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桂林山水甲天下”是对桂林山水风光的最高赞誉,桂林也因此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胜地。而“桂林山水”一词在地质学家的心中则是“典型的峰林与峰丛喀斯特”的同意语。喀斯特,在我国又叫岩溶,主要是指经过天然水对可溶性和易溶性的岩石—碳酸盐岩(石灰岩、白云岩)、硫酸盐岩(石膏等)和卤化物(岩盐)等的溶解作用后,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各种地质现象与景观。“喀斯特”一词原是欧洲斯洛文尼亚共和国与意大利交界处的—石灰岩高原的地名。那里石灰岩裸露,发育有石牙、漏斗、盆地干谷、泉水、地下河和洞穴等各种特殊地形。科学家研究了这些地质现…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西南的滇、黔、桂地区,有大面积的喀斯特地貌。云南的石林、广西的桂林、贵州的黄果树都是喀斯特地貌的典型代表。在那些奇异、裸露的石灰岩石下面,有众多纵横交错、深浅不一的溶洞和地下河,在这些地下河中生活着极其稀有而古老的活化石——洞穴鱼类。洞穴鱼类是特指那些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最大的喀斯特洞穴和地下河景观是位于贵州省西南部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的格凸河流域的苗厅,可以宽松地容纳一架波音747飞机。"中国的西南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岩溶地形的集中地。远古时期,这一地区被海洋覆盖,海底积累了数英里厚的石灰岩沉积层。沧海桑田,地质变迁,曾经的海底构造隆起,又在亚热带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不断被河流雨水侵蚀,在地表形成了众多的峰林景观,地下则形成了大型溶洞和地下河。中国最大的喀斯特洞穴和地下河景观是位于贵州省西南部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的格凸河流域的苗厅。这个洞穴位于地下100米处,体积达  相似文献   

4.
碳酸盐岩(石灰岩、白云岩等)在我国广泛分布,在长期的水溶解作用下,地表形成奇特山峰,地下发育出各种通道洞穴,也称"喀斯特洞穴"。洞穴内接近恒温,可谓夏凉冬暖,因此曾是原始人和很多野生动物的"五星级"栖身之所。7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3万年前的北京山顶洞人,以及我国境内许多智人、新人,其化石或遗迹均发现在各类喀斯特洞穴中。此外洞穴中还发现了灵长目等多种动物的骨骼化石。如今人类早已舍弃洞穴,在舒适的建筑内安家,但是仍有很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喀斯特天坑及其科学与旅游价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喀斯特形态与天坑可溶性岩石 ,在其与天然水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与循环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现象 ,便是喀斯特形态 ,可分为地表的和地下的两大类。属地表的主要有 :溶沟、溶痕、石芽、石塔、天生桥、石林、峰林、峰丛(以上为正形态) ;落水洞、竖井、漏斗、洼地与盆地、坡立谷、喀斯特湖泊、槽谷与干谷、盲谷、峡谷、断头河、洞口、地下河出口、天窗以及泉水等等。地下喀斯特形态主要有 :洞穴及其溶蚀形态、地下大厅、地下河、地下湖、伏流以及洞穴钟乳石类等。以上数十种地表的及地下的喀斯特形态和现象均可查见于各种有关喀斯特著作、…  相似文献   

6.
《大自然》2016,(2)
正洞穴鱼是喀斯特地貌溶洞中的特有鱼类,因为生活在黑暗的洞中,有的眼睛已经退化不见了,成为盲鱼;有的眼睛小小的,有消失的趋势。令人咋舌的是,由于缺少阳光这种一般生理节律的标尺,洞穴鱼千百万年来过着没有昼夜周期的生活。喀斯特洞穴是指发育在碳酸盐类岩石、石膏和硬石膏等喀斯特岩石中的洞穴。喀斯特洞穴环境是个相对封闭或半封闭的特殊生态环境,洞内黑暗无光,空气流动性差,温度较稳定。我国西南地区是喀斯特最为集中的区域,而贵州  相似文献   

7.
福建永定仙湖洞为多层状喀斯特洞穴系统,发育于向斜核部的下三叠统溪口组(T1x)鲕状石灰岩中,主要受到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断裂的控制,由于北东向压扭性断裂破碎影响的带宽,更有利于喀斯特洞穴的发育形成,因而洞穴总体呈北东向延伸。  相似文献   

