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紫阳书院以宋儒朱熹之号命名,最早出现在南宋时期,元明清均有新建,其中以清代19所最多,共分布在安徽、福建、江西、浙江等11省份,尤以福建、浙江二省各10所为最。紫阳书院的时空分布不平衡,从区域而言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河流域较少,珠江流域则阙如;从朝代来看,清代第一,明代次之,南宋和元代年新建数最少。不同时空的紫阳书院涵盖了中国书院的主要形态,其分布不能同步反映中国书院发展基本态势。紫阳书院的时空分布是地缘认同与文化传播叠加的结果,反映了古代书院大传统与小传统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
姚椿是桐城派大家姚鼐的主要弟子之一,他的一生主要从事书院教育事业,先后主讲夷山书院、荆南书院、景贤书院达半生之久。通过梳理姚椿主讲书院的概况、对书院教育的认识,探究其人生轨迹,指出姚椿对桐城派文学理论的传播和对清代地方人才的培养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书院建筑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历史发展状况、选址、空间布局、建筑风格和装饰艺术等方面介绍了山西书院建筑的特点:山西书院初建于辽代,兴起于元明时期,并于清代达到鼎盛,清代后期逐渐没落直至消亡;在选址与环境布局上,分为择胜而处的选址与情景交融的环境布局、置于园林之间,创造诗意的环境布局与置于城郊,环境布局以人工为主3种方式,深刻地体现出了书院这一文人建筑的特点;阐述了山西书院中官办书院和家族书院的区别和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4.
紫阳书院     
又名武夷书院,古称"朱文公祠",全国著名书院之一,被称为"中国第一所私立大学"。书院始建于南来淳六年(1246年),初建在府城南门外紫阳山麓,理宗皇帝御题"紫阳书院"匾额。紫阳书院以祭祀朱熹,宣扬朱熹理学思想为主旨。正德七年(1512年)郡守熊桂重修紫阳书院。正德十四年郡守张芹,另建书院于紫阳山中,从此歙县有两个紫阳书院,讲学之风称盛一时。清代康熙、乾隆先后御题"学达性天"、"道脉  相似文献   

5.
历代书院刻印的图书,在版本学上称为“书院本”。其版本价值较高,历来倍受文士学者重视。清代两湖地区的书院兴盛且日益官学化,书院刻书业比较发达,留下大量作品。究其原因,主要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学术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余长舟 《少儿科技》2023,(Z1):68-69
<正>走进美丽的安徽黄山市黟县宏村,我仿佛踏入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画卷。这里有南湖,湖中画桥横跨南北,将湖水分隔东西。过了南湖画桥,我来到南湖书院。明末,宏村人在南湖北畔修建了6所私塾,统称之“依湖六院”。在清代嘉庆十九年(1814),这6所私塾被合并,得名“以文家塾”,又称“南湖书院”。原有的以文家塾匾额,是清代官员、书画家梁同书在93岁时所书。1998年,包括南湖书院的宏村民居入选安徽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7.
秀峰书院被誉为清代广西桂林四大书院之一,在教学内容上侧重儒家传统道德教育,倡导经世致用的教育思想,坚持教学与学术相结合的原则,教学特点极为鲜明;同时,秀峰书院具有自我发展的经济能力、弘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理念和服务广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办学特色。秀峰书院不仅对推动清代广西学术研究、文教振兴、文化传承等贡献甚多,而且对发展当代大学教育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青原会馆在明代中后期出现,是封建专制强化和商业经济发展的后果。青原会馆是明代江右王门传播阳明心学的一所讲会式书院,其主讲者将高深的书院文化下移于广大民众,在讲义的传播方式选择上也有相应的变通,使书院文化的传播机制更趋于成熟和多样。青原会馆的发展断断续续,从明代后期到清代中期大致可以分成创立阶段、发展阶段、复兴阶段和转型阶段四个阶段。青原会馆的教学理念是宣讲阳明理学,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其教育对象虽然对普罗大众开放,但可能主要还是面对士绅阶层。在教学内容讲授方面,青原会馆采取全面教育的教育方法,强调实践能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9.
东山书院、中山书院是清代温州府两所著名的书院,对温州旧文化的传布曾起过重要作用。然时至今日,书院遗址,均久已湮没,人们对它的历史情况已茫无所知或知之甚少了。本文拟据所见地方文献,对东山、中山两个书院的历史情况,略加辑录考证,以存其梗概。一、沿革东山书院宋皇祐间(1049—1053)永嘉王景山开祖设塾讲学于此。《嘉靖温州府志》卷一:“东山书院在华盖山南。”《万历温州府志》卷三:“东山书院在华盖山上,宋王儒志先生讲学之所。”  相似文献   

