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正在一颗大质量小行星撞击地球、灭绝恐龙之前很久,地球上就已经有点不对劲了。当时,物种的多样性已经降低。如果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如果小行星撞击发生在地球生物非常多样的时期,恐龙就有可能在这场撞击中幸存,那么今天的世界恐怕就会是另一番模样。化石记录表明,在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不飞的恐龙突然消失。过去几十年来,科学家一直在探索为何会这样以及这究竟是怎样发生的。他们已经对这一点达成共识:当时,一颗直径10千米的小行星撞在了今天墨西哥尤卡坦半岛所在地,这次事件在恐龙  相似文献   

2.
正2020年2月15日,美国科学家发现地球多了一颗天然卫星——虽然在巡天望远镜的视野里,这个绕地球运转的小行星只是一个像素点。消息传出后,世界各地的天文台都开始寻找这颗小行星。全球众多天文台的持续观测都证实了这颗小行星在围绕地球运转。轨道计算结果更让人哑然。原来这颗小行星早在2015~2016年就进入了绕地轨道,而我  相似文献   

3.
美国宇航局最近宣布,他们将从一颗小行星表面选择一块大石头,把它送进月球轨道。这颗小行星将在2019年选定,目前倾向于选择的对象是小行星“2008 EV5”。执行这一任务的飞船将在2020年12月发射,它将花大约两年时间,飞抵距离地球最近的一条小行星带中的这颗小行星。抵达后,它将提取小行星表面一块直径大约4米的岩石。接着,飞船将用215~400天时间环绕小行星飞行,借助小行星的引力把这块岩石送入一个不同的轨道。下一步,大约在2025年,飞船将把石头放进一个稳定的绕月轨道。到那时,宇航员将可能与这块石头会合并提取样本。一旦成功,这将是首次刻意把一块重重的太空岩石放到地球附近。从这块岩石采集的信息,将有助于科学家更多了解它所来自的小行星类型。这项任务不仅是为载人登陆火星做准备,而且将是测试行星防御策略的一个好机会。当飞船造访目标小行星时,飞船将被轻轻推到一个不同的轨道,这能让科学家测试一种让大型近地小行星转向、从而避免与地球相撞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视野     
<正>太空提取小行星岩石送进绕月轨道space美国宇航局最近宣布,他们将从一颗小行星表面选择一块大石头,把它送进月球轨道。这颗小行星将在2019年选定,目前倾向于选择的对象是小行星"2008 EV5"。执行这一任务的飞船将在2020年12月发射,它将花大约两年时间,飞抵距离地球最近的一条小行星带中的这颗小行星。抵达后,它将提取小行星表面一块直径大约4米的岩石。接着,飞船将用215~400天时间环绕小行星飞行,借助小行星的引力把这块岩石送入一个不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科学家普遍认为6500万年前的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了恐龙大灭绝,然而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古生物教授乔治·波尔纳却在新书<谁在咬恐龙?昆虫病菌和白垩纪之死>中提出惊人理论:虽然小行星撞地给地球带来了巨大的生态灾难,然而,恐龙事实上却是被带有病菌的吸血昆虫给灭绝的,也就是说,是昆虫引发的瘟疫造成了恐龙大灭绝.  相似文献   

6.
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约几千米的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了恐龙和三分之二其他物种的灭亡。如今地球与人类会不会有类似的命运?  相似文献   

7.
余楚 《科学》2008,60(1):18-18
6500万年前的自垩纪.地球上包括恐龙在内的大多数物种都灭绝了。关于这次大灾难发生的原因总是众说纷纭。但科学界一致认同的假说是小行星撞击地球说:有一颗直径约10公里的小行星猛烈撞击地球。撞击时扬起的尘埃飘浮在大气中,遮蔽了阳光.使地球一片黑暗,并持续了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8.
《科学之友》2008,(4):58
长期以来,科学家普遍认为6500万年前的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了恐龙大灭绝,然而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古生物教授乔治·波尔纳却在新书《谁在咬恐龙?昆虫病菌和白垩纪之死》中提出惊人理  相似文献   

9.
去年11月,美国海尔天文台的查理斯·科瓦尔在搜索彗星时发现了一颗小行星。他的轨道在土星(离太阳9.5天文单位)和海王星(165天文单位)轨道之间,大约离太阳24亿公里。这是迄今已知小行星中离太阳最远的。大家知道,在火星(1.5天文单位)和木星(5.2天文单位)轨道当中存在着小行星带。绝大多数小行星都在木星内侧,环绕着太阳公转着。个别的可能达到木星外侧。但也有少数小行星,它的轨道比地球更接近太阳。象1976年发现的小行星,它公转周期比地球还短。  相似文献   

