,其正名与又称可并存下去。这类情况更多出现在不同的学科(或不同的子学科)之中。首先,我们希望各学科之间交叉共用的词能规范统一,各学科应多讨论多协调,以求一致。但各学科有自身概念体系,有各自描述概念的系列术语,在另一学科中出现的术语,如在本学科中确实也使用,则可列为“又称”;如在本学科中未曾使用过或已不再使用,则不必列为“又称”,可在注释栏中注明××学科定名为×××。如“矢量”一词,在物理学中已统一,而在数学中习用“向量”,则物理学中不必列为“又称”,只须注明数学中定名为“向量”。二、公布与修订有一些词,长期以来在定名上就存在不同,其分歧是存在于对概念描述的差异或是学术观点的不同。在作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后,其分歧也不能消除,而事实也不能回避,这些词又是专业常用词。我们认为这类词应作为推荐名及又称公布,而不能搁置。如物理学中“不确定[性]原理”又称“测不准原理”;“不确定[度]关系”又称“测不准关系”。在今后的使用中,引导大家使用推荐名,有待于逐渐统一。这类较大分歧的词更多地出现在新概念新事物的定名上。概念在更新,事物在发展,各人的看法差异很大,在讨论中把分歧的意见基本上摆全了,在几年之内也都不会有更多新的意见。这时要求分委员会作出决定,给出推荐名,予以公布(或公布试用)。在公布后,大家在使用过程中,有一个可靠拢的倾向,可能在几年后这定名就站住了,也可能在使用中被淘汰,成与不成都可经时间考验,决定取舍,到时收集各种反馈意见加以修订。我们认为这样的做法,有助术语的规范统一。如搁置待条件成熟再公布,这只会使其放任自流,时间越长,规范统一的难度越大。三、定名与译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的科技术语流入中国。对来自国外的术语,定名“原则及方法”上规定我们审定的任务是给科学概念确定规范的中文名,在定名上要符合我国汉语的构词规律。这些原则是大家都赞同的,关键就是中国的术语要由中国人来定。现在我们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科技术语也有与国际接轨的问题。如何与国际接轨?在具体的问题上有许多是可商确的。在此我们简单谈以下的两点:1.中文术语中可出现英文(外文)字母或缩写字母。长期以来已经使用,如г函数,α粒子,X光。多年的使用,在专业范围内,使用者感到明确、方便。今后将有更长的缩写出现,如MOS场效管,其全称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等。2.有人认为与国际接轨,国际标准组织公布的术语就应逐字照译,否则译过来就返不回去,就不能“接轨”。我们认为这样的做法太片面、太机械。在术语上,尤其是描述科学技术概念的术语,与国际标准等同应等同在概念上,而不是等同在文字表面上。在翻译工作中有一个很经典的例子,天文学的Milk Way中文定名“银河系”,如果今天逐字照译把它等同为“牛奶路”,岂不是笑话吗?中文与外文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的外来术语概念等同与文字等同可同时存在,有的却不行。有的英文词是多义的,描述不同概念,英文可用同一词。中文没有对应的多义词,遇到这类情况,就应对不同概念有不同中文定名。如物理学的adiabatic中文定名就有绝热的和浸渐的两个,前者表示没有热交换的,后者表示极缓慢的。十年的名词工作,目的是规范统一科学术语。要达到统一,还要走漫长的路。经审定公布的规范词,还须要花费更大的努力去推广使用。定名好坏在实践中检验,在相对稳定使用一个时期后,进行修订是很有必要的。我们相信坚持不懈的努力,将建成一套具有中国语言文字特色的现代科学技术术语,它将会在世界的科技发展中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术语是人类科学技术知识在语言中的结晶。术语必须通过语言才能表现出来,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科学技术术语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单词型术语,一类是词组型术语。词组型术语都是由单词组合而成的。要理解词组型术语的结构,首先必须了解单词型术语的结构。1.语素语素(morpheme)是构成术语的最小语言单位。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构词的材料。汉语的语素从语音形式上看,可以分为单音节语素,双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其中,以单音节语素占优势。单音节语素是汉语语素的基本形式。——单音节语素例如:图,天,人,造,走,鲜,优,安,老,子,且,者,然。——双音节语素汉语的双音节语素有两类:一类是从古代汉语遗留下来的“联绵词”,另一类是音译的外来语素、双音节语素中的每一个单独的音节不能表达独立的意思,只有两个音节结合起来才能作为一个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表达独立的意思。汉语的语素从功能上看,又可以分为自由语素和黏附语素两类。——自由语素:这一类语素活动能力很强,不仅可以与其他语素组合成词,而且,还可以单独成词使用,成为语言中最小的造句单位。例如:地,跑,红。所有的双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都可以单独成词,它们都是自由语素。——黏附语素:这一类语素都是单音节语素,它们的活动能力不强,不能单独成词,它们要与其他的语素相组合而成词。如“机,劳,老,小,子,者,然”。有的黏附语素只能黏附在其他语素之前,叫做前缀。例如,老:老板,老师,老鼠,老虎,老鹰。小:小吃,小丑,小费,小工,小结。汉语术语中常见的前缀如下:“反”:表示相反、反向或对立。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或名词词组。例如,“反函数,反对数,反正切,反粒子,反作用,反时针,反散射,反三角函数,反弹道导弹”。“超”:表示超过、超出。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或名词词组。例如,“超声波,超高压,超低温,超音速,超导体,超巨星,超固态,超氧化物,超几何级数,超精细结构”。“非”:表示不属于某类事物或某种范围。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或名词词组。例如,“非导体,非溶液,非零解,非金属,非极性键,非静电力,非偏振光,非电解质,非理想气体,非弹性碰撞”。“子”:表示某一事物的一部分。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或名词词组。例如,“子程序,子系统,子公司”。“相”:表示彼此相关。它构成的术语多为动词,少数为形容词。例如,“相加,相减,相乘,相除,相差,相斥,相邻,相等,相交,相切,相似”。“单”:表示简单纯一。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例如,“单质,单根,单相,单体,单色,单晶,单原子,单名数,单细胞”。“被”:表示受动。它构成的术语多数为名词。例如,“被加数,被减数,被乘数,被除数,被积式,被溶质,被诱物,被覆线,被吸附物,被开方数”。“多”:表示数量大。它构成的术语多数为名词。例如,“多相,多极,多细胞,多环路,多元酸,多面体,多边形,多项式,多极矩,多重线”。“总”:表示全部。它构成的术语大多数为名词或名词词组。例如,“总焓,总温,总压,总面积,总位移,总效率,总电导率,总信息量,总溶解热,总吸收系数”。“类”:表示类似。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或名词词组。例如,“类星体,类金属,类蛋白,类新星,类矿物,类地行星,类氢离子,类空矢量,类正弦函数,类辐射物质”。“准”:表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作为当作某种事物、过程、状态或理论看待。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或名词词组。例如,“准直线,准光波,准卫星,准元素,准原子,准导电体,准电介质,准线性理论,准稳定状态,准静态过程”。“半”:表示不完全,或者表示介于肯定和否定之间。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或名词词组。例如,“半群,半影,半导体,半胶体,半透膜,半微量,半变态,半抗体,半透明,半流体,半自动,半衰期”。“自”:表示自身。它构成的术语为动词、名词、形容词。例如,“自乘,自激,自转,自旋,自感,自调制,自变量,自同步,自同态,自共轭,自相关函数”。“过”:表示超过某个范围或限度。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动词或形容词。例如,“过乙酸,过电流,过电压,过氧化氢,过氧化钠,过氧化钾,过硫化钾,过硫化钠,过耦合,过扫描,过饱和,过稳定,过冷”。无机化学中的“过氧化某”和“过硫化某”指的是含有过氧基—O—O—和过硫基—S—S—的二元化合物。“分”:表示分支、部分。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例如,“分点,分力,分路,分米,分克,分音,分相,分对数,分压力,分矢量”。“第”:表示序数、次第。它构成的术语为序数词或由序数词和名词结合而成的名词词组。例如,“第一,第一项,第二层,第三列,第四维,第三纪,第二代”。“逆”:表示反向或对立。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动词或形容词。例如,“逆定理,逆元素,逆矩阵,逆算子,逆时针,逆反应,逆运算,逆平行,逆卡诺循环,逆康普顿效应”。“不”:表示否定。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或形容词。例如,“不等号,不等式,不变量,不变点,不尽根,不锈钢,不定积分,不同类项,不规则,不科学”。“无”:表示没有。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例如,“无理数,无机物,无线电,无旋场,无影灯,无穷大,无核区,无条件,无定型碳,无坐力炮”。有的黏附语素只能黏附在其他语素之后,叫做后缀。汉语术语中常见的后缀主要有:“性”:表示事物的某种性质。它构成的术语为具有抽象意义的名词。例如,“惯性,弹性,塑性,酸性,碱性,反射性,腐蚀性,挥发性,对偶性,有界性,模糊性,概率性,离散性,层次性,任意性”。“度”:表示事物的性质所达到的程度。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例如,“角度,弧度,散度,梯度,速度,密度,自由度,电离度,溶解度,灵敏度,离散度,可懂度”。“率”:表示两个相关的数在一定条件下的比值。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例如,“曲率,斜率,几率,频率,功率,圆周率,离心率,折射率,放大率,电阻率”。“化”:表示性质或状态的变化。它构成的术语多为动词,也可以构成名词。例如,“液化,汽化,氧化,风化,熔化,溶化,硬化,老化,蜕化,极化,量子化,机械化,电气化,名词化”。“体”:表示物质存在的状态。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例如,“气体,液体,固体,流体,刚体,导体,磁体,晶体,天体,绝缘体,类星体”。“子”:表示某种自成一体的单元。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例如,“原子,粒子,分子,量子,光子,电子,中子,质子,胶子,核子,黑子”。“质”:表示构成物体的材料。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例如,“媒质,介质,胶质,杂质,电解质,顺磁质,抗磁质,电介质,蛋白质”。“剂”:表示有某种化学作用的物质。它构成的术语是名词。例如,“试剂,氧化剂,还原剂,引发剂,干燥剂,防腐剂,催化剂,腐蚀剂,抑制剂,激活剂”。“物”:表示由物质构成的、占有一定空间的个体。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例如,“化合物,混合物,无机物,有机物,氧化物,聚合物,参照物,媒介物,生成物”。“法”:表示某种方法。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或名词词组。例如,“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合成法,图象法,速算法,变分法,优选法,焙烧法,数学归纳法,量子统计法,逐点测定法,历史比较法”。“式”:表示有某种规律或关系的符号的组合,或者表示某种方式。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或名词词组。例如,“等式,分式,因式,根式,代数式,行列式,方程式,分子式,化学反应式,质能关系式;串行式,并行式,模拟式,喷墨式”。“学”:表示有系统的知识学科。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或名词词组。例如,“声学,神学,光学,热学,力学,数学,化学,物理学,语言学,生物学,地质学,历史学,热力学,电磁学,原子物理学,微波波谱学,数理语言学,认知心理学,太阳物理学,天体光谱学,天文年代学,宇宙纪年学,天文地球物理学”。“系”:表示彼此有联系的个体组成的系统。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或名词词组。例如,“晶系,星系,力系,参照系,坐标系,均相系,太阳系,银河系,光谱线系,元素周期系,直角坐标系”。“量”:表示事物的数量。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或名词词组。例如,“矢量,变量,重量,质量,能量,动量,热量,电量,流量,原子量,信息量,光通量,弹性模量,裂断模量”。“论”:表示某种学说。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或名词词组。例如,“数论,场论,函数论,概率论,信息论,控制论,相对论,量子论,天演论,潜在歧义论,气体分子运动论”。“炎”:表示某种炎症。它构成的术语均为医学名词。例如,“肺炎,肝炎,皮炎,发炎,脑膜炎,肠胃炎,腮腺炎,静脉炎,气管炎”。“素”:表示具有某种基本性质的物质。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例如,“元素,核素,卤素,色素,同位素,纤维素,抗菌素,叶绿素,胰岛素,维生素”。“计”:表示测量的装置。例如,“比重计,电流计,电压计,磁强计,温度计,湿度计,气压计,雨量计”。“仪”:表示观测、演示或检验的仪器。例如,“光谱仪,陀螺仪,地球仪,质谱仪,经纬仪,天象仪,三球仪,月地运行仪”。“器”:表示某种仪器或器官。例如,“计算器,示波器,整流器,加法器,喷雾器,吹干器,听诊器,生殖器”。前缀和后缀可以结合起来同时附加在某个语素的前后,构成单词或词组。例如,“超星系,总效率,半自动化,非弹性体,非周期性,反铁氧体,准自由电子论”。在现代汉语术语中,语缀比在现代汉语的一般词汇中要丰富得多,这是现代汉语术语的特点之一。这些语缀多数是由具有实在意义的单词或词根逐渐虚化而来的。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有的虚化程度已经很高了。例如,前缀“第”、后缀“子”等。有的正在虚化,现在仍有一定的词汇意义,但这些意义一般是比较抽象、概括的。例如,上面所述的大多数语缀,特别是附加前缀(如“反、超、非、单、被、多、总、准”等),都还处于虚化的过程中,有时也可以把它们看成单词。目前,这类语缀还在不断增加。这是现代汉语术语发展的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势。汉语的语缀不仅可以附加在词根或单词上,还可以附加在词组上。例如,“反双曲函数,非线形规划,波粒二象性,同素异形体”等术语中的附加前缀“反、非”和附加后缀“性、体”。而在印欧语言中,语缀一般是不能附加在词组上的。这是汉语术语的又一个特点。加在词组之前的语缀,为了结构分析的方便,在很多情况下,可以当作单词来处理。汉语的语素从意义的虚实来看,可分为实语素和虚语素。此外还有少数语素是处于实语素与虚语素之间的,可以称为半实素。——实语素实语素包括名素、动素、形素等。名素表示实体事物、数量、时间、方位等。例如:事物名素:天,地,石,木。数量名素:一,十,尺,斤。时间名素:年,月,日,晨。方位名素:上,下,左,右。动素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等。例如,行为动素:走,飞,见,闻。心理活动:想,忘,盼,思。变化动素:增,减,扩,缩。形素表示事物的性质、状态等。例如,性质形素:高,大,美,红。状态形素:谦,恭,愉,速。实素中的自由语素可以单独成词。例如,“天,地,年,月,上,下,左,右”等可以单独成为名词,“一,十”等可以单独成为数词,“尺,斤”等可以单独成为量词,“走,飞,见,想”等可以单独成为动词,“高,大,美,红”等可以单独成为形容词。但是,实素中的黏附语素要与其他语素结合才能组成一个词。例如,名素“晨”要与语素“早”结合才能组成名词“早晨”,动素“思”要与语素“念”结合才能组成动词“思念”,形素“谦”要与语素“虚”结合才能组成形容词“谦虚”。——虚语素虚语素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只是表示某种语法关系。例如,“和,的,着,了”。——半实素半实素有一定的意义,但不像实素那样实在,大多数前缀和后缀都是半实素。例如,“第、员、反、超、非、单、被、多、总、准”。2.单词型术语的结构单词型术语是由一个单词构成的术语。研究汉语中词的结构,就可以了解单词型术语的结构。词是由语素构成的,可以单独使用。词可以由一个语素构成,也可以由多个语素构成。根据词的构成情况,可以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两类。2.1 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做单纯词。由于单纯词只由一个语素构成,所以,这个构成单纯词的语素必定是自由语素。绝大部分单纯词是由单音节语素构成的。例如,计算机术语“零,与,或,反,门,位,串,块,组,字,项,层,级,库,域,段,表,数,阶,序,道,带,区,行,帧,轴,芯,熵”等,都是单音节的单纯词。根据音节的多少,单纯词又可以分为单音词和多音词两种。单纯词中的单音词,有些值得加以特别的注意:“氢,氧,氮;碳,硅,磷;溴;铁,铜,银”等单纯词代表化学元素的名称。从汉字的字形上可以看出,每一个化学元素的中文名称都有明显的标志,它们带有表义的偏旁。非金属元素的中文名称带有“气”字头(“气”)、“石”字旁(“石”)、三点水儿(“氵”),分别表示元素在通常情况下处于气体、固体、液体等不同的状态,除“汞”之外,金属元素的中文名称都带有“金”字旁。“烃,烯,炔;醇,酚,醚;胼,腙;苯”等单音节单纯词代表有机化合物的名称,它们分别带有“火”字旁、“酉”字旁、“月”字旁、“草”字头表示有机化合物的不同类属。“数,和,差,积,点,线,面,角,圆,场,力,功,热,波,光,电,磁,酸,碱,盐”等单音节单纯词代表自然科学中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它们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中长期使用,具有很强的构词能力,能不断地派生出新的合成词或词组来。例如,由“电”构成的物理学术语有“电场,电子,电荷,电量,电势,电视,电路,电阻,电压,电解,电磁波,电动势,发电机,无线电”等等。单纯词中还有一些联绵词,它们是从古代汉语中传承下来的。声母相同的双音节单纯词叫做“双声联绵词”,韵母相同的双音节单纯词叫做“叠韵联绵词”。双声联绵词:例如:蜘蛛,枇杷,琉璃,伶俐,仓促,慷慨,吩咐,参差,拮据,坎坷,崎岖,惆怅。叠韵联绵字:例如:葫芦,蜻蜓,玫瑰,喇叭,霹雳,苗条,逍遥,汹涌,怂恿,伶仃,朦胧,荡漾。在汉民族与其他民族的交往过程中,从其他民族的语言中吸收了一些词语,形成了音译外来词。这些词模仿外语的读音,并将其译写为汉字,不能进一步分解,它们也都是单纯词。例如,“比特(来自英语bit),山农(来自英语人名Shannon),哈特莱(来自英语人名Hartley),摩托(来自英语motor),锆(来自英语zirconium或德语Zirkon),马达(来自英语motor),雷达(来自英语radar),拓扑(来自英语topology)”等等。其中,“比特,山农,哈特莱”表示单位,是一种特殊的名词术语,为了突出它们的地位,把它们单独归为一类,叫做单位词。单音节的音译外来词的例子:锆、氦、氖、氩、氪、氙、氡。双音节的音译外来词的例子:马达,逻辑,加仑,摩登,坦克,幽默,扑克,瓦特,欧姆,柠檬。多音节的音译外来词的例子:白兰地,巧克力,凡士林,托拉斯,奥林匹克,歇斯底里,阿司匹林。2.2 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叫做合成词。这种词绝大部分是双音节的。此外,还有一部分由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多音节合成词。汉语术语中由语素和语素组成的合成词,构成方式主要有以下8种:①并列式:两个语素并列在一起组成合成词,形成一种并列关系。例如,“信息,语言,误差,偏倚,差错,空白,宇宙,机械,阻抗,疏密”(以上为名词);“合并,寻找,整理,监督,引导,捕足,覆盖,调试,修补,交叉,调度,涨落,燃烧,膨胀,编排,模拟,变换,包含,舍入,运算,比较,询问,取代,记录,传送,翻译,转换,搜索,结合,编辑,调整,指示,汇编,编译,填充,调用,连接,循环,转移,传送,开关,浮动,处理,执行,保护,存储,扭斜,维修,计算,碰撞,摩擦,起伏,伸缩”(以上为动词);“准确”(以上为形容词)。有时,两个并列的语素的意义是相同的或相近的。例如,“结合,摩擦,帮助,松散,舒畅”。有时,并列的两个语素的意义是相对的或相反的。例如,“东西,开关,矛盾,疏密,伸缩”。②偏正式:合成词中的两个语素有主有从,后一个语素为主体,前一个语素修饰或限制后一个语素,形成一种偏正关系。例如,“硬件,主机,软件,算法,变元,火车,工业,参数,标量,向量,首数,尾数,整数,实数,字长,字节,字段,底数,基数,矩阵,终端,限幅器,数据基,字符基,字符集,连接符,试探法,二进制,有效值,受限名”(以上为名词);“复写,复制,直译,紧缩,左调,右调,遥控,隐含,蕴含,否定,下溢,预存,对换”(以上为动词)。③支配式:合成词中的两个语素,前一个表示动作,后一个表示动作涉及的事物,形成一种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例如,“结果,分时,作业,比热,积分,领队,司机,主席”(以上为名词);“编码,进位,移位,换页,退格,回车,换行,转义,告警,作废,排序,分类,分枝,编址,失效,置址,还原,通讯,守恒,失真,签名,悦耳,求反,采样,译码,解码,填零,消零,置零,置值,分段,仿真,编码,置位,复位,整卡,通分,移项,检波,调谐”(以上为动词)。④补充式:合成词中的两个语素,前一个表示动作,后一个补充说明动作的结果,形成一种补充关系。例如,“返回,迁出,迁进,抹除,扩散,吸附,稀释,合成,化简,击穿,浓缩,导出,提高,说明,扩大,缩小,改善,排除,移入,删除,移出,输入,输出,说明,展开,存入,证明,溶解,凝固,沸腾”(以上为动词)。在名词性术语中,前一个语素表示事物,后一个语素表示这一事物的计量单位,以补充该事物的含义。这是名词性术语的一种特殊的补充式,与一般的补充式不尽相同。这样构成的名词性术语通常表示事物的通称。例如,“星座,土方,钢锭,光束,壳层”。⑤陈述式:合成词中的两个词,前一个是陈述的对象,后一个是陈述的内容,形成一种陈述和被陈述的关系。例如,“位置,语用,电流,像差,脉搏,血沉,地震,日食,祖传,法定,雪崩”(以上为动词)。⑥附加式:合成词中的两个语素,只有一个表示实在的意义,另一个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只是作为一个辅助成分,附加在表示实在意义的语素之前或之后,形成前缀或后缀。可参看1中说明前缀和后缀的例子。⑦重叠式:合成词是由单音节语素重叠而构成的。例如,星星,茫茫,纷纷,巍巍,翩翩。⑧音译意译式:其中一个语素按音译,另一个语素按意译。例如,“蒙特卡罗法(Monte Carlo method),斐波那契搜索(Fibonacci search),布尔运算(Boolean operation),伦琴射线(Rontgen ray),本生灯(Bunsen burner),居里点(Curie point),夫琅和费谱线(Fraunhofer lines),伏打效应(Volta effect),伏打电池(Voltaic cell),安培计(Anpere meter),莱顿瓶(Leyden jar),马赫数(Mach number),巴黎绿(Paris green),普鲁士蓝(Prussian blue)”等。其中的音译部分多是代表发明者或发现者的名字,有时也代表地域。只有名词性术语使用音译式和音译意译式,其他各类术语一般不使用。关于词组型术语,由于本文篇幅的限制,我们将另文讨论。* 冯志伟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13.
