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31例老年人(>60岁)非何杰金淋巴瘤临床治疗进行分析。治疗方案:CHOP(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硷及强的松)方案。将病人分为二组,A组:CHOP方案普通药物剂量组;B组:CHOP方案根据病人年龄及体质状态药物剂量减至A组的1/2~2/3。结果发现B组与A组完全缓解率基本一致,但是3年存活率明显高于A组,化疗相关残废率低于A组,化疗药物副作用亦低于A组。提示对老年人非何杰淋巴瘤适当减低化疗药物剂量,有利于提高疗效,保证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2.
<正>胃淋巴瘤是胃癌以外最常见的胃内恶性肿瘤,也是淋巴结外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主要发病部位,但该病胃镜下较难与胃癌、胃溃疡、胃假性淋巴瘤及胃嗜酸性肉芽肿溃疡相鉴别.胃镜下常规活俭诊断率为60%,因此,需要引起内镜医师的重视.我院于1998~1999年期间收治2例胃淋巴瘤的病人,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较多种单克隆和多克隆抗血清,采用 ABC 法对18例恶性淋巴瘤进行标记,其结果 OKT_9均呈阳性而 Cytokeratin 均呈阴性。B 细胞淋巴瘤有9例,B_1均呈阳性,B_2~ 5例、I_2~ 和 Leu 10~ 各7例,J_6~ 6例。T 细胞淋巴瘤有6例,T_4均呈阳性而 T_(8A)呈阴性,T_3~ 5例,Tac~ 5例、T_(11)~ 4例、T_6~ 2例。组织细胞性淋巴瘤有1例,何杰金氏淋巴瘤有2例,其瘤细胞和 R—S 细胞的Mol、2H_9和溶菌酶均呈阳性。根据标记结果对恶性淋巴瘤的细胞来源、常规切片诊断和预后等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拓扑替康 (topotecan)联合大剂量化疗治疗复发、难治性非霍杰金淋巴瘤 (NHL)的临床疗效、毒副作用、血浆LDH水平变化。方法 以拓扑替康联合大剂量Ara C、顺铂、地塞米松治疗复发、难治性NHL1 2例 ,其中复发 1 0例、难治 2例 ,治疗前后测定血浆LDH水平及常规血液、生化指标 ,评价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结果 临床总有效率 6 7% ,其中CR4 2 % ,PR2 5 % ,骨髓抑制明显 ,治疗后血浆LDH水平明显下降。结论 拓扑替康联合大剂量化疗治疗复发、难治性NHL疗效较好 ,毒副作用尚可耐受 ,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陈福民 《今日科技》2003,(12):43-43
2001年10月,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来了一位何姓患者,被确诊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这是一种难治性淋巴瘤。据患者自诉,他于当年初发现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以常规化疗4周后,肿大的淋巴结未能消退。经研究,医院采用一种新型“生物武器”给他治疗。治疗后,何先生肿大的淋巴结完全消退,两月后再进行一次巩固治疗,经多次复查都未发现肿瘤存在。今年9月22日,南方医院又与全国著名的肿瘤临床专家一道,为他和另一位治愈  相似文献   

6.
