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用完全滴加料乳液共聚合方式合成了环己基马来酰亚胺/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ChM I/MMA/St),研究了三元共聚物的热性能、力学性能及流变性。结果显示:随着共聚单体中St含量的增加,共聚物的热分解温度明显提高;共聚物熔体表现出假塑性流体的行为,材料的表观粘度随St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同时用该三元共聚物作为耐热改性剂与聚氯乙烯(PVC)共混,研究了耐热改性剂含量对共混物热性能、力学性能、及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hM I/MMA/St三元共聚物可以提高PVC的玻璃化温度和维卡软化温度,并能够抑制PVC的分解。  相似文献   

2.
用熔融共混方法制备聚乳酸/甲基丙烯酸甲酯 丁二烯 苯乙烯三元共聚物/单硬脂酸甘油酯三元共混物及吹塑薄膜, 并研究聚乳酸/甲基丙烯酸甲酯 丁二烯 苯乙烯三元共聚物/单硬脂酸甘油酯三元薄膜的力学性能、 光学性能、 流变性能、 热性能和结晶 性能. 其中, 甲基丙烯酸甲酯 丁二烯 苯乙烯三元共聚物为增韧剂, 单硬脂酸甘油酯为增塑剂. 结果表明: 加入甲基丙烯酸甲酯 丁二烯 苯乙烯三元共聚物可改善聚乳酸/甲基丙烯酸甲酯 丁二烯 苯乙烯三元共聚物/单硬脂酸甘油酯薄膜的力学性能, 并提高聚乳酸的结晶性能.  相似文献   

3.
用熔融共混方法制备聚乳酸/甲基丙烯酸甲酯 丁二烯 苯乙烯三元共聚物/单硬脂酸甘油酯三元共混物及吹塑薄膜, 并研究聚乳酸/甲基丙烯酸甲酯 丁二烯 苯乙烯三元共聚物/单硬脂酸甘油酯三元薄膜的力学性能、 光学性能、 流变性能、 热性能和结晶 性能. 其中, 甲基丙烯酸甲酯 丁二烯 苯乙烯三元共聚物为增韧剂, 单硬脂酸甘油酯为增塑剂. 结果表明: 加入甲基丙烯酸甲酯 丁二烯 苯乙烯三元共聚物可改善聚乳酸/甲基丙烯酸甲酯 丁二烯 苯乙烯三元共聚物/单硬脂酸甘油酯薄膜的力学性能, 并提高聚乳酸的结晶性能.  相似文献   

4.
在聚丙烯腈中加入少量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进行共混湿法纺丝,制得了内部具有大量微孔、吸水性能优良的共混纤维.本文从高聚物溶解度参数出发,应用Scott方程,对共混物相容性及相分离状态进行了预测,并运用相差显微镜对聚丙烯腈/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共混物的溶液及固体薄膜进行了研究,讨论了相容性与组成的关系.实验所得结果与分析预测完全一致.进一步研究了相容性及相结构与共混纤维微孔结构和亲水性能的关系,得到了一系列重要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和ABS对PVC的改性作用及其机理,探讨了共混条件、改性剂组成对共混物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的影响。得到了PVC/EVA/ABS三元共混物的最佳共混时间和温度;共混物的常温冲击强度有提高,而拉伸强度变化不大;耐低温性良好,热稳定性优于PVC。并借助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获得了清晰的共混物多相网状结构照片,对共混物结构性能进行了探讨。在哈克流变仪上,研究了共混体系的流变性,EVA和ABS加入PVC中,可改善PVC的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合成了聚乳酸聚氨酯嵌段共聚物预聚体(PLA-b-PUP),以其作为聚乳酸(PLA)和热塑性聚氨酯(TPU)的活性相容剂,通过原位反应增容制备了PLA/TPU/PLA-b-PUP超韧共混物。通过拉伸试验、冲击试验、SEM、FT-IR、DSC和TGA研究了共混物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和增韧机理。结果表明,PLA-b-PUP中的异氰酸酯基团与PLA和TPU上的活性基团发生了反应,显著改善了PLA/TPU共混物两相界面的相容性。随着PLA-b-PUP的加入,共混物中PL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相对结晶度逐渐降低,当PLA-b-PUP的质量分数为PLA/TPU共混物的4%时,共混材料的断裂伸长率和缺口冲击强度分别达到无相容剂时的8.12倍和2.73倍,表现出良好的增容增韧效果。添加PLA-b-PUP后,共混物的初始分解温度有所降低,但最快分解温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7.
以ITA为功能单体、通过熔融接枝技术制备了PA 6/SEBS-g-ITA共混物,采用电子万能试验机、冲击试验机、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仪和Molau 实验研究了接枝物SEBS-g-ITA对PA 6力学性能、结构和熔融行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熔融挤出过程中,首先ITA与SEBS发生接枝反应生成接枝共聚物SEBS-g-ITA,然后SEBS-g-ITA中的羧基与PA 6中的端氨基发生化学反应,生成PA 6-SEBS嵌段共聚物.SEBS-g-ITA接枝共聚物和PA 6-SEBS嵌段共聚物的生成有效改善了PA 6与SEBS两相的相容性,共聚物的力学性能得到显著提高,冲击性能达到66.82 kJ/m2,同时共混物中PA 6相的结晶度(Xc)和熔点(Tm)下降.  相似文献   