10.
<正>恐龙为什么会灭绝?几十年来最流行的观点是:6500万年前,一颗巨型小行星在当今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附近撞击地球,引发全球气候改变而最终导致大灭绝。  相似文献   

11.
兰西 《科学之友》2006,(7):20-20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一颗小行星正风驰电掣奔向地球。为此,科学家决定发起一项离奇的末日救地球任务——“劫持”另一颗无害小行星,撞向这颗杀手小行星,从而使它偏离地球轨道!科学家设计“末日救地球”新法科学家相信,直径100m左右的小行星每隔几百年就会撞击一次地球,  相似文献   

12.
关于地球上造成恐龙绝灭的学说是这样的:由于一颗巨大的陨星、小行星或其他天体在六千五百万年前与地球发生碰撞,从而结束了统治地球达一亿六千万年之久的恐龙时代。这样的碰撞还不一定是一次的现象。这种灾变地球上可能定期发生过多次,因而在地球生物史上造成  相似文献   

13.
《大自然探索》2009,(1):5-5
2008年10月7日凌晨2时45分,一颗小行星在非洲上空爆炸并产生了一个火球。尽管类似的天地碰撞大约每一个月就会发生一次,但这次却是天文学家首次成功预测。这颗名为“2008TC3”的小行星的直径只有几米,它在撞击的前一天被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森市附近的勒蒙山天文台发现,天文学家立即计算出它正处于同地球相撞的轨道上,同时预测了它撞击地球的时间。  相似文献   

14.
650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毁灭了包括恐龙在内的地球上几乎所有个头较大的动物。然而,短吻鳄的祖先却奇迹般地躲过了那场浩劫,成功地活了下来,并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媒体报道了一颗编号为2000QWT 的小行星在2000年9月1日险撞地球,及美国天文学家发现至少还有900颗小天体可能危及地球的消息之后,引起了许多人对生存家园和自己命运的关注。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的行星专家为此发表文章认为900颗小行星威胁地球确有其事,但这绝不能说明地球受到的危险几事会增加。相反,这更说明了人类已经逐步掌握了小行星的运行规律和行踪。在科技日新月异的  相似文献   

16.
《大自然探索》2010,(7):4-4
<正>一个国际科学家团队近日宣布,他们对墨西哥希克苏鲁伯陨石坑的最新研究发现,一颗城市大小、直径约为15千米的小行星在6500万年前撞击了地球,导致恐龙以及当时地球一半物种灭绝。  相似文献   

17.
<正>恐龙曾经主宰地球,成为有史以来最为庞大的陆生动物。然而,6500万年前,恐龙称霸地球的时代突然结束。一个重大事件的发生,彻底改变了我们这个星球的面貌。有证据表明,一颗巨大的小行星曾撞向地球,留下了近200千米宽的陨石坑。猛烈的撞击导致大量灰尘和碎片抛上天空,弥漫在大气中,使地球被黑夜笼罩长达数月,并引发了其他灾难  相似文献   

18.
截击小行星     
20××年10月,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射电望远镜发现了一个危险的“杀手”──一颗宽度接近1.6千米的小行星,正以每小时10.8万千米以上的速度自太空猛冲向地球。初看起来,它像是一颗很普通的小行星,同成千上万颗在太阳系里疾飞的其他小行星没什么两样,除了一点──这颗正直冲向地球。 天文学家们紧急检查、又再次复核了他们的计算结果,但事态的严峻性没有改变:24小时之内,天地大碰撞就将发生。恐慌气氛迅速蔓延开来,要想发射火箭拦截这颗高速的太空巨石,使它转向或者干脆消灭了它,看来为时已晚。 以相当于1亿吨TN…  相似文献   

19.
通过近地小行星跟踪项目所提供的巡天影像,每个人都有机会发现新的小行星,并计算出它的轨道是否接近地球. 一颗百米直径的小行星,爆炸威力是广岛原子弹的200倍.这样的威胁是千年一遇,听起来是小概率,却是实实在在的风险.未来的泛星计划,就是要紧紧盯住每一颗与地球擦肩而过的小行星. 午夜,美国西南部海拔约2 700 m的莱蒙山天文台上,理查德·科瓦斯基检查了刚拍摄的影像:在群星的背景中,一个小光点发生了移动,这是一颗小行星在运动.此时是美国中部时间2008年10月6日凌晨1点半.凭借经验,科瓦斯基从速度上判断这颗星离地球很近.  相似文献   

20.
有很多人相信,6500万年前,正是由于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撞击产生的巨量灰烬包裹地球多年,在地球上造成持久的"核冬天",才导致了恐龙的灭绝。不过,热带蜜蜂和其他喜热昆虫继续在对这种理论提出挑战。最新考古证据表明,一种热带蜜蜂在6500万年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