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982年至今,我国出生性别比呈现持续偏高的态势,2000年河北省出生性别比在全国排第13位,邢台市在河北省位居第二。出生性别比持续偏高将对个人、家庭和社会产生种种不良影响。结合邢台市治理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的实际情况、已取得的成果和尚存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 自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生育率出现了急速且持续的下降,人口控制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任何收益都有代价,在我国实现低生育的同时,也出现了出生性别比偏高等一系列问题。 经验数据表明,出生性别比的正常范围一般在103~107。而自80年代,尤其是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出生性别比出现了偏高且持续上升的趋势。1980年我国的出生性别比为 107.4, 1985年上升为 111.4, 1990年达到 114. 73, 1995年更高达117. 4。因此,海内外对我国出生性别比偏高可能引起…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 自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生育率出现了急速且持续的下降,人口控制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任何收益都有代价,在我国实现低生育的同时,也出现了出生性别比偏高等一系列问题。 经验数据表明,出生性别比的正常范围一般在103~107。而自80年代,尤其是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出生性别比出现了偏高且持续上升的趋势。1980年我国的出生性别比为 107.4, 1985年上升为 111.4, 1990年达到 114. 73, 1995年更高达117. 4。因此,海内外对我国出生性别比偏高可能引起的婚姻后果表示了广泛的关注与担忧。甚至以此作为中国应放松与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理由。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中国人口发展中新出现的老龄化进程加速、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以及乡村人口城镇化等因素.建立了一个离散型人口发展模型,预测出未来45年的全国人口数,老龄化比例及男女性别比.在此基础上我们引入了“社会和谐度”的概念,建立了社会和谐度的优化模型,并提出建议性的人口调节政策。  相似文献   

5.
首先概括总结了目前山东省人口性别比三方面特点,即建国后性别比先升后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少儿组人口性别比偏高以及性别比尤其是少儿人口性别比的地区差异明显.然后根据上述特点做了较为客观和全面的成因分析,并指出可能导致的三方面的后果~直接导致婚姻拥挤、间接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就业结构的优化.最后在从人口转变理论角度对山东省出生性别偏高现象做了合理解释的前提下,针对山东省人口性别比的现状特点提出了大力发展鲁西南和鲁西北地区的农村经济、严格控制异常出生性别比的产生和积极应对未来婚配失调等三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应用人口社会学的统计分析方法 ,讨论了我国汉族人口的出生性别比与少数民族妇女从边疆迁徙到内地省区之间的关系。从云南拉祜族和佤族妇女的婚姻迁徙人口统计数据中看到 ,某些汉族农村出生性别比升高后 ,逐渐突出的婚姻挤压问题引发了少数民族妇女的婚姻迁徙 ,并从而使得部分小规模的少数民族社会面临更大的婚姻挤压和其他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7.
根据我国人口出现的新特点,如老龄化进程加速、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以及乡村人口城镇化等因素,建立一个城乡人口流动关系的模型,并对我国短期内的人口做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该人口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8.
随着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战略的不断推进,重庆市人口出生增长率明显下降。出生人口性别比不断上升,明显超过国际标准值,尤其是重庆市农村出生人口性别比严重偏高。对重庆市农村出生人口性别比严重偏高的现象、影响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9.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政府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安徽省出生人口性别比就开始出现失衡现象,这是多种因素综合产生的结果。它造成了人口结构的不合理,同时还严重影响婚姻市场的配对、人口再生产以及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必须采取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运用社会公共政策等措施来影响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弱化人们的性别偏好,使出生性别比失衡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2010年"六普"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各省市出生人口性别比的空间特征,并基于空间模型检验了经济、教育、医疗及计划生育政策对我国各省域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影响,本文的分析表明我国省域人口性别比集聚现象比较明显,有相似属性值的地方聚集在一起,整体呈现出东高西低的格局,在考虑了空间因素后,经济、教育、医疗及计划生育政策对性别比的影响有了明显改变,再次肯定了地理因素对性别比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