8.
黔南是喀斯特发育强烈的地区,分布有1000多个洞穴。根据地形图上洞穴的位置、洞高、洞长、发育方向、坡顶海拔、坡底海拔以及岩性等信息,以GIS技术为平台,建立黔南喀斯特洞穴数据库和洞穴信息系统,主要在于为黔南喀斯特洞穴数据资料查询、分布规律、空间相关关系、潜在资源开发、部门辅助决策和为旅游及相关部门对黔南喀斯特洞穴旅游开发提供信息。同时将系统应用于洞穴旅游资源的开发,采用相应的"最优路径选择"方法,提出黔南相应的旅游线路规划及洞穴旅游资源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9.
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施秉喀斯特地貌及其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施秉喀斯特是我国第二批申报"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之一,当前对其地貌演化尚缺乏系统性研究。通过多次野外勘测与取样化验研究,并运用GIS软件综合分析各要素与地貌发育之间的关系,得出研究区内主要造貌岩石为寒武系纯白云岩;研究区内地貌从分水岭到河谷呈现由峰林谷地→峰丛谷地→峰丛浅洼到峰丛峡谷的有序回春式逆向演化中;河谷裂点带之上的高原面中,地面以常态面状侵蚀作用为主,发育峰林谷地与峰丛谷地,在干流与水量较大的支流,水流下切迅速,形成峰丛峡谷,靠近河谷的中间过渡地带,发育了峰丛浅洼;研究区内未形成以深、长、大洞为主的洞穴发育区,更未发育网状地下河系统。因此,施秉喀斯特研究区代表了典型的白云岩喀斯特青年期地貌演化的特征,是研究白云岩喀斯特的良好场所。  相似文献   

10.
左俊辉  罗群  郭喜梅 《科技信息》2012,(18):210-211,213
中国大面积岩溶或喀斯特地形分布在西南和南方几省,统称西南岩溶区或南部喀斯特。通过对中国地貌三大阶梯——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和华南地区喀斯特发育的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大量的喀斯特景观集中分布于中阶梯前缘和中、低阶梯之间的陡坡带上;第二,喀斯特的发育和新构造应力场有极大相关关系,新构造应力场不仅制约着大型岩溶盆地的形成和发育,而且对盆地内峰林(丛)、洼地、洞穴及地下河的展布方向及其排列,起着明显控制作用;第三,三大阶梯面上喀斯特地貌的表现有很大差异:从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华南地区,随着地形的梯级下降,裸露型喀斯特完全剥蚀—大部分剥蚀—大部分保留,覆盖型喀斯特完全剥露—半剥露—完全覆盖,红色风化壳仅保留根部—局部连续—厚层,反映了上述三地区喀斯特成因上的同源性及构造运动的同期性。  相似文献   

11.
石灰岩分布地区的岩层绝大多数形成于古代海洋,其成分是碳酸钙。这种岩石看似坚硬,但容易被水溶蚀,尤其是水里含有酸性物质时更是如此。因此这些岩层常被雨水溶蚀成高低不平、坑坑洼洼的地形,并在地下形成大大小小的溶洞和暗河。这种地形在欧洲巴尔干半岛的喀斯特地区较为发育,  相似文献   