一、术语的性质1.1 术语是表达某学科、技术领域内的科学概念的词或语。一般说来,它具有单义性、科学性、专业性、系统性等特点1.1.1 单义性单义性指术语与其所指科学概念之间存在的一一对应关系,意即所表示的科学概念是确定的、单一的,而不是表示一组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的概念。例如“角速度”与“加速度”,都是物理学术语,它们之间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各自所指对象却明显有别。“角速度”指“描述转动刚体的角位移随时间变化的物理量”,而“加速度”则指“描述动点的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随时间变化的物理量,它是一个矢量”。可见,“角速度”与“加速度”各自有明确的所指,彼此之间不可混淆。据观察,绝大部分术语都是单义的,单义性是术语的基本特征。相反地,多义性是彼此互相关联的一组客观对象在意义上的反映。术语如果存在多义,那势必会大大影响人们对客观对象的准确理解;纵令全民共同语词汇中的一些多义词语,在被借用作某专门领域内的术语时,这些多义单位也只能由多义变为单义。“穿插”一词在全民共同语词汇中有两个义项:交叉;小说戏曲中,为了衬托主题而安排的一些次要的情节。“穿插”是多义词。但是当“穿插”被借用作军事术语之后,它就有且只有一种解释:“从敌防御部署的狭窄间隙或薄弱部分插入敌防御纵深或后方的作战行动”。再如“渗透”在全民共同语中有三个义项:液体从物体的细小空隙中透过;两种气体或两种可以互相混合的液体,彼此通过多孔性薄膜而混合;比喻一种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到其他方面(多用于抽象事物)。“渗透”与“穿插”一样也是多义词。但“渗透”被借用作军事术语之后,它的意义中只有一种:“精干分队从敌作战部署间隙或利用有利地形秘密地进入敌纵深和后方的作战行动”〔1〕。单义性是就术语在某一特定专业、学科范围而言的,它只表现在特定的专业学科中,并总是依附于某个专业学科。离开特定的专业学科来笼统地议论术语的单义性,是对术语单义性的曲解。有时,一些不同的或相邻的专业学科采用了同一个语音形式来表达各自所在专业学科的特定科学概念。“运动”这一语音形式,在物理学中指“物体位置的移动”,在哲学中指“物质存在的形式”,在政治学中则指“有组织的有政治内容的群众性活动”。抽象地看,“运动”似乎具有多义性,但当“运动”各义具体到某一特定专业学科时,它又是单义的。有些术语会因人们认识的不同而出现见仁见智的解释。比如“词”,王力先生把“词”叫做“语言的最小的意义单位”〔2〕,吕叔湘先生把“词”看作“语言的最小的独立运用的意义单位”〔3〕,而符淮青先生则把“词”当作“语言中有意义的能单说或用来造句的最小单位,它一般具有固定的语音形式”〔4〕,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妄下断语,认为语言学术语“词”具有多义性。本质地看,这种现象正是人们在探求对“词”作出科学解释过程中所出现的暂时现象,是人们对与“词”相对应的概念的认识尚未达到科学程度的表现。可以预见,在人们对“词”的认识渐趋科学之后,“词”的意义也就水到渠成地走向统一。况且,就任何一位下定义者而言,“词”的意义也还是单一的。术语的意义是对科学概念的体现。科学概念的发展,对术语的意义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一般不会使术语由单义变为多义。换言之,术语的单义性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科学概念的变化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旧的概念为新的概念所取代,与之相对应,旧的术语被新创制的术语所取代;另一种是旧的概念虽然保留了原来的形式,却更新、深化了内容,体现科学概念的术语的意义也因此发生了变化。如“燃素”的概念,自1703年由德国的医学和化学家斯塔尔提出后,以它为基础的“燃素说”就在欧洲的科学界统治了近一百年。那时的科学界人士都相信“燃素”是一切可燃烧物体的根本要素,不含有“燃素”的则不能燃烧。物体燃烧时,其中的“燃素”便逸入大气或与灰碴化合形成金属。直到1783年,法国的科学家拉瓦锡在重做一些物体的燃烧实验基础上,汲取了同时代的普列斯特列等科学家发现氧气的成就,正式提出了“氧化”的概念,说明燃烧现象的本质是可燃物质同氧化合的过程,其他的一些科学家重复并证实了拉瓦锡的实验,“燃素”的概念才渐被人们摒弃。科学概念的发展,使得新概念取代了旧概念,新术语“氧化”取代了旧术语“燃素”。但无论是旧术语与旧概念之间还是新术语与新概念之间,存在着的都是一一对应的单义关系。科学概念变化发展的结果,并没有使得新术语包含着两种科学概念。其他的如“热素”“以太”等也经历了与“燃素”相似的过程〔5〕。意义几度变迁的“水”则是第二种情形的代表。化学中的“水”,原指“无色的流质,可以饮用的液体”,而科学的发展使人们深化了对“水”的认识:它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结合而成的、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无色、无嗅、无味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4℃时密度最大,比重为1。“水”的后一种认识比前一种认识在内涵上更丰富,在解释上更科学。然而丰富的内涵,科学的解释并未改变术语“水”与其所指之间一一比照的关系。“水”依然是单义。又如“光”的概念在科学史上迭经变迁:微粒说、压力说、波动说,最后是波—粒二象说。可是,“光”这个术语的单义性未有丝毫改变。1.1.2 专业性术语都是具体和相对于一定专业学科的,它具有专业性。但是各专业学科的术语各自所具有的专业性程度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一些术语的专业性因种种原因,它们的专业色彩已渐趋淡薄乃至消失。如果不作特别深入的探究,人们很难说清这些单位如“速度”“典型”“形象”“运动”“力”“功”“平行”“升华”等具有什么样的专业性质。尽管这样,占各专业学科的绝大多数术语,其专业性仍然相当明显。它们大都只能在本专业学科范围内通行,并且为该专业学科的人所理解和运用,而不搞这一专业学科的人一般很难理解或充分地理解。像数学中的“面积分、级数、数域、固有值”;物理学中的“力偶、法向力、角动量、虚位移、相平衡”;法学中的“附加刑、总和刑、时效、母法”;生物中的“原核类、配子、去分化、同功器官、三名法”;摄影技术的“光焦度、主曝光、景深、密度时效、反差指数”等都明显地局限在一定的专业范围内使用。术语中同一个术语形式在不同的或相邻的专业学科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这是术语专业较为典型的表现(详见1.1.1)。1.1.3 科学性刘叔新先生认为:“概念不仅反映事物对象较多的本质特点和一般特点,而且有时深入地、全面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把那些最能说明事物本质而又深藏不露的特点都加以反映,形成所谓科学的概念。”〔6〕而术语的内涵意义正是对科学概念的体现,无疑地,术语本身具有科学性的内在特点。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对术语内涵的解释上得到充分地印证。为了准确地表达科学概念,人们在定义、解释术语时,往往采用了某些符号或实验数据。试看《物理学辞典》〔7〕中对“电子”的解释:“电子,最早发现的基本粒子。带负电,电量的绝对值为e=1.602189×10-19c。此电量亦称基本电荷,是电量的最小单元。静止质量me=9.10953×10-31kg。若视电子为一带电荷的小球,半径为γe,则其静电自能等于e2/4πε0re乘以一个量纲为1的数值因子。令与电子静止质量m0有关的相对论能量m0c2(c是真空中的光速)完全来自静电自能,则可求得电子的经典半径为γe=e2/4πε0m0c2≈2.8×10-15m1.1.4 系统性同一专业学科内各术语并不是孤立的、随机的,而是共同形成系统的。同一专业学科内的术语,它们的物质意义之间有某种特定的联系,这种联系又是与相应的科学概念紧密相关的。“因为不论是在自然科学中还是在社会科学中,不论是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应用技术方面,术语与概念一样,彼此之间总是相互联系的,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可以说,术语属于一种科学知识系统,每一个术语只有在它所从属的科学知识系统中才能获得精确的含义。下面我们以语言学术语为例,对术语的系统性作一简略说明。据分析,语言学中各术语之间主要有以下几种关系:a)种属关系。当下位概念的内涵包含上位概念的内涵加上来自一个不同特征类型的附加特征时,才存在种属关系。例如:a1中的种概念与属概念之间没有语言形式上的共同标志,种概念与属概念间的归属关系是内在的、蕴含的;而a2则不然。种概念与属概念之间因都有共同的语言成分“词”,而使得彼此之间的归属关系变得非常明显。b)整体与部分关系。当某术语表达的概念对应一个整体,而另一术语表达的概念对应整体中的局部时,这种关系才存在。例如:无论是“词根”或“词缀”,它们都是“词”整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c)平行关系。各术语在同一层级中所处的地位是相等。例如,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与感叹句之间;句号、逗号、分号、冒号与引号等之间,都具有这样的平行关系。所有的语言学术语都可以纳入某种系统之中。不过,大多数术语所隶属的系统决非单向的而是多向的,与该学科中的其他术语有着纵横交错的关系。比如“词根”,横向看,它与“词缀”成平行关系;纵向看,它又与“词”构成整体部分关系。术语的科学知识系统对新术语的产生有着显著的影响。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谈到化学名称时曾认为“在有机化学中,一个物体的意义以及它的名称不再仅仅由它的构成来决定,而倒是由它在它所隶属的系列中的位置来决定。”〔9〕这就是说,现存的术语系列已决定了下一个属于这一系列的新术语的命名方式。有机化学中,有了“甲醇”“乙醇”,下一个就只能是“丙醇”了。语言学术语中出现了“音素”“音位”之后,人们便会根据需要另造一些诸如“义素”“义位”、“法素”“法位”、“词素”“词位”等新的术语。二、术语的范围术语的范围与术语的性质紧密相关。明确了术语的性质,术语的范围也就相对容易确定。2.1 有人以为:“对于那些以数字、代码、外文字母等形式出现的概念的表达符号,我们只把它们当作行业语的附类或特殊形式看待”〔10〕这种不区分具体情况而一概作笼统的处理的做法,我们认为欠妥。据观察,用数字、符号、分子式表示科学概念或者用含数字、符号的单位表示科学概念的情况,主要有:2.1.1 完全用数字、符号或分子式来表达例如:CO2(二氧化碳),NaCl(氯化钠),C6H6(苯),C2H5OH(乙醇),1059(一种剧毒农药),1605(一种剧毒农药),R(实数集),C(复数集)。2.1.2 用含数字、符号的词条来表达。根据数字、符号在整个词条中的位置状况又可以具体分为2.1.2.1 数字、符号居前:0-1规划,21厘米辐射,106号元素,20×20社会,BASIC语言,Z理论,C3I系统,β衰变,K线系,CIM系统。2.1.2.2 数字、符号居中,这类情形较为少见。如:“互补MOS集成电路”,“重组DNA技术”等。2.1.2.3 数字、符号居后:托卡马克10,概率1,概率2,托宾的q,外源DNA。术语是表达科学概念的词或语,不以词的形式或语的形式标志科学概念的,不能认为是术语。2.1.1类中的CO2、C2H5OH、1605、R等虽然也都表示一定的科学概念,但是C2H5OH、R等不是对语言中词或语的记录,不能认为是术语;CO2、1605等虽然记录了语言中的词,但在书写形式上它们并没有采用属于该语言的文字记录形式,因而CO2、1605等也都不宜看作该语言内的术语。2.1.2 中的各词条都夹杂了一些符号或数字。这些词条也表达科学概念,但与2.1.1类不同的是,所属2.1.2类各词条都是对语言中词或语的记录,而且书写形式上用以记录词或语的除数字、符号之外,还有汉字部分。如果把这一类与纯粹用符号、数字或分子式表达科学概念的情况作同样处理,也把它们排除在术语范围之外,似乎不太合适。综合地看,把2.1.2类中的各词条看作术语为宜,这样处理也更符合社会的普遍语感。2.2 术语与专名词语2.2.1 专名词语表现的不是一般的概括一类事物现象的类概念,“而是某一个体事物的特定概念”〔11〕它往往包括地名、行政区划名、国名、机关团体名、书文报刊作品名以及人物名等等,而术语则是表达科学概念的词和语。据此,人们很容易把诸如“北京、上海”,“广东省、江苏省”,“中华人民共和国、美利坚合众国”,“中共中央宣传部、中日友好协会”,“青春之歌、论十大关系、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毛泽东、周恩来”等专名词语与“极坐标、角速度、微分、积分、交流电、离心力”等术语区别开来。2.2.2 术语与专名词语之间的差别并非泾渭分明一些词条既可以是专名词语,同时又可以是术语。专名词语与术语之间存在交叉、迭合的情形。例如“太阳、地球、金星、木星、天王星、小熊座、天龙座、太阳系、银河系、南方大陆、江南古陆、太古界、古生界、侏罗纪、第三系”等等。从这些词条的所指是否个体的角度看,它们当属专名词语,因为这些词条的所指都是世上独一无二的特定个体;假如从“太阳、地球、太阳系”等所包含的内涵看,它们又都是对这些特定个体事物的科学反映,是术语。客观地看,这是专名词语与术语的迭合,是一种迭合现象。任何只顾及到这些词条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乃至否认另一个方面的做法都是片面的,也是不科学的。2.2.3 一些本来是专名的词语,因具有了某种科学概念的内涵而可以转变为术语比如“瓦特”。“瓦特”原是英国人,蒸汽机的发明者。如果仅此而已,那么“瓦特”只不过是个人名,至多是个有名的人物名称,属于专名。然而后人为了纪念他,特地赋予“瓦特”以“电的功率单位,电压为一伏特,通过电流为一安培时,功率就是一瓦特”的科学内涵,从而使专名的“瓦特”成为物理学中的术语。与此类似的还有“安培、库伦、摩尔、伏特、欧姆、居里”等。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这儿所说的专名词语变成术语,是就专名词语发展出新的意义而言的,而不是指整个专名变成术语。事实上,当“瓦特”“安培”“库伦”等纯粹用作人名时,它们依旧是专名词语。2.2.4 在区分同为词组形式的专名语和术语时,必须注意到含专名词的术语与含术语的专名语之间的分别前者的例子如“牛顿力学”“约瑟夫森频率”“阿伏伽德罗常数”“摩尔体积”等,其中属专名的人名“牛顿”“约瑟夫森”“阿伏伽德罗”和“摩尔”等都是术语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而“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北京有色金属设计院”,“国际标准化组织”等,都是含术语的专名语。其中的“应用化学”,“有色金属”,“标准化”等术语都是专名语的组成部分〔11〕。同为词组形式的专名语和术语,它们之间的分别都可以通过它们各自所在的中心成分显示出来。当中心成分是专名词语的“研究所”,“设计院”,“组织”时,包含即便如“应用化学”,“有色金属”,“标准化”等术语的“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北京有色金属设计院”,“国际标准化组织”等,也都是专名语;当中心成分为“力学”、“频率”、“常数”、“体积”等术语时,包含即便如“牛顿”、“约瑟夫森”、“阿伏伽德罗”、“摩尔”等专名词的“牛顿力学”、“约瑟夫森频率”、“阿伏伽德罗常数”、“摩尔体积”等也都是术语。2.3 术语与职业词语2.3.1 术语不同于职业词语职业词语的意义所体现的概念不属于科学概念,职业词语都是对该职业范围内特有事物现象的标志,所表达的都是该职业集团内人所共知的概念,它们一般不具有被深入研究的内容。如“晚点、硬座、快车、上行”等(交通运输方面),“垫肩、花边、腰肥、翻领”等(裁缝行业),“盘货、采购、亏损、高档货”等(商业方面),它们本身都没什么科学的内涵。不宜将职业词语与术语混同起来。不可否认,职业词语与术语有着许多相似之点:二者都不能发展成独立的语言;它们都有超地域性,不同地区可以有共同的术语或职业词语;另外,二者又都具有单义性和专业性〔13〕。职业词语与术语之间相似点的存在,只能说明它们是两个相近的概念而不能说明它们是完全相同的概念。有的人只看到职业词语与术语之间相似的一面,忽视了它们间差异的一面,把职业词语与术语混为一谈,认为“行业词语是各种行业和科学技术上应用的词语”〔14〕,“术语是科学技术中的特殊用语,属于行业语的范畴”〔15〕等。这些看法似欠妥贴。2.3.2 术语与职业词语之间的界线大体上是清楚的但是“随着生产手段的现代化,很多行业语词同科技术语相互交织。”〔16〕术语与职业词语之间也存在一些迭合的情形,即一些职业词语所表达的内涵恰与术语所要表述的内容相吻合——也表达了科学的内涵。音乐中用以表示演奏速度的如“快板”“小快板”“行板”“慢板”等便属此类情形。2.4 以上只是就术语与相邻的专名词语、职业词语等之间的不同来探讨术语的范围就术语的内部构成来说,术语中既可包括像“微分、积分、力、功、常数、力学”等“词”的单位,也可包括如“摩尔体积、阿伏伽德罗常数、牛顿力学”等“语”的单位。就术语的学科性质看,术语不仅仅包括自然科学术语(如“集成电路”、“阴性反应”、“模糊数学”、“共生现象”等),而且还包括社会科学的术语(如“剩余价值”、“生产关系”、“语法单位”、“有价证券”等)以及某些技术性行业的术语(如“金属切削”、“密度失效”、“动载荷”、“轴向对称应力”等)。2.5 术语自身的内涵意义都是对客观对象全部本质特征的反映,它体现了科学概念科学概念的迅速发展,致使新术语大量产生。只要人类对科学概念的探索不停止,那么术语的不断出现也终究是必然的。术语的范围总是处在不断的增长过程中。每当科学上有重大发明创造或创立一门新学科时,这种增长过程则表现得更为突出、明显。在创立了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之后,一大批属于这“三论”的术语纷纷出现,例如“信息、信息量、信息资源、信息流、系统、系统结构、系统工程、系统模型、网络系统、控制、反馈、自动控制、适应控制、预期量”等。此外,术语的增长并不局限在某个学科、某个领域内。恰恰相反,术语的增长表现在各个专业学科内。术语得以增长的范围是相当广泛的。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术语是知识传播、技术传递、科技文化交流、贸易往来的工具,存在于社会生活和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术语标准化,简而言之就是运用标准化的手段,通过对概念的严格定义,明确其内涵与外延,反映出其本质特征,进而为概念选择或寻求最适当的术语,力求达到术语的精确性和单义性,即一词一义(避免多义词)、一义一词(避免同义词),从而避免信息交流过程的歧义与误解。术语标准化通常是各专业领域实现标准化的前提和基础。术语数据库(又称术语库)是利用计算机和数据库技术对术语信息实现现代化管理的工具,是计算机辅助术语工作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利用术语库可以全面、迅速、准确地从大量术语数据中提取所需的信息;可以发现库中所存术语的多义性、歧义性,排除数据的冗余性、不一致性,进而维护数据的正确性;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要求提供服务。面向概念的术语库,含有对概念的严格定义,是标准化工作的支持工具;多语种术语库是翻译工作、语言研究与教学、科技文化交流、经济贸易往来所需要的;而向知识型的术语库(有时又称概念库)又是专家系统、知识库系统、机器翻译系统、以至于人工智能的实现所必不可缺的。因此,术语库的研究与开发,对科技、教育、出版、贸易、语言研究、标准化管理,以及国际间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交流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二、术语库研究与开发工作的若干特点1.基础性。术语库的研究与开发是术语标准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术语信息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工具,术语标准化工作的基础性特征决定了术语库研究与开发工作的基础性。2.综合性。术语学是涉及到语言学、逻辑学、本体论、信息科学、科学分类法和各种具体学科及专业领域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术语库的研究与开发更涉及到计算机科学和技术、情报学、管理科学以及电信技术、数据存储技术、数据库技术等。3.紧迫性。现代社会的信息量与日俱增,新概念、新术语大量涌现,以手工方式对大量的术语进行分类编目处理、分析研究以及检索已经越来越困难。根据ISO/TC37文件,国际标准化组织已发布国际术语标准大约300个,正在制订过程的国际术语标准草案(DIS)国际术语标准建议草案(DP)合计大约200个。我国现已发布国家术语标准600余个,所含术语词条10多万条,并且在其他非术语标准中也包含了大量的术语词条。这样大量的术语,若没有一个国家级标准化术语库进行管理,极易出现各种问题,给标准化管理工作带来困难。4.复杂性。一般来说,术语库中的数据有以下特点:(1)数据量大。通常每条术语及其定义需占用计算机存储容量的上千字节;(2)数据类目多。比较完善一些的术语库的数据类目通常有数十项甚至上百项;(3)数据类型复杂。有些定义中含有图形(片)、公式、复杂的符号等计算机较难处理的数据类型;(4)数据关系多样。例如概念间的属种关系,整体与部分关系;术语间的同义、反义、近义关系,行话与方言的限定关系等,既有一一对应关系,又有一对多关系,还有多对多关系。设计术语库的数据结构,记录或字段间的拼链是非常复杂的工作。5.艰巨性。术语库的研究与开发难度大,且综合性强,涉及多种学科以及高新技术,其中一些技术至今在世界上仍处于开发阶段。例如,大数量汉字处理问题,简繁汉字及日本、南朝鲜所用汉字的兼容处理问题;图形(片)、符号、公式处理问题;数据库标准化与术语库专用软件的开发问题;批量数据输入输出技术(如光电识别、语音识别);异机种联网等。大型多功能术语库的开发必需具有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据有关资料,国外几家大中型(含10万或10万条以上术语)术语库,仅术语库应用软件的开发一项就都耗资十万美元以上。财力、物力的不足,使得大型术语库的开发在经济不发达国家受到限制。6.社会效益显著。无论各行各业都有术语,无论是在行业内部,还是在各行业之间,以至于国际间的政治、经济和技术方面的交流,想要尽力避免歧义和误解,都必须进行术语标准化工作,而术语库的开发有利于促进术语标准化工作的顺利进行。毋庸赘言,术语库的建立具有明显和现实的社会效益。7.经济效益长远。信息交流是技术进步的基础,术语标准化、术语库的建设又是信息交流所不可缺少的。同时,术语库的研究又涉及到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一些经济上极具开发价值的领域,对电子辞典、知识库系统、专家系统、机器翻译系统等具有商品价值的实用计算机系统的研制具有推动和促进作用,因此,它具有潜含和长远的经济效益。三、国外术语库概况及问题分析术语学是本世纪三十年代刚刚形成的一个新兴学科。术语库的研究与开发则在六十年代刚刚开始。