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位置服务(LBS)和增强现实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促进了基于位置服务的应用范围扩大,同时也带来了用户位置隐私泄露的隐患,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双重匿名方法保护用户位置隐私,该方法融合自适应k匿名技术和差分隐私技术,根据用户服务请求类型判断隐私等级自适应产生k值,然后通过差分隐私技术随机产生扰动,将扰动位置作为用户真实位置发送给服务提供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相对匿名度,LBS服务质量也得到保障,从而有效地保护了用户的位置隐私.  相似文献   

2.
基于位置服务(LBS)和增强现实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促进了基于位置服务的应用范围扩大,同时也带来了用户位置隐私泄露的隐患.因此,如何确保基于位置服务中数据的安全性,成为该项技术推广应用的关键问题.本文借助k-匿名法,提出矩形区域k-匿名法,将k-匿名法的理念引入该方法中,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相对匿名度和匿名区域面积,从而有效地保护了用户的位置隐私.  相似文献   

3.
移动互联网中基于位置服务的查询质量与位置隐私保护二者的权衡问题是目前研究热点之一.提出一种基于SpaceTwist方案的k匿名增量查询位置隐私保护方法,采用客户-服务器架构,对用户真实位置形成k匿名区并以供应匿名区形心作为锚点,经匿名变换后将真实位置排除于匿名区域外,并以增量形式改变查询范围来返回查询结果集.避免使用第三方服务器使其成为攻击点,在提高查询准确度的同时保证了用户位置隐私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位置隐私的安全与效率问题,提出一种k-匿名批量认证的位置隐私保护方案。方案在基于位置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 LBS)请求用户身份匿名化处理的基础上,在相邻网格区域中生成2k个假位置,采用位置熵进一步选取最优的k-1个,合并真实用户位置形成k-匿名,增强用户隐私度;通过LBS批量认证k个用户匿名身份,提高运算效率,降低服务响应时间。安全性分析表明,提出的方案满足匿名性、不可伪造性、抗假冒攻击等安全特性。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案不仅在隐私度方面具有一定的优越性,而且在效率上也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5.
用户位置信息的准确度反比于用户的隐私保护安全系数k(privacy protection level),正比于查询服务质量;为了平衡由位置信息的准确性引起的隐私保护安全与查询服务质量之间的矛盾,借助位置k-匿名模型,提出了圆形区域划分匿名方法.将整个区域划分为相切圆及相邻的4个相切圆的顶点组成的曲边菱形形成的组合区域,当用户位置区域含有的用户数量不满足隐私保护安全系数要求时,利用区域扩充公式得到合适的匿名区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减小了匿名区域的面积,提高了相对匿名度,从而平衡了k与QoS的矛盾;并从匿名成功率、服务质量和信息处理时间3个角度确定了基于位置k-匿名隐私保护方法的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快速发展,车联网成为连接“人-车-路-网”的重要纽带。车联网行业常用匿名证书来保护用户位置隐私,但数据中包含的一些准标识符集,可将离散的位置数据组合成完整位置路线,继而暴露位置隐私、威胁用户安全。而基于K-匿名算法提出的车联网位置隐私保护方法能弥补车联网匿名证书的不足,保证用户位置隐私安全,有助于推动车联网数据安全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移动定位设备的普及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催生出基于位置服务的应用(LBS)。享受LBS带来的便利服务的同时,用户的位置轨迹隐私保护受到严峻考验。现有的位置隐私保护方法大多针对用户单次查询设计,不能适用于连续查询;且匿名效果不佳。提出了一种采用中心服务器结构的假轨迹匿名方案,通过持续选择匿名区域内长时间所在的移动用户生成假位置点,构成虚拟轨迹的方式来混淆攻击者的判断,从而达到保护用户轨迹隐私的目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方法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8.
基于隐形区的位置混淆技术是实现位置隐私广泛研究的技术,但该技术需要可信第三方且无法防止基于背景信息的推理攻击,容易泄露位置隐私。针对这一难题,提出了以用户为中心的差分扰动位置隐私保护方法,不需要可信第三方,同时增强了用户位置隐私。该方法采用修改的Hilbert曲线映射技术将地图中用户的每个位置投影到一维空间,通过组合k匿名和差分隐私技术随机产生扰动,并将扰动位置作为用户真实位置提交给服务商。为了解决移动设备资源受限问题,采用基于四分树的方法将用户的上下文存储和转换为比特流,由此获得了有效的时空复杂度和很高的检索准确率。安全分析表明,该方法能有效保护用户位置隐私;实验评估表明,与采用标准Hilbert曲线映射的方法相比检索准确率平均提高了15.4%。所提方法在隐私保护和服务精度之间取得了较好的权衡,对隐私保护系统设计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地理围栏技术广泛应用于推荐系统、广告推送等服务中,存在严重的位置隐私泄露风险。针对地理围栏服务中的触发查询问题,设计了基于位置服务(location-based services,LBS)隐私保护模型。该模型基于安全三方计算理论,遵循位置模糊和位置k-匿名的理念,达到了身份不可关联和位置不可追踪的目标。借鉴计算几何方法解决了触发查询场景下的位置匿名隐藏问题,利用密码学原理实现用户身份秘密认证。从理论上分析了模型的安全性,从隐私保护角度来看,攻击者没有从LBS系统中获得新知识。实验验证了模型的计算效率和通信负载都优于传统的时空匿名方法。  相似文献   

