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用ab-initio法对硅氧烷及硅酸分子的研究指出,在硅酸盐中,由于电子的局域性,体系的总能量可以向结构单元或双中心分割:从而可以得到Si-O~(br)比Si-O~(ter)更稳定。用这些结果可以解释硅酸盐的许多性质。  相似文献   

2.
WSM(whitewey,Smith和Masson)模型的平衡常数K_(11)是二元硅酸盐熔体聚合度的表征。本文讨论了某些键参数Z/r_k(金属离子的有效核电荷与离子半径比)、I_2(第二电离能)、[(Z″-σ)/n]~2(形成二价离子的Slater电子位能函数)、x_A(Allred-Rochow电负性)与K_(11)的对应关系。其中用lgK_(11)对X~3A作图得到直线关系,其经验方程可整理为:lgK_(11)=-3.75+0.845X~3A-(Z/r_k)△X~(1/3)×lg(1600/T℃)。根据该方程可以计算二元硅酸盐熔体聚合的K_(11)值。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偏光、反光及高温显微镜的研究方法为主,并配合x射线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等研究方法,较详细地研究了包钢高炉炉瘤中的矿物组成及其显微结构的特征。研究表明: (1)在包钢炉瘤中存在有大量的钾、钠硅铝酸盐矿物,如钾霞石(K_2O·Al_2O_3·2SiO_2)、白榴石(K_2O·AlO_3·4SiO_2)、斜长石(Na2O·Al_2·6SiO_2—CaO·Al_2O_3·2SiO_2)、氟云母(KAl_3Si_3O_(10)F_2—K(Fe,Mg)_3AlSi_3O_(10)F_2)等,还有氟硅钾石(K_2SiF_6)、冰晶石(Na_3AlF_6)、枪晶石(3Ca0.2SiO_2.CaF_2)萤石(CaF_2)、碳酸钾(K_2CO_3)硅酸钾K_2SiO_3)、硅铝酸钾(K_2O.Al_2O_3.SiO_2)及氟化钾(KF)、氟化钠(NaF)等。研究认为钾、钠碱金属在炉内的循环富集,是高炉结瘤的根本原因。 (2)除钾、钠碱金属在炉内循环富集外,同时还存在着氟的循环富集,研究认为氟对高炉炉瘤的生成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3)通过对高炉炉瘤以及高炉终渣矿物组成的研究证明,防止高炉结瘤最根本的措施是减少入炉原料中的碱金属含量。在当前入炉原料条件下,采用低碱度酸渣冶炼,以利在高炉终渣中生成碱金属硅酸盐矿物,提高终渣排碱率,减少碱金属在炉内的富集,已为当前生产中防止结瘤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硅酸盐包括的种类非常多。天然硅酸盐包括硅酸盐岩石和硅酸盐矿物等;人工制造硅酸盐包括玻璃、陶瓷、水泥、耐火材料等。硅酸盐一般须要测定的项目为SiO_2、Al_2O_3、Fe_2O_3、CaO、MgO,必要时还须测定K_2O、Na_2O、TiO_2、吸湿水及化合水等。在经常测定的硅、铝、铁、钙、镁五种元素中,除硅以外,其余四种元素,均有较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研究了影响C_(11)A_7·CaF_2稳定性的因素,结果表明C_(11)A_7·CaF_2在1450℃以内,能够稳定存在;Mgo,K_2O对C_(11)A_7·CaF_2稳定性没有影响;Na_2O、P_2O_5和CaO能与C_(11)A_7·CaF_2发生反应、分别生成少量NC_6A_3、Ca_5F(PO_4)_3和C_3A,但在硅酸盐水泥熟料的正常煅烧制度下,反应程度较低,对C_(11)A_7·CaF_2稳定性不大.熟料中铝酸盐相存在的形式,主要取决于氟在熟料中的分布,CaF_2掺量较低,温度超过1350℃,C_(11)A_7CaF_2消失,生成C_3A;CaG_2掺量较高时,温度高达1450℃,熟料中的铝酸盐相仍为C_(11)A_7·CaF_2,而不生成C_2A.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1000W 高压汞灯为紫外光源,以磷酸酯(含 P—C 键)和二硫代磷酸酯(合—S 键)为代表物,对光解反应条件,做了较系统的研究。通过对比实验,选用具有较高效率的 K_2S_2O_8为光解氧化剂,在 pH=3.0和被测物浓度低于1000μg—p/1的条件下,可使光解时间由原来的1—2小时缩短到10分钟,实验所测各类有机磷化物,均可定量光解为 PO_4~(3-)。并可获得较高的回收率和精密度,见下表1。  相似文献   

