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选取厦门和漳州两市2003-2009年的经济数据,采用重心迁移模型从空间的角度分析厦漳同城化,结果表明厦漳经济重心出现一定幅度的向北摆动,第一产业重心逐步南移,第二产业重心趋于偏北向移动,第三产业重心主要为东北向移,厦漳三次产业空间格局日趋合理,有利于厦漳两市产业互补,从而实现厦漳同城化。同时,利用产业结构协调指数分析厦漳产业互补程度,发现厦漳具备较好的同城化条件,更好的诠释厦漳同城化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2.
同城化是我国城市发展进程中的新概念, 是深化城市发展的城市相互作用模式。文章选取厦门、 漳州两市2003及2009年的3次产业产值为基本数据, 采用改进潜能模型从3次产业场强占比以及3次产业紧密 - 竞争腹地的角度分析厦漳同城化, 结果表明第一产业场强占比表现为漳州市强于厦门市, 第二、第三产业场强占比则为厦门市强于漳州市, 表明了厦漳产业互补, 并在空间上展示了较好的耦合比例, 为厦漳同城化产业耦合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漳州市第一产业紧密腹地在厦漳城市中占据较大的优势, 厦门市第二、 第三产业紧密腹地则是厦漳城市第二、 第三产业的核心; 厦漳城市产业互补, 为厦漳同城化提供良好的产业基础, 诠释了厦漳同城化的可能性及必然性, 并为厦漳同城化后的产业布局、 功能分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潜能模型的城市同城化透视——以厦门漳州两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城化是我国城市发展进程中的新概念,是深化城市发展的城市相互作用模式。文章选取厦门、漳州两市2003及2009年的3次产业产值为基本数据,采用改进潜能模型从3次产业场强占比以及3次产业紧密-竞争腹地的角度分析厦漳同城化,结果表明第一产业场强占比表现为漳州市强于厦门市,第二、第三产业场强占比则为厦门市强于漳州市,表明了厦漳产业互补,并在空间上展示了较好的耦合比例,为厦漳同城化产业耦合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漳州市第一产业紧密腹地在厦漳城市中占据较大的优势,厦门市第二、第三产业紧密腹地则是厦漳城市第二、第三产业的核心;厦漳城市产业互补,为厦漳同城化提供良好的产业基础,诠释了厦漳同城化的可能性及必然性,并为厦漳同城化后的产业布局、功能分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回归自然的旅游方式,是21世纪国际旅游发展的主流。漳州自然、人文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发展生态旅游有充裕的市场需求和良好的政策环境,能产生环保、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发展漳州生态旅游必须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完善法制、科学管理,加强漳台合作、多方引进资金,重视生态教育、培养人才,促进社区发展和加大宣传促销力度。  相似文献   

5.
采用泰尔指数测度厦漳泉区域间2005—2012年的收入、消费、进出口、医疗、教育等指标相对于人口分布的差异程度以及变动趋势,同时选取厦漳泉各区域内部2012年的部分指标计算出其相对人口分布的泰尔指数值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厦漳泉区域间差异在总体上趋于缩小,但进出口总额不均衡的程度仍然比较大;就区域内部而言,各市辖区在绝大多数指标上占有优势,厦门市内差异显著大于漳州和泉州市内差异。建议厦漳泉区域继续扩大开放,积极引进外资,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努力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充分发挥市辖区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国内山区高速公路路堑边坡工程中锚固技术存在的问题,以漳龙高速公路漳州段边坡工程技术问题及其地质病害的发育特征与规律为背景,采用理论联系工程实践的方法,研究分析了锚固技术在边坡防护加固工程中的实践应用和工程效果,总结了锚固技术研究和实践成果,为有关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对于坡面高陡、岩体破碎、地下水丰富、土体松散的高边坡采用复合式锚索框架结构进行高边坡整治,达到安全可靠和经济合理的目的,并为治理此类路堑边坡病害探索一种新的防护加固模式和治理思路。本文针对漳龙高速公路漳州段A8标段路堑高边坡工程实,浅析病害原因,并介绍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一九六四年六月,天京陷落,八月,退到江西的福王被杀。“太平军余众止存李世贤、汪海洋一军”。他们“走福建,下龙岩、漳州。”十月,左宗棠率湘军从江西入福建,驻扎延平(现南平)。浙江方面亦“用轮船载兵马渡海往福建。”镇压太平军。古称“延、漳、泉三郡要冲”的漳平,于是也成为太平军活动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9.
黄明池 《广东科技》2012,(3):128-129
厦漳高速公路漳州段扩建工程主墩121#承台由于地质复杂,同一承台每根桩基入岩深度不一,为确保每一根桩基入岩的深度和克服长短桩要求,部分桩基入岩深度达到桩径的4~5倍,施工难度大,采用水下钻孔爆破施工入岩深度较大的钻孔灌注桩,不仅能加快施工进度,还能有效的降低工程成本。  相似文献   

