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燕子每年会从寒冷的北方飞到暖和的南方过冬,春暖花开时则会从炎热的南方飞到温暖的北方繁殖后代. 自然界中不少鸟儿都像小燕子那样有迁徙的习性.它们迁徙大多是为了躲避北方的酷寒天气,越是靠北的寒冷区域,鸟儿迁徙的比例越大.鸟儿迁徙的距离少则几百千米,多则数千千米.在如此漫长的迁徙旅途中,它们为何不会迷路呢?科学家很早就推测,鸟儿体内有导航系统可以感知地球磁场,指挥鸟儿按照正确的路线迁徙. 鸟儿体内的导航系统究竟是什么?多年来没有确切的答案.最近,澳大利亚科学家认为他们可能找到了鸟儿导航之谜的谜底.研究发现,鸟儿的耳朵内藏有铁质小球,它就如同一个指南针一样可以帮助鸟儿导航,让鸟儿始终不会偏离正确的路线.  相似文献   

2.
有的动物,或飞翔、或游泳、或爬行、或慢跑、或疾驰,或从南到北从北到南,顺时针或逆时针,白昼或黑夜,单独或群体,飞越山川湖海,进行着大自然中颇为壮观又令人迷惑不解的旅行——迁徒。动物的迁移是壮观而又神秘的。为什么一些动物每年都要迁徙而另一些动物停留不动?为什么动物能一代一代地都按照同一路线旅行最后到达同一个栖息地?它们又是如何确切地知道何时离开、何时归来的时间呢?利用一种放射性化学制品,结合声纳和微型发射机,生物学  相似文献   

3.
鹆鹬(heng yu)类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栖息于内陆或沿海水陆交汇的滩涂湿地环境,是涉水生活的水鸟.它们绝大多数都有长途迁徙的习性,每年春天不远万里从南半球飞到北半球的北方繁殖.最远可达北极圈附近.秋天它们又飞往南方越冬.  相似文献   

4.
导航的方式现代导航广泛用于海上航行、水下潜航、陆上行驶、空中飞翔和去球外空间遨游。它的目的是指引航路和避免碰撞,在军事上还用于对敌方的目标进行截击。为此,就必须测量运动体的加速度、速度和位置,以及在特定时间所处的位置等信息。导航是一门研究运动体从一处到达另一处的运动的科学。动物导航也必定遵循这种方式(当然,在外空间没有动物)。它们需要寻找去生息之地的道路;它们需要避开天敌和捕捉猎物,但它们进行的测量是相同的,它们必须检测加速度、速度和位置。此外,它  相似文献   

5.
从花纹鹅到产卵的鲑鱼,动物世界拥有许多著名的航海家。然而,科学家最近发现了它们中最优秀的成员其实是龙虾。一种多刺的龙虾生活在加勒比海,它们的自我导航能力是惊人的。从它们身上科学家发现了新的线索——动物利用地球引力移动和迁徙。  相似文献   

6.
黑熊     
《知识就是力量》2009,(9):F0004-F0004
黑熊毛被漆黑色,胸部具有白色或黄白色月牙形斑纹;头宽而圆,吻鼻部棕褐色或赭色,下颏白色。林栖动物,主要栖息于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南方的热带雨林和东北的柞树林都有栖息。在西藏东南部谷地,从低海拔的常绿阔叶林、季雨林,到海拨4000米左右的山地寒温带针叶林都有它们的踪迹。黑熊为杂食性,寿命一般为30年。  相似文献   

7.
田兰香  潘永信 《科学通报》2019,64(8):中插2,761-772
地球上生物的起源和演化都在地球磁场的重要保护中进行.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动物具有了感磁能力以适应地磁场环境,从而帮助动物能够更好地完成其生理活动.揭示地磁场变化与生物圈演化之间的联系,理解现在、过去和未来地磁场变化的生物学效应是生物地磁学研究的主要目标.已有研究发现,许多动物可利用地磁场信息进行定向和导航;地磁场是维持地球生物正常的生理活动和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环境因子.本文围绕地磁场与动物地磁导航以及地磁场减弱对动物的可能影响两个方面进行评述.主要阐述动物地磁导航研究在行为学、神经生理学、生物磁学等方面的进展和有关动物感磁机理的3种假说:电磁感应假说、基于磁铁矿感磁假说和基于自由基感磁假说.讨论地磁场变化(磁场强度降低)引起动物生理活动和生长发育异常等多方面的生物学效应,并提出磁场变化引起生物学效应的3种可能途径:磁性金属途径、自由基途径和骨架蛋白途径.细胞内的磁性物质、自由基产物或骨架蛋白可能是动物响应磁场的中介物,它们引起生物体不同水平上的效应.随着现代多学科交叉融合和新实验技术的应用,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可以更加准确地在分子水平上解析出动物响应地磁场变化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8.
<正>地球上的任何生命体,无论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微生物、植物还是动物,都需要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生存和繁衍。相较于其他生命体,病毒的结构更为简单。为了实现更加高效、快速的传播,病毒在结构上舍弃更多的部分,仅由蛋白质与一个核酸分子构成。故而,它们不能像其他生命体一样,直接或间接从自然环境中获取能量和营养物质,那它们又是如何在长达亿万年的时间里生生不息地繁衍的呢?  相似文献   

