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各类单体基团转移聚合嵌段共聚的基本规律,发现当不同种类GTP单体混合投料时,不能得到无规共聚物,只能得到活性最大单体的均聚物。嵌段共聚的合理加料顺序依次为:甲基丙烯酸酯类、丙烯酸酯类、丙烯腈。实验结果表明甲基丙烯酸酯类GTP活性链端(1)比丙烯酸酯类GTP活性链端(2)的引发活性高。而异构化失活的速度是2大于1。此外,还俣成和表征了一系列二元嵌段共聚物。  相似文献   

2.
聚硅烷共聚物的合成及表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二甘醇二甲醚和15-冠-5为螯合剂,根据Wurtz还原反应合成了多种聚硅烷共聚物,进行了GPC,UV,^1H-NMR和FT-IR表征。发现在聚硅烷共聚物的合成中单体的投料比与产物中相应链节的共聚比相近,并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初步解释;在FT-IR谱中观察到含有与硅链直接相连的侧苯基的聚硅烷的苯环骨架,在1600cm^-1附近的特征振动峰收缩到极弱强度,甚至消除。  相似文献   

3.
用游离基溶液聚合方法合成了乙酸乙烯酯—乙烯基吡咯烷酮(Vp)共聚物。研究了反应条件对共聚合反应的影响和共聚物组成与转化率的关系,并从元素分析和 ̄(13)CNMR的结果计算得体系的竞聚率r_1,r_2分别为0.282±0.037和0.278±0.041;r_2分别为3.75±0.28和3.70±0.29.结果表明:引发剂浓度小和投料比中单体Vp的含量高,有利于生成特性粘度[η]大的共聚物,反应时间长,[η]下降,共聚物组成与转化率的关系与用Mayo-Lewis式处理得到的结果基本符合; ̄(13)CNMR测定链段序列分布的结果与用末端基效应模型计算的结果一致。因此,认为是以末端基效应模型机理进行,DSC测定结果显示出共聚物玻璃化温度与组成关系符合FOX方程,说明共聚物为无规共聚物。  相似文献   

4.
叙述了7-亚甲基-1,4,6-三氧螺[4,4]壬烷与给电子单体醋酸乙烯酯(VA)、受电子单体丙烯酸甲酯(MA)和丙烯腈(AN)的自由基共聚合反应。分析共聚物的红外、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确定了共聚物的结构,该螺环单体能与VA很好共聚,共聚物的组成比和产率受温度的影响。当与MA、AN共聚时,投料比影响共聚物产率,而不影响共聚物组成比。通过对CT络合物研究,探讨了共聚反应机理。对取代基影响共聚活性,共聚物结构作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以2-碘苯甲酸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制得2-(2'-碘苯甲酰)-氧-甲基丙烯酸乙酯(2-IEMA),并用乳糖内酯与2-氨乙基甲基丙烯酸甲酯盐酸盐反应得到2-乳糖氨乙基甲基丙烯酸甲酯(LAMA),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的方法将这两种单体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共聚,合成一系列不同组成的X光显影的三元共聚物P(2-IEMA-LAMA-MMA)(MLIx).利用1H NMR计算该共聚物中三种不同结构单元的摩尔分数比,结果表明其与投料比基本吻合.GPC测得该共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均小于1.6.X光显影性测试表明,共聚物具有很好的显影性.  相似文献   

6.
本工作以正丁基溴为引发剂,卤化亚铜/联吡啶(bpy)为催化剂,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与末端为丙烯酰胺基的聚氧化乙烯(PEO)大单体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反应,得到了实测分子量与理论分子量相近,分子量分布较窄,有预期结构的接枝共聚物,用IR,1HNMR,VPO,GPC,DSC等进行了表征,并对共聚物的组成和分子量受单体总浓度、投料比、引发剂及反应时间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环己酮为溶剂,用半连续溶液聚合法合成了苯乙烯-co-N-苯基马来酰亚胺无规共聚物.通过调节单体投料比,制得含N-苯基马来酰亚胺质量分数为17%~55%之间的二元共聚物.采用FTIR、元素分析、13CNMR技术对共聚物的化学组成、链序列结构进行了测试表征.证明该共聚物链序列结构无规、化学组成均一,这种结构特征将大大提高其与被改性的基体树脂的相容性.此外,用DSC,TGA对共聚物的热性能进行研究,得出共聚物组成中N-苯基马来酰亚胺的含量与其耐热性及热稳定性的规律曲线.随着N-苯基马来酰亚胺含量的增加,共聚物耐热性和热稳定性均明显提高.所以该共聚物是一种理想的树脂耐热改性剂.  相似文献   