六十年代末,欧洲共同体翻译公司希望利用计算机为翻译人员迅速地提供多语种术语。欧共体的重要文件需使用英、法、德、荷兰、丹麦、葡萄牙、希腊等多种语言,建立多语种术语库可以为翻译人员迅速查询新术语提供方便,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欧共体以上几种官方语言文件中的术语协调和统一。欧共体术语库——EURODICAUTOM于七十年代建成,该库存有25万条术语,17万5千条术语缩略词,每年更新术语1万条左右,并包含了以上除希腊语(因为是非拉丁字母的语言)外的所有语种。该库由欧共体提供财政支持。六七十年代建成的一些比较有影响的术语库有:法国标准化协会(AFNOR)的术语库——NORMATERM。该库主要用于标准化管理,最初是为编辑《国际标准化组织叙词表》提供资料。该库只收录法国国内和国际标准中的术语,存有2万多条术语,使用法语,提供英语对应词,每年新增术语约1000条。经费来自法国政府提供的财政支持和工业的赞助。加拿大政府的术语库——TERMIUM。该库主要用来满足对加拿大两种官方语言英语和法语术语进行核实和标准化。现存有术语大约300万条,包含90多万个记录,其中英、法两种语言的术语数据记录80万个,专名数据记录9万个,惯用法数据记录1万个,以及包含英、法、德、西班牙四语种对应词的数据记录3万个。加拿大政府提供全部财政开支。德国语言管理局的术语库——LEXIS。该库主要用于翻译目的,现存有上百万条术语,使用英、德、法、俄、波兰、荷兰、意大利七种语言,年更新/新增术语3万多条,经费由德国政府提供。德国西门子公司的术语库——TEAM。该库是出于公司生产和贸易的需要和用户的要求而建立的。现存有术语上百万条,使用德语、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荷兰语、阿拉伯语、葡萄牙语。年更新新增术语1万条,对外实行有偿服务,现已自付盈亏。瑞典技术术语中心的术语库——TERMDOK。该库主要用于标准化管理,只收录官方规定的标准化术语,对用户提供免费服务,现收有近十万条术语。据有关资料统计,截止到1977年,世界上共有术语库16个。术语库的研究与开发不断受到重视,1979年4月国际术语情报中心(Infoterm)为此召开了第一届国际专题学术会议,并出版了一本“术语数据库(Infoterm Series 5:Terminological Data Banks,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论文专集。八十年代,术语库得以迅速发展,ISO/TC371986年底统计,世界上有各类术语库46个,1989年再次统计时已达到74个。世界上术语库统计情况见小表:注1:国际组织的术语库有3个设在美国;2个设在法国;2个设在瑞士;1个设在意大利。注2:多国术语库中一个为欧洲——阿拉伯术语库,总部设在德国法兰克福;另一个为阿拉伯联盟教育、文化和科学组织的术语库,设在突尼斯。注3:地区性组织的术语库为:欧共体术语库,设在卢森堡;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术语库,设在法国巴黎。注4:以上所列术语库中,有少部分是正在开发中,例如中国机械科技情报所的机电工程术语库。八十年代建成的比较有影响的术语库有:前苏联技术情报、分类和编码研究院的术语库——ASITO。该库主要用于标准化管理,提高国民经济术语信息服务的效益,已收录标准化术语12万余条,年处理能力为1万条左右,含俄、英、法、德术语索引。该库使用两台大型计算机,有45个终端,工业部门和480余个科研、教育、出版、科技情报、图书馆等部门使用该库。丹麦术语库——DANTERM。该库建在哥本哈根经济学院,用于研究、教学和对外咨询,含有丹麦、英、法、德、西班牙等各种术语,已录入了从8000多篇论文中摘录的术语。德国夫浪和费研究院的术语库——GL0T。该库主要用于科学研究,使用德语,含有英语、法语术语对应词,并根据中-德科技合作协定,由我国学者为该库配加了国际标准ISO 2382《数据处理词汇》的中文(汉字)术语。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最近又有不少术语库在微机上建成。1989年11月下旬,国际术语情报中心又召开了“术语工作与高级微机的应用”专题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术语网通讯(TermNet News)出版了一期专刊,介绍了若干在微机上建成的术语库系统。据国际术语情报中心主任加林斯基先生介绍,现在世界上有各类术语库达200余个。根据对现有的统计数据的分析,现有的术语库大致可分为:政府或官方机构建立的,多用于管理目的,例如标准化管理、语言管理等;科研与情报部门建立的,多用于科学研究、科技交流、翻译等;大学或教育、文化机构建立的,多用于语言、翻译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对外咨询等;工业部门或企业公司建立的,多用科技交流、经济贸易和商业目的等。并且越是经济发达,技术先进,科技、教育、文化、贸易等发展的国家与地区,术语库的研究与开发就越受到重视。根据表1的统计,欧洲术语库占世界术语库总数的近70%,但是其中东欧、前苏联术语库仅占欧洲术语库总数的不到10%;亚洲术语库占世界术语库总数为不到10%,其中有半数又是建在日本。这可以从两方面来解释:一方面发达国家具有足够的经济技术实力来开发高质量、多功能的术语库;另一方面,这些国家对信息传递的数量、速度和质量有更高的要求,实践过程中,认识到了术语库研究与开发的重要性和迫切性。ISO/TC37最近又向ISO中央秘书处建议,建立国际标准化术语数据库。国际上术语库研究与开发工作进展很快,但是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1.兼容性差,库间信息资源共享困难。由于国际标准化组织在早些时候没有制订关于术语库开发方面的国际标准,因而,各国际组织、各国所建术语库在硬件、软件、数据项、数据格式等方面都有不小的差异,兼容性较差。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ISO/TC37的重视,正在着手制订有关标准,现已完成ISO 6156《术语/辞书编纂记录用磁带交换格式》、WD 11(工作草案)《计算机辅助术语工作—技术报告》、WD 15《计算机辅助术语工作和术语编目的数据元目录》;并提出新工作项目:NWI 16《面向翻译工作的术语编目》、NWI 18《术语工作文献管理》等。但是,在术语库标准化的国际活动中也还存在着一些分歧,例如,前苏联对ISO 6156的修订就提出了非常强硬的意见(ISO/TC37/SC3 N45,en)。2.质量层次不一,规模大小不一。现已建成的术语库有的含定义,有的不含定义;有的术语和定义选自权威性的标准、辞书,有的仅选自一般性的词典;大的库专业领域覆盖面广,词条数量大,语种包含多,用户遍及各行各业,小型库专业狭窄,词条数少,属于建库单位自建自用。各库之间的科学性、实用性、易用性、可靠性、可维护性、安全性等技术指标都无法比较与评价。3.重复开发,浪费现象严重。有的库最初设计未考虑到未来的发展,不得不经常变换计算机机型,重新开发软件。有些库换代频繁,加拿大的TERMIUM库建于1974年,现已开始运行第四代;苏联ASITO库第一代1981年开始使用,1985年就改用第二代;欧共体的EURODICAUTOM库一开始运行在IBM 370/158计算机上,以后又改用Siemens 7760计算机;瑞典技术术语中心的术语库TERMTOK一开始使用微机,随着数据量的增加,不得不改用DEC-10数字计算机,IR系统3RIP对话式数据库。4.中文(汉字)术语库的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目前世界上只有个别术语库含有少量的中文(汉字)术语,尤其是简繁汉字、日本和南朝鲜汉字兼容处理问题仍未真正解决。5.多语种术语库有待进一步完善。多语种术语库,尤其是含汉字术语库,无论在计算机技术方面,还是在建立各语种对应的术语概念分类体系方面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6.术语库的综合利用不够,经济效益不显著。利用术语库制作出版物、电子辞典,以及支持开发具有商品价值的机器翻译系统、专家系统、知识库系统等有待进一步研究。7.发展不平衡,经济不发达国家的术语库开发进展缓慢。在术语库研究与开发方面需要更多的交流与合作。四、国内术语库开发简况我国术语库研究与开发工作于1989年年初开始。中国标准化与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于1989年年初决定建立标准化术语库,拟收录国家术语标准、其他国家标准中的术语词条,IS0、IEC等国际组织的术语标准及标准中的术语词条,以及其他一些国家(如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日本、前苏联等)的标准化术语。现该库仍处于调研和试开发阶段。机电部机械科技情报所1989年开始建立机电工程术语库,规划收录五十万条术语,第一期工程拟收录专业术语25万条,分20几个门类,100多个专业。该库小型试验库在微机上完成,使用中国科技情报所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开发的Micro CDS/ISIS通用信息管理系统软件,该软件具有较强的数据库定义功能,能较方便地按用户需要定义数据库,每个数据库记录最多可有200个字段,其下还可以定义子字段,字段均为不定长,可重复;用户可根据需要设计录入工作单,对数据库记录进行追加、修改、编辑等操作;该软件具有多种检索(顺排全文本,倒排各种逻辑操作)功能,多种数据输出格式,可以方便地对数据库进行维护;该软件留有用户编程接口,用户可开发设计自己的应用程序,并与其衔接;该软件还支持光盘存储和IBM-PC局部网络,是一种比较适合于术语库开发用的软件。该术语库多语种处理采用信通公司和清华大学联合开发的QSML多语种处理系统软件,效果也不错。总之该库模拟库的开发是比较成功的。该库开发中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1.根据其计划,建设该库过程中,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要耗费在对入库术语和定义的组织审定及外文对应词的选配上。2.这样大型的,多语种的术语库,还没有解决数据批量输入的问题,靠人工键盘录入无论是在术语库生成(需要大量数据的录入)阶段还是日常的数据维护与更新,都是比较困难的。3.许多机电工程方面的概念,其定义需要用图象(片)加以说明,如何开发图象(片)数据库,并解决与文字库的联接问题也是该库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4.现有的多语种处理软件还不十分理想,不能同时处理简繁汉字、日文、南朝鲜文中汉字,而且俄文处理是采用双字节,字母间隔大,比较难看,也需进一步完善。目前,机械情报所正在通过国际术语情报中心邀请国外有关专家对该库进行评估。此外国家语委语言应用研究所利用微机建立了一个含有二万条应用语言学术语的术语库。该库设有六个数据项,含术语的英文对应词;中国科技情报所周智佑研究员等利用微机建立了一个情报与文献标准术语库,收录了28项有关文献与情报国家标准中的术语约200条,该库设有10个数据项,配有英文对应词。以上两个库均使用dBASEⅢ软件,在IBM-PC微机上开发而成,属小、微型自建自用术语库。dBASEⅢ数据库软件是国内比较流行,并且汉化较好的一种软件,但也有一定局限,例如,可处理数据的容量小,处理速度慢;采用定长记录,空间浪费较大等,不十分适合大型多功能术语库的开发。目前,还有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化工部、地矿部等单位均表示了建术语库的意向。总的来看,我国术语库的研究与开发工作起点低、起步晚、进展慢,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经验,以及经济的实力,技术的保障等方面都与国际上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同时各有关建库单位对国际上的经验研究不够,缺乏足够的国际资料,而现有的资料又利用率不高。各单位分散开发,缺少必要的交流与合作。针对上述问题,全国术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采取了以下措施:1.1990年3月成立了第三分委员会——计算机辅助术语工作分委员会。该分委会由术语学、辞书编纂学、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机器翻译等方面的专家组成,代表十多个单位,以加强该领域内的协调与合作。2.利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1989年以来组织各有关单位的专家和学者出国参加国际会议10多人次,邀请国外专家访华,组织报告会和座谈会近10次。3.报请国家技术监督局,申请加入国际术语网(TermNet),以获得完整的国际资料和更多地参与有关国际活动。4.决定搜索、整理现有的国际资料,翻译出版《计算机辅助术语工作译文集》。5.提出并制订一套建库国家标准,以对我国各单位建库工作进行标准化管理,保证建库质量以及未来各术语库间信息资源共享。五、术语库开发用系列国家标准的构想1.基础工作由于我国有许多单位已经开始建库工作,而在建库标准化方面并无直接可参照使用的国际标准,因此,我国建库国家标准的制订必须从两方面入手。其一,研究国外的经验与教训,从理论的高度分析考虑建库中的各种问题;其二,收集并综合国内各建库单位建库过程中的实践经验,使制订的标准适合我国术语库开发的实际需要。2.标准制订的三个阶段鉴于目前我国建库的进展状况,建库系列标准应分三步走。首先,在研究国外经验,相关的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制订《建立术语数据库的一般原则与方法》,解决建库过程应该考虑什么,必须注意那些问题,做那些工作。但是只提出原则性规定。因为在建库方面国内尚无成熟的经验,规定宜粗不宜细,要在各单位建库之前或之中搞好标准化原则与方法的协调。其次,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制订一部分特殊(具体)规定,解决建库工作应如何做的问题,例如制订:《术语数据库开发规范》;《术语数据库开发用文件编制指南》;《计算机辅助术语工作和术语编目的数据元目录》(参照ISO/TC37/WD 15);《对入库术语信息源、数据项、数据结构的基本要求》;《对术语库计算机系统的基本要求》;《术语/辞书编纂记录用磁带交换格式》(参照ISO 6156);《术语库间数据交换的方法与技术要求》;最后,解决术语库建成后的检验、评价、管理、维护等方面的问题,例如制订:《术语库的审查与验收》;《术语库的运行与维护》;《计算机辅助术语工作的技术要求与评价》(参照ISO/TC37/WD 11)等。3.标准制订过程的协调在制订标准过程中,需吸收术语学、标准化学、辞书编纂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语言学、逻辑学、情报学、管理学以及各有关专业学科的专家参与,也要吸收各建库单位的代表参与,搞好标准化协调工作。4.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首先,向国外介绍我国正在开展的有关工作。在最近召开的有关国际会议,我们介绍了我国建库及建库国家标准制订方面的工作,引起了一些国际反响。ISO/TC37/SC 3以编号文件的形式分发了我国的有关资料:《建立术语数据库的基本规定》(国家标准草案讨论稿纲要,英文本)ISO/TC37/SC 3 No.73。《中国的术语标准化工作》(英文本)ISO/TC37/SC 3 No.74。其次,促请国外有关机构和个人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并向我们提供他们的经验。目前,我们已收到加拿大有关机构来信,希望我们提供我国建库标准草案的中文本,并表示愿意译成英文,法文后,与我国有关专家共同研究讨论。奥地利、加拿大、日本、德国、挪威等国的有关机构也向我国提供了他们建库方面的有关资料。最后,是加强与国外或国际有关机构的双边和多边合作。奥地利、前苏联、日本、加拿大等有关方面均有意向与我国在该领域内进行双边或多边交流与合作。六、我国术语库标准化工作的进展情况1.两项国家标准91年完成审定报批:《建立术语数据库的一般原则与方法》;《术语/辞书编纂记录用磁带交换格式》。2.已翻译有关国际文件:ISO 6156《术语/辞书编纂记录中用磁带交换格式》;ISO/TC37/WD 11《计算机辅助术语工作——技术报告》;ISO/TC37/WD 15《计算机辅助术语工作和术语编目的数据元目录》;ISO 1087《术语学词汇》;ISO/DP 10241《国际术语标准的制订与编排》;ISO/TC37/WD 10《概念体系(发展与表述)》;ISO/TC37/WD 860《概念和术语的国际协调》;Infoterm 8-87 en《奥地利标准的术语数据库》;Infoterm 11-8 en《计算机辅助术语文献工作与知识传播——发展中国家的术语工作和知识管理》;Infoterm 12-87 en《术语数据库的分类体系》等。3.有关专家撰写论文及背景材料,例如:冯志伟《国外术语库研制概况》;安树兰、姜树森《ISO 6156参考资料——书目信息磁带交换格式》等。4.两项新国家标准项目已列入计划,落实经费:《术语数据库开发规范》,中国标准化与信息分类编码所负责起草,制订期为1991-1993年;《计算机辅助术语工作的技术要求与评价》,国家语委负责起草,制订期为1991-1994年。七、《建立术语数据库的一般原则与方法》国家标准草案基本框架《建立术语数据库的一般原则与方法》国家标准草案的主要内容有:1.术语库开发的宏观管理建议分为三级:国家级标准化术语库;部委行业术语库;基层术语库。分别提出管理要求。2.术语库类型及其结构描述类型划分为:面向概念型、面向翻译型、面向特定领域型和其他特殊用途型四类。结构划分为:信息源、输入端人机接口、术语库主计算机系统、术语库中处理的数据、输出端人机接口、库间(机-机)接口、用户等若干功能块。分别提出技术要求和管理要求。3.质量控制对构成术语库系统的各功能部分提出质量要求,对术语库系统在质量、性能、功能、效益费用比、兼容性等方面规定了若干基本要求。4.过程控制对建库过程规定了若干阶段及基本要求。5.生成和使用对术语库生成和使用的有关方面,例如数据输入、检索、排序、输出、更新等规定了一些基本要求。6.维护与管理简述了维护与管理的几个方面及基本要求。7.信息资源共享简述了库间信息资源共享的几个层次和基本要求。八、《术语与辞书条目的记录交换用磁带格式》国家标准草案的基本内容该标准草案提供了术语与辞书条目数据在磁带上的组织和标识方法,为单语种和多语种术语与辞书条目数据的交换规定了一种通用的格式。该标准还包括四个附录:附录A是经国内著名语言学、术语学专家研究确定的“汉语术语库推荐用术语数据项及其标识符”;附录B为“ISO 6156规定的术语数据项及其标识符”;附录C是“信息交换说明书”示样;附录D是相关的国际标准目录。该标准不仅为我国各单位术语库间磁带交换提供了统一格式,而且还为国际上术语库间涉及到汉语术语与辞书条目数据的交换提供了依据。九、结语术语数据库的开发,建库标准的制订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两项工作,要搞好这两项工作,需要各有关学科领域的专家,各有关单位积极配合,要吸收借鉴国外的经验,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我们迫切需要进一步与国内外专家学者一道研讨术语库的研究与开发,及其标准化工作中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一我国50年代在短短几年间几乎所有学科都翻译了俄文的教材、工艺规程、产品规范、检验标准、技术标准等,作为我国的教材、规程、规范和标准等使用。这样,我国就从俄文翻译引进了一整套概念和术语,形成了我国的概念体系和术语体系。我国以这套概念体系和术语体系培养了几十年人才。我们现在审定技术科学术语,只能以这套概念体系和术语体系为基础,否则(比如改用英美的)就会造成广大科技人员的概念混乱,从而是难于被接受的。当然,俄文的概念体系和术语体系有其不足之处,即比较滞后于近二三十年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俄文的现代科技术语,有很多是由德文翻译引进的,所以俄文的概念体系和术语体系与德文接近。德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很早,对术语的规范化、标准化一向非常重视,加之使用德文的国家又很少,所以德文术语用词严谨、系统性强;“一义多名”和“一名多义”的现象甚为少见(指前西德而言)。英美特别美国,由于科学技术发展历史的原因,其现代科学技术方面的概念体系和术语体系与德国、前苏联差异较大。英美的现代科学技术处于世界先进行列,反映到科技术语上,其新的术语出现最多。由于它们对术语的规范化、标准化工作长期坚持不懈,现在其每个学科都有术语汇编(规范或标准)。只是由于它们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充实和改进其概念体系和术语体系,加之使用英语的国家又多,以致在英文文献中“一义数名”的现象比较多见。法语,如所周知,表义严格,很少出现歧义。法文的科技术语也是如此,用词严格,很少歧义。只是不少术语用词较多,不过所表达的“意思”十分准确。法国科学技术的概念体系和术语体系与英美接近。日文术语,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主要来自德文,但是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则只由英文这一种文种引进了。现在,除了还保留着个别来自德文的术语以外,日文的概念体系和术语体系与英文基本相同。日本科技界,近三十多来年,相当重视科技术语的统一工作,各个学科都不断编辑出日文术语释义词典(绝大多数都附有英文术语),各个行业的日本工业标准中都订有术语标准。日语与汉语比较接近,它以汉字命名的术语对我们审定汉文术语有很大参考价值。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较晚,现在进行的“一义只对一名”的汉文术语审定工作比科技发达国家晚了一些。不过,这对我们也有有利的一面,即我们可以借鉴各国术语规范化、标准化的经验,可以吸收各国术语的优点。综上所述,我们现在审定汉文术语,应立足于世界科技发展的最新(80年代)水平上,在基本保持我国已存在的概念体系和术语体系的基础上,吸收世界常用几种外文的术语对我们有用的成分,来充实和改进我国的概念体系和术语体系,使我们现在审定出的汉文术语(和配注的英文术语)符合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最新水平。二如上所述,科技术语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现在审定汉文术语应立足于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当今)水平上,应与世界科技术语发展到今天的状况相一致。因此,不可过分强调“习惯性”,否则,我们现在审定出的汉文术语就有可能只与世界科技发展的过去水平相一致。另一方面,我们审定出的各学科术语文件的质量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初稿的质量高低,因为初稿是后来几次审定(讨论、确定)的基础。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觉得探讨一下“拟订初稿的步骤”会是有益的。笔者感到“拟订初稿”应按下列几个步骤:第一步:按我国现有概念体系列出所有应审定的各个概念(以暂用名代表)。