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采用不同锯切参数对G603,G657,G654三种花岗石进行锯切实验,监测锯切过程工件上声发射信号和锯机主轴功率消耗,并以声发射均方值(AERMS)为特征值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锯切过程中,AERMS随着锯切深度和进给速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锯片线速度的增大而减小;与锯切功率具有良好的线性正相关对应关系;不同花岗石锯切时,AERMS随锯切参数的变化趋势一致,但幅值存在明显差异,花岗石的抗压强度越高,AERMS值越大. 相似文献
2.
人造花岗岩材料以其优异的动态性能,在精密机械领域里崭露头角。南通机床厂首次将这种颇有前途的新型材料应用于XH714型立式加工中心的基础构件,研究解决了配方、模具设计、浇制工艺、降低成本等一系列关键问题,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该床身的动静态性能明显优于铸铁床身。 相似文献
3.
基于采用微波能量预先弱化岩石的方法可以有效的降低岩石强度这一理论。本文先通过对花岗岩试件进行一定条件下的微波照射及劈裂试验,再利用ANSYS软件建立简化的二相岩石模型,模拟不同功率密度和照射时间下模型内部的温度分布和应力分布。结果表明:一定功率下,随着微波照射时间的增加,花岗岩试件抗拉强度逐渐降低,降低速度先快后慢,存在一个最佳照射时间范围。而采用高功率密度和短时间的微波照射时,模型内部的温度梯度增大,更易产生较高的温度应力,造成岩石损伤。模拟结果与试结果基本吻合,为微波辅助机械破岩技术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应用图像分析法评价花岗岩结构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吴继敏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4):1-7
应用图像分析、形态数学及立体学原理,通过岩石薄片,对某地花岗岩某一方向上的结构特征进行定量分析,揭示了花岗岩中几种主要矿物(包括黑云母、白云母、长石及石英)的密度、粒径、形状及空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5.
基于花岗岩饰面石材从开采到加工成板材,仅用去8%,其余92%为废渣碎石,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花岗岩资源在建材、化工、工艺美术、环保等领域的综合利用现况,为开拓我国花岗岩综合利用领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干热岩利用介质发电过程中,其内部不同温度梯度的岩层会产生温度交替变化,研究循环高温作用下岩石的渗透性可提高其利用效率。本文开展了循环高温(400 ℃和600 ℃)冷却后花岗岩的气体渗透率试验,探讨温度、循环次数、冷却方式、围压对花岗岩内部流体传输的影响,从不同角度分析花岗岩气体渗透率在循环高温冷却作用下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循环次数增加,温度越高,岩样劣化越明显,高温淬火普遍比自然冷却劣化严重。岩样第一次高温冷却后的损伤程度最为严重,质量损失率均占6次循环过程总质量损失率的近一半。岩样表观渗透率在2次循环后增大了两个数量级(从10^-18 m2到10^-16 m2)。第4和第6次循环,其表观渗透率在高温淬火冷却下有缓慢增长,在自然冷却下变化很小。 相似文献
7.
当前多丝切割的环境并非理想,加工要求并非相同.而理想及单一的“滚-刻”切割加工模型对整个过程难以解释周全.基于多丝切割中磨粒运行存在多种状态,指出研磨粒的综合力学行为(研磨粒的加工机理)取决于研磨液膜的流体力学条件,处于半接触和全接触状态下的磨粒,各自以“滚-刻”、“滚-刻-削”方式实施切割加工.故多模型混合加工可以较好地解释多丝切割加工的整个过程,多模型的混合加工模式更加接近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8.
采用机械臂对花岗岩进行加工试验,测量磨削力,观察工具磨损,分析磨削力随时间和位置的变化及工具磨损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加工的进行,磨削力随之增加,z方向的磨削力明显大于x,y方向的磨削力;磨削工具观察到镀层剥落、磨粒磨平、微破碎和宏观破碎几种失效形式;同一节块上的切入部位磨损严重,出露高度降低速率最快,切出部位最慢;工具的磨损与磨削力之间相互影响,随着工具失效增加,磨削力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9.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Z1)
In the present paper, an investigation was directed t owards the micro sructure detection of granite glossy surface at each separated stage ranging from sawing to grinding. SEM was employed to study the morphol ogies of the ground surfaces. A portable roughness instrument and a gloss meter were employed to analyze the roughness and glossiness of the ground surfaces r espectively. It is shown that although the black and red granites are very different in grain size, color, machinability and composit... 相似文献
10.
11.
12.