7.
试验表明当前推广的红花大金元和 K_(326)产量、产值、均价、上等烟率均超过5个新引进品种(系),结果经方差分析均有显著差异。轻感花叶病的有 K_(326)、RG_(11);感赤星病的有红花大金元、K_(326)。综述其各品种经济性状仍以红花大金元为主栽品种,辅以一定面积的 K_(326)等品种为宜。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Ta_2O_5和KCl为原料,制备高温相K_6Ta_(10.8)O_(30)棒状粒子,探究合成条件对其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熔盐法合成高温相K_6Ta_(10.8)O_(30)棒状粒子,利用XRD,FE-SEM,EDX等分析手段对合成产物的形貌、化学组成及晶相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了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形成高温相K_6Ta_(10.8)O_(30)棒状粒子的影响。结果 Ta/K摩尔比为0.011,在1 200℃反应2 h,可制得纯相且形貌规整的K_6Ta_(10.8)O_(30)棒状粒子,粒径约4μm,长约44μm。结论在KCl—Ta_2O_5二元体系的反应中,可得到低温相K_2Ta_4O_(11)和高温相K_6Ta_(10.8)O_(30) 2种产物,适当地提高反应温度相较于延长反应时间更有利于高温相K_6Ta_(10.8)O_(30)棒状粒子的形成。合成样品掺杂Ag之后,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高温相Ag-K_6Ta_(10.8)O_(30)比低温相Ag-K_2Ta_4O_(11)样品具有较高的可视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了镧的杂多钨酸盐络合物 K_7LaW_(10)O_(35)·16H_2O、K_(11)[La(PW_(11)O_(39))_2]·12H_2O、K_(13)[La(SiW_(11)O_(39))_2]·16H_2O 三种钾盐的制备条件和一般物理化学性质,提供了三种盐的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重分析和差热分析以及 X-射线粉末衍射数据,并时结构中 La 的成键情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光弹性方法较系统地探讨了人工裂缝曲率半径ρ对应力强度因子K_Ⅰ、K_Ⅱ、K_Ⅲ的影响。实验结果初步表明:在ρ<0.04mm时,看来会得到K_Ⅰ较满意的结果。ρ=0.12mm时,K_Ⅰ实测值较理论值尚无显著偏差(-4.83%);ρ对K_Ⅱ影响较K_Ⅰ为大;K_Ⅲ实测值对于ρ的变化似不敏感。  相似文献   

11.
三唑醇分子烙印聚合物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实验采用分子烙印技术合成了对农药三唑醇有特异性作用的分子烙印聚合物(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MIP).通过平衡吸附实验,评价了其对三唑醇的亲和力和选择性.与非烙印聚合物相比,分子烙印聚合物对三唑醇表现了较强的亲和力;Scatchard分析表明,以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以三唑醇为模板的分子烙印聚合物,通过离子作用和氢键作用可形成两类结合位点.用多点结合模型计算两类不同结合位点的离解常数为Kd1=2.80×10-4mol/L,Kd2=9.71×10-3 mol/L.实验表明,该聚合物对三唑醇有高亲和力和选择性,为在生物样品中选择富集三唑醇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新型离子交换树脂的合成及其对Rb+的交换性能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聚苯乙烯为载体,先将其氯甲基化,再利用傅-克反应进行接枝,合成了高聚物接枝邻苯二酚-聚苯乙烯树脂.对合成产物氯含量进行了测定及红外光谱分析;测定了树脂的弱酸交换量;此外,将树脂装入离子交换色谱柱,用动态吸附法考察了树脂对Rb  相似文献   