第二步:给出每一概念的“暂拟定义”,必要者(后面所列实例之类的汉文术语、词不达义的汉文术语以及定名时可能发生争议的汉文术语等)则需给出完整、确切的科学定义。“定义”是审定名词的根本依据,是判断所定的汉文名和所配注的英文名是否正确、是否恰当以及是否符合世界科技发展的当今水平的根本依据,也是后来对初稿的几次审定的根本依据。笔者非常赞同大气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经验之谈:“要坚持在定义的基础上统一定名”,“若不给出定义,即使现在统一了(指只列出汉文名和英文名的审定文件),也很难说是真正统一”〔1〕。当然,给出每一概念的科学定义,并非易事,而是一件十分繁重的工作。需要核对各种资料和仔细的文字推敲,特别是为了满足我们审定出的术语文件符合世界科技发展的当今水平这一要求,定义工作就更加繁重了。因此,对于大多数概念来说,可以先给出个“暂拟定义”;只是对于上述那些种必要的概念需给出科学定义。第三步:根据能反映当今(80年代)世界科技水平的诸权威性英文文献,按照前两步所列出的我国概念体系及诸概念的定义,查找到并录下表达各该概念(定义)的现有英文术语(包括权威性的工业标准中的和规范术语汇编中的以及现在书刊中习用的英文术语)。此时,需要对以下各类术语问题进行仔细的处理。(一)录下我国现用概念体系中所没有的每个概念——其定义(或译成汉文)和英文名,并根据定义拟出汉文暂用名。(二)将我国现用概念体系中已有汉文名,但当今英文文献中其内涵已改变了的概念(定义)和英文名,填到该汉文名之下,并根据后者的定义拟出新的汉文名。例1:50年代由俄文дисперсионное твердение翻译引进的汉文名“弥散硬化”,是表达“由于过饱和固溶体内析出第二相弥散微粒而导致合金强度(从而硬度)明显增高的现象”(第一个定义)。以往在英文文献中表达此定义的术语是“precipitation hardening”<沉淀硬化>*。但是,这个英文名当今表达的涵义扩大为“由于过饱和固溶体内发生脱溶而形成溶质原子偏聚区(GP区)以及析出第二相弥散微粒而导致合金的强度(从而硬度)明显增高的现象”(第二个定义)(这样一来,此英文名所表达的涵义就与法文名durcissement structural**和德文名Aushrtung相同了)。我国现在所使用的“沉淀硬化”、“析出硬化”以及这里的“弥散硬化”这些同义语都是根据第一个定义(过时的)就字面直译自英、德、俄文的,以后不宜再用。鉴于世界发达国家(英、美、德、法)现在都是以第二定义使用其术语,我国也应重新命名,按第二个定义可命名为“脱溶强化”。(三)我国现用概念体系中的一个种概念,在当今各发达国家已发展成一个属概念,其下为一组种概念。此时,应录下每一种概念(定义和英文名),并审查原汉文名能否构成诸种概念的汉文名,若不能,则应重新命名。例2:50年代我国从俄文патентирование翻译引进了汉文术语“铅〔浴]淬火”,其定义是“将钢加热到稍高于Ac3的温度,保温,然后在540~560℃的熔铅中冷却,以获得适合于拉拔高强度钢丝的组织——索氏体”。此种工艺在英美等发达国家早已发展为一组工艺。在这组工艺中,冷却介质除熔铅外还可用熔盐、空气或流态床;另外,不只是用于高强度钢丝的拉拔中,也用于高强度钢带的轧制中。下面列出这组工艺的英文名(第三栏)等:由上表第四栏内的汉文名<盐浴铅淬火>、<空气铅淬火>、<流态床铅淬火>等名称,根本无法理解“所言何义”。这些工艺与铅都完全无关。由此可见,汉文名“铅〔浴〕淬火”必须废弃。根据patenting的当今定义“将钢加热予以奥氏体化,随之予以控制冷却,以获得适合于随后的冷形变加工(拔丝或轧制)的中珠光体(又称“索氏体”)”,或可命名为“索氏体化处理”。这样一来,可将上表第三栏的英文名所表达的概念命名为:“盐浴索氏体化处理”、“风冷索氏体化处理”、“铅浴索氏体化处理”、“流态床索氏体化处理”***等。(四)我国现用概念体系中的几个概念,在英文文献中已统一为一个概念者。例3:我国从俄文翻译引进的“回火马氏体”、“回火托(屈)氏体”和“回火索氏体”三者,在英文文献中早已统称为“tempered martensite”<回火马氏体>(定义:淬火时形成的马氏体,由于在铁素体奥氏体相变温度以下的温度加热时发生分解而形成的产物)。这四个概念汉、俄、英文名如下表所示:第一和二栏三个名称的定义是:(1)回火马氏体:淬火时形成的片状马氏体于回火第一阶段发生分解——其中碳以过渡碳化物的形式脱溶——所形成的、在固溶体基体内弥散分布着极其细小的过渡碳化物薄片的复相组织;这种组织在金相显微镜下即使放大到最大倍率也分辨不出其内部构造,只看到其整体是黑针(外形与淬火时形成的片状马氏体的白针相同);(2)回火托(屈)氏体:淬火时形成的马氏体(及残余奥氏体)于回火时分解而形成的、铁素体基体内分布着细小的碳化物(包括渗碳体)颗粒的复相组织;这种组织在金相显微镜下仍分辨不出其内部构造,只是看到其总体呈黑色(原马氏体针的轮廓已模糊不清甚至完全消失);(3)回火索氏体:淬火时形成的马氏体(及残余奥氏体)于回火时分解而形成的、在金相显微镜下高倍放大才能分辨出其为铁素体内分布着碳化物(包括渗碳体)球状颗粒的复相组织。对于这种情况,笔者觉得:为了照顾我国现有习惯,可暂时保留现用的这三个汉文名,但其后皆应配注统称的英文名“tempered martensite”,并加注说明〔6〕。(五)我国现用概念体系中一概念的汉文名,与已被废弃的英(德、法)文名在字面上对应,而与其新名不对应。我们应根据英(德、法)文新名,重新厘定该概念的汉文名。例4:我国从俄文троостит(或троостит закалки)翻译引进的“托(屈)氏体”(或“淬火托(屈)氏体”),是表达“片层间距在大约0.1μm左右的、在金相显微镜下高倍放大也分辨不出其内部构造,只看到其总体是一团黑、而实际上却是极薄的铁素体片层和碳化物(包括渗碳体)片层交替重叠而成的复相组织”。表达此概念的、与汉文名“托(屈)氏体”字面对应的英文名troostite(或primary troostite)(还有德文名、法文名)早已被废弃,而改称为fine pearlite<细珠光体>。我国现在也应改称为“细珠光体”,并加注说明其原因〔6〕。但为了照顾我国现有习惯,应将“托(屈)氏体”列为“又称”。例5:我国从俄文сорбит(或сорбит закалки)翻译引进的“索氏体”(或“淬火索氏体”)是表达:“片层间距在大约0.25μm左右的、在金相显微镜下高倍放大才能分辨出其为铁素体片层和碳化物(包括渗碳体)片层交替重叠而成的复相组织”。表达此概念的、与汉文名字面对应的英文名sorbite(或primary sorbite)(还有德文名、法文名)早已被废弃,而改称为medium pearlite<中珠光体>或very fine pearlite<很细珠光体>。我国现在应改称为“中珠光体”,并加注说明其原因〔6〕,将“索氏体”列为“又称”。(六)当世界上某一科技范围的概念分类方法和命名体系已不能适应科技发展的需要,从而已为新的概念分类方法和命名体系所取代时,我国的概念分类方法和命名体系也应随之改变。例6:表达“向钢件表层同时渗入碳和氮”(我国现在称为“碳氮共渗”)的诸工艺方法其世界各国的名称都越来越显得混乱,从而,最近各国讨论制订了新的概念分类方法和命名体系如下:(七)某些量,由于旧名称对涵义表达得不正确,从而国际单位制将其废弃而改称新名。我们审定汉文名(和配注英文名)时应与国际单位制相一致。(八)当我国从俄文翻译引进的一个汉文名,表达英文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时,我们以用这些英文名所表达的各概念来充实和改进我国的概念体系为好。(九)当我国从俄文翻译引进的一个汉文名,在字面上与某一英文名相对应,但后者所表达的概念却与前者不同而且在我国的概念体系中没有后者所表达的概念时,我们审定名词之际应将后者所表达的概念作为一个新概念(适当地厘定其名称)来充实我国的概念体系。例8:我国从俄文полный отжиг引进的“完全退火”,其定义是:“将钢予以完全奥氏体化(亚共析钢加热到Ac3点以上;过共析钢加热到Accm点以上),随之缓慢冷却,以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的组织的退火工艺”。而英文的full annealing(就字面直译也是“完全退火”)其定义却是:“将钢予以奥氏体化(亚共析钢加热到Ac3点以上(完全奥氏体化);过共析钢则加热到Ac1点与Accm点之间(部分奥氏体化),随之缓慢冷却以获得最低的硬度和强度的退火工艺”。此后一工艺,根据定义并参照其同义语dead-soft annealing,可定名为“完全软化退火”。(十)当一英文名在字面上与我国概念体系中的概念A的名称相对应,但其涵义却与我国的概念B相同时,此英文名应配注于概念B的汉文名之后。例9:我国从俄文отпускная хрупкостъ翻译引进的“回火脆性”,其定义是:“淬火硬化的钢在某些温度区间回火后或从回火温度缓慢冷却通过脆化温度区间后所出现的韧度低的现象”;此涵义没有相对应的英文名。“回火脆性”有“不可逆回火脆性(俄文名为:отпускная хрупкостъ первогорода<第一类回火脆性>或неоσратимая отпускная хрупкостъ<不可逆回火脆性>)和可逆回火脆性(俄文名为:отпускная хрупкостъ второго рода<第二类回火脆性>或оσратимая отпускная хрупкостъ<可逆回火脆性>)。可逆回火脆性定义是:“经过淬火硬化的某些钢(如Cr钢、Cr-Ni钢、Mn钢、Cr-Mn钢等)在大约450~500℃之间(脆化温度区间)相当长时间地回火,或者在更高的温度回火随之缓慢地冷却通过该脆化温度区间所出现的韧度低的现象”。英文名temper brittleness或temper embrittlement所表达的正是这后一概念,所以应配注于“可逆回火脆性”之后。(十一)我国概念体系中某些概念在英美的概念体系中没有,则应在其汉文名之后配注俄文(或其它种外文)的名称。例如上面列举的例8中的“完全退火”或例9中的“回火脆性”就是如此,下列诸例也是如此:由上列实例可以清楚地看出,“定义”是我们审定名词和配注英文名的根本依据。若不是根据“定义”而只是根据名称的字面,无论是审定汉文名还是配注外文名,都常造成错误。在此应着重指出:(一)在查找配注的英文名时,英文文献必须是英国或美国的权威性机构编纂的、最新的规范术语汇编或术语标准,或者英美的著名科学家的80年代著作(而不能是英美科学家或情报人员译自别种外文的;也不能是非英美人写的英文著作)。只有当英美文献中确有某一概念及其名称时,才能在我们审定的名词中作为该概念的英文名来配注。(二)切忌使用下列方法配注英文名:(1)根据一般构词法知识自造英文名:(2)自己按汉文名的字面直译为英文名:(3)以英文释义词典为依据配注英文名。因为词典中是新、旧术语皆收入。(4)以英汉双语词典为依据配注英文名。因为:一则它不是以概念为单元,而是以术语为单元。一个概念若有几个英文名,则被列为几个词条,每一英文名之后,可能列出了一个汉文名,也可能列出了几个汉文名;二则由于这样的词典中常有不以“定义”为依据而译出、从而汉文名是错误的情况。第四步:解决汉文中的“一名多义”问题,即必须给每个概念命一个名称。笔者将“一名多义”的问题分为如下两类:第一类是我国所特有的问题,即由于汉语中修饰名词用的词不象英、德、法、俄等种外文里那样能表示主动或被动动作,从而将由之构成的、不同涵义的两个复合术语译成了同一个汉文术语。第二类:非第一类原因造成的“一名多义”问题。第五步:解决我国已经习用的汉文术语的“词不达义”的问题,即需要重新拟订“词达义”的汉文名。第六步:将字面涵义过于“泛泛”、不象具有特定科学涵义的汉文术语,设法改为象个具有特定科学涵义的术语。第七步:汉文术语的系统化: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将“系统性”作为定名的主要原则之一。这是极其重要的和非常及时的,因为“不成系统”是我国名词混乱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根据“系统性”这一要求:(一)同类的概念,应该用同样的命名方法。例如:向金属件表层渗入其它元素如碳、氮、硼等,应称为:渗碳(carburizing)、渗氮(nitriding)(而不应称为“氮化”)、渗硼(boriding)(而不应称为“硼化”)等。(二)一个基础性概念一经定名后,由该概念构成复合术语时则皆应使用之。例如:金属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其中的位错运动受阻从而其强度——形变抗力——(从而硬度)增高的现象,称之为“强化”,由之构成的复合术语则都应使用“强化”。如:又如:“对金属施加外力使之发生塑性形变”在构成复合术语时简称为“形变”,由之构成的相关术语则皆应使用“形变”。如:当然,根据“系统性”的原则审定汉文术语,比孤立地推敲单个概念的合适(表达定义贴切且与表达其它概念者不相混淆)的汉文名称复杂得多。因为为了“系统性”,一则需要仔细推敲每个概念的定义中所包含的每个词、语的确实涵义(不只是字面涵义),查明有否收入“名词文件”的概念(不只是名称),若有,两者则需使用同一个词;二则一个概念的名称一经改动,其它相关概念的名称皆需改动。三按照以上步骤所拟出的名词文件初稿,可以满足下列要求〔8〕:一、先进性:因为选择的文献是能反映80年代世界科学技术水平的;二、科学性:因为汉文名都是根据每个概念的“定义”拟订的;三、单义性:每个概念是只用一个汉文名来表达的;四、系统性:相关的概念是用相关的词来表达的;五、可译性:每个汉文名之后都配注当今英美概念体系中确实有的概念的英文名(或者别的文种中确实有的外文名)。注释-------------------------------第5页* 尖括号内的汉文名是其前英文名就字面的直译名——下同。** 当英文名改为第二个定义后,此法文术语被durcissement par précipitation所取代。*** 本文中没有给出定义的所有术语,其定义皆请见:汉英德法俄日术语对照《金属学及热处理词典》,程肃之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年版——下同。-------------------------------第9页* 按该词典上所给出的定义,我国现在称之为“螺型位错”,该词典称为“螺旋位错”。** 与本英文名相应的汉文名是“蜷线位错”。*** 此汉文名是从俄文译来的理论金属学中使用的,我国现在的金属学中多称“加工硬化曲线”,按定义来严格命名应为“形变强化曲线”。  相似文献   

16.
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物理学名词(基础物理学部分)》[1]已经问世,这是物理学界的一件大事。今后,我们要在写作、著述和讲课中统一使用国家审定的名词。这次审定公布的名词是第一批,是基础物理学名词部分,按通类,力学、振动和波,热学,电学,光学,近代物理学,测量与误差七类排列,共2491条词。每一名词都附有与之相应的英文词,有的名词加有注译,书后还附有英汉和汉英名词索引。今后还将审定和公布各分支学科的专用名词。我国物理学界对于汉文物理学名词的审定和规范化,一向是非常重视的[2]。据考,最早的一本《物理学语汇》成书于1908年(清光绪34年),所集词条不足一千。1920年出过一本《物理学名词第一次审查本》,1931年萨本栋先生编纂了《物理学名词汇》,录词已达四千余条。1932年中国物理学会刚一成立,在其所设的三个委员会中就有“物理学名词委员会”。从那时起,名词工作一直在抓紧进行。建国伊始,1950年政务院即成立了“学术名词统一委员会”,以开展自然科学名词的审定工作。中国物理学会推荐了王竹溪、王淦昌、方嗣、孙念台、陆学善、葛庭燧、扬肇等七人组成“物理学名词审查小组”参加这项工作。小组经过一年的紧张工作,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审订并正式公布了9696条名词,这就是《物理学名词》[3]一书。此书奠定了汉文物理名词术语的基础。建国以来我国书籍、文献所用名词一直以此为蓝本,直到现在。继《物理学名词》一书之后,中国物理学会又组织审订了6000余条新的名词,出版了《物理学名词补编》[4]一书。接着,又在这两本书的基础上进行增订工作,并将增订的新名词与上两书合编为《英汉物理学词汇》[5]一书,收入物理学名词22000条。此书至今已重印四版,发行十三万六千余册。这就是我们至今沿用的重要参考书。在1966年以后的十年动乱时期,物理学名词的审定工作也未中断,《补编》和《词汇》两书就是分别在1970和1975年出版的。1978年物理学名词委员会正式恢复工作后,在王竹溪先生的主持下,又先后审定了增补的物理学名词约一千条,发表在《物理》杂志上。1985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以全国开展各学科的名词术语审定工作。此委员会下属“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中国物理学会的“名词委员会”为主体组成,赵凯华任主任委员。尽管我国物理学名词工作有着较好的基础,物理学名词委员会仍用了三年的时间,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对基础物理学部分的名词作了认真的审订。在这次审订工作中广泛征求了社会各界的意见,进行多次认真的讨论,除结合多年使用情况对现有名词作一些适当的调整外,这次还在同数学、力学等相关学科的名词尽可能协调统一方面作了不少努力。此外,对于外国人名的译名也在多方面考虑和多学科协调的基础上作了较大的调整。下面,结合我们的体会,对这次国家审订公布的《物理学名词》的内容,特别是与文献[5]相比所作的改动作一介绍。一、审定的原则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订条例”中规定的定名原则,有“科学性、系统性和通俗性”,“既考虑中文构词的特殊性和习惯,又要便于交流”,“对已约定俗成的名词术语,一般不在强行改动”[6]。在物理学名词的审订工作中,前辈学者几十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的订名原则”[7],其精神与“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订条例”是完全一致的。但这次审定工作对统一的要求比历次都高,从而难度也最大。我们考虑到这次审订工作是各学科在全国委员会领导下的一次统一行动,其影响是深远的。对一些历史上长期遗留下来的问题,如定名不当、学科之间不统一等,这几乎是唯一的一次解决的机会,我们必须既慎重又果断地处理。这次我们结合多年使用情况,对那些虽通行已久但不很恰当的名词作了改动,对同一概念有多个名词并行的情况,尽可能确定其中一个,以便统一。但是,考虑到各种复杂情况,又适当地留有余地。在公布的名词中,有的注有“又称…”,表示后者仍可使用,但推荐前者;有的注有“曾用名…”,则表示这曾用名今后不再使用。这种几个订名并存的情况是不宜过多的。下面结合一些具体例子对我们的定名原则作些说明。1.在《物理学名词审订条例》中规定,“订名(译名)力求准确、简明,照顾汉语词汇顾名思义的特点,尽量做到科学性和通俗性的统一”。这次订名中遇到的难点之一是对potential一词的处理。此词涉及许多学科,过去一直是“势”和“位”长期并存的。从科学性上讲,问题都不大,只是两者相比,后者含义稍窄,概念上有囿于重力场之嫌。二者择一,我们取了前者。又如,neutral equilibrium曾作“随遇平衡”。这对描述物体在重力场作用下的平衡是恰当的,可是现在此词在物理学中已具有更广泛的含义,故这次订为“中性平衡”,但在力学中仍保留狭义的“随遇平衡”这个词。再如,steady一词过去在物理学界常作“稳恒”,力学界则作“定常”。“恒”字尚可,“稳”字则与stable混淆,故这次将steady订为“恒定”或“定常”。statically indeterminate problem一词一直被生硬地译作“静不定问题”。其实这里各处受力的大小是“定”的,不是“不定”的,只是单用静力学的方法定不出来,故改称“超静定问题”。transient一词,过去有“暂态”和“瞬态”之争。实际上transient是相对于“定态”而言的一种状态或过程,本身不一定很短,故这次我们选了前者。此外,在不少电工学的书籍中diffraction一词至今称做“绕射”而不用物理学的定名“衍射”。从科学性上讲,“绕”字只描写了波遇到障碍时转弯的现象,而“衍”字却能刻划出惠更斯子波派生繁衍之状。evanescent wave是一种随空间距离而不是随时间衰减的波动,曾用名“倏逝波”、“衰逝波”皆不妥,我们借植物学中“隐失叶脉”的说法,将它定为“隐失波”。现在谈谈“质量(mass)”、“重力(gravity)”和“重量(weight)”三个词的问题。在物理学中“重力”和“重量”基本上是同义语,也许后者较为定量化。“质量”和“重量”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后者指质量为m的物体在重力场中所受的力为mg,它们有不同的量纲和不同的测量方法。以上各点在物理教学中从初中起就是明确的,本来不是问题。当前的问题出在单位的名称上。在日常的生活和贸易中,人们只有“重量”而没有“质量”的概念,可是所有的单位却是物理学中“质量”的单位,如“千克”等。过去有个“工程单位制”,在其中“力”是基本量,它的单位是“千克力(kgf)”。以前在工程上不严格,常常就称作“千克(kg)”。那时我们可以说,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千克重”用的是工程单位的简称。自从1986年7月1日起我国的《计量法》生效,“工程单位制”成为非法的了,怎样对待日常生活中用“质量”的单位去称“重量”的习惯势力,就成了难题。在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中,3-1.1项的备注里引注了法定计量单位的注:“人民生活和贸易中,质量习惯称为重量。”并建议物理学界不要再把“重量”一词作“重力”的同义语使用,先把它回避掉,然后逐渐让它和“质量”的概念混同起来,而现在物理学中称作“重量”的地方统一称作“重力”。我们认为这一方案是不可取的,因为“重”字本身就包含了“gravity”的意思。譬如,通常我们说:“失重是失去了重力或重量,而不是失去了质量。”若采用上述方案,我们就得说:“失重是失去了重力而没失去重量。”这岂不乱了套!看来还得采取另外的变通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2.制订科学名词时,专用性和通俗性的关系要处理得当。因为科学概念往往不同于日常用语,有其本身的特定含义,太俗的字或多义字会引起混淆。特别是随着科学的发展,复合词愈来愈多,而且愈来愈长,这就要求词汇有较好的并缩性。例如“矢量”与“向量”相比,有更好的并缩性,可由之组成“基矢”、“径矢”、“态矢”等一系列缩并词。这方面失败的教训要属luminescence的现名“发光”。固然这确是外文古字的原意,但它在物理上已有了很强的专用性,专指荧光、磷光等一类特定的现象。由于中文“发光”一词太普通,致使“发光强度”、“热发光”、“辐射发光”等许多词汇的意义含混不清。顺便说起,是否在物理学名词中适当动用生僻字或字的古意,社会上是有争议的。在西方创造科学术语时,常常不惜动用古希腊和拉丁文中的词根或前缀来表达某个词的不寻常含义,古汉语言简意赅的特点,实可收“异曲同工”之妙。在现行的数理名词中不少含有古字古意的词汇,如“函数”、“共轭”、“阻尼”、“弛豫”、“轫致辐射”等,已为大家所接受。也有不成功的,如大家爱用“有心力场”,而不用“辏力场”,爱用“应力”而不用“胁强”。在这个问题上,怎样才算分寸掌握得适度,要由较长期的实践来回答。3.除涉及外国人名、地名和商标者外,订名原则上不用音译。因为汉文不是拼音文字,汉语发音也与外语差别较大,如果音译词太多,就会出现在科技文献中用汉语发音读外文词的滑稽局面,这将对汉语造成极大的破坏。当前日语中音译的科技(甚至日常生活中)外来语太多,很多人认为这种作法是不足取的。据了解,在很多发展中国家里存在着难用本国母语进行科技教学和科学普及教育的问题,就是因为没有建立一套符合本国母语习惯的科技术语体系。感谢物理学界的几代老前辈们为我们树立了不音译的传统,我国不存在这个问题。所以,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一贯坚持尽量不音译的原则。