李化梅 《科技信息》2013,(22):110-110
目的:探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中bcl-2基因不同断裂点bcl-2基因重排的发生频率。方法:采用巢式PCR方法对30例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cl-2基因主要断裂点(MBR)和次要断裂点(MCR)进行检测,采用全自动凝胶成像系统对样本进行分析。结果:30例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中,主要断裂点(MBR)bcl-2基因重排频率为23.3%(7/30),其中滤泡性淋巴瘤(FL)发生频率为50%(2/4),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为27.2%(3/11),套细胞淋巴瘤(MCL)为20%(2/10)。进一步分析次要断裂点(MCR)发现,bcl-2基因重排频率为6.7%(2/30),滤泡性淋巴瘤(FL)发生频率25%(1/4),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为9%(1/11),其余病例均未检出。结论:bcl-2基因重排在滤泡性淋巴瘤中发生频率较高,其次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但次要断裂点bcl-2基因重排频率低。套细胞淋巴瘤中检测出bcl-2基因重排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按照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淋巴瘤最新分类标准,分析和总结新疆石河子地区125例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的临床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特点,以探讨其在B-NH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依据2001年WHO淋巴瘤新分类标准,运用临床病理形态观察及免疫组化对125例B-NHL进行临床病理研究.125例B-NHL患者发病平均年龄为47.6岁(1.5岁~81岁),男女发病比例为2.4:1.发生部位以淋巴结内为最常见(占60%),其次为胃肠道(占20%),还可见于涎腺等部位.按WHO分类,本组125例B-NHL确定了9个类型,未观察到淋巴结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脾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毛细胞白血病和B-前淋巴细胞白血病,其中最常见的3个类型依次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45例,36%),滤泡淋巴瘤(40例,32%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细胞淋巴瘤(22例,17.6% ).一些B-NHL的亚型有特异性免疫表型,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所帮助.病理形态是淋巴瘤诊断的基础,免疫表型在诊断和分型中起重要作用,二者与临床特征结合可使多数淋巴瘤得到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22例非何杰金氏病淋巴瘤(NHL)的中国患者和25例澳大利亚患者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的比较研究。两组患者的淋巴瘤组织切片均按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1983年的工作分类方案作了病理分型,并以免疫过氧化酶物法进行比较形态学的观察。中国组内的瀰漫型、混合细胞性(小裂核细胞和大细胞)和组织细胞性NHL,较澳大利亚组为多;瘤细胞的浆细胞样分化和瘤组织间质内的嗜酸性白细胞浸润亦然。细胞浆内免疫球蛋白的检出,中国组(尤以具有浆细胞样分化者)较澳大利亚组为低。瘤细胞浆内免疫球蛋白的重链,中国组以γ为主,澳大利亚组则属μ和α。轻链的分配在中国组内无明显差别,在澳大利亚组则以λ居多。作者并探讨了上述差异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观察吡喃阿霉素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恶性淋巴瘤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对40例恶性淋巴瘤患者行THP联合化疗,其中6例为霍奇金病,34例为非霍奇金淋巴瘤。采用CTOP或CTOPE方案,THP疗程量为60mg。CTOPE方案主要用于病变播散或高度恶性淋巴瘤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以盆腔包块为首发症状的妇科淋巴瘤的诊治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以盆腔包块为首发症状后经手术证实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断主要依靠手术病理.结果 9例患者中均出现腹胀、腹痛症状,仅少数出现全身症状.CA125高于200 U/mL者4例,伴腹水7例,伴胸水1例,深部淋巴结肿大的有2例.生存时间为2~56个月.结论淋巴瘤以盆腔包块为首发症状就诊,易误诊为卵巢癌.  相似文献   

11.
肝脏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primary non-Hodgkin’s lymphoma of theliver,PNHLL)指病变原发于肝脏,无肝脏外淋巴组织包括纵隔淋巴结和腹膜后淋巴结及骨髓侵犯的证据,临床上伴或不伴肝功能损害,有病理组织学结果得以确诊的淋巴瘤:现将我们收治的1例PNHLL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张玉芳 《甘肃科技》1996,12(4):31-31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伴恶性淋巴瘤分析张玉芳(兰医二院内科730030)慢性肝病伴恶性淋巴瘤者少见,乙型肝炎伴恶性淋巴瘤者罕见。本文从病理诊断恶性淋巴瘤中选出合并乙肝感染的17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我院近10年收治恶性淋巴瘤41例,同时行HEV血清学检查3...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胃恶性淋巴瘤的 X线表现 ,提高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 :本组选择经气钡双重造影检查 ,X线征象较典型的胃恶性淋巴瘤 7例 ,其中男性 5例 ,女性 2例 ,全部经胃镜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病变发生在胃窦部 5例 ,胃体部 1例 ,胃底部 1例。