12.
桂林的山青、水秀、洞奇,自古就流传着“桂林山水甲天下”的佳话。这里无山不奇,无山不洞,无水不秀。科学家把这种奇山异水景观称为喀斯特地形。喀斯特地形的由来19世纪之前,人们对像桂林这样的奇特地形,还没有统一的科学称谓。19世纪末,南斯拉夫学者司威治,发现位于南斯拉夫和意大利交界处的狄纳尔里克山西北部的喀斯特高原上,发育着奇形怪状的地形。在这片绵亘几百公里的石灰岩高原上,到处是陷阱、石沟、石茅、竖井、落水洞、干谷、岩溶平原和奇异的山峰;山中地下还隐藏着巨大而奇特的洞穴;洞穴内的石钟乳、石笋和石柱,千姿百态,冰莹玉洁,璀璨夺目。有的石钟乳,只要手指弹击,还会发出丁咚的琴声。千姿百态的洞穴,有的像大厅,有的似布袋,有的如阶梯,有的似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下奥陶统克里摩里组发育的古喀斯特洞穴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但洞穴预测难度大,勘探风险高,需要准确认识古喀斯特洞穴基本特征与储层发育规律,降低勘探风险。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以及录井、测井、地震等手段分析表明,该套喀斯特洞穴主要发育在颗粒灰岩内,横、纵向分布稳定,依据岩石学、录测井及地震响应特征可分为垮塌半充填型和暗河充填型,后者进一步分成角砾充填和泥质充填2种类型。喀斯特洞穴具有加里东期大气淡水顺层溶蚀特征,其发育受到岩性、古地貌及古地质条件的共同控制,台缘礁滩微相颗粒灰岩是优先可溶性基岩,古喀斯特斜披提供了有利的水动力条件,加里东期同生微断裂提供了渗流通道,上奥陶统是否覆盖决定了洞穴类型及充填程度。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贵州喀斯特洞穴的探测、统计,分析贵州喀斯特洞穴资源的主要资源特征,探讨洞穴在人类居住、旅游活动、空间利用、科学研究、资源开发等5方面的开发利用方式和特点,旨在对贵州喀斯特洞穴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以及其他地区旅游洞穴的可持续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岩溶或称“喀斯特”,它是石灰岩、泥灰岩、白云岩、大理岩、石膏、岩盐层等可溶性岩石受水的化学和机械作用而形成的溶洞、溶沟、裂隙、暗河、石芽、漏斗、钟乳石等奇特的地面及地下形态的总称。土洞是岩溶地区上覆土层在地表水或地下水作用下形成的洞穴。岩溶地区由于有溶洞、暗河及土洞等的存在,可能造成地面变形和地基陷落,地下水的渗漏和涌水现象,使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大为恶化。我区大部分地域内均分布有一定范围的石灰岩、白云质灰岩、大理石等可溶性碳酸盐类岩石,由于长期的地下水活动,气候条件、地质构造及地形等因素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简述了英国喀斯特发育的自然地理背景:其次分区叙述英国主要喀斯特区的特点,把重点放在约克夏区;最后总结了英国喀斯特发育的基本特征,其中突出了冰川对英国喀斯特的影响,英国特有的铺砌喀斯特以及英国洞穴发育特点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研究和保护喀斯特洞穴动物的意义进行了探讨,对云南省石林地区的环境及喀斯特洞穴动物的现状作了简单的介绍。我们对石林地区的喀斯特洞穴动物提出了保护建议,根据洞穴动物的丰富度和丰度及稀有种的分布状况,提出了必须进行保护的喀斯特洞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区内新构造运动间歇性抬升迹象明显,侵蚀、溶蚀使石灰岩分布区形成镶嵌在各个不同高程台面上的凹洼地形或条带,深切沟谷的陡壁上往往高悬多层洞穴。在调查区域地貌和地下河系发育演化的基础上分析多层地貌,讨论喀斯特发育史,并探索用统计方法来处理地貌相对年代与生物地层年代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大自然》2020,(3)
正喀斯特洞穴是可溶性岩石因喀斯特作用形成的地下空间,内部常年黑暗无光,是一个与地表完全不同的地下环境。由于洞穴与外界的隔离性极高,所以几乎每一个洞穴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黑暗,也为那些生活于洞穴深处的生物蒙上了一层未知且神秘的面纱,洞穴蜘蛛便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群体。  相似文献   

20.
探索洞穴为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界的洞穴是以可溶岩被水溶蚀为主的地质产物。可溶岩包括碳酸盐岩(石灰岩、白云岩等)、硫酸盐岩(石膏和芒硝等)及卤化物岩(岩盐等)。特别是碳酸盐岩在地表形成了奇特的山峰,在地下发育了异彩的洞穴,它们共同构成奇峰异洞的世界,显示了自然界的伟大。在洞穴的发育过程中,除了溶蚀作用之外,还伴有化学沉积、重力崩塌、生物作用,甚至还有热液交流等等复杂作用的结果,因此在洞穴系统中,存在着千变万化的奇异现象。这些洞穴对人类而言,是宝贵的资源,是人类探索自然、科学研究以及观赏大自然的基地。由于生物—化学作用,在岩溶洞穴中,常有鸟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