当然,绝对不用音译是不可能的,“夸克”就是例子。也有少数词能做到音意兼顾,如servo译作“伺服”,或音意参半,如invar译作“殷钢”。虽然这只能偶而为之,我们仍应努力去做。七十年代有一段时间里人们把charm quark译作“魅夸克”。charm一词有“魔力”或“娇媚”之意,也可作“美好”解。“魅”字只含前两种意思,但不能释作“美好”,它将引起不正确的联想。最后是由王竹溪先生建议的,订名“粲夸克”,取《诗经·唐风·绸缪》“今夕何夕,见此粲者”句中“粲”字是“美物”之意。不但语意确切,且“粲”与charm发音近似,实为难得的好例子。近年来科技术语中出现愈来愈多的首字母并缩词(acronym),为它们作简短的意译是十分困难的。成功的例子有laser(=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但也几经周折,前后出现过“激射光辐射放大”、“光受激辐射放大”、“光量子放大”、“受激发射光”、“莱塞”等十余种译名,最后才订名为“激光”,为大家普遍接受。而squid(=superconducting quantum interference device)一词现在还只能译作“超导量子干涉器件”这个由八个汉字组成的长名,有待集思广议,予以改进。外国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是不宜意译的,但在英语物理名词中有些借自其它语种的词汇,常被人们误认作专有名词而音译过来,这是应该纠正的。schlieren源于德文(故首母有时大写),应作“纹影仪”,而不应音译。moire fringe一词中moire源于法文,意思是“轧波纹于丝绸”,故全词应作“叠栅条纹”,而不可将moire音译成“莫尔”或“莫阿”。4.订名时原则上不造新汉字。因为现代汉语的发展趋势是用两个或更多汉字组成词汇,而不是创造出更多的新汉字。在制订物理学名词的历史中曾造过一批新汉字,特别是计量单位,然而流传下来的只有两个:“熵”与“焓”。偏旁从“火”,表示它们是热力学函数,“商”表示entropy定义为“热量与温度之商”,“含”表示enthalpy是“热的含量”。我们对造新汉字的态度是:到此为止,下不为例。二、几个较大的变动上面我们结合审订原则的解释举了些一般的例子,它们并非都是这次公布的《物理学名词(基础物理学部分)》中所作改动的说明。此外,尚有一批通用已久的名词,这次定名时作了变动,现分别说明如下。1.英文kinetics一词,在早年是kinematics和dynamics的统称,而mechanics又是kinetics和statics的统称。不过近年来除kinetic energy(动能)一词外,kinetics一词在力学中已很少使用。kinetic theory of gases一词,原称“气体分子运动论”,这次经力学名词委员会建议,定名为“气体动理论”。作为从微观运动的机理来研究宏观规律的理论来说,这定名是很恰当的。从而,physicsl kinetics应相应称为“物理动理学”。2.英文virial一词,原称“维里”,有“维里系数”、“维里定理”等词。“维里”是英文的音译,易被误认为人名。此词所表达的物理概念是质点系中各质点的位矢与所受力的标积的时间平均之和乘以-1/2,即:。据此,将“维里”一词改为“均位力积”,简称“位力”,既与原名读音相近,又符合“望文生义”的汉字特点。3.英文uncertainty relation一词原称“测不准关系”,易引起与“测量”有某种关系的误解。这概念德文称Unbestimmtheitrelation,法文称relation d’incertitude,俄文称соотнощение неопредедěниости,均无“测”的意思。这次将它定名为“不确定度关系”,以正确反映此概念的含义。西德著名物理学家S.Flugge称此为Unscharferelation[3](不集中关系),似更能反映此概念的本质。但由于流传不广,变动过大,未被采用。4.订名是对每个概念确定一个词,有些外文词一词多义,汉文要分别订名。外文订名不当的,汉文不一定要直译,应尽量改正。例如,heat一词代表“热”、“热量”、“热学”三个概念,laser-词有“激光”与“激光器”两重含义。我们都分别给予订名。“压力”与“压强”,英文都是pressure,但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过去在我国中学的物理教学中一直是严格区分的,但工程界的有些文献中常习惯于混用。这次正式定名,重申它们是两个概念。5.下面谈谈“性”和“度”的区别问题。“性”表示定性的性质,而“度”则表示定量的量度。二者有时对应同一个外文词,在其不同的组合中,我们根据含义,制订不同的汉文名,如“粘性力”与“粘度系数”、“不确定性原理”与“不确定度关系”,“相干性”与“相干度”,以及“螺旋性”与“螺旋度”等。6.此外还有一些概念,为了统一,某些曾较广泛使用过的名称要取消或更改,现择其要者略举如下:“常量”不称“恒量”,“径矢”不称“矢径”,“参考系”不称“参照系”,“系统”不称“体系”,“质点系”不称“质点组”,“旋进”不称“进动”,“互补原理”不称“并协原理”,“终极速度”不称“收尾速度”或“终端速度”。“相位”可简称“相”,但不称“位相”;“本体瞬心迹”、“空间瞬心迹”中的“瞬心迹”不称“极迹”。英文词bra、ket称“左矢”、“右矢”,不称“刁”、“刃”,等等。三、向数学名词靠拢在物理界有几个沿用已久的数学名词与数学界所用的不同,这次我们尽量向数学名词靠拢,但有几个词我们希望数学界向物理名词靠拢。1.“几率”这一概念在数学中称为“概率”,这次物理学名词也改为“概率”。与此相应地,“最可几的”定名为“最概然的”。2.“分立的”这一概念在数学中称为“离散的”;“期待值”在数学中称“期望值”,这次物理学名词定名时都照改。3.量子力学中“表象理论”里“表象”一词,在数学中称“表示”,由于后者似乎更像个动词,这次在物理学中仍定名为“表象”。至于“群的表示”,仍遵从数学。但“不可约表示”在数学中称“既约表示”,英文为irreducible representation,因“既”字有“约化过了”的意思,与原义不合,这次定名仍为“不可约表示”。4.“本征函数”、“本征值”等词,数学上称为“特征函数”、“特征值”。由于在数学中“特征”一词有较广的含义,我们仍用“本征”。5.物理上和数学上都有很多以“子”字结尾的名词。例如,数学上有“因子”、“乘子”、“算子”、“交换子”等,物理上有“粒子”、“电子”、“声子”、“载流子”、“磁子”等。考虑到物理上的“子”常指具体的东西,最好不要再用它去过多地表示抽象的概念,故而在物理名词中“因子”尽可能称“因数”、“乘子”则称“乘数”,“算子”仍称“算符”,“交换子”称“对易式”,“传播子”称“传播函数”。6.未能与数学取得一致的名词中,最重要的一个是“矢量”一词。此词在建国初期物理上称“向量”,数学上称“矢量”。当时物理学名词向数学靠拢,改为“矢量”。如前所述,“矢量”一词有其可并缩的优点,用它可以构成许多简练的复合词,而“向量”一词则无此可能。但遗憾的是,后来数学中反而将此词改称“向量”,沿用至今。我们希望数学名词定名时对此词作进一步的考虑。四、关于“机械的”和“力学的”之争力学界有人指出,mechanical在英文中是多义词,有“机械的”和“力学的”两重意思,汉文中没有与之完全对应的多义词。多年来使用的“机械运动”、“机械能”等词是不确切的,他们建议改称“力学运动”和“力学能”。哲学上的“机械唯物主义”是牛顿力学的世界观,似乎也应称作“力学唯物主义”。此外,汉文中“机械的”一词本身又是多义词,除与mechanical相应的一义外,还有“刻板”的含义。长期以来,力学蒙受“不白之冤”,总和“刻板(甚至“形而上学”)相联系。到本世纪六十年代,牛顿力学本身的决定论被KAM定理以及混沌理论所否定,牛顿力学的运动,就其最广泛的意义上说,是随机性的。因而在适当的时候应给“机械运动”等概念正名。与此相反的意见认为,mechanics一词来源于希腊文mekhane,与machine(机械)一词同出一语源,因此mechanical一词对应于“机械的”,并无不妥。此外,现在有许多研究非机械运动的学科,也叫“力学”,如“热力学”、“电动力学”等,把“机械能”称作“力学能”将会引起混淆。物理学名词委员会对以上建议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广泛地征求了意见。最后采取了慎重态度,认为对这些沿用已久的名词,以不改动为妥。五、关于“半字线”的使用“X射线”、“u空间”、“α粒子”、“S矩阵”等,在外文字母和汉字之间不加半字线“-”。这一点早有规定[5],但目前仍有相当多的印刷品印成“X-射线”、“u-空间”、“α-粒子”,甚至“4-矢量”等,实无必要。故特此提出,以引起注意。只在用两个以上人名或地名为定律等命名时,在两个名字之间才要加半字线。例如,“杜隆—珀蒂定律”、“盖革—米勒计数管”等。但“盖—吕萨克定律”中的名字是一个人的,这复姓的外文原有半字线:J.L.Gay Lussac,汉译名里也保留。六、关于人名的译法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的译法,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本着“名从主人”的原则去考证发音,并不总是那么容易,我国过去流传的译名中,有的是按地方方言的发音译(如按上海发音把-son译成“逊”);加之以各学科都有自己的习惯译法,我国新闻出版界也早规定了译名原则,统一起来非常困难。这次的定名,基本上是各方面协商妥协的结果。对每一学科来说,改变恐怕都比较大。本来中国物理学会关于人名的译法有一套完整的原则,如-r译作“尔”,-l译作“耳”;ra译作“喇”,la译作“拉”等,考虑各学科间的协调,加以有些笔划太繁的字大家也不爱用,今后很难再完全坚持。现将这次的主要改动叙述如下:“喇”字一律改作“拉”,如“狄拉克”、“布拉格”、“拉曼”等,“费密”、“厄密”改作“费米”、“厄米”。d’Alembert,Hilbert和Liouvi11e从数学,作“达朗贝尔”、“希尔伯特”和“刘维尔”,不作“达朗伯”、“希耳伯”和“刘维”。但Hermite不采用数学上“埃尔米特”的译法,而作“厄米”。此外,Fortin作“福丁(气压计)”,不作“福廷”;Fick作“菲克”,不作“斐克”;Fizeau作“菲佐(实验)”,不作“斐索”;Kelvin作“开尔文”,不作“开耳芬”;Babinet作“巴比涅(补偿器)”,不作“巴俾涅”;Jacobi作“雅可比”,不作“雅科毕”;Euler作“欧拉”,不作“欧勒”;Geiger-Muller作“盖革—米勒(计数管)”,不作“盖革—弥勒”;Billet作“比耶(对切透镜)”,不作“比累”;Knudsen作“克努森(效应)”,不作“克努曾”;Loschmidt在“洛施密特”,不作“洛喜密脱”;Fowler作“福勒”,不作“否勒”;Franck和Frank皆作“弗兰克”,不作“夫兰克”;Franz作“弗兰兹”,不作“夫兰兹”;Poynting作“坡印亭(失量)”,不作“坡印廷”;Fraunhofer作“夫琅禾费”,不作“夫琅和费”,因“和”字会使人误解为两人。Jolly和Joly是两个人,前者作“约利(天平)”,后者作“焦利(二倍增频器)”。最后,译名中的“脱”和“忒”,今后都改为“特”,例如“能斯特(定理)”、“孔特(管)”、“奥斯特”、“斯特藩”等。用惯了的名词,突然改变,很不适应。书写时还好,老师上课最难改口。但是,我们应考虑到科学名词的统一,应从长远着想,而对于下一代,他们将从头学起,接受新方案是不会有很大困难的。只要在教科书中严格使用,坚持三十年必见成效!  相似文献   

17.
机械工程名词审定委员会(简称机械名词委)于1993年4月1日成立。委员会由顾问和正副主任委员及委员共45人组成,其中包括有7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及一大批我国机械工程学科的知名专家和学者,为搞好机械工程名词审定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保障。鉴于机械学科范围大,分支学科多,经研究,《机械工程名词》按《机械工程基础名词》、《机械零件与传动名词》、《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名词》(一)、《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名词》(二)、《仪器仪表名词》、《汽车及拖拉机名词》、《物料搬运及工程机械名词》、《动力机械名词》、《流体机械名词》等9个分册,分期、分批审定、公布。经过一、二审和征求意见稿的审定,以及机械名词委主任委员扩大会进行的最后一次审查,前5个名词分册完成了审定工作,并于1999年初定稿上报。根据全国科技名词委的建议,将上述5个分册按其内在联系及收词数量的多少合并成3本出版,它们分别是《机械工程名词》(一),由《机械工程基础名词》与《机械零件与传动名词》两个分册组成,共有3081个词条;《机械工程名词》(二),由《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名词》(一)与《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名词》(二)两个分册组成,共有3011个词条;《机械工程名词》(三)为《仪器仪表名词》,共有3105个词条。《机械工程名词》审定中严格按照全国科技名词委制定的《科学技术名词审定的原则及方法》以及根据此文件制定的《机械工程名词审定的原则及方法》进行。下面着重谈一谈《机械工程名词》审定工作的特点和体会。一、专业审定组是审定工作的主体针对机械工程学科包含的专业范围广、数量多这个特点,机械工程名词审定委员会按分册成立专业名词审定组,各专业名词审定组是本专业名词审定工作的主体,负责完成本专业名词的全部审定工作。专业名词审定组根据审定工作的需要通常由5~10名专家组成,设组长1~2人。专业名词审定组成员主要来自专业科研院所、专业学会、专业标准化委员会及著名的大学等。审定工作以函审,每位专家独立审定为主,充分发挥每位专家的积极性。根据审定工作进展的需要,每个专业名词审定组都分别召开过1~2次,甚至3次审定会议,共同研究审定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此外,每个分册的征求意见稿都在全国范围内向本专业的10~20位知名专家征求意见,集思广益,确保审定工作质量。二、《中国机电工程术语数据库》提供了主要词源《机械工程名词》的选词工作是在《中国机电工程术语数据库》的基础上进行的。该数据库是原机械工业部的重点攻关项目,历经近十年时间,汇集了数百名专家的意见,由机械科技信息研究院建立的国内机械行业目前最大的术语数据库。该数据库的丰富词源,完善的软件功能,使《机械工程名词》的选词工作从一开始就有了较高的起点和可靠的保障。但该数据库与全国科技名词委对《机械工程名词》审定工作的要求尚不完全吻合,为此在审定过程中做了大量工作。主要是:①删除其中非本专业名词;②对因建库时期较早及专业范围限制所产生的遗漏作了较多的增补;③对与审定工作不相符的部分命名、定义和格式等作了修改。例如:测定仪 measure apparatus 测定型砂、涂料等造型材料性能的仪器。从该词条的定义可以看出指的不是通用的测定仪,而是用于测定造型材料性能的仪器。应改为:造型材料测定仪 measure apparatus of casting mold material三、术语标准、专业词典是审词的重要依据机械工业系统历来重视标准化工作,在国家已有的专业术语标准中有三分之一以上与机械工程学科相关。在《机械工程名词》审定过程中,用作参考的术语标准有近百种,此外还有数十种相关的专业词典和手册、词表及百科全书等。在众多的参考资料面前如何决定取舍呢,我们在实际审定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些原则。1.尊重标准国家术语标准、专业术语标准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权威性。在审定《机械工程名词》过程中,凡涉及到已公布的术语标准,在不违背全国科技名词委的有关原则时,尽量尊重术语标准,不轻易改动,这样做既节省了时间也维护了国家标准的权威性,并有利于统一。2.不照搬标准现行的标准是以产品为中心,围绕着产品的原理、设计、生产、检验、包装等展开。全国科技名词委规定要以学科体系为中心,按学科体系框架展开,因此已有的术语标准不能完全满足要求。如与《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名词》(一)相关的铸造、锻压、焊接、热处理四大传统工艺中,锻造行业只有《锻压技术术语》标准,没有专门的锻压设备术语标准;焊接专业也只有《焊接术语》标准,没有相应的焊接设备术语标准。对于缺少的部分我们另行补充。由于各种术语标准通常是独立使用的,为尽量保持其相对的完整性,适当扩大了收录范围。我们按审定的要求做了删选。3.完善标准由于术语标准受专业范围、适用范围等限制,难免有局限之处。如《热喷涂常用术语》中,有词条:喷涂 spray,spraying 用热喷涂的方法向基体喷射熔化、半熔化或软化微粒的过程。热喷涂 thermal spraying 利用热源将金属或非金属材料熔化、半熔化或软化,并以一定速度喷射到基体表面,形成涂层的方法。以上两词无论从汉文名称或英文名称看,“喷涂”都应是“热喷涂”的上位词,但标准将“喷涂”定义为:用热喷涂的方法……,似乎喷涂均为热喷涂,“热喷涂”成了上位词,显然不妥。审定中将“喷涂”词条改为:喷涂 spray 用喷或(和)涂的方法把涂料覆盖在制品上的过程。又如在《焊接术语》标准中,有词条:接头 joint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零件用焊接组合或已经焊合的接点。从此定义来看,“接头”是焊接而成的。但从整个机械工程学科来看,“接头”包括:“焊接接头”、“铆接接头”、“螺纹接头”、“管接头”等,此定义专指焊接接头,应改名为:“焊接接头”,该词条改为:焊接接头 welded joint 两个或两个以上零件用焊接方法连接的接头,包括焊缝、熔合区和热影响区。4.及时参照更新标准标准是动态的,在《机械工程名词》审定过程中,有很多术语标准进行了修订和更新,推出了替代标准,《机械工程名词》审定时及时参照新标准进行修改。还有一些术语标准,尚未获准重新颁布,我们也找来报批稿作参考,如《工业自动化仪表术语通用术语》和《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术语和定义》等都使用了报批稿。四、学科内各专业间名词的交叉重复《机械工程名词》涉及的面广,本学科内部各专业间选出的名词重复较多,我们在审定过程中根据发生重复名词的不同情况,作了如下处理。1.保留一处,其余删除重复的词条有的是名称、定义都相同,是真正的重复。如在《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名词》(二)中:生产线 production line 配置着操作工人或工业机器人的机械系统,按顺序完成设定的,生产流程的作业线。例如汽车的装配线。在《机械工程基础名词》中也有相同的词条,其汉、英文名称、定义完全一致,决定只保留《机械制造与设备名词》(二)中“生产线”这个词条。2.词条一处出现,定义合并有些词条汉、英文名称相同,但在不同领域含义不同,如在《机械工程基础名词》中:螺母 nut 具有内螺纹并与螺栓配合使用的紧固件。在《机械零件与传动名词》中:螺母 nut 具有内螺纹与螺杆配合使用,用以传递运动或动力的机械零件。我们采取在《机械工程基础名词》一处出现该词条,两个不同的定义同时并列。3.不作重复处理,均保留在计算机查出的重复词条中,有少数词条的汉文名称一致,但英文名称与定义不同或不完全相同,这实际上是不同的词条。如在《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名词》(二)中:[机床]横梁 rail,beam 装在立柱上,且带有水平导轨的部件。在《仪器仪表名词》中:[天平]横梁 beam 绕平衡支点刀刃运动的杠杆或梁体。前者是机床零部件,后者是天平零部件,两者概念不同,两处均保留。五、重点审议的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产生新的学科和新的名词,原有的名词有些概念和涵义也有了新的发展。这些是我们审定工作的一个重点。下面是几个较典型的例子。1.增补“表面工程”词条表面工程技术是近年来从热处理、焊接、锻压等技术领域分离出来的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的加工方法。审定时国内尚无较权威的定义。我们作了增补,并多次征求各方面专家意见,经多次修改,其结果是:表面工程 surface engineering 经表面预处理后,通过表面涂覆、表面改性或表面复合处理,改变固体金属表面或非金属表面的化学成分、组织结构、形态和(或)应力状态,以获得所需要表面性能的系统工程。2.“仪”、“表”、“仪器”、“仪表”和“仪器仪表”的统一“仪”是“仪器”的简称,“表”是“仪表”的简称。那么什么是“仪器”、“仪表”和“仪器仪表”呢?在《仪器仪表名词》的一、二审稿中,我们将“仪器”、“仪表”、“仪器仪表”三个词分别列出,审定后专家提出不少意见,认为分别列出不合适。征求意见稿中将此问题作为一个重点征求了各方面意见并认真进行了讨论。专家们认为一、二审稿提供的“仪器”、“仪表”定义中,将“仪器”作为“仪表”的上位词缺少科学依据。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检查、分析与测量之间的界限已不明显,特别是数字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引进,仪表已没有了指针,去掉了表头,没有了过去“表”的样子。“仪器”和“仪表”不易区分,不如统称“仪器仪表”好,为了照顾以往的习惯,用又称“仪器”,“仪表”来注释。公布的词条为:仪器仪表 instrument and apparatus 又称仪器,仪表。简称仪,表。用于检查、测量、控制、分析、计算和显示被测对象的物理量、化学量、生物量、电参数、几何量及其运动状况的器具或装置。3.重新定义“切削力”“切削力”是《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名词》(二)中的一个重要词,在GB4863-85《机械制造工艺基本术语》标准中:切削力 cutting force 切削加工时,工件材料抵抗刀具切削所产生的阻力。审定中专家认为该定义不准确,切削力是刀具施加给工件的力,虽然工件抵抗刀具切削所产生的阻力与刀具施给工件的力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切削力不应是工件抵抗刀具切削所产生的阻力。再查阅GB/T 12204-90《金属切削基本术语》标准:切削力 cutting force 总切削力在主运动方向上的正投影。在此定义中用了“总切削力”的概念,查该标准并未给出“总切削力”的定义,因此标准中的关于“切削力”的定义也无法使用。审定组专家重新给出定义,表述如下:切削力 cutting force 在切削过程中,为使被切削材料变形、分离所需要的力。六、遗留问题在《机械工程名词》已完成审定工作的五个分册的名词审定过程中,有一些问题及一些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由于种种条件限制,未能全部解决,待以后修订时给予考虑。1.关于未稳定的新词问题审定过程有些专家提出公布的《机械工程名词》中,应包含一些现代的新词,如“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并行工程”(concurrent engineering)等,由于这些词在本行业专家中尚无统一看法,不能给出公认的命名和定义。这些词可以作为新词先在《科技术语研究》刊物上发表,进行讨论,待成熟后再公布。2.关于“图解”的问题有些专家提出,在公布的《机械工程名词》中,有些词条应增加“图解”,如刀具的各种角度、各种机械零件的形状,用文字说明不易理解,采用“图解”更直观。但考虑到现在公布的《机械工程名词》是采用计算机编排、处理,混进图形后处理难度较大,待计算机软件功能增强以后可以考虑。 ① 董春元研究员是机械工程名词审定委员会学术秘书。  相似文献   

18.