13.
一个图H称为一个双星(Double Star),当H由2个不变的星K1.m1,K1,m2加上连接它们最大度点的一条边所构成.图G的一个支撑子图F称为一个双星(DS)因子,当F的每一个连通分支是一个双星.本文研究完全偶图Km,n的DS-因子计数,给出了Km,n的DS-因子计数公式.  相似文献   

14.
通过钽酸钾溶液和粉状白钨酸的反应,合成了属于二十聚系列的钨钽杂多阴离子化合物[(C4H9)4N]5K2TaW1140H2,根据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化学组成和化学行为,确认该阴离子具有二十聚偏钨酸阴离子[W12O40H2]^6-的结构骨架,可看作为[W12O40H2]^6-中一个WO6基团被TaO6基团取代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层状化合物K_(0.81)Li_(0.27)Ti1.73O_4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以K2CO3,Li2CO3和TiO2为反应原料合成层状钛酸盐K0.81Li0.27Ti1.73O4过程中合成条件对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在1000~1200℃,反应原料配比为n(K2CO3):n(Li2CO3):n(TiO2)=(0.405~0.42):(0.135~0.165):1.73时,均可以得到产物K0.81Li0.27Ti1.73O4,延长反应时间及升高反应温度均有利于产物的生成;在1200℃高温条件下,使用刚玉坩埚为反应容器时,最佳的反应条件是:反应温度为1100℃,反应原料配比为n(K2CO3):n(Li2CO3):n(TiO2)=0.405:0.135:1.73,反应24h.  相似文献   

16.
制备了包封多酸化合物K6H2[CoW11TiO40] (缩写为CoW11Ti)的纳米脂质体复合物,对其物理化学性质、包封率和含药量、粒度粒径、体外释药量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多酸纳米脂质体复合物包封率为45%,含药量为23%,粒径分布在62.2~76.7nm范围内,平均粒径为69.4nm.在4℃可以稳定存在3个月.多酸化合物被包封于纳米脂质体后,活性明显高于原多酸化合物.  相似文献   

17.
关于(K1,K2)-拟正则映射的一些注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给出在Ω()Rn(n≥2)内的任一紧子集F上(K1,K2)-拟正则映射的Lp可积性与Holder连续性的估计式,推广了Bojarski et al 之结果,并得到了(K1,K2)-拟正则映射的几乎处处可微性.  相似文献   

18.
岩石断裂韧度与抗压强度的相关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Instron 1342型电液伺服材料试验机,采用单轴压缩试验和双扭常位移松弛试验对大理岩、上盘二辉橄榄岩、下盘二辉橄榄岩、矿石、混合岩5组岩石的试件进行力学参数测试,获得相应的抗压强度、Ⅰ型断裂韧度等试验数据.以试验数据为依据,分析这5组岩石的Ⅰ型断裂韧度与抗压强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抗压强度σ_c的增加,I型断裂韧度K_(Ⅰc)相应增大,且呈很好的线性关系,其关系式为:K_(Ⅰc)=0.026 5σ_c+0.001 4,其相关系数R~2为0.94.基于该关系式,可由易于测试的抗压强度估算Ⅰ型断裂韧度.  相似文献   

19.
测量了TGS、ATGSP两种晶体在室温至20K温度范围内的介电常数K_(22)和热电系数p_2。这两种参数都随温度降低而单调下降,不显示相变的迹象。在此范围内的任一温度,ATGSP的热电系数p_2和优值p_2/K_(22)均较TGS的大。优值p_2/K_(22)随温度下降而减小,与自发极化的温度特性不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