8.
正丁基锂-叔丁氧基钾引发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合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正丁基锂-叔丁氧基钾引发体系合成溶液丁苯橡胶,调节叔丁氧基钾与正丁基 锂的比例,可以获得不同转化率下共聚物组成与原料组成几乎一致的宏观无规共聚物。 在一定的K/Li比下,改变正丁基锂浓度可调节共聚物分子量。从产物的无规性(无 宏观嵌段聚苯乙烯)和分子量分布较窄两点出发,讨论了Li-K两活性种互换的机理。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四元丙烯酸酯共聚物(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丙烯酸)。通过DSC和GPC分析了共聚物的组成和分子量分布。经二乙氨基乙醇(DEAE)中和的共聚物加水调制得微乳液。利用旋转粘度计研究了微乳液及其室温交联体系的流变行为,测定了剪切应力(τ)剪切速率(D)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微乳液的流动指数n近似于1,属牛顿流体;其交联体系则属非牛顿流体,并具有触变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离子型聚合方法,合成了聚醚聚酯共聚物,改变了长期以来这类聚合物只能用逐步缩聚机理合成的状况.采用离子型聚合机理合成这类聚合物,可以做到用投料比控制共聚物的组成比,使共聚物的组成可以任意调整,用两种单体即可以合成性能各异的一系列聚合物.讨论了在8、18、32℃条件下,四氢呋喃(THF)和邻苯二甲酸酐(PAH)共聚合的动力学行为,并测定了3个温度条件下THF的聚合速度常数分别是6.3、13.6、37.2×10-3L/(mol·s);PAH的聚合速度常数分别是7.5、9.8、30.0×10-4L/(mol·s)  相似文献   

11.
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亲水性单体丙烯酸、亲油性大分子单体FA-3[CH2=CHCOOCH2CH2-(OCOCH2CH2CH2CH2CH2)3OH]在乙醇/水的混合溶剂中进行自由基共聚,合成了双亲性无规共聚物,用红外光谱仪、凝胶色谱仪、差式扫描量热仪对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单体配比对共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Mn)和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单体中FA-3含量的增加,Mn及Tg均下降,观察了投料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引发剂用量对反应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投料比对转化率影响最大,该双亲性共聚物在醇/水混合溶剂中可自组装成胶束,用透射电镜表征了胶束的形态。  相似文献   

12.
相变调温PET-PEG嵌段共聚物的性能和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酯交换法合成了一系列的PFT-PEG(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经DSC测试证明它们具有不同的常温相变温区,且常温相变来自于嵌段共聚物中的PEG链段。用FTIR,^1H—NMR表征了共聚物的结构,结果表明其是以PET硬链段封端的多嵌段共聚物,PEG软链段保有一定长度,PEG软链段含量受所投原料比例影响。通过改变加入的PEG相对分子质量和PEG/DMT投料比可控制PET-PEG嵌段共聚物相转变的热性能。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把非线性规划中单纯形法的思想与蒙特卡罗方法相结合,提出了高转化率下共聚合反应体系的竞聚率与序列分布的蒙特卡罗计算法。以丁二烯(Bd)-苯乙烯(St)共聚体系在环己烷中用正丁基锂引发、添加二甘醇二甲醚(DG)((DG)/[n-BuLi)=0.5,50℃)为例,求得了表观竞聚率(B=2.27,s=0.077)、共聚物组成与配料比的关系、共聚物组成与转化率的关系和共聚物的序列分布及共聚物的三元组含量。  相似文献   

14.
以4.4’-二氟二苯酮,4,4’-二氯二苯砜和双酚S为单体,通过溶液缩聚法合成了聚芳醚酮砜共聚物系列样品,并用IR,DSC,TGA和动态粘弹谱仪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共聚物是无定形聚合物,其热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介于聚醚酮醚砜和聚醚砜之间,共聚物的T_g随组成的变化符合Fox方程,酮类组分有利于提高共聚物的耐高温性能。  相似文献   

15.
采用红外光谱法测定了不同转化率DBTM-St-MMA三元共聚体系共聚物的组成。根据改进的欧拉公式,解得Alfrey-Goldfinger微分方程的数值积分,将单纯形调优法与数值积分法相结合,建立数学模型并编写微机程序。应用所编制的程序,根据三元共聚体系的起始组成和不同转化率下共聚物的组成,计算该三元共聚体系单体的竞聚率。  相似文献   

16.
测定了不同的共聚物样品在海水中的释放曲线,发现分子量大小、分子量分布及共聚物组成是影响其释放性能的三个主要因素,共聚物样品的初期释放速率主要受控于分子量的分布;在进入释放平稳期后,释放速率则取决于共聚物中TBTM单元的含量,进入平稳期的时间长短与共聚物的分子量大小及分布有相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以PEO-Br为大分子引发剂,通过ATRP法合成了一组两亲性两嵌段共聚物PEO45-bPtBAx(x=28,35,53).采用HNMR、FTIR、SEC和TEM对产物进行了表征,讨论了投料比对控制产物的分子链结构,分子量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tBA的转化率较高,1 H NMR结果显示成功制得目标产物,所得嵌段共聚物均具有极窄的分子量分布(Mw/Mn≤1.07).在tBA相对于PEO-Br的投料比较小时可以对嵌段共聚物结构进行精确调控.tBA投入量的增大会导致分子量分布变宽及引发效率下降.PEO45-b-PtBA35被成功水解为PEO45-