为了要使拟定的科学名词,真正达到“词符其义”的要求,必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善于正确理解所拟订定的科学名词的实际内涵意义;二是善于“遣词达意”,使所订的中文科学名词,的确能很好地表达所想表达的科学事物的实际内涵意义。现在举一些例子,来说明怎样才能贴切地拟定科学名词。一、应分清名词所指的对象。对象不同,应拟定不同的名词。(1)“太阳耀斑”和“日照光斑”在气象卫星可见光云图上,由于水面对太阳光的反射,往往当阳光受反射而进入卫星的扫描辐射仪中时,可见光云图上表现出一块明亮的区域。其范围大小和明亮程度取决于水面的粗糙程度。水面有风浪时,光斑区就大而暗,平静时,光斑区就小而亮。光斑区即在太阳光在水面的反射点上。这个光斑区在气象卫星云图分析上,习惯称为“太阳耀斑区”,简称“太阳耀斑”(So1ar glint)。但是我们知道,在天文学上也有“太阳耀斑”这个名词。那是指太阳大气中很小区域内发生的能量爆发性释放现象,常发生于太阳黑子上空和附近。英文却是“so1ar f1are”。事实上卫星云图上的“太阳耀斑”和天文学上的“太阳耀斑”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现象。前者出现于云图中的水面上,后者出现于太阳上。前者的定名远后于后者,其采用的普遍性也远小于后者,为避免混淆,我认为宜改变卫星云图上的“太阳耀斑”一词为“日照光斑”,而其英文对应名词宜改为“So1ar ref1ect spot”。因为中文“太阳耀斑”的“耀”字是形容词,形容太阳本身的爆发性辉斑。而“日照光斑”中的“照”字是动词,有“照耀”的意思。称为“日照光斑”,就具有“由太阳光照耀所造成的光斑”的涵义。这就较为切合卫星云图中用这个名词的实际涵义了。(2)“日珥”在天文学上,“日珥”(Prominence)是指升腾在太阳表面边缘的一种太阳活动现象。在日全蚀时才能用肉眼观测到它。但在气象学上也有“日珥”这一名词。它是指太阳圆晕以外的其它太阳晕象。特别是指太阳两侧的晕。可见气象学上的“日珥”与天文学上的“日珥”意义完全不同。前者是指人目隔冰晶云看太阳所见到的出现于冰晶云上的属于晕的光象,后者是直接发生在太阳表面的高温物质的喷发现象。从采用“日珥”这一名词的时间迟早看。气象学上采用这一名词较早,例如在唐李淳风等所编《晋书·天文志》中,把晕象分为十九种,其中已包括了“珥”。而天文学中这一“珥”字是根据“prominence”译出的。“prominence”原义是指“凸出物”。由于在日面上这种喷发出的凸出物其上端有时又会下降回到日面,形成耳状,因而就被译为中文古代的现成词“日珥”。但事实上日面的喷发凸出物上端,并不都能弯回到日面,因而并不都是呈耳状的。所以按理天文学上既然此词的采用时间较晚,要改名词,应改天文学上的这个名词,但是天文学上采用“日珥”这一名词,虽然比气象学上为迟,却在近代天文学中也已采用了很长一段时间,且已得到不仅是天文学家,而且也得到广泛的学术领域中学者的公认,要改动这一名词也很不容易。因此我认为这两个名词,目前可暂时都不改动,只是在名词审定表上用下面的办法表示:日珥(天) so1ar prominence日珥(气) ear-like so1er halo即在“日珥”两词后,分别注明所属学科,而它们的英文对应名词,必须加以区别。这是因为气象学上的“日珥”,是决不能相应于“solar prominence”这个英文名词的,(3)“物候期”、“物候日”和“物候相”在物候学名词中,目前对于“物候期”、“物候日”和“物候相”这三个名词,基本上是混淆的。人们将这三个不同意义的名词,往往都笼统地称为“物候期”这是十分不妥当的。因为笼统用一个名词表达不同涵义的事物,必将混淆概念的精确性。“物候相”的对应英文名词是“phenophase”。它表示生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各阶段所表现出的“候应现象”。例如动物的孳尾、化蛹、羽化、换毛、回游等,以及植物的出芽、拔节、抽穗、开花、黄熟等现象,均属“物候相”。因为“相”就是“现象”、“样子”、佛教中提到的“众生相”就是指自然界及社会上各种生物的生活现象。水具有固、液、气三“相”就是指水具有三种“形态”。可见“物候相”就表示物候现象。“物候期”是指“物候相”中某一相存在的一段时间(即时段)。“物候日”是指“物候期”中出现某一物候特征的某一天。由于我们研究的物候,往往是一地的群体物候,因此某物候相的出现期中,常可分为出现的始日、盛日和终日、这些始日,盛日和终日都常是根据观测而指出的具体的月日的。另外还有历年平均的该物候相的始日、盛日和终日。把实际观测的物候日(始、盛、终日)与历年平均该物候日(始、盛、终日)相比较,就可知道该年某一物候相的始、盛、终物候日的偏早或偏迟。某一物候相的始日到终日的时段,即为该物候相的“物候期”。比较各物候相的“观测物候期”与“历年平均物候期”,即可判断该年各该物候相的物候期出现及结束的迟早,以及维持时间的长短。由此可见:“物候相”、“物候期”和“物候日”是互有联系但涵义颇有不同的三个概念。弄清它们的不同,有利于物候研究者交流学术思想。另外,过去有人把始日、盛日、终日含糊地称为始期、盛期、终期,也是一种混淆的不妥称呼。因此我建议作如下区分:物候相 phenophase物候期 phenoperiod,phenostage物候日 phenodate还可以举出下面一些名词,作为具体定名的例子:展叶相 phase of expanded leaves展叶期 period of expanded 1eaves展叶始日 begining date of expanded leaves二、应分清含义的细微差异,从而给予不同的科学定名(1)“森林火灾”和“森林火险”“森林火灾”是指森林被火焚烧的灾害现象。但“森林火险”是指向保险公司投保森林火灾的“险”,以便万一出现森林火灾时,可以从保险公司得到赔偿。可见“森林火险”是森林尚未发生火灾时所考虑的。它是对森林产生火灾的危险性的估计。如果估计到森林有发生火灾的可能或危险,或向保险公司投保了“森林火险”,这时仍不能说此森林一定会发生火灾。因此决不应当把“森林火险”看作是“森林火灾”的同义词,在使用名词时,区别这两个词的内涵意义是十分必要的。我建议作如下的区分:森林火灾 forest fire,disaster of forest fire森林火险 risk of forest fire,insurance of forest fire(2)“定常波”和“驻波”“定常波”是指不随时间而变的波,而“驻波”是指振幅相同而传播方向相反的两个平面波叠加而成的波。“定常波”的相应英文名词为“steady wave”,“驻波”的相应英文名词为“Standing wave”或“Stationary wave”。有些辞典把定常波与驻波混为一谈,认为“定常波”即为“驻波”。其实这两种波是并不相同的。“定常波”的特点是它在某一空间中的波动的形状,包括位相和振幅,始终不随时间而变,其所以如此,是由于从此空间上游传入的波恰好与从此空间内传向下游的波,形状相同,使此空间中任一点能始终处于波的一定位相和幅度,且不因时间而变,但“驻波”却不同。设有两个振幅(α)、波频(γ)、波长(λ)均相等而在X轴上作相反方向传播的平面波叠加,则所形成的驻波方程当为:y=2αcos(2πχ/λ)cos2πγτ其中y为驻波上质点在时间t及距离x处的纵座标。y既然是时间t的函数,那末其波形必然是随时间而异的。因此驻波必非定常波,驻波的波节,按上式应在:x=±(2k+1)λ/4,k=0、1、2、3、……处,即仅在波节处,y不随时间而变。因为在那些地方,不论时间t等于什么,y始终是等于零的。因此所谓“驻波”,仅驻于波节处,并不是指整个波形均停驻不动。在气象学上,“steady”一词,已专门表示“不随时间而变(即非时变)”的现象,一般译为“定常”,决不能译为“”,这是必需注意的。(3)“闪流”和“流光”在闪电现象中,有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名词。即:“Lightning”、“F1ash”、“stroke”、“streamer”等。其中“Lightning”是闪电的总称,“Flash”指闪电的视感觉,可译为“电闪”。“stroke”指闪电的组分过程,一般已译为“闪击”。一个“闪电”可仅包括一个“闪击”,也可包括在同一闪道或相邻几个闪道中的一系列“闪击”。大体可分为“先导闪击”和“回返闪击”两类。而“先导闪击”可分为“梯级(或级冲)先导”和“直窜先导”两种。在两次闪击间的间歇时期内所产生的电活动,现在一般称之为“流光”,是英文“streamer”的中译。但这个译名并不很确切。这是因为“streamer”这一雷暴电活动,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叫“J streamer”(J表示Junction,即“连接”之意),一类叫“C streamer”(C表示Continuing,即“连续”之意)。其中虽然“C streamer”这种电活动是发光的但“J streamer”这种电活动却是不发光的。把不一定发光(这两类streamer,只有一类是发光的)的电活动,用表明有“光”的“流光”这一名称,自然是不妥当的。为此我认为应改称为“闪流”较好。因为“闪流”中的“闪”字,表示这种电活动属于“闪电”活动性质。而且“streamer”,本来就具有“流”的意义。“闪流”两字,并未在字面上肯定或否定这一现象是否有光。因此用“闪流”来称呼这一现象,以代替“流光”这一名词,是较为合理的。总结起来,我建议用下面一系列中英文名词为好:闪电 lightning电闪 flash闪击 stroke闪流 streamer(4)“气压换算”和“气压订正”在气压观测上,为了获取“本站气压”,我们必须在观测到的气压值上,施以“器差订正”、“温度订正”和“重力订正”(包括高度重力订正和纬度重力订正)。另外,为了天气图分析的需要,还要进行气压的“海平面订正”。但“气压的海平面订正”这一词是不妥当的。应当改称为“气压的海平面换算”。为什么呢?因为要实施“海平面换算”的气压,是已经过器差订正、温度订正和重力订正过的正确的“本站气压”。由于仪器制造方面导致的测压误差、由于温度导致的测压质(水银)涨缩所造成的测压误差、由于气压表所在的高度及纬度的重力特点所导致的测压误差等,已在求得“本站气压”时,得到了消除。因此可以认为所得的“本站气压”,已基本不存在误差,有误差才需要订正,没有误差就不需要进行订正。把“本站气压”化为“海平面气压”,并不是由于“海平面气压”比“本站气压”更准确些,而只是由于要分析海平面的等压线,以便天气预报的需要。而且事实上为进行海平面气压换算,需要对从本站到海平面之间的土层假定为具有一定特性的气层。而这种气层的假定特性,本来就不一定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换算结果必然不加未换算前的“本站气压”更真实。“订正”应是使所订正后的结果比订正前更符合真实。现在把本站气压化为海平面气压,是把本来真实的“本站气压”化为假想存在的“海平面气压”,当然不应当用“订正”两个字。其实在英文上,对海平面气压的换算,用“reduction”表示,对气压的器差、温度和重力订正,用“correction”表示,这样的区别性用辞,十分合理。因此我建议用下面的规定:气压订正 pressure correction气压(海平面)换算 pressure reduction(to sea level)(5)“空气品位”(air quality)由于防治大气污染的需要。人们希望根据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性质、数密度及滴粒谱来判断空气品质的好坏,因而创出“air quality”一词,“quality”一词是与“quantity”一词相对峙的,前者一般译为“质量”,后者一般译为“数量”。“quality”是表达物体优劣的属性的。一般只能分等级来衡量其高下。而“quantity”则是衡量物体多少的名词,一般是可以计数的。既然“quality”一般译为“质量”,则“air quality”直接译为“空气质量”似乎是顺理成章的,未可厚非。但是我认为却要厚非一下。这是因为在科学上,“质量”另有相应的英文词“mass”。如果把“air quality“译为“空气质量”,人们就会认为它具有“mass of air”之义(不会理解为“air mass”因为“air mass”是“气团”,而不是“空气质量”),而不可能认为译自“air quacity”,这就是说,原来只表示衡量品质高下的名词“air gualily”,一经译为“空气质量”,就变为与“air quality”意义相对立、不能衡量品质高下、而却可用以衡量空气多少的“air quantity”意义的词。这当然是绝对不能允许的。因此目前一些“大气污染学”、污染气象学”、“环境科学”的书中,将“air quality”译为“大气质量”或“空气质量”[例如科学出版社:《英汉环境科学词汇》(1981)、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环境影响分析手册》(1986)、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英汉环境科学词汇》(1981)等],那是非常不妥当的。我建议把“air quality”译为“空气品质,或“空气品位”。即当未将空气具体分等级而仅仅笼统提到空气性质的优劣时,称它为“空气品质”。一旦有了优劣标准,将空气的性质按标准分为等级,并把具体空气按性质归入等级中某级时,就称为“空气品位”。另外,如果仍想把“质量”二字放入译名中,则应加上“环境”两字。即把“air quality”译为“空气环境质量”。这样,人们就不会把“guality”相应的中文“质量”误为“mass”。因此可以采用下面的中英对照:空气品质 air quality空气品位 air quality空气质量 mass of air空气环境质量 air quality,atmospheric environment quality(6)“拼彩云图”和“序彩云图”利用气象卫星所得的增强红外云图,往往为了更容易看出云顶温度或高度的不同,采用了人为彩色显示。人为彩色显示的云图可分为两种:一种叫“false co1or cloud picture”,一种叫“pseudo color cloud picture”。前者指利用卫星的不同通道所得不同彩色图象拼合而成的彩色云图;后者指利用卫星同一通道遥感所得不同灰度,表以按灰度强弱为序的彩色,所形成的彩色云图。有人主张将前者称为“假彩色云图”,后者称为“伪彩色云图”。这是因为英文中“fa1se”和“pseudo”均表示“假”,为区别这两个“假”字,因而一个叫“假”,一个叫“伪”。但英文中“false”与“pseudo”虽同为“假”,含义却略有区别。“false”是“完全不符实际”的“假”,“pseudo”则是“似是而非”的“假”。中文中“假”和“伪”两字,恰好也有与“false”和“pseudo”相似的区别。按理说,这两个译名是合适的。但是在实际使用上,谁也不会再考虑“假”和“伪”的这种细致差别。例如“pseudo adiebatics”一词,一般是译为“假绝热线”,而并不会译为“伪绝热线”。人们目前并不会细细体会“假”与“伪”的意义上的区别,仅是认为“假”字为白话文,“伪”字常用于文言文而已。因此我认为在中文定名时,不宜在区别“假”与“伪”上下功夫,而宜在云图的彩色构成途径上加以区别,以便更易于“望文生义”。由于前者是不同通道的不同彩色拼成,故宜称为“拼彩云图”。后者是同一通道的不同灰度按序表示的彩色云图,这种云图的彩色是按灰度次序而赋予的,故宜称为“序彩云图”。这样,一个“拼”字,一个“序”字,就基本上把这两种“人为彩色云图”的特点,很简单地区别开来了。因此我认为可采用下面的名词:拼彩云图 false color cloud picture,mosaic-colored cloud picture序彩云图 pseudo color cloud picture orderly-colored cloud picture,(7)有关“海市蜃楼”的一些名词海市蜃楼是一种与大气温度分布有关的反常大气折射光象,简称“蜃景”。英文中相应的名词为“mirage”。出现于原物上方天空的称为“上现蜃景”,简称“上蜃”(superior mirage)。出现于原物侧方或下方地面的,分别称为“侧现蜃景”或“下现蜃景”,简称“侧蜃”(lateral mirage)或“下蜃”(Inferior mirage)。近年来,有的《词汇》上,把“looming”也称为“上蜃”或“上现蜃景”[如气象出版社《英汉大气科学词汇》(1987)],细细研究,并不十分妥贴。这是因为“looming”只是“大气折射”现象中的某一特征。据John C.Johnson《Physical Meteorology》(The Technology Press of M.I.T,1954)p17-p19,有Looming、towering、Stooping、sinking、shimmer以及上蜃、下蜃等的定义。其中把远物显示得有所“上抬”的叫“1ooming”;把远物显示得有所“高展”(铅直方向伸展)的叫“towering”;把远物显示得有所“矮缩”(铅直方向缩短)的叫“stooping”;把远物显示得有所“下沉”的叫“Sinking”;把远物显示得不断“晃动”的叫“Shimmer”;把远物显示得如同出现于天空上,称为“上蜃”;把远物显示得如同出现于地面下的称为“下蜃”。这就是说,出现looming、towering、stooping、sinking、shimmer等现象时,往往人们并不感觉到见到“蜃景”,只是感觉到远物有所抬高、高展、矮缩、下沉、晃动等而已。那时物象尚未显示出似乎位于天空上或地面下的现象。另外,当出现上蜃、下蜃或侧蜃时,蜃象当然不仅有“上抬”、“下沉”、“侧现”等现象,而且也可以有“高展”、“矮缩”、“侧展”“侧缩”、“倒现”、“反现”、“晃动”等现象。由此可见“looming”并不完全等同于“上蜃”,它仅表示“上抬”现象。虽然出现“上蜃”时,终是有明显“上抬”现象,但有时没有出现“上蜃”时也可以出现“上抬现象”。上抬现象并不要求必须全象均在原始物体位置以上,只要求全象各点略高于原始物体上各相应点,即使全象位置几乎与原物相重,仍是可以称为“上抬”的。因此我建议可采用下列名词:上抬 looming下沉 sinking高展 towering矮缩 stooping侧展 lateral streteh侧缩 lateral shrink晃动 shimmer倒现 invert image反现 reverse image正现 positive image三、一般不要轻易改动包含人名或地名的公式或仪器名词。因为人名或地名事实上规定了仪器或公式的特定表现形式。但是有时为了避免混淆,也应适当地进行调整,现在对这两种情况,各举一例以表示之:(1)不应轻易改动包含人名或地名的仪器名词之例:常用的气压表有“福丁型”和“冠乌型”两种。福丁为法国科学仪器设计师,即Jean-Nicolas Fortin(1750-1831)。他在约公元1810年发明此种型式的气压表。冠乌为伦敦附近的地名,冠丁型气压表是由P.Adie(爱悌)于1854年为不列颠协会冠乌委员会(Kew Committee of the British Association)所设计,故名。在“十年浩劫”期间,在教学及编写书籍时,谁也不敢引用有外国人名及地名的仪器名词或公式名。于是在仪器规范中曲折地把“福丁型气压表”改称为“动槽型气压表”,把“冠乌型气压表”改称为“定槽型气压表”。用心不能谓不深,而且按气压表主要构造特征来命名,思路也是合理的。但细致进行研究,这样的改动也还是存在问题的。例如按照J.Y.Wang《Instruments for Physical Environ mental measurements》(1975)p.175表6-12。“动槽式气压表”除“福丁型”的外,尚有英国“标准气压表”(Standard Barometer,也叫Normal Barometer)。这种“标准气压表”也是“动槽型”(adjastable cisern)它比“福丁型气压表”为精确[福丁型的气压表精度(accuracy)为0.1百帕(毫巴);“标准气压表”的精度为0.02百帕(毫巴)。“标准气压表”可用以校正其它型的气压表]。至于“定槽型气压表”,除“冠乌型”外,还有“大半径槽型气压表”(large aera cistern barometer)。“大半径槽型气压表”和“冠乌型气压表”相同点是:观测时都不需要调整槽内水银面的高低,因而均属定槽型(non-adjustable pattern)。但“冠乌型”的槽半径不大,气压变化时,槽内水银面有明显升降,于是水银管气压刻度是大小不同的,这就造成了刻度的困难,并导致了不少读数误差。但“大半径槽型气压表”中水银管内水银升降,对水银槽内水银面的升降影响很小。因此水银管上读数刻度就可较为均匀,从而由“大半径槽气压表”上读出的气压,比由“冠乌气压表”上读出的,要精确得多。由此可知,“福丁型气压表”与“动槽型气压表”并不是同物异名,“冠乌型气压表”与“定槽型气压表”也不是同物异名。“动槽型气压表”与“定槽型气压表”分别为比“福丁型气压表”与“冠乌型气压表”高一级的气压表类名。前者可以包括后者,但并不等于后者,因此在“十年浩劫”中对气压表名称的改变,事实上是不恰当的,看来还应恢复原名,即:福丁气压表 Fortin barometer冠乌气压表 kew-pattern barometer动槽型气压表 Adjustable cistern barometer定槽型气压表 Non-adjustable cistern baromeber(2)为避免混淆,可对包含人名的公式作些调整之例:在云雾物理学研究中,为表达水滴饱和水汽压公式,经常会碰到下面两个方程:其中:当T=273°k时,Cr=1.2×10厘米;Cq=7.3×10-30厘米。又E为平水面饱和水汽压。r为水滴半径。T为绝对温度。Er为半径为r的纯水滴表面饱和水汽压,Erq为具有电量q的半径为r的纯水滴表面饱和水汽压。K为波尔兹曼常数,a为水的表面张力系数。n为水分子在液滴中的数密度,e=q/v。其中v为液滴中所含电子数,故e为每个电子的电量,e=1.601×10-19库仑。公式(1)是William Thomson(1824-1907)于1870年所得,而公式(2)是Joseph John Thomson(1856-1940)于1888年所得。它们都被称为Thomsom(汤姆生)公式。同为表达液滴饱和水汽压的公式,意义及形式各异,却被同叫Thomson的人所发现。这两个Thomson都很有名,并不是同一个人。这在使用上就很容易相混淆,有必要加以调整。我的意见是:第一个Thomson(W.Thomson)亦即Lord ke1vin。因此把公式(1)称为“开尔文公式”,就足以把公式(1)与称为汤姆生(J.J.Thomson)公式的公式(2)区分开来了。换言之,将表达不带电纯水滴的饱和水汽压的方程,称为开尔文(Kelvin)公式;将表达带电纯水滴的饱和水汽压的方程,称为汤姆生(Thomson)公式。这样就泾渭分明了。我在自己所著的《云雾降水物理学》(1980)讲义中已这样处理了,效果是好的。  相似文献   

19.