10.
针对已有位置k匿名方法不能很好地权衡位置隐私和服务可用性之间的关系、易于遭受背景知识推理攻击、资源开销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抵御推理攻击的服务相似性位置k匿名隐私保护方法。通过引入服务相似性生成标签相似地图,并根据服务相似度将用户所在分区与其他分区合并,生成满足用户服务质量需求的匿名候选区。为抵御推理攻击,在选择k匿名集时使用位置熵对攻击者的背景知识进行量化以生成熵最大的k匿名集。在生成k匿名集时,采用贪心策略并在匿名集随机选取一个位置点请求服务以降低资源开销。安全性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已有位置k匿名方法,在相同条件下,所提方法的隐私保护度和服务可用性平均提高了48.49%和60.01%,时间开销和通信开销平均降低了86.12%和66.57%。所提方法在隐私保护度、服务可用性和资源开销之间取得了更好的权衡,且可有效抵御背景知识推理攻击。  相似文献   

11.
隐私的泄露问题不仅包含用户提交的位置和查询数据,更是包含了其中隐藏的用户身份、兴趣爱好、社会习惯、行为模式等。对位置服务隐私保护的技术进行综述,介绍了位置服务的应用场景、位置隐私的攻击方法。对现有的隐私保护体系结构和保护技术进行整理归纳。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一种基于缓存的时空扰动方法和LBS隐私保护度量假设方案。  相似文献   

12.
基于位置服务的应用中,针对没有可信任的服务器人们的隐私信息将受到严重威胁的问题,提出了一个位置服务查询处理模型.该模型是移动和固定用户在不显示其位置信息的情况下使用基于位置服务的新框架.实验结果显示:该模型位置匿名器采用的金字塔结构较其它算法有一定的优越性,用户数可达到50000个或更多,且用户数越多,位置匿名器的性能越高;隐私感知查询处理器使用过滤算法可大幅减少查询处理时间.该模型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针对基于位置服务中移动终端用户位置隐私保护存在时空关联和背景知识攻击的问题,提出一种分配查询的k-匿名位置隐私保护方案。基于查询概率和欧氏距离,在相邻网格区域内筛选假位置,合并真实用户位置形成k-匿名;通过兴趣点语义四叉树为假位置分配合理的查询,从时间、位置及查询3个维度提升用户被识别的不确定性,从而增强用户隐私度。安全性分析表明,提出的方案满足匿名性、不可伪造性和抵抗查询服务跟踪等安全特性。仿真实验表明,提出的方案具有较高的隐私保护度和效率以及较低的通信开销。  相似文献   

