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产业集聚区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工程,在引领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构建产业集聚区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可以为产业集聚区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2.
《河南科学》2016,(11):1917-1922
通过对河南省内各县(区)产业集聚区的调研发现,技术创新对于产业集聚区的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越来越迫切.提高产业集聚区的投入产出率,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和实施国家农业现代化、工业信息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只有依靠技术创新.而县(区)产业集聚区技术创新体系正处于形成发展的一个幼苗期,技术创新力量极其薄弱,土地等固定资产投入产出比不高,金融支持尚不能满足技术创新的需要,人才队伍普遍较小,未能达到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亟待政府部门在改善科研条件、加大人才和关键环节服务支持力度,发挥金融引领作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3.
产业集聚区是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栽体和平台,提升城镇化水平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战略目标.处理好产业集聚区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关系至关重要,二者的互动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河南省各地产业集聚区与城镇化的互动发展既有成功的经验,也存在不足和缺陷.针对存在的问题,应以及早规划、市场引导、统筹兼顾等方法和思路促进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和城镇化互动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系统调研了河南省安阳、濮阳、鹤壁三市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基础,分析了其发展特色和建设贡献,指出了产业集聚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系统提出产业集聚区主要发展产业集群的核心观点,并提出了促进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对策: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指导意见》和河南省委九次党代会精神,持续推进产业集聚区产业集群发展,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相似文献   

5.
根据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优势"六因素模型",即所谓的"钻石模型",分析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创新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从要素条件、需求条件、关联产业、企业战略及其结构与同业竞争、政府和机遇等六个方面提出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创新发展战略模型,并得出重要启示: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集聚区由低成本型企业集聚向创新型产业集群转变;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构建产业集聚区创新的公共支撑体系;以市场为导向,促进产业集聚区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融资租赁是一种高效便利的企业融资渠道,在产业集聚区内开展具有十分有利的条件,通过借鉴浙江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经验和产业集聚区政府部门的适度参与,河南省在产业集聚区是可以利用融资租赁解决企业资金问题的,但需要强化政府认识和服务能力,吸引外来融资租赁机构和发展本土机构,以及完善鼓励融资租赁业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产业集聚区作为推动区域城镇化进程和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的重要动力,其发展建设深刻影响着河南省区域人口的集聚及城镇化进程.产业集聚区空间规划是促进产业集聚区有序发展的前提,通过对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前期规划进行深入研究,找出目前产业集聚区空间规划存在的问题,提出"五规合一"和"产城融合"的规划理念,以此为基础,在产业引导、空间统筹引导和政策措施引导3个层面破解产业集聚区空间规划存在的问题,同时为产业集聚区空间规划提供方法与策略的引导,促进产业集聚区与城市的深度融合,保证产业集聚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苏国平 《创新科技》2014,(12):18-19
河南省为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推动产业集聚区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计划到2020年培育50个创新型产业集聚区,研究构建基于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培育的科技服务平台,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核心,围绕培育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共性需求,做好产业集聚区产业发展规划、管理人员培训,高新技术产业化培训、成果推广应用、科技金融为主导的信息技术服务,构建运营集项目、技术、资本、人才和服务机构为一体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产业集聚区及科技型中小企业开通全天候、常态化的咨询服务对接平台渠道,推进产、学、研、用合作,使科技创新成为产业集聚区经济发展的首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河南省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发展状况的分析,得出河南省产业集聚区的区域差异显著,产业结构不合理、主导产业关联性差、企业创新力不足,产业集聚区发展仍处于初中级阶段.要通过科学规划,优化产业环境,因地制宜地选择主导产业,不断完善集聚机制,加强企业创新,实现河南省创新型产业集聚区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聚逐渐成为经济发展中最为强劲的增长板块。集聚优势为区域经济增长做出贡献的同时,也越来越面临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等负效应,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循环经济作为一种解决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开始得到政府及企业的重视。基于循环经济对产业集聚区的影响机理进行分析,梳理我国产业集聚区内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循环经济视角下产业集聚区发展体系的构建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专利授权量来表征创新能力,采用变异系数、标准差、ESDA方法及回归分析法对1986-2014年河南省创新能力的区域差异演变,研究发现:河南省创新能力在不断提升,创新空间差异在不断拉大,郑州和洛阳一直是较强的地区,并对河南省创新能力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2.
郭凯 《创新科技》2015,(4):11-14
本文通过对产业集聚理论与产业集聚区的基本概念阐述,结合国内外产业集聚理论研究的情况分析。针对河南省在产业集聚区建设的地域特点和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对河南产业集聚区如何建立和完善服务体系方面给出了相应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从功能定位上看,产业集聚区不仅是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的重要载体,也是促进人口集中、第三产业发展与城镇化水平提高的平台;从产业选择上看,根据比较优势原则,河南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应该更重视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发展,以创造非农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带动农民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转变,最终实现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  相似文献   

14.
结合河南省具体情况对产业集聚水平和城市化水平进行了测度,并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第三产业集聚可以推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第二产业集聚不能推动城市化的发展.最后就如何发挥产业集聚对河南省城市化的推动作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响应强度、系统聚类等方法对河南省1998-2017年创新能力的经济响应强度空间差异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河南省创新能力的提高对经济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创新能力每增加1%可提升经济发展水平0.641%;2)河南省创新能力处于高、较高水平的地市分别为郑州市、洛阳市,其他地市属于一般或低水平;经济发展状况处于高、较高水平的地市为郑州市、南阳市和洛阳市,其他地市属于一般或低水平;3)河南省创新能力的经济响应强度较高的有济源市、开封市等11个地市,响应强度较低的地市主要分布在豫中地区,响应强度大致由豫中向四周地区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6.
以产业转移的创新响应系数作为测度产业转移创新响应强度的变量指标,根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相对发展率(Nich)以及离差(Di)和比率(Gi)等方法分析了河南省产业转移创新响应强度的区际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2007—2015年河南省产业转移的创新响应强度呈现不断增大的态势并呈现出阶段变化的特征。(2)河南省产业转移的创新响应强度从静态格局和动态变化上都呈现出明显的时空差异性,并根据各市的区域特点及产业转移的创新响应强度将河南省18个地市划分为强、较强、中等、较弱以及弱等5种区域类型;(3)创新能力、人才密集度、科技投入对产业转移的创新效应作用较大,技术市场需求和信息化作用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7.
河南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种背景下,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成为河南实现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河南制造向河南创造转变、河南速度向河南质量转变、河南产品向河南品牌转变的客观要求。但是河南在这方面相关战略不落地、体制不协调、载体不突出、衔接不充分等原因,造成推进步伐与形势要求、竞争要求、自身发展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必须通过集聚高端要素、培育发展高端产业、打造创新高地、加快产业集群发展以及深化供给侧改革,形成以创新驱动河南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