在汉语科技术语中,绝大多数的术语是词组型术语,单词型术语只占很小一部分。但是,这些单词型术语,一般都是构成词组型术语的基本成分,它们是词组型术语的建筑材料,我们对于这些单词型术语,也要给予充分的注意,绝不可掉以轻心。本文对汉语单词型术语的结构作了初步的分析。分析材料主要来自国家标准《GB-5271数据处理词汇》,这是我国有代表性的术语标准,此外,我们还从《辞海》中选取了一些自然科学基础学科的单词型术语,因此,本文的研究,在很大的程度上代表了汉语单词型术语的基本的结构情况。一、汉语单词型术语的类别由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新出现的概念层出不穷,人们不可能给每一个新出现的概念都用一个新的单词来命名它,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采用原有的单词构成词组来表示新的概念,这样,就会形成许多由词组构成的术语。因此,可以把术语系统中的术语分为两类:一类是单词型术语,另一类是词组型术语。有的单词型术语可以用作词组型术语的组成成分,又能单独用作术语;有的单词型术语只能用作词组型术语的组成成分,不能单独用作术语。我们把前者叫做“独立的单词型术语”,把后者叫做“非独立的单词型术语”。从严格的意义上说,非独立的单词型术语并不能算作真正的术语,它们只不过是术语的组成成分。根据单词型术语所属的词类的不同,可把单词型术语分为如下几种:(一)名词:名词的语法特点是:1.前面可加“这种”、“这个”或“一个”等词语修饰;2.后面不能带“着”、“了”、“过”等时态助词。例如,“数据,信息,算法,规程,信号,变元,参数,首数,尾数,序号,算子脉冲,符号,地址,比特,串,块,库,表”等等。名词可以独自充当术语,也可以作为词组型术语的组成部分。名词用N表示。(二)形容词:形容词的语法特点是:1.可以作名词的修饰语;2.可以作谓语;3.前面可加“很”。例如,“绝对,抽象,空,纯,低级,高级”等等。形容词一般都出现在词组型术语中,作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很少单独用作术语。形容词用A表示。(三)动词:动词的语法特点是:1.后面可加“着”、“了”、“过”等时态助词;2.前面不能加“很”作修饰语;3.前面不能加“这个”、“一个”作修饰语。例如,“读,写,复制,译码,选取,清除,消零,打印,装入,穿孔,保留,示踪”等等。动词可以单独用作术语,也可以作为词组型术语中的组成成分。动词用V表示。(四)限定词:限定词有点象形容词,它们都能作名词的修饰语。限定词与形容词的不同之处在于:1.形容词可以单独用作谓语,而限定词不能单独用作谓语;2.形容词前可加“很”,而限定词前不能加“很”。列表比较如下:例如,“单,双,宏,伪,例行,相对,一元,二元,全同,离散,自动,时序,实时,共同,平均,递归,横向,纵向,批式,单步,步进,高速,定期,动态,远程”等等。限定词广泛地出现于词组类型术语中,作为其中的组成成分,它们一般不能单独作术语。在汉语的计算机术语系统中,限定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词类。注意,“相对”是限定词,“绝对”是形容词。因为“相对”不能单独做谓语,“绝对”能单独做谓语;“相对”前不能加“很”,“绝对”前能加“很”。限定词用QA表示。(五)副词:副词的语法特点是:1.可以直接修饰动词,作动词的状语;2.不能修饰名词。例如,“再,不,只,自,未,立即”等等。副词一般不能单独作术语,它们只出现于词组型术语中,作为其中的一个组成成分。值得注意的是,在日常的汉语中,副词是不能修饰名词的,但是,在汉语的术语系统中,副词可以修饰名词。例如,“立即指令”,“立即地址”等。这是科技汉语的语法特征之一。副词用AD表示。(六)方位词:方位词是一种特殊的名词。它的语法特点是:1.前面可加“很”、“不”等副词修饰(“间”前不能加副词修饰);2.可与介词一起组成方位结构,也可以不用介词,前面直接加名词,组成方位结构。例如,“前,后,内,外,中,间”等等。方位词不能单独作术语,它们只是出现于词组类型术语中,作为其中的一个组成成分。方位词用FN表示。(七)情态动词:情态动词是动词的一个次类,它的语法特点是:1.后面不能加“着”、“了”、“过”等时态助词;2.后面只能直接接动词或动词词组。例如,“可,可能,能够”等等。情态动词不能单独作术语,它们只能出现于词组型术语中,作为其中的一个组成成分。情态动词用MV表示。(八)数词:数词是表示数量的词,如“一,二,三”等等。在汉语术语系统中,我们规定“零”是名词,不是数词。数词可以单独用做术语,也可以出现于词组型术语中,作为其中的一个组成成分。数词用C表示。(九)量词:量词又称单位词,它是汉语中一种特有的词类。量词一般用于数词之后,不同的名词,要求用不同的量词。在汉语术语系统中,量词多用来表示科学单位,它与科学实验和工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应该给予特别的注意。例如,“个,倍,比特,分贝”等等。量词可以单独用作术语,也能出现于词组型术语中,作为其中的一个组成成分。量词用L表示。(十)结构助词:这是一种没有词汇意义的功能词,用于表示结构关系。例如,“的”是一个结构助词。为了描述上的方便,在汉语的术语系统中,我们规定,任何单词或词组,加了结构助词“的”之后,就成了一个形容词词组。结构助词绝对不能单独用作术语,它只能出现于词组型术语之中,作为其中的一个组成成分。结构助词用PR表示。(十一)介词:这也是一种表示结构关系的功能词。它的语法特点是:1.后面接名词作介词的宾语,组成一个介词结构;2.后面不能加“着”、“了”、“过”等助词。例如,“对,按”等。介词绝对不能单独作术语,介词结构也不能单独作术语,它们只能出现于词组型术语中,作为其中的一个组成成分。介词用P表示。(十二)名动同形词:名动同形词的大量存在,是汉语语法的特征之一,并使汉语产生了一系列不同于印欧语言的独特性质。名动同形词是一个单独的词类,它既不是名词,也不是动词,而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的词类,它兼具名词和动词的许多语法特征:1.前面可以加“这个”或“一个”修饰,这是名词的语法特征;2.后面可以加“着”、“了”、“过”等助词,这是动词的语法特征;3.前面不能加“很”作修饰语,这是名词和动词区别于形容词的特征。名动同形词可以单独用作术语,在科技术语中,名动同形词是一个主要的部分;名动同形词也可以出现于词组型术语中,作为其中的组成成分,由于名动同形词的特殊性质,导致词组型术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歧义现象,这又使得汉语的词组型术语具有与印欧语截然不同的许多特点。例如,“模拟,输入,输出,转换,定义,循环,计算,处理,编码,生成,操作,进位,触发,翻译,结合,存取,分割,设计,分配,测试,检测,表示,传送,运算,排序,分类,编辑,说明,保护”等等。名动同形词用NV表示。(十三)名形同形词:名形同形词也是一个单独的词类,它既不是名词,又不是形容词,但是,它兼具名词和形容词的语法特点:1.前面可以加“这个”或“这种”修饰,这是名词的语法特征;2.可以单独用作谓语,这是形容词的语法特征;3.前面可以加“很”作修饰语,这是形容词的语法特征。例如,“等价,准确,自然,对称,关键,标准,实际”等等。名形同形词可以单独作术语,也可以作为词组型术语中的一个组成成分。名形同形词用NA表示。(十四)形动同形词:形动同形词也是单独的一类词,它既不是形容词,又不是动词,但是,它兼具形容词和动词的语法特征:1.前面可加“很”,这是形容词的语法特征;2.后面可加“了”、“着”等助词,这是动词的语法特征;3.可以单独作谓语,这是形容词和动词共同的语法特征。例如,“重复,固定,集中”等等。形动同形词可以单独作术语,也可以作为词组型术语中的一个组成成分。形动同形词用AV表示。(十五)名连同形词:名连同形词是单独的一类词,它既不是名词,又不是连接词,但是,它兼具名词和连接词的特征:1.前面可以加“这种”或“这个”修饰,这是名词的语法特征;2.可以把其前和其后的两个单词或词组连接起来,这是连接词的语法特征。在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术语中,常常出现名连同形词。例如,“与”、“或”,它们既是连接词,但在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中,它们又同时是运算的名称,是名词,如“或运算”、“与运算”,在这里,“或”和“与”都是运算的名称,它们应是名连同形词。名连同形词可以单独用作术语,也可以作为词组型术语中的一个组成成分。名连同形词用NC表示。(十六)名限同形词:名限同形词是一个独立的词类。它既不是名词,又不是限定词,但它兼具名词和限定词的语法特征:1.前面可以加“这个”、“这种”修饰,这是名词的语法特征;2.不能单独作谓语,这是限定词的语法特征;3.前面不能受“很”修饰,这是名词和限定词共同的语法特征。例如,“顺序,多数”等。“异”本来是一个限定词,但是,在计算机术语中,它还可以是运算的名称,如“异运算”,因此,我们也把它看成是名限同形词。名限同形词可以单独作术语,也可以作为词组型术语的一个组成成分。名限同形词用NQA表示。(十七)动限同形词:动限同形词是一个单独的词类,它既不是动词,又不是限定词,但是,它兼具动词和限定词的语法特征:1.可以直接修饰名词,这是限定词的语法特征;2.前面不能加“很”,这是限定词的语法特征;3.可以单独作谓语,这是动词的语法特征;4.后面可加时态助词“了”,这是动词的语法特征。例如,“同步,绝缘”就是动限同形词。动限同形词可以单独作术语,也可以作为词组型术语中的一个组成成分。动限同形词用VQA表示。上述的各种“同形词”,一般语法书中大多作为兼类词来处理,这样,在语法分析时,势必花费大量的精力来区分兼类词,设法在不同的条件下,使这些兼类词归入某个确定的词类。这种做法在术语工作中是不足取的,它将会导致混乱。其实,兼类词的大量存在,恰恰是汉语的特点之一。这些兼类词正是汉语词类的特点,正是汉语特有而其它语言不常有的独特的语言现象,因此,我们应该把它们当做汉语中单独的词类来看待,并以此为出发点,来进一步研究汉语术语的语法特点,从而开辟汉语术语语法研究的新领域。二、汉语单词型术语的结构单词是由语素组成的。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有意义的单位。例如,“稳态”这个词,由“稳”和“态”两个语素组成,这两个语素都是有意义的。但是,有意义的语素并不都能独立使用,“稳”这个语素可以独立使用,而“态”这个语素虽有意义却不能独立使用。我们把能独立使用的语素叫做“自由语素”,把不能独立使用的语素叫做“粘附语素”。自由语素可以单独成词,粘附语素不能单独成词。单词可由自由语素结合而成,也可以由自由语素与粘附语素结合而成。只由一个语素(当然是自由语素)构成的词叫单纯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叫合成词〔1〕。我们只讨论独立的单词型术语的结构,因为它们是在术语词条中,实际遇到的单词型术语。至于非独立的单词型术语,由于它们只在词组型术语中出现,并不形成单独的术语词条,从术语工作的实际出发,可以把它们放在词组型术语中进行研究,本文中暂不讨论非独立的单词型术语的问题。汉语中的独立的单词型术语主要有名词术语、动词术语、名动同形词术语、名形同形词术语、名限同形词术语,下面分述它们的结构。(一)名词术语:名词术语按结构可分为以下几种:1.单纯词:单词本身就是一个自由语素。例如,“零,与,或,反,门,位,串,块,组,字,顶,层,级,库,域,段,表,数,阶,序,道,带,区,行,帧,轴,芯,熵”。根据音节的多少,单纯词又可以分为单音词和多音词两种。单纯词中的单音词,有些值得加以特别的注意:“氢,氧,氮,碳,硅,磷,溴,铁,铜,银”等单纯词代表化学元素的名称。从汉字的字形上可以看出,每一个化学元素的中文名称都有明显的标志,它们带有表义的偏旁。非金属元素的中文名称带有“气”字头(“气”)、“石”字旁(“石”)、三点水儿(“氵”),分别表示元素在通常情况下处于气体、固体、液体等不同的状态,除“汞”之外,金属元素的中文名称都带有“金”字旁。“烃,烯,炔;醇,酚,醚;胼,腙;苯”等单音节单纯词代表有机化合物的名称,它们分别带有“火”字旁、“酉”字旁、“月”字旁、“草”字头来表示有机化合物的不同类属。“数,和,差,积,点,线,面,角,圆,场,力,功,热,波,光,电,磁,酸,碱,盐”等单音节单纯词代表自然科学中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它们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中长期使用,具有很强的构词能力,能不断地派生出新的合成词或词组来。例如,由“电”构成的物理学术语有“电场,电子,电荷,电量,电势,电视,电路,电阻,电压,电解,电磁波,电动势,发电机,无线电”等等。单纯词中的多音词大多数是外来语。例如,“盘尼西林(来自英语penicillin),卡博霍林(来自俄语КАРБОХОлин,一种治高血压的药),密陀僧(来自梵语mud-arasingu,一种无机化合物,即氧化铅,也叫黄丹),模特儿(来自英语model),尼古丁(来自英语nicotin)”等等。2.附加式:在主要语素前附加上前缀或后缀构成合成词。一般说来,前缀和后缀都有某种概括或抽象的意义,它们只是构词的辅助成分,当它们与主要语素结合在一起时,其意义才明确地显示出来。在汉语术语中,用附加式构成的术语是不少的。术语中常见的附加前缀有“反,超,非,相,单,被,多,总,类,准,半,自,过,分,第,逆,不,无,子”等。术语中常见的附加后缀有“性,度,率,化,体,子,质,剂,物,法,式,学,系,量,论,炎,素,计,仪,器”等。值得注意的是,“子”既是前缀,又是后缀。在这些前缀和后缀中,当它们可以独立使用时,它们就可以当做单词来看待。但是,目前我们还提不出有效的标准来判断究竟独立到什么程度就可以看成单词。在汉语数据处理术语中,用附加式构成的术语举例如下:例如,加前缀:“子程序”。加后缀:“自动化,规格化,标准化,数字化”;“控制论,信息论”;“精度,准确度”;“准确性,锁定性,可靠性,维修性”;“算子”。汉语术语中的这些前缀和后缀,统称“语缀”,它们不仅可附加在语素上,还可附加在单词甚至词组上。这是汉语术语构成法的一个显著的特点。3.联合式:由两个语素平行地联合而成。例如,“信息,语言,误差,差错,空白,宇宙,机械,阻抗,疏密”。4.偏正式:前一个语素修饰后一个语素。大部分名词术语都是偏正式的。例如,“硬件,主机,软件,算法,变元,参数,标量,向量,首数,尾数,整数,实数,字长,字节,字段,底数,基数,矩阵,终端,限幅器,数据基,字符基,字符集,连接符,试探法,二进制,有效值,受限名”。“器”是一个粘附语素,它前面加上其它语素构成的语言成分,是一个合成词,而不是词组;“机”是一个自由语素,它前面加上其它语素构成的语言成分,是一个词组,而不是合成词。从这个观点看来,“计算器”是一个合成词,而“计算机”则是一个词组。合成词与词组之间的界限不是很容易确定的,除了考虑语素的独立性之外,还要考虑语义的完整性。目前,我们还提不出切实可行的标准来区分它们。5.动宾式:前一个是动词性语素,后一个是名词性语素,这个名词性语素的功能类似于动词性语素的宾语。例如,“结果,询站,分时,作业,比热,积分”。6.主谓式:前一个是各词性语素,后一个是动词性语素,名词性语素类似于动词性语素的主语。例如,“位置,语用,电流,像差,脉博,血沉”。7.音译式:模仿外语的读音,并将其译写为汉字。例如,“比特(来自英语bit),山农(来自英语人名Shannon),哈特莱(来自英语人名Hartley),摩托(来自英语motor),锆(来自英语zirconium或德语Zirkon),马达(来自英语motor),雷达(来自英语radar),拓扑(来自英语topology)”等等。其中,“比特,山农,哈特莱”表示单位,是一种特殊的名词术语,为了突出它们的地位,把它们单独归为一类,叫做单位词。8.音译意译式:其中一个语素按音译,另一个语素按意译。例如,“蒙特卡罗法(Monte Carlo method),斐波那契搜索(Fibonacci search),布尔运算(Boolean operation),伦琴射线(Rntgen ray),本生灯(Bunsen burner),居里点(Curie point),夫琅和费谱线(Fraunhofer lines),伏打效应(Volta effect),伏打电池(Voltaic cell),安培计(Anperemeter),莱顿瓶(Le-yden jar),马赫数(Mach number),巴黎绿(Paris green),普鲁士蓝(Prussian blue)”等。其中的音译部分多是代表发明者或发现者的名字,有时也代表地域。8,补充式:前一个语素表示事物,后一个语素表示这一事物的计量单位,以补充该事物的含义。这是名词术语的一种特殊的补充式,与一般的补充式不尽相同。这样构成的名词术语通常表示事物的通称。例如,“星座,土方,钢锭,光束,壳层”。名词术语的合成词绝大部分用偏正式构成,其次是附加式、很少使用主谓式、动宾式、联合式,它的补充式有着特殊的形式。这是名词术语合成词的特点。(二)动词术语:动词术语采用下列方式构成:1.单纯词:例如,“读,写”。2.附加式:在语素后附加词缀“化”,表示某种变化的过程。如“量化,液化、汽化”。“化”既可用于构成名词术语,又可用于构成动词术语。3.偏正式:例如,“复写,复制,直译,紧缩,左调,右调,遥控”。4.联合式:例如,“合并,寻找,整理,监督,引导,捕足,覆盖,调试,修补,交叉,调度,涨落,燃烧,膨胀”。联合式中的各个语素,一般应该是动词性的。5.补充式:前一个语素是动词性语素,后一个语素的功能相当于动词性语素的补语。例如,“返回,迁出,迁进,抹除,扩散,吸附,稀释,合成,化简,击穿,浓缩,导出”。6.动宾式:例如,“求反,采样,译码,解码,填零,消零,置零,置值,分段,仿真,编码,置位,复位,整卡,通分,移项,检波,调谐”。动词术语的合成词,偏正式用得比名词术语少得多,而更多地采用动宾式、联合式、补充式。(三)名动同形词术语:名动同形词术语采用下列方法构成:1.偏正式:例如,“隐含,蕴含,否定,下溢,预存,对换”。2.联合式:例如,“编排,模拟,变换,包含,舍入,运算,比较,询问,取代,记录,传送,翻译,转换,搜索,结合,编辑,调整,指示,汇编,编译,填充,调用,连续,循环,转移,传送,开关,浮动,处理,执行,保护,存储,扭斜,维修,计算,碰撞,摩擦,起伏,伸缩”等等。3.补充式:例如,“排除,移入,删除,移出,输入,输出,说明,展开,存入,证明,溶解,凝固,沸腾”。4.动宾式:例如,“编码,进位,移位,换页,退格,回车,换行,转义,告警,作废,排序,分类,分枝,编址,失效,置址,还原,通讯,守恒,失真”。名动同形词术语极少使用偏正式,大量使用联合式、动宾式、补充式、完全没有使用音译式和音译意译式。这是名动同形词术语合成词的特点。(四)名形同形词术语:名形同形词术语采用联合式和动宾式构成。1.联合式:例如,“准确”。2.动宾式:例如,“等价”。(五)名限同形词术语:名限同形词术语多用联合式构成。例如,“顺序”。从上所述,可以看出,中文单词型术语的构成方式具有以下特点:1.动宾式、联合式、补充式以名动同形词术语用得最多,其次是动词术语,名词术语用得最少。2.偏正式以名词术语用得最多,其次是动词术语,名动同形词术语用得最少。3.只有名词术语使用音译式和音译意译式,其它各类术语一般不使用。三、汉语偏正式术语中的语义关系由偏正式构成的术语,其中的两个语素都是实语素,这两个实语素之间的关系是修饰和被修饰、限制和被限制的关系。我国语言学家曾对这个问题作过深入的研究〔2〕,根据已发表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把这种修饰和限制的关系在语义上划分为以下几种:1.表示性质:例如,“直角,重根,变星,切线,直线,纵波,实象,合力,相似形,同位素,共价键”。2.表示用途:例如,“导线,烧杯,漏斗,量筒,滑轮,计数管,电离室,变压器,避雷针,蓄电池”。3.表示质料:例如,“硅钢,钠云,磷酸,氧气,氢弹,银粉,晶体管,碘钨灯,中子星”。4.表示数量:例如,“三角,半径,八线,四维,单键,二极管,双曲线,二面角,三相点,三棱镜”。5.表示领属:例如,“圆弧,数轴,球面,物镜,光源,音频,能带,电力线,原子能,定义域”。6.表示方式:例如,“平动,对流,偏振,互感,串联,裂变,衍射,跃迁,公转,电解”。7.表示形状:例如,“曲线,梯形,平面,圆柱,凸镜,彗星,丁字尺,正方形,云形规,环形山”。8.表示方位:例如,“外角,旁心,中线,邻域,左旋,右旋,下弦,南极,对顶角,子午线,红外线”。9.表示程度:例如,“微扰,真空,透视,极值,巨星,弱酸,短波,高频,遥控”。10.代表发明者或发现者的名字:例如,“李代数,韦达定理,杨辉三角,黎曼几何,罗素悖论”。11.表示颜色:例如,“白热,红磷,黄金,绿矾,灰光,黑洞,白垩,赤道,紫铜,红宝石”。12.表示动力:例如,“电灯,电话,电报,电视,电铃,气锤,煤油炉,煤气灯,核潜艇,核电站,酒精灯”。13.表示地域:例如,“英制,莱顿瓶,侏罗纪,克山病,大理石,钱塘潮,北极星”。14.表示比拟:例如,“水银,银河,天鹅座,龙卷风,珠母云,芥子气,香蕉水”。一般地说,由偏正式构成的术语,都是与这个术语的后一个语素属于同一个语义类别,只是范围的大小不同。极个别的情况,如在“碳黑,铜绿,铁兰”等术语中,后一个语素是表示颜色的,而整个的术语则是表示矿物的,整个术语的义类与后一个语素的义类各不相同。四、汉语术语中的语缀汉语术语中的语缀分为前缀和后缀两种。在用附加式构成术语时,这些语缀与主要的语素结合起来,把整个术语的意义明显地表示出来。这些语缀也可以与单词或者词组结合起来,成为其中的一个辅助成分。我国学者对于汉语术语中的语缀也进行过许多研究〔2〕,这里,我们将有关研究成果作一总结。汉语术语中常见的附加前缀如下:1.“反”:表示相反、反向或对立。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或名词词组。例如,“反函数,反对数,反正切,反粒子,反作用,反时针,反散射,反三角函数,反弹道导弹”。2.“超”:表示超过、超出。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或名词词组。例如,“超音波,超高压,超低温,超音速,超导体,超巨星,超固态,超氧化物,超几何级数,超精细结构”。3.“非”:表示不属于某类事物或某种范围。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或名词词组。例如,“非导体,非溶液,非零解,非金属,非极性键,非静电力,非偏振光,非电解质,非理想气体,非弹性碰撞”。4.“子”:表示某一事物的一部分。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或名词词组。例如,“子程序,子系统,子公司”。“子”也可以用作后缀。5.“相”:表示彼此相关。它构成的术语多为动词,少数为形容词。例如,“相加,相减,相乘,相除,相差,相斥,相邻,相等,相交,相切,相似”。6.“单”:表示简单纯一。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例如,“单质,单根,单相,单体,单色,单晶,单原子,单名数,单细胞”。