10.
立足厦漳泉旅游合作的基础和条件,通过围绕厦漳泉同城化旅游区的构建,积极把握闽南旅游合作的战略取向,重点从实现厦漳泉同城化旅游合作模式进行初步的研究,以构建内涵丰富的空间格局为基础,以建立协调有序的战略体系为优势,制定明确的旅游合作策略,从而实现厦漳泉同城化下的旅游产业深度对接.  相似文献   

11.
多年来,有一普遍流行的看法,认为以儒学为主要内容的中国文化注意人与人间之伦理道德,而不重人对神的宗教信仰,如西方的黑格尔、中国的梁漱溟等人。因此儒学的宗教性问题一直是近现代中国儒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试图对以往儒学宗教性研究中的一些核心观点进行梳理,考查诸位学者对儒学宗教性研究的不同纬度,以了解儒学究竟有哪些宗教...  相似文献   

12.
黎汝谦《夷牢溪庐文钞》是近代中国社会政治、历史、文化与文学等的集中反映,其中蕴含丰富的儒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其一,以仁、义、孝、敬以及乐善好施等道德标准去品评人物,特别是据《诗经》等儒家典籍去品评贞女节妇,而且,还以儒学标准品评外国士人.其二,主张以儒家思想修身、治学和为文.儒学成为黎汝谦生活行动指南,包括文学创作.其三,以儒家思想品评诗歌,尤其是据《诗经》评诗,并且以儒学标准品评朝鲜、日本诗人创作.《夷牢溪庐文钞》体现的不仅是黎汝谦个人文学创作的儒学化色彩,而且反映了近代中国儒学与文学之间的密切互动关系,更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到了对近代东方诸国儒学的发展以及儒学与文学关系的审视.  相似文献   

13.
开漳圣王文化是生活世界总体文化,更是工作世界本质文化。其德育思想资源丰富且具有现代性,主要包括爱国主义、道德信仰、开拓创新、工作创造等文化精神。开漳圣王文化"创新德育"思想资源的现代转化主要是指闽南文化风土中的教育主体运用开漳圣王文化的德育思想资源,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实践活动。创新精神是开漳圣王文化最根本的道德精神,开漳圣王文化德育资源的核心是创新德育资源。认知与研究转化、文化交流转化、学校教育转化、载体建设转化构成了开漳圣王文化德育资源转化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4.
唐代有两次影响较大的儒学复古运动,天宝年间一次以张说为首,贞元至元和年间一次则以韩愈为首。两次儒学复古因形势环境不同,其内容亦有差别。本文即从两次复古运动的背景、内容及影响方面探寻,以窥探唐代儒学发展之一隅,同时探询唐代儒学的走向规律。  相似文献   

15.
儒学的开放兼容精神与日本韩国现代文明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传统儒学为核心,兼取佛道的大量哲学思想、思维形式和修持方法的宋代儒学,东渡日本、韩鲜后,以其开放兼容的品格与日本、韩国文化结合起来,形成了区别于中国儒学的日本儒学和韩国儒学。这种适合于其本国社会的新的儒家文化,积极地影响着日韩两国现代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隋唐教育与儒学复兴关系密切,教育推动儒学复兴,儒学复兴是教育的指导方针和核心内容,二者互相推动、同步发展。隋唐统治者实行崇儒兴学的文化教育政策,从而把复兴儒学和发展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文章以大量篇幅论述了唐代“大阐文教”的具体措施和功效,指明其具体内容是复兴儒学,发展文化,其基本手段是发展教育,在实践上取得了巨大功效,为社会政治的安定、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儒学复兴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颜炜 《广东科技》2012,21(7):95-97
1工程概况西溪特大桥位于沈海线厦漳高速公路漳州段,桥梁桩号为k2339+966.39,上跨九龙江西溪,桥梁全长1389.98m;主桥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截面箱梁,南北引桥为预应力混凝土T型准连续梁;第一联1~9跨、第二联10~22跨(主桥)、第三联23~28跨、第四联29~33跨、第五联34~39跨、第六联40~44跨。第二联主桥位于西溪主河道上,中跨为11孔50m,两边跨均为35.46m,主桥全长620.92m,采用2.8m等高连续梁,主桥下部9~22#墩  相似文献   

18.
智慧城市是新型城市的发展模式。以云计算为核心技术,采用调查分析和计算机智能方法,解决“智慧漳州”建设的以下关键问题:促进智慧城市发展大环境的创设,特别是政策法规体系的完善;云计算等引领技术和应用方法的攻关;“智慧漳州”城市全景和框架模型的设计。为“智慧漳州”建设提供决策支持、解决方案、关键技术、体系架构和优化模型。  相似文献   

19.
儒学传统与现代人权意识中的“人的尊严”观念、权利观念等有相契之处 ,故而以儒学传统为根基亦可建构起现代人权意识。而且 ,发掘、汲取儒学传统资源 ,完善、丰富和发展人权意识 ,将会对人类未来的人权事业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用两点论看待儒学研究中的两种观点,提出普及儒学不容忽视。评述儒学发展史上几位大儒的研究视角,点评几本在民间流传较广的通俗读物,以支撑“学术研究与普及儒学并重”的中心论点,并提出了相应的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