14.
基于位置服务的移动社交网络中用户分享携带位置和好友标签的信息,不仅会影响用户位置隐私也会泄漏好友的位置信息,从而导致基于协同定位信息攻击的位置隐私泄露问题.为此,文中提出了一种防御协同定位信息攻击的位置隐私保护方法,设计了基于用户与好友线上交互的关系强度计算方法,给出了关系强度与位置隐私保护需求的关联和量化方法,实现了一种基于协同定位信息隐藏和时间调整(CCTA)的位置隐私保护算法.在推特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方法能满足用户位置隐私保护需求,且保护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现有大多数基于位置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LBS)的隐私保护算法都将对用户位置隐私的保护等同于对整个LBS查询服务隐私的保护. 但是,在用户位置信息已知的前提下,这些算法有可能面临推断攻击. 在考虑用户个性化隐私需求的情况下,基于四分树结构提出了能够避免此类推断攻击的隐私保护算法;为了有效的减小隐惹区域的大小基于半象限的定义对该算法进行了进一步优化. 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算法抵御推理攻击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保护用户位置隐私的目的是防止其他人以任何方式获知移动用户过去、现在的位置,同时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保护用户的查询隐私的目的是防止其他人以任何方式获知用户发送的查询请求.公路网络环境下,隐私保护有着独特的结构特点.结合公路网络的特点,基于网络扩张的方法,形成一个内部含有环的无向图,作为用户发送查询请求的匿名空间,即在路网图中取带环的小图,该图结合了环和树的结构特点,有效地防止了匿名空间的单一路径化,对用户的位置隐私起到了保护作用.同时,首次提出对匿名空间的精炼.通过对匿名空间的精炼,可以测定同一匿名集内的用户构造的匿名集是否完全相同或者两个匿名集去掉交集之后是否为单一路径,可以有效防止匿名集由于不具有相互性所带来的查询隐私泄露.  相似文献   

17.
哑元技术是实现LBS位置隐私保护的有效方法.用户间合作生成哑元能有效降低哑元生成的成本.然而,哑元生成过程中会出现"搭便车"行为,不利于生成满足k-匿名约束的、足够数量的哑元.为此,基于公共物品博弈提出了一种分布式用户协作生成哑元的新方法,并引入一种惩罚机制,以减少用户"搭便车"行为.同时进一步利用动态演化的方法,分析了用户行为和系统中位置k-匿名的成功率.实验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有效防止用户"搭便车"行为,提高位置k-匿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现有的文献大都是对位置隐私保护算法的研究,对于位置隐私保护算法的隐私性度量的研究相对缺乏。为此,针对贪心法的位置K-匿名算法(Greedy-based Location K-anonymous Algorithm,GLKA)提出位置隐私泄露的度量方法。该方法以KL散度(Kullback-Leibler divergence)为基础,将攻击者的背景知识融入其中,用以度量匿名区域中用户位置隐私的泄露。仿真实验表明,该度量方法可以有效地度量攻击者在具有背景知识的情况下,用户位置隐私泄露的水平,从而为位置隐私保护算法的设计与实现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在保障移动社交网络服务质量的前提下不泄露用户的位置隐私,该文基于K-匿名模型提出一种增强的K-匿名位置隐私保护模型。它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出发,寻找与目标地理信息最接近的其他"K-1"条地理位置信息,通过泛化降低信息粒度,从而使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彼此无法区分,实现保护用户位置隐私的目的。同时,该模型也提出针对位置历史记录匿名的构建算法,用于离线场景下位置历史记录的匿名保护。实验显示该方法在构建匿名子集上效率和质量都很高。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前位置隐私保护中遭遇的背景知识攻击,服务器不可靠等原因所造成的问题,在Wi-Fi指纹定位技术的基础上,结合RAPPOR算法,提出了一种满足本地差分隐私的室内位置隐私保护方法.该方法通过参考点的无线电信号特征来划分位室内环境的区域,使得用户数据满足RAPPOR算法的输入,最后将扰动向量作为输出发送到服务器端.在真实数据集上的实验也表明,该方案在保证位置隐私的前提下也能得到不错的数据效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