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老白干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的微生物进行测序,并对得到的有效数据进行α、β多样性分析,得到310个细菌属和59个真菌属,其中优势细菌属为Lactobacillus、Pediococcus和Weissella,优势真菌属为Saccharomycopsis、Issatchenkia、Rhizopus、Trichosporon、Candida和Aspergillus。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并定量酒醅中的微量成分,对检测到的微量成分进行热图绘制。结果表明:0~3d是微量成分种类增加的一个小高峰;3~14d微量成分种类变化较小,大部分微量成分含量增加;14~21d大量酯类物质合成;21~30d微量成分增速逐渐减小。通过计算微生物与微量成分之间和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的Spearman 相关系数,分析得到对微量成分具有一定贡献老白干酒酿造核心微生物群为:Lactobacillus、Bacillus、Fusarium、Staphylococcus和Thelebolus。  相似文献   

2.
以8只不同香型的样品酒为例,分析了白酒的微量成分含量对白酒质量的影响。首先,求出各类微量成分的相关系数矩阵;再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醇类、酯类和酸类指标;最后,用Wi1coxon秩和检验法将样品酒进行成对比较。实证结果得出反映醇类、酯类和酸类影响的综合指标,以及8种样品酒两两间的微量成分含量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通过气相色谱法建立白酒的指纹色谱图,利用指纹色谱图鉴别白酒的真伪。用ZB-624毛细管柱分离样品中的微量组分,用FID检测器进行测试,直接取1μl白酒进样分析。白酒样品1含量在0.001%以上的微量组分总计40个,占总有机成分含量5.55%。该法能分析白酒中有机微量成分及其量比关系规律特征,可为鉴别白酒真伪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白酒中的主要成分是乙醇(酒精)和水,约占总重量的98%左右,其它2%左右的成分,主要是酯类、高级醇类、有机酸类、醛类和芳香族化合物等,这些成分统称为白酒的微量香味成分,它们的含量虽然极微,但对白酒的香和味却起着重要作用。 白酒的微量香味成分是极为复杂的,共约150余种。各种微量香味成分之间的不同量比关系,构成了  相似文献   

5.
卷烟烟气中存在着焦油、烟碱、亚硝胺、一氧化碳等不利于人类健康的成分,但是这些成分在烟气中的含量毕竟是微量的,研究表明,烟草焦油是最主  相似文献   

6.
设计并制作了一种用于子午工程探空火箭上的大气微量成分探测仪.选择了合适的硅光电池作为光电探测器件,并通过合理的光谱剪裁保留了250~420 nm波段的光,设计了微电流放大电路以及信号采集系统,实时地对臭氧以及二氧化氮的含量进行监测.实际的测量结果表明:仪器对低纬地区大气微量成分的测量是准确可靠的.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强酸滴定弱碱与微量强碱共存的滴定通式,并提出用最小二乘法处理电位滴定数据,求算弱碱与微量强碱的浓度,结果令人满意,文中还解释了强碱的“空白”值是由于未进行活度校正引起的,而且经活度系数校正以后可获得更为准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用SP-3400专用色谱仪及CDP-4S数据处理机,采用多组分外标法,测定空压空分装置液氧中微量乙炔含量。  相似文献   

9.
贝母植物碱研究ⅩⅤ 砂贝母中的植物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砂贝母F.karelinii(Fisch)BaKer中分离出两种植物碱,含量为0.006%。其中主要的植物碱经鉴定为西贝素,另一微量成分(0.0003%)因量太少未能最后鉴定。  相似文献   

10.
中药指纹图谱数据具有变量数很大而样本数较小的特点,本文中采用拉格朗日求极值的方法得到一种新的适合用于处理这类数据的主成分正交分解算法.结果表明:所得到新的算法,在处理中药指纹图谱数据时,与传统的主成分分析算法比较,节省存储单元,计算量小,计算速度快,因而计算效率高.  相似文献   