7.“被”:表示受动。它构成的术语多数为名词。例如,“被加数,被减数,被乘数,被除数,被积式,被溶质,被诱物,被覆线,被吸附物,被开方数”。8.“多”:表示数量大。它构成的术语多数为名词。例如,“多相,多极,多细胞,多环路,多元酸,多面体,多边形,多项式,多极矩,多重线”。9.“总”:表示全部。它构成的术语大多数为名词或名词词组。例如,“总焓,总温,总压,总面积,总位移,总效率,总电导率,总信息量,总溶解热,总吸收系数”。10.“类”:表示类似。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或名词词组。例如,“类星体,类金属,类蛋白,类新星,类矿物,类地行星,类氢离子,类空矢量,类正弦函数,类辐射物质”。11.“准”:表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作为当作某种事物、过程、状态或理论看待。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或名词词组。例如,“准直线,准光波,准卫星,准元素,准原子,准导电体,准电介质,准线性理论,准稳定状态,准静态过程”。12.“半”:表示不完全,或者表示介于肯定和否定之间。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或名词词组。例如,“半群,半影,半导体,半胶体,半透膜,半微量,半变态,半抗体,半透明,半流体,半自动,半衰期”。13.“自”:表示自身。它构成的术语为动词、名词、名动同形词或形容词。例如,“自乘,自激,自转,自旋,自感,自调制,自变量,自同步,自同态,自共轭,自相关函数”。14.“过”:表示超过某个范围或限度。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名动同形词、动词或形容词。例如,“过乙酸,过电流,过电压,过氧化氢,过氧化钠,过氧化钾,过硫化钾,过硫化钠,过耦合,过扫描,过饱和,过稳定,过冷”。无机化学中的“过氧化某”和“过硫化某”指的是含有过氧基-O-O-和过硫基-S-S-的二元化合物。15.“分”:表示分支、部分。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例如,“分点,分力,分路,分米,分克,分音,分相,分对数,分压力,分矢量”。16.“第”:表示序数、次第。它构成的术语为序数词或由序数词和名词结合而成的名词词组。例如,“第一,第一项,第二层,第三列,第四维,第三纪,第二代”。17.“逆”:表示反向或对立。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名动同形词、动词或形容词。例如,“逆定理,逆元素,逆矩阵,逆算子,逆时针,逆反应,逆运算,逆平行,逆卡诺循环,逆康普顿效应”。18.“不”:表示否定。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或形容词。例如“不等号,不等式,不变量,不变点,不尽根,不锈钢,不定积分,不同类项,不规则,不科学”。19.“无”:表示没有。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例如,“无理数,无机物,无线电无旋场,无影灯,无穷大,无核区,无条件,无定型碳,无坐力炮”。汉语术语中常见的后缀主要有下面几种:1.“性”:表示事物的某种性质。它构成的术语为具有抽象意义的名词。例如,“惯性,弹性,塑性,酸性,碱性,反射性,腐蚀性,挥发性,对偶性,有界性,模糊性,概率性,离散性,层次性,任意性”。2.“度”:表示事物的性质所达到的程度。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例如,“角度,弧度,散度,梯度,速度,密度,自由度,电离度,溶解度,灵敏度,离散度,可懂度”。3.“率”:表示两个相关的数在一定条件下的比值。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例如,“曲率,斜率,几率,频率,功率,圆周率,离心率,折射率,放大率,电阻率”。4.“化”:表示性质或状态的变化。它构成的术语多为动词,也可以构成名词。例如,“液化,汽化,氧化,风化,熔化,溶化,硬化,老化,蜕化,极化,量子化,机械化,电气化,名词化”。5.“体”:表示物质存在的状态。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例如,“气体,液体,固体,流体,刚体,导体,磁体,晶体,天体,绝缘体,类星体”。6.“子”:表示某种自成一体的单元。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例如,“原子,粒子分子,量子,光子,电子,中子,质子,胶子,核子,黑子”。7.“质”:表示构成物体的材料。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例如,“媒质,介质,胶质,杂质,电解质,顺磁质,抗磁质,电介质,蛋白质”。8.“剂”:表示有某种化学作用的物质。它构成的术语是名词。例如,“试剂,氧化剂,还原剂,引发剂,干燥剂,防腐剂,催化剂,腐蚀剂,抑制剂,激活剂”。9.“物”:表示由物质构成的、占有一定空间的个体。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例如,“化合物,混合物,无机物,有机物,氧化物,骤合物,参考物,媒介物,生成物”。10.“法”:表示某种方法。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或名词词组。例如,“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合成法,图象法,速算法,变分法,优选法,焙烧法,数学归纳法,量子统计法,逐点测定法,历史比较法”。11.“式”:表示有某种规律或关系的符号的组合,或者表示某种方式。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或名词词组。例如,“等式,分式,因式,根式,代数式,行列式,方程式,分子式,化学反应式,质能关系式,串行式,并行式,模拟式,喷墨式”。12.“学”:表示有系统的知识学科。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或名词词组。例如,“声学,神学,光学,热学,力学,数学,化学,物理学,语言学,生物学,地质学,历史学,热力学,电磁学,原子物理学,微波波谱学,数理语言学,太阳物理学,天体光谱学,天文年代学,宇宙纪年学,天文地球物理学”:13.“系”:表示彼此有联系的个体组成的系统。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或名词词组。例如,“晶系,星系,力系,参考系,坐标系,均相系,太阳系,银河系,光谱线系,元素周期系,直角坐标系”。14.“量”:表示事物的数量。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或名词词组。例如,“矢量,变量,重量,质量,能量,动量,热量,电量,流量,原子量,信息量,光通量,弹性模量,裂断模量”。15“论”:表示某种学说。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或名词词组。例如,“数论,场论,函数论,概率论,信息论,控制论,相对论,量子论,天演论,潜在歧义论,气体分子运动论”。16.“炎”:表示某种炎症。它构成的术语均为医学名词。例如,“肺炎,肝炎,皮炎,发炎,脑膜炎,肠胃炎,腮腺炎,静脉炎,气管炎”。17.“素”:表示具有某种基本性质的物质。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例如,“元素,核素,卤素,色素,同位素,纤维素,抗菌素,叶绿素,胰岛素,维生素”。18.“计”:表示测量的装置。例如,“比重计,电流计,电压计,磁强计,温度计,湿度计,气压计,雨量计”。19.“仪”:表示观测、演示或检验的仪器。例如,“光谱仪,陀螺仪,地球仪,质谱仪,经纬仪,天象仪,三球仪,月地运行仪”。20.“器”:表示某种仪器或器官。例如,“计算器,示波器,整流器,加法器,喷雾器,吹干器,听诊器,生殖器”。前缀和后缀可以结合起来同时附加在某个语素的前后,构成单词或词组。例如,“超星系,总效率,半自动化,非弹性体,非周期性,反铁氧体,准自由电子论”。在现代汉语术语中,语缀比在现代汉语的一般词汇中要丰富得多,这是现代汉语术语的特点之一。这些语缀多数是由具有实在意义的单词或词根逐渐虚化而来的。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有的已经完全虚化了。例如,前缀“第”、后缀“子”等。有的正在虚化,现在仍有一定的词汇意义,但这些意义一般是比较抽象、概括的。例如,上面所述的大多数语缀,特别是附加前缀(如“反、超、非、单、被、多、总、准”等),都还处于虚化的过程中,有时也可以把它们看成单词。目前,这类语缀还在不断增加。这是现代汉语术语发展的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势。汉语的语缀不仅可以附加在词根或单词上,还可以附加在词组上。例如,“反双曲函数,非线形规划,波粒二象性,同素异形体”等术语中的附加前缀“反、非”和附加后缀“性、体”。而在印欧语言中,语缀一般是不能附加在词组上的。这是汉语术语的又一个特点。加在词组之前的语缀,为了结构分析的方便,在很多情况下,可以当作单词来处理。如果不把加在词组之前的语缀当作单词处理,那就势必要承认词组加了语缀之后变成单词,这与传统的构词法理论是不相容的。可见,汉语术语的这一个特点对传统的语言学理论提出了挑战〔3〕。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术语学的研究固然要吸收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但是,与此同时,它反过来对于语言学研究也是有促进作用的。  相似文献   

20.
一、精确制导武器精确制导武器也称精确制导弹药,英文名分别为Precision Guided Weapons(PGW)和Precision Guided Munitions(PGM),是目前国内外通用的、跨行业、跨军兵种的一个军事技术术语,是以制导与非制导分类的、泛指所有带制导控制装置的、一个庞大的武器范畴。按它的运载平台,可分为舰载、机载、陆基或车载、天基或星载这几大类别的精确制导武器。上述各大类别还可进一步加以分类。例如,机载精确制导武器,既是这个庞大范畴中的、专用于军用作战飞机的一类武器,同时也是航空武器系统范畴中的、带制导控制装置的一类武器。因此,精确制导武器,仅仅是分类学上的一个通用术语,而不是特定行业的一个专用术语。2000年10月出版的《中国航空百科词典》和2001年1月出版的《国防科技名词大典》航空卷,对精确制导武器的定义仅作了定性描述,即:命中精度极高或具有直接命中能力的制导武器的泛称,又叫灵巧武器,此名词出现于越南战场上使用激光制导炸弹以后;并补充说: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带量化指标的定义。后面这句话指的是,美国兰德公司的一位专家James F.Digny,在1975年P-5353 Precision-Guided Weapons研究报告中,用具备50%以上命中概率来定义精确制导武器,国内有个别人在文章中曾加以引用,除此之外,未见国内外任何其他学者用命中概率给出定量的定义。武器的命中概率,是武器作战效能分析时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制订作战计划时计算投入兵力的基本依据,通常用相应的随机变量(如命中弹数或弹着点误差)在某一范围内出现的概率表示。而求出这个概率必须知道有关射弹和目标的特性,即首先必须知道射弹的散布情况,一般用概率偏差E或圆概率误差CEP,来表示围绕散布中心的射弹密集度,对应的射弹出现概率为50%,这个以ECEP构成的射弹散布面以前叫做“半数必中界”;也可用标准偏差或均方差δ、平均偏差ε、最大偏差Mmax,来表示围绕散布中心的射弹密集度,对应的射弹出现概率分别为68.3%、57.5%、99.9%;然后还必须知道被攻击目标的面积(被弹面)大小,并根据射弹散布面和目标被弹面的重合程度,用相应的数学公式求出攻击这个目标的武器命中概率。由此可知,圆概率误差CEP是与弹药相关、而与目标无关的大量实验统计值;命中概率则是与弹药、目标、射手和环境相关的理论计算值。在作战使用时,按照最小命中概率或确保完成任务的命中概率,来选定武器数量和出动兵力,这个预期的命中概率一般达到90%,甚至更高。这意味着用命中概率来衡量武器的准确程度,确实有不妥之处。从人们日常生活中,可以举出不少例子。例如,射击比赛用的是规定的精密枪械或弓箭,但比赛结果总有名次之分,命中环数少的射手,人们只会说他技不如人,不会埋怨枪械或弓箭不准确。当然,假如它们的命中概率只有50%多一点,意味着将近一半的子弹或箭头飞了,这样的伪劣产品是进不了比赛现场的。这说明用命中环数或者命中概率来衡量枪械或弓箭的准确程度,是不恰当的。从学术上讲,学过数理统计或概率论的人知道,在相同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一切事件,称为随机事件;表示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一个量,称为事件的概率。发射投放的炮弹、火箭弹、导弹或炸弹,命中目标或未命中目标,就是这样的随机事件。而用来表示这种随机事件的命中概率,不仅与弹药、枪械或弓箭自身的质量高低有关系,还与射手的素质和环境条件等因素有关,而且后者的影响更大。如前所述,衡量弹药、枪械或弓箭的准确程度,应该用它们的圆概率误差CEP或概率偏差E来表示,也可用标准偏差或均方差δ、平均偏差ε、最大偏差Mmax来表示。二、空地导弹从前述空地导弹的分类可知,它是一个包含从空中攻击地面、水面、地下和水下目标的,由战略、战术、通用、专用各类导弹组成的庞大武器类别,其中的“地”字应理解为我们所在的“地球”。关于“空地导弹”一词,国内有人在“地”之后加上带括号的“面”,表示包含地面和水面,与两个英文名词Air-to-Ground Missiles(AGM)和Air-to-Surface Missiles(ASM)相对应。实际上,这两个英文名词反映美英两国的习惯用法,其含义是相同的,这从美国三军统一的机载导弹编号体系和英国《简氏空射武器》年鉴(JALW)以及国内外武器手册可以看出来。美国用AIM和AGM,英国用AAM和ASM,分别代表所有类别的空空导弹和空地导弹。可见,在“空地导弹”一词“地”后加上“面”字是多余的,改为“空面导弹”也涵盖不全;同样地,把空地导弹仅视为从空中攻击地面目标,并将其与从空中攻击海上舰艇的空舰导弹、攻击地上坦克的机载反坦克导弹等并列,也是不恰当的,它们应是总体与局部的关系,处在主、从两个不同的层次上。因此,在航空武器领域,统一使用“空地导弹”这个术语是合适的;同时,应将空舰导弹、机载反坦克导弹、反辐射导弹、诱惑导弹等专用空地导弹,均纳入空地导弹这个大类之中。三、防区外导弹防区外武器(Stand-Off Weapons,SOW)是国外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发展的一类新型战术空地武器,防区外导弹(Stand-Off Missiles,SOM)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此外还有防区外制导炸弹。防区外武器的模块化设计,使其成为一个能满足多种作战任务需求的完整的武器系列。为有效毁伤坚固点目标,可选用该武器系列中的带各种单一式战斗部的型号;为有效毁伤面目标,可选用该武器系列中的带各种子母式战斗部的型号。防区外导弹是在防空火力区域之外从空中发射、精确攻击战场纵深高价值目标的一类战术空地导弹。防空火力区域按防御布势,一般分为点防御、面防御和战区防御三个区域,其纵深现约为10~30km、30~120km和大于120km。与此相对应,防区外导弹一般分为近距、中距和远距防区外导弹三类。根据美国和苏联/俄罗斯签订的《限制战略武器条约》(STALT)和《削减战略武器条约》(START)规定,射程超过600km的空射弹道导弹和空射巡航导弹,属于战略武器范畴,因此,防区外导弹的最大射程均不超过600km,使其仍属于战术导弹武器范畴。根据美国与7个发达国家于1987年签署的、后有33个国家加入的《导弹技术管制条例》(MTCR)规定,战斗部重量超过500kg、射程超过300km的各类导弹,不得向外国出口,因此,出口型防区外导弹的最大射程均不超过300km。防区外导弹与空射巡航导弹和通用战术空地导弹,虽同属机载武器中的空地导弹范畴,但在结构和性能等方面有其特点,在作战使用方面更有其优势。三者的主要差别如下:按射程大小,防区外导弹位于空射巡航导弹之后,但居于通用战术空地导弹之前;按战斗部,防区外导弹采用常规装药的单一/子母式战斗部,空射巡航导弹采用核装药/常规装药的单一式战斗部,通用战术空地导弹采用常规装药的单一式战斗部;按作战任务,防区外导弹用于中/远距、战术/战略攻击纵深固定/活动目标,空射巡航导弹用于超远距、战略攻击纵深固定战略目标,通用战术空地导弹用于近距、战术攻击战场固定/活动目标。四、布撒器与子母炸弹因受行业、专业和外文的限制,加上对航空武器的发展历史和有关外文名词的含义不甚了解,有人把所谓的“系留式布撒器”当成是继“子母炸弹”之后的新发展,并举出英国的JP-233和德国的MW-1子母炸弹作为代表(其实,美国早在越南战争中就使用了多种固定安装在飞机上、由导管发射的子母炸弹,如CBU-14和CBU-25,前者由114颗BLU-3杀伤小弹“菠萝弹”和6管SUU-14子母弹箱组成,后者由132颗BLU-24杀伤小弹“柚子弹”和6管SUU-14子母弹箱组成),进而,把新发展的带子母式战斗部的防区外导弹,从国内外通用的“防区外导弹”(SOM)中分离出来,称其“不再属于导弹,而应属于布撒器的范畴”,在航空武器中另立一个叫做“布撒器”的新类别。这种分类与国内外通用的航空武器的科学分类(见诸国内外军用百科全书和各类武器手册)是不相符的;而被人译为“布撒器”的英文原文dispenser,作为军语的基本含义是“子母弹箱”(见诸国内的《英汉空军辞典》等工具书),在英文图书、文献中,其前一般有submunitions(子弹药),其后一般有weapon或missile,表明其为抛射小弹的武器或导弹;且中文“布撒器”字面上不具有任何武器特征,使人们以为是飞机洒水灭火、播种造林、喷药杀虫、人工降雨和抢险救灾等专用器具,很难想到其实际上就是武器;而在分类上不按弹道、制导、动力、结构和作战使用等基本特征,仅以子母式战斗部这一局部形式,是不足以另立新类的,只会以偏概全、难圆其说,使得同一名称、同一编号、不同序号、同属一个系列的防区外导弹,如美国已经装备使用的AGM-130A、B、C、D、E1、E2、E3等各型号,有的叫导弹,有的叫布撒器,自相矛盾、难以理解。有鉴于此,在军用航空技术领域,为避免概念混乱,利于技术交流和规划管理,应当称为“带子母式战斗部的防区外导弹”,并将其仍旧纳入国内外通用的空地导弹范畴,而将“布撒器”这个名词仍旧留在民用航空技术领域,词义明确,避免误会。需要指出的是,即使在国内新闻界也很少见到把“布撒器”说成是武器,甚至是一类新武器,在报道战争中有国际公约明文禁用的武器时,经常出现“集束炸弹”(cluster bomb)一词,当然在军工界还会出现“子母炸弹”(dispenser bomb)一词。关于这两个武器术语,人们从中文词义上容易视其为同一武器,从英文词义上可看出有所区别,但从技术角度看则相差甚大。这两种武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先后出现并大规模使用的新型航空炸弹。集束炸弹是采用弹箍将多颗炸弹并列捆绑在一起挂到集束弹架上,或将其串列单个捆绑到集束弹架上而构成的,释放弹箍即可将小炸弹投掉。这些集束炸弹所带小炸弹数量有限,仅用于低速飞机临空定点投弹,早已随老式飞机而退役。取代这些集束炸弹的是采用弹箱内装大量小炸弹的新型子母炸弹,其中包括固定安装在飞机上、由导管发射的子母炸弹和一次性使用的投放式子母炸弹,后者在外形和使用上与普通炸弹一样,称之为“可瞄准”(aimable)的子母炸弹,不必飞临目标上空投弹,成为现代攻击飞机广泛装备使用的大面积轰炸武器。五、超视距空空导弹现代空战已经进入超视距空战的时代,超视距空空导弹成为主攻武器。超视距是指超过人眼视力能观察到的距离。“超视距”(Beyond Visual Range,BVR)中的“视距”,是以人眼视力为基准、衡量飞行员空中观测能力的一个术语,常用“空中能见度”——飞行员在空中用目力所能看到的目标物的最大距离来表示。能见度是航空气象观测的主要项目之一。影响能见度的因素,主要是大气中的固体微粒(烟粒、沙土、尘埃)和水汽相产物(云、雾、雨、雪、冰晶等),其数值随观测者、观测时间和地点以及观测用的仪器设备的不同而改变,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指标。在空空导弹领域,一般以10km能见度作为标准视距,将空战划分为近距空战和超视距空战、以及与之相应的近距空空导弹和超视距空空导弹。需要说明的是,导引头的视距不是划分近距/超视距的标准,因其数值随导弹类型不同而差别悬殊,同类导引头也有较大差别;同时,应将空空导弹领域的“超视距”(BVR),与电子通信领域的“超视距”(Over The Horizon,OTH)加以区别,因后者是衡量陆基/舰载雷达探测能力的一个技术用语,是基于天空电离层反射电磁波原理来克服地球曲率或天地线造成的观察障碍的含义,与克服人眼视力观察障碍的“超视距”(BVR)能力是两回事。此外,还应将其与空地导弹领域的“防区外”(Stand-Off)加以区别,因后者是以目标防区为基准、衡量对地攻击能力的一个技术用语。为避免“超视距”概念混淆不清,在航空武器领域,如果出现OTH一词,可将其译为“超地平”,如将“OTH radar”译为“超地平雷达”,既符合英文原义,又不与“超视距”相混淆;同时,在航空武器领域,“超视距”和“防区外”分别表示空对空和空对地攻击能力,张冠李戴或取而代之,容易造成概念错误。同所有分类方法一样,用“视距/超视距”分类仅着眼于射程,并不能反映空空导弹的全部性能和现代空战的全部特点,因此不能绝对化。首先,要把分类与使用区分开来,这就是说,它并不意味着划入超视距范围的空空导弹,只限于超视距空战。实际上,现役超视距空空导弹大都具有一定的近距空战能力。其次,要把一般与个别区分开来,10km标准视距既是人眼视力的统计平均值,也是当时近距空空导弹一般所能达到的最大射程值。这就是说,它并不意味着凡是射程超过10km的空空导弹,一定是超视距空空导弹;或者,凡在10km以外进行的空战,一定是超视距空战。以目视识别和以机动格斗为基本特征的新一代红外型空空导弹,其射程达到20~30km,但它是为近距格斗空战而设计的、并成为近距格斗空战的主攻武器,因此人们仍然把它们划入近距格斗导弹范围。目前,新一代空空导弹的发展,已经突破了“视距/超视距”分类的界限,出现了中距拦射兼顾近距格斗的新型空空导弹,并进一步朝着具有双射程、双功能的空空导弹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