8.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出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无卤阻燃共聚聚酯共混物,通过力学性能、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极限氧指数(LOI)和扫描电镜(SEM)分析了共混物的相容性、阻燃性和相结构.结果表明:EVA/无卤阻燃共聚聚酯共混物为不相容体系,EVA为连续相,无卤阻燃共聚聚酯是分散相;无卤阻燃共聚聚酯的加入可明显改善共混物的加工流动性和阻燃性;母粒法、多次熔融挤出和添加15%的相容剂都能使EVA与无卤阻燃共聚聚酯两相之间形成一定厚度的界面层,从而提高了共混物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9.
聚乳酸/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的共混工艺及力学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以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E-MA-GMA)各马来酸酐接枝乙烯-乙酸乙烯酯(EVA-MAID作为增容剂,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聚乳酸(PLA)/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EVA)/增容剂三元共混物.力学分析和扫描电镜结果表明,E-MA-GMA对PLA/EVA共混物有更好的增客效果,PLA/EVA/E-MA-GMA共混物比例为90/10/5时缺口冲击强度曩高,为最佳共混组分比例.  相似文献   

10.
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C/PET/EPDM共混物,用TBA,DSC,TEM及IR等方法对共混物进行了表征。计算了相互作用参数,讨论了EPDM对PC/PET相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C/PET/EPDM共混体系为部分相容体系,EPDM增大了PC/PET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介观动力学(Meso Dyn)模拟方法对比研究了己二酸二辛酯(DOA)和磷酸二苯-辛酯(DPO)与端羟基聚醚(HTPE)共混体系的介观形貌和有序度参数,用实验对比研究了2种HTPE/增塑剂共混体系的混溶性。结果表明,与DOA相比,DPO与HTPE的混溶性更好,且混溶性实验结果与介观动力学模拟结果一致性较好。随着增塑剂比例的增加,DOA与HTPE的混溶性先变差后变好,DPO与HTPE的混溶性逐渐变差,但两种共混体系均没有产生相分离现象。  相似文献   

12.
稠油油溶性降黏剂ASAM/C/O的合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造成稠油高黏的原因及降黏剂的降黏机理,对降黏剂的分子结构进行设计.先以丙烯酸(A)、苯乙烯(S)、丙烯酰胺(AM)为原料合成了中间产物——三元共聚物ASAM,然后以ASAM、多元醇、长链烷基酸为原料通过两步酯化反应合成了一种稠油油溶性降黏剂ASAM/C/O.通过正交实验确定出中间产物ASAM的最佳合成条件:单体质量比m(丙烯酸)∶m(苯乙烯)∶m(丙烯酰胺)为6∶3∶2,引发剂质量分数1.3%,反应时间为6 h.降黏剂ASAM/C/O的最佳合成条件∶m(ASAM)∶m(C)∶m(O)取6∶2∶1.5,长链烷基酸的碳链长度取18,反应温度在110~120℃之间,反应时间为6 h左右.降黏剂ASAM/C/O具有较好的降黏效果;降黏率与温度有关,随温度降低,降黏率升高;加剂处理后稠油体系的活化能大幅度降低,说明体系内的结构强度减弱.  相似文献   