人造花岗岩材料是近十几年来开发的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它以天然石料为骨料,用合成树脂作粘接剂,通过固化作用,聚合而成。该材料耐腐蚀、抗酸碱,具有抗振性好、热变形量小等一系列优点。本文从这种新型工程材料的现状,综述了它的组成、制造工艺、性能特点、国内外开发使用情况以及开发应用的几个技术关键问题,并提出了适于在我国推广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相对富铀的花岗岩广泛存在于地表和地下人居环境,其析出的氡会对人体健康造成辐射危害,深入研究花岗岩氡析出机理可为氡防护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基于分形和混沌理论,对采自湖南衡阳衡山岩体和广西灌阳都庞岭岩体的样品开展花岗岩氡析出通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研究,计算了氡浓度时间序列数据的最大Lyapunov指数和混沌吸引子关联维数,并综合分析讨论了环境因素不变条件下花岗岩氡析出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来自衡山岩体和都庞岭岩体的两个样品264组氡浓度时间序列数据的最大Lyapunov指数分别为0.077和0.308,都大于0,证实来自两个不同岩体的花岗岩氡析出随时间的演化过程为复杂的混沌动力学过程,二者的混沌吸引子的分形维数分别为4.714和5.675,反映前者的岩石特征的复杂性要小于后者。控制或描述环境因素不变条件下花岗岩氡析出演化过程的独立变量至少需7个,一方面包括岩石铀含量、镭活度等化学组成,含铀矿物及造岩矿物组成以及铀镭在这些矿物中的赋存形式等原生岩石特征;另一方面是岩石风化和蚀变过程可改变矿物粒度分布、岩石孔隙度、孔径分布、微裂隙的发育程度以及间隙的粗糙度等岩石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4.
王建军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8(3):225-227
研究3种不同晶粒度的花岗石抛光表面的光泽度特性,分析花岗石抛光表面的光泽度与金刚石磨盘磨粒大小、花岗石晶粒度的关系,提出花岗石抛光表面光泽度具有方向性的概念.结果表明,花岗石抛光表面的光泽度随着金刚石磨盘磨粒的减小而增加,而且增加规律非常一致;花岗石抛光表面不同测量方向上存在光泽度差异,而随着花岗石的抛光表面光泽度的提高,不同方向的差异性在减小;随着光泽度逐渐提高,离散度也随着增加,但当光泽度提高到一定程度时,标准差和极差又会减小或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5.
以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为主要测试手段,研究了花岗石石材磨削抛光后其表面的微观结构特点,发现了花岗石抛光层的存在,以及抛光层内矿物为晶质的,进而得知花岗石的抛光机理是以热物理作用为主,微切削作用为辅 相似文献
16.
对国内外钢砂锯切花岗岩试验的结果说明:钢砂在锯切过程中承受小能量多次冲击接触应力。商用铸造钢砂内存在一些宏观、微观裂纹,其失效的过程为破碎—犁削—破碎;非铸造钢砂失效过程为犁削—破碎模型。 相似文献
17.
以广东龙川县花岗岩残积土层与全风化层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便携式剪切和钻孔剪切原位试验,以及室内重塑样快剪试验,研究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的抗剪强度。结果表明:花岗岩残积土层与全风化层的抗剪强度均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小。残积土层现场原状样试验所得抗剪强度均高于室内重塑样,二者差异的主要因素为重塑样颗粒间不再具有较强的结构联接;全风化层原位试验所得内聚力大于室内试验,但两种试验内摩擦角近乎一致,造成原位与室内试验结果的差异不仅与重塑样较弱的结构联接有关,还由于剪切边界条件与应力状态不尽相同。花岗岩浅表层无论是残积土层还是全风化层,均具有较强的结构性,室内重塑样试验结果往往不能真实反映土体的抗剪强度,室内重塑土试验所得到的抗剪强度值偏低。 相似文献
18.
19.
花岗岩地区地下水溶质的形成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仕宝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1(2):83-86
通过对可寺省东部花岗岩地区水-土壤-岩石相互作用过程中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分析,阐明了花岗石地区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并指出花岗岩工区地下水溶质主要来源于土壤与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0.
表面织构技术是通过在材料表面制备出具有一定排列规则的几何阵列的技术,通过表面织构技术改性的材料能够有效改善机械零件、微零件材料的摩擦学性能,现已越来越广泛地用于众多工程领域。近些年汽车发动机正向高功率、高速的方向发展,将表面织构技术应用于汽车发动机以改善曲轴轴承摩擦副的摩擦学性能,保证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也能够保持良好的性能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近年来表面织构技术在摩擦学领域的主要成果;之后从表面纹理形状、深度、面积占有率、排列方式等不同方面进行了分类综述;根据摩擦系数、磨损量体现材料表面织构改性后的减摩抗磨性能。为提升发动机的性能,使汽车发动机在恶劣条件下的使用寿命得到提高。最后对表面织构应用于汽车发动机曲轴的今后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与预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