11.
探索应用SPSS软件进行微量物证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应用SPSS软件中的t检验和聚类分析分别对玻璃折射率和纸张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简单、方便、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12.
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低度白酒易出现絮状悬浮物。通过对比原降度酒液、清液与絮状物的酒精溶液三者的气相色谱数据,分析得出形成浓香型絮状物的主要组成成分有己酸乙酯、丁酸乙酯、棕榈酸乙酯、油酸乙酯、亚油酸乙酯和己酸异戊酯等酯类;极少量的高级脂肪酸和其他微量成分也参与絮状物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双黄连注射液主要成分为金银花、黄苓和连翘,是治疗牛乳房炎的中成药.试验表明:含微量双黄连的原料乳,其酒精实验为阴性,其酸度、密度、脂肪及蛋白质含量等理化指标均属正常范围,且不影响酸乳的凝固.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三种唇形科植物紫苏叶、荆芥及广藿香用不同方法提取所得挥发油化学成分和相对含量差异,为其饮片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超声提取法、冷浸法分别对紫苏叶、荆芥、广藿香挥发油进行提取,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采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从紫苏叶挥发油中共鉴定44种成分,其中7种为共有成分,主要包括石竹烯、细辛脑、芹菜脑、叶绿醇等,且成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三种方法的挥发油得率分别为0.62%,2.7%,3.03%;从荆芥中共鉴定出50种成分,其中9种为共有成分,主要包括L-薄荷酮、胡薄荷酮、植醋酸等,三种方法挥发油的率分别为0.42%、2.47%和2.5%;从广藿香挥发油中共鉴定30中化合物,其中9种共有成分,三种挥发油得率分别为1.12%,1.48%,2.56%。不同方法提取的三种唇形科植物挥发油得率的含量差异较大;不同方法提取的挥发油的主成分含量及微量组分组成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系列冲击试验,显微断口形貌和显微组织形貌观察,结合俄歇谱断口成分分析,研究了微量镓对中碳钢内磷在晶界偏聚的影响及其对钢的冲击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微量镓(含量在万分之几以上时)能够一定程度地阻止磷在晶界偏聚,(改变马氏体的形态)延缓回火过程;使得中碳钢不出现低温回火脆性,且具有较低的冷脆转折温度。  相似文献   

16.
毒草小花棘豆的地下与地上部分生物碱成分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考察小花棘豆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中生物碱主要成分种类和含量的异同.采用酸碱法提取,LC-MS法检测生物碱成分.分别获得了小花棘豆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总离子流图和主要成分准分子离子的质谱数据.结果表明,小花棘豆地下部分含有生物碱成分,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主要生物碱成分的种类和含量略有不同,地下部分至少比地上部分多2种生物碱成分.  相似文献   

17.
盖军辉 《科技信息》2007,(18):228-228
正确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可以解释有关现象、求元素的质量分数、确定物质的式量、确定物质的化学式、确定混合物中某成分的含量,从而可以明确解题思路,简化了解题的步骤,因而它在化学习题中有着广泛的运用。  相似文献   

18.
钻井地层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和矿物成分性质是实现科学快速钻井的基础数据,但是矿物成分对可钻性的影响一直没有得到重视。取一研究油区以录井资料的地层岩屑为研究对象,对塑性泥岩、细砂岩和砾岩三种岩屑进行了较全面的矿物成分鉴定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油田区块岩石的矿物成分主要以石英、粘土、斜长石、方解石和正长石五种矿物成分为主。矿物成分中含量较高的粘土和斜长石含量随井深增加而降低;石英含量随井深增加而增大。泥岩的可钻性级值随粘土的增加有增加趋势,随石英含量的增加而增大。砂岩的可钻性级值随粘土含量的增加有降低趋势,而随石英含量的增加而增大。砾岩的可钻性级值随粘土和石英含量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19.
测定不同来源丹参饮片中水溶性和脂溶性成分含量,为丹参的质量评价和合理利用提供数据支持。发展了HPLC-DAD同时测定丹参中的6种水溶性和脂溶性成分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对来源于山东、四川和云南的丹参饮片样品进行含量测定,结合聚类分析进行不同来源丹参饮片的差异性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快速,可以实现丹参中不同极性成分的同时提取、分析;不同来源的丹参饮片中水溶性和脂溶性成分含量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来源于四川产区的丹参饮片中各成分含量最高,来源于山东产区的丹参饮片酮类成分含量优于云南产区,采用活性成分含量结合聚类分析可以实现其来源区分;不同来源的丹参饮片中各活性成分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研究结果为丹参饮片的质量评价和合理利用提供了方法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0.
前言添加剂预混料(Feed Additive premix),系由“一种或数种微量成分组成的,其中加有载体或稀释剂的均匀混合物”。载体是一种能接受和承载粉状活性成分的物体,它是一种非活性的物料,能与一种或几种活性的微量组分相结合,以便改变这些活性组分的物理特性。当载体与微量组分相混合时,微量组分的混合特性和外观上均发生明显地变化。稀释剂是指混合到一种或多种微量组分中去的物料,它亦是一种非活性的物料与活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