10.
晏富宗 《科技信息》2013,(12):188-188
书院教育在宋代的发展达到了顶峰,宋代民间书院主要是由理学大师开办和主持讲学,在古代书院中独具特色。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法,通过大量搜集和查阅有关书院的文献和资料,发现宋代民间书院与官办书院教育迥然相异,道是民间书院创办的基石,主要体现在大师讲学宗旨和生徒求学目的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宋代重庆有14所书院,宋代重庆书院具有多种特点:一是发展处于全国书院的前列;二是时间和地域分布不均,北宋书院较少而南宋书院较多,且集中分布在重庆周边沿长江流域地区;三是以官办书院为主。分析宋代重庆书院的教学和管理,可以发现:在教学目的方面,宋代重庆书院的教学旨在探究学问,为传播理学思想而培养人才,教学目的中强调"学而致用";在教学内容方面,多以理学思想为指导来制订教学计划和安排教学内容,注重理学的传承与发展,但兼涉文史学科知识及其他学派思想;在教学方法方面,提倡"教学相长"的自由教学,以讲授法为主,辅以讨论法和自学,并适时采取"论辩问难"的教学方法;在师生关系方面,受到书院聘任的教师特别注重身教,以"人师"自勉自任,注重口传身教、人格垂范、精神感化、情怀熏陶,学习氛围开放、宽松、活跃,师生间的关系亲近和谐、民主平等;在教学管理方面,主要实行学业水平考试的考课制度;在办学经费方面,宋代重庆书院开创了一种官办民助的办学与管理模式,既克服了官办书院的层层束缚,又解决了民办书院办学经费不足的桎梏。宋代重庆书院有研究性办学、主体性教育的新理念,对现代教育教学仍有重要启示:一是师生淡泊名利的思想,对于转变当前教育界"重名利、轻学术"的错误认识,积极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有重要启示;二是选聘教师以"择优而教"为主要标准值得现代教育关注;三是"教学相长"的自由教学理念以及和谐的师生关系与现代教育观念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12.
南阳卧龙书院兴建于元至大年间,是当时全国兴建的四所书院之一,历经兴衰,文化厚重,传承和保持了我国古代书院的基本建筑格局,体现了古代书院的主要职能,见证了古代书院制度从兴起到衰亡的历史过程。同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融书院、祠庙为一体的教育形式,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是我国书院建筑中现存的重要实例,成为研究古代书院制度不可多得的实物标本。  相似文献   

13.
明万历重修白鹭洲书院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鹭洲书院与白鹿洞书院、鹅湖书院并称江西三大书院。但自南宋淳元年创建以来,经历的是一段屡修屡毁、时衰时兴的曲折发展历史。本文详细考述明代万历重修书院的史实,充分肯定了这次重修在白鹭洲书院史上的“中兴”意义,展示了先人兴学、重学的优良传统和执着精神。  相似文献   