息肉结节型 3例 ,较大溃疡型 2例 ,肿块型 2例。结论 :气钡双重造影结合内窥镜及病理学检查是诊断胃恶性淋巴瘤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淋巴瘤的16层田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胃淋巴瘤的16层CT表现,包括病变部位、胃壁及粘膜改变。结果18例均为B细胞起源非霍奇金淋巴瘤。肿瘤呈弥漫浸润型11例,肿块型5例和节段溃疡型2例。16层CT平扫示肿瘤密度均匀14例,不均匀4例,16层CT增强扫描示病灶呈轻、中度均质增强16例,溃疡形成后增强不均匀2例。结论原发性胃淋巴瘤的16层CT表现特征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自动免疫组化筛查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融合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经病理检查确诊的554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采用Ventana抗ALK试剂和全自动免疫组化(IHC)染色检测ALK状态,分析ALK基因融合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特点和病理特征.结果本次研究的55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组织中,共筛选出34例ALK阳性,占6.14%;年龄60岁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ALK阳性率8.69%,明显高于年龄≥60岁的3.62%,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患者ALK阳性率6.71%高于女性5.2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形态学方面,34例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中28例为肺腺癌,6例为非肺腺癌.16例实体型为主腺癌合并黏液产生,7例腺泡型为主腺癌,1例为乳头型为主腺癌,4例为浸润性黏液腺癌,4例为鳞状细胞癌.EGFR基因突变检测显示:仅有1例合并该基因突变,其余均为野生型.9例IHC阳性样本,9例ALK基因融合非小细胞肺癌,9例IHC阴性样本经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和RT-PCR检测均为阴性结果,6例IHC染色可能为阳性,经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均显示为ALK融合阴性.结论 ALK基因融合肺癌是非小细胞肺癌一新的分子亚型,具有独特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形态;Ventana抗ALK试剂和IHC染色是检测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首选方法,对提高该类型肺癌的检出率及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 近些年来,加利福尼亚灵长类研究中心的非灵长类动物先后爆发了四次爱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第一次是在1969—1975年,发现42只恒河猴患有恶性淋巴瘤,并发病有禽细胞内分支杆菌病(11例),猿疱疹病毒(7例)和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变(5例)。其中10例细胞免疫功能异常。第二次爆发始于1976年,发生在室外饲养的54只断尾猴中。在两年半时间内,死亡率达76%。所确诊的疾病包括:禽细胞内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淋巴瘤的CT、MRI表现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脑淋巴瘤,分析其CT与MRI表现特点,并与病理资料对照分析。结果19例患者单发11例,多发8例,共发现32个病灶,多发病灶常呈区域性分布。病灶常位于大脑半球表浅部位和近中线部位。CT表现为边缘清楚的等或稍高密度;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多数呈等或稍高信号,所有病灶均明显强化,其中25个较均匀,7个病灶有小囊状或裂隙状无强化区,病灶形态呈“握拳样”或“团块样”,水肿和占位效应程度不一。病理上均为弥漫性B细胞淋巴瘤。结论病理基础决定脑淋巴瘤CT、MRI表现有一定特征,结合病灶部位、分布、形态、数目、密度、信号及强化等情况分析,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有利于临床治疗及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胃肠道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0例患者,经手术或病理活检确诊为胃肠道肿瘤,回顾分析其临床以及彩超诊断资料。结果本组30例患者经病理确诊,3例为胃淋巴瘤、4例为小肠平滑肌肉瘤、3例为胃部平滑肌肉瘤、7例为空结肠恶性间质瘤、13例为胃结肠腺癌,其中2例结肠腺瘤漏诊,彩超定位及定性诊断准确率均为93.3%。结论彩超用于胃肠道肿瘤的诊断,具有操作简便、患者的痛苦小且诊断符合率较高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邻近或转移性病变累及颈动脉间隙的影像特点.方法:搜集35例疾病经临床病理证实患者的影像资料,分析其病变累及颈动脉间隙的影像学表现.结果:转移性淋巴结20例(占57%)均推压、包绕颈动脉间隙内血管.淋巴瘤7例(占20%)均为推移颈动脉间隙内血管.其他病变(8例,占23%)如神经鞘瘤等均以推压为主,使颈动脉间隙内血管移位.10例恶性肿瘤及1例病灶感染(占31%)则表现为病变与血管之间的脂肪层消失.结论:转移性淋巴结多为包绕颈动脉间隙内的血管.淋巴瘤及良性肿块主要是推移颈动脉间隙内的血管.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布鲁顿氏酪氨酸激酶(Bruton’s tyrosine kinase,BTK)抑制剂伊布替尼对复发/难治性B细胞淋巴瘤治疗效果,为B细胞淋巴瘤提供一种无需化疗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多疗程化疗后效果欠佳的B细胞淋巴瘤Ⅳa期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BTK抑制剂伊布替尼治疗的效果。结果该患者对伊布替尼治疗敏感,预后良好。结论新型靶向药物BTK抑制剂伊布替尼对难治或复发的B细胞淋巴瘤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