9.
利用动物排雷,是古今军队使用动物士兵的一种较为常用的做法,战绩也特别突出。如二战中,苏军六万多条军犬参战,它们除负责情报传递、运送弹药、救助伤费外,还荡除了303座城镇的地雷;为清除德军在诺曼底海滩埋设的地雷,法国人把羊群赶过沙滩;1942年瑞典人秘密试验让海豹清扫水雷,还让它们带水雷去炸德国的潜艇。近些年来,美、俄、日等国海军还专门训练海鲸、海豹、海狮、海豚等海洋动物,不仅让它们参与军事导航、侦察、排雷等活动,还让它们携载炸药、水雷,甚至让它们充当自杀性“敢死队员”……  相似文献   

10.
创造力是人类诞生以来最古老、最骄傲的特征之一。从旧石器时代开始,人类便充当起世界改造者的角色。但是,动物们呢——它们有创造力吗?它们有自己的文化吗?为什么动物要努力地改变其身处的环境?科学家发现了这种创造力的根源。  相似文献   

11.
《大自然探索》2014,(4):6-6
正科学家最近发现,当磁场状况稳定时,狗儿会只面朝北方或南方排便或给地盘做标记,这意味着它们能感知地球磁场。以往的研究显示,牛、鹿和狐狸等能感知地球磁场,但这项新研究首次表明哺乳动物不仅能感知地球磁场,而且会对天然磁场变化采取特异行为。许多养狗人都知道自己的狗儿有良好的方向感,  相似文献   

12.
光线与动物     
我们都知道人和动物对光线很敏感。人在白天工作,黑夜睡眠。一些动物也在白天活动捕食,夜间休息。而另外一些动物则相反,白天蛰居穴中,黑夜精神抖擞地活动。但究竟亮到什么程度、暗到什么程度才是它们的高峰活动期,也就是它们体内的“生物钟”究竟怎样运行,以及为什么要这样运行,研究者就比较少了。  相似文献   

13.
当许多人梦想着飞向太空的时候。不少其他种类的动物和植物已经和航天员一起飞向了太空。最近,有两只飞上太空的蜘蛛成为航天明星,因为它们在太空失重的情况下也能结网。其实,在航天的历史上,升上太空的动物远比人多得多。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去太空旅游的时候,也能带上自己心爱的宠物一起上太空。  相似文献   

14.
付子英  唐佳  陈其才 《科学通报》2020,65(8):656-664
揭开人和动物大脑方位感知与空间导航的秘密,一直是一个令人着迷的问题.科学家通过对大鼠和蝙蝠等动物近50年的研究,使我们对大脑二维(2 dimension, 2D)导航的神经基础有了较清楚的认识.研究发现,在海马和内嗅皮质等脑区有专门的导航细胞,包括位置细胞、网格细胞、边界细胞、头朝向细胞等.这些细胞及它们的"细胞域"可为2D空间导航提供"空间认知地图"或"心灵环境地图"和"指南针".然而,人和大量动物都生活在三维(3 dimension, 3D)空间中,大脑如何完成3D空间环境下的定位和导航?近年来,通过对爬行和飞行状态蝙蝠的研究,发现参与2D导航的那些细胞在3D空间下反应特性和模式均发生明显变化;蝙蝠属于社会性和群居性动物,研究还发现在其海马内存在社交位置细胞和目标方向角调谐细胞,分别负责获取环境中其他蝙蝠位置的踪迹信息以及目标的方向信息.由此可见,脑内这些空间定位细胞构成了导航的神经基础,并经过复杂的功能整合,构成了一个位于脑内的"微型全球定位系统",且在细胞水平上阐释了这种高级认知功能的原理.本文简要介绍了Nachum Ulanovsky等人近些年对蝙蝠大脑3D导航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欧阳军 《科学之友》2003,(12):18-19
众所周知,在自然界里,动物是以直接或间接噬食植物来维持生命的,而植物则是依赖自己的能力,从无机界直接摄取和制造维护生命所需的营养物质的。不过,也有例外,有少数植物会捕捉动物来补充自己的营养需要。研究表明,会捕捉动物的“食肉”植物大多都是生长于贫瘠的土地或沼泽,由于没有充足的矿物质供应,它们不得不学会这种特殊的本领。食肉植物通常都要具备3个条件:①具有诱捕动物的香饵或伪装,如气味、颜色、花蜜等等,②拥有  相似文献   

16.
野生动物大多畏惧人类,有趣的是,在非洲有一种小鸟,竟和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称得上是一种共生现象,尽管生物共生在自然界中并不罕见,但动物和人类共生却非常独特,令人惊叹不已。在非洲一些地区生存着一种灰色小鸟,名叫响蜜啄木鸟,它们是寻找野蜂窝的能手。当在森林中发现一处野蜂窝后,它就马上飞向附近的村庄,从  相似文献   

17.
在所有感觉器官中,眼睛大概是最变化多样的。数百万年的进化已经形成了10种以上的动物视力系统,每一种都要特别适应它们各自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正>蝙蝠具有回声定位的绝技,这一绝技使它可以很容易地从杂乱的回声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利用回声定位导航和捕食。但人类要模仿它们的本领却不是件容易事。科学家一直在探索——比利时感官生态学家西蒙,正在用自己在蝙蝠导航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开发机器人的回声导航技术。时间回到2007年3月的一个雨夜。当时,还在读研究生的西蒙独自一人来到古巴的热带雨林中考察。他先前在杂志上看到当地一种藤蔓植物的碟状叶子照片后,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测 :  相似文献   

19.
一切动物出于自身生理调节的需要,都在周而复始的活动节律中生活。在人工饲养动物的过程中,我们只有自觉地认识、掌握和强化它们的活动节律,才能保证动物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风中之烛     
在草长莺飞的南方春天,布布登上了飞向澳洲的班机。我流着泪说布布你要好好照顾自己。布布拍拍我的脸笑着答:“等我的邮件。”布布的第一封邮件如期而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