14.
从经世致用到融合中西——晚清莲池书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坐落在古城保定的莲池书院创建于雍正十一年(1733年),改制消亡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作为清代直隶省的省会书院和最高学府,其发展变革的历史较为清晰地反映了整个清代文化趋向不断转变的足迹。咸丰十一年(1861年)以后,几任院长都很注重经世致用之学,尤其是在“光绪三杰”——黄彭年、张裕钊、吴汝纶先后担任院长期间,扩建学舍、设立“学古堂”,开展书法教育,开办东文学堂和西文学堂,莲池书院进入了鼎盛时期,一度闻名遐迩,成为海内外学子向往的文化教育中心。  相似文献   

15.
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的东林书院历经时代变迁,在当代社会仍发挥着传承历史文化、开展社会教育、提供旅游观赏的功能。在传承与创新中,东林书院以未成年人为主要教育对象、以爱国为主要教育内容、以讲学为主要运作形式、以网络平台为主要宣传基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运营模式,但同样面临东林故事讲述吸引力不足、文化活力与精品不足、发展视阈狭窄与普及面不足的现实困境。加强学术交流并深入挖掘东林文化内涵,打造东林品牌形象并开发优秀文化创意产品,扩大传播格局并展示书院文化形象,是东林书院突破发展瓶颈的主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鄂西北地区府级书院——明代的郧山书院、龙门书院以及清代鹿门书院,其招生范围并非与所在府辖区范围重合,而是与非正式行政区划———巡抚、道范围相重合,折射出以"居中控制"为基本特征的地方政治地理从明中期至晚清的演变过程。龙门书院的招生范围,不仅是巡抚的权威象征,更折射出明中期郧阳地方政治地理格局的一大变化———鄂西北政治重心由汉唐时代的襄阳府转移到郧阳府。有清一代,襄阳府鹿门书院跨府招生,经历了从无到有到扩大再到淡化的历程,清晰地反映了地方教育以及政治格局的变动。  相似文献   

17.
东亚同文书院是日本东亚同文会1900—1945年间在中国上海开办的一所主要为侵华战争服务的特殊间谍学校,其图书馆收藏了大量的中、日、西文图书。南京图书馆现藏有东亚同文书院藏书10余万册,对研究中日关系史和日本侵华史具有重要价值。介绍了东亚同文书院的基本情况以及南京图书馆与东亚同文书院藏书的渊源,对东亚同文书院的藏书进行了考述。  相似文献   

18.
巴里坤因保留清代遗迹众多、文教之风兴盛、汉民族风俗习尚浓郁,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新疆汉文化之"镇西文化"奇观。松峰书院曾是镇西的最高学府,更是镇西文化的缩影。本文以松峰书院旅游开发为例,对镇西文化内涵的外化略作思考。  相似文献   

19.
萍乡是北宋著名理学家周敦颐仕宦之地,他在北宋庆历初年监芦溪镇税局时,袁州士人多从其游学。与江西修水、赣州、九江等周敦颐存神过化之地一样,萍乡建有纪念性质的宗濂书院,但明清及民国的地方志对宗濂书院的记载多有抵牾,甚而名称不一。从北宋时期书院规制及周敦颐仕萍时的实际情况来看,萍乡芦溪的宗濂书院不是周敦颐所建,其最初形态为濂溪祠,最迟于明正德九年易名为宗濂书院;万历年间宗濂书院易址迁建,清康熙甲寅兵乱被毁,嗣后又陆续重建,光绪年间县令顾家相改名为濂溪书院并设官课,首次赋予书院除祠祭功能外的教学功能。清末书院改章,濂溪书院更名为濂溪高等小学校,成为萍乡最早改制为小学的书院,民国时期再更名为萍乡芦溪区立小学校,解放后为萍乡芦溪小学,千年弦歌,至今不辍。  相似文献   

20.
浮梁古代书院在浮梁古代教育史上占居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对浮梁古代书院概况、特点以及书院兴盛原因的阐述,论证了浮梁古代书院与浮梁地方教化以及人文的关系,为研究浮梁古代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