13.
聚氯乙烯/三元共聚尼龙共混物的形态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乙烯-丙烯酸正丁酯-一氧化碳共聚物(EnABCO)及马来酸酐接枝乙烯-丙烯酸正丁酯-一氧化碳共聚物(EnABCO-g-MAH)两种增容剂对聚氯乙烯(PVC)/三元共聚尼龙(NT)共混物进行增容,得到了一类新型的PVC/NT共混物,用SEM,DMTA、DSC对共混物的形态结构,结晶情况进行了表征;对增容剂的增容机理和增容效果进行了探索与评价;结果表明:增容和未增容PVC/NT共混物都是典型的的两相体系;PVC/NT质量比在75/25~25/75的范围内NT均为连续相;共混物中EnABCO比EnABCO-g-MAH对PVC有更强的增塑作用,共混物有冷结晶现象,EnABCO增容共混物中的NT结晶能力比较弱。  相似文献   

14.
采用自由基聚合法合成了P(AAm-co-NIPAAm-co-DMAA)三元共聚水凝胶和P(NIPAAm-co-AAm)/PDMAA互穿聚合物网络(IPN)水凝胶。研究了两种水凝胶的温敏及溶胀性能,并考察了DMAA含量对两种凝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AAm-co-NIPAAm-co-DMAA)三元共聚水凝胶和P(NIPAAm-co-AAm)/PDMAA互穿聚合物网络(IPN)水凝胶都具有热缩温敏性,DMAA的摩尔分数增加(7%~22%),两种水凝胶的LCST从40℃升高到45℃;三元共聚水凝胶平衡溶胀比(SR)由8.33提高至14.50,IPN水凝胶平衡溶胀比(SR)由5.61提高至11.66;两种水凝胶都能在30min内达到消溶胀平衡,并且失水率在80%左右。IPN水凝胶的凝胶形态稳定性较三元共聚水凝胶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用GPC测定了5种不同单体比的共聚醚与硝酸酯的相溶性.测定结果表明:随共聚醚主链中环氧乙烷单元的增多,硝酸酯的相溶性增加.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3%.这表明,用GPC测定共聚醚与硝酸酯的相溶性是一种迅速、准确、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The influence of pressure on miscibility behavior of the systems polystyrene/cyclopentan(?)and polystyrene/1-phenyldecane is studied with a modified hole theory.It is found that the pres-sure dependence of excess volume is responsible for the different kinds of behavior of these two sys-tems.Furthermore,the excess volume is decomposed into two separatc parts,one from the contri-bution of cell volume expansion and the other from the change of hole fraction,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pressure dependence of the miscibility behavior is analysed.  相似文献   

17.
IA-SSS-MA三元共聚物的阻垢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衣康酸(IA),苯乙烯磺酸钠(SSS),马来酸酐(MA)为单体,采用水溶液自由基聚合方法合成了IA-SSS-MA共聚物.静态试验条件下分别评价了其对碳酸钙、磷酸钙的阻垢性能和对氧化铁的分散性能,探讨了共聚物投加量、钙离子质量浓度、溶液pH值和溶液温度对共聚物阻垢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IA-SSS-MA共聚物具有优良的阻垢分散性能,特别适用于高温、高硬度的循环冷却水.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丙烯酸/丙烯酰胺/马来酸酐(AA/AM/MA)三元共聚物,并探讨了共聚物与聚环氧琥珀酸(PESA)物理复配后的阻垢效果.研究了共聚物分子量、阻垢剂用量以及钙离子浓度、溶液pH值等因素对阻垢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AA/AM/MA共聚物与PESA复配后具有良好的阻垢效率.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使用透射与反射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对氯化聚氯乙烯(CPVC)不同受热程度的热解产物进行跟踪测试和图谱分析。紫外光谱分析表明CPVC受热初期分子链脱氯化氢(HCI)后形成以孤立和短共轭序列的双键为主,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对CPVC分子链上不同结构单元的脱HCI先后次序作了测估,认为-CHCICHCI-结构单元相对稳定,同时CPVC在受热过程中还会发生自由基型无规断链与氧化断链现象。在上述基础上提出CPVC分子链脱HCI反应以单分子消除反应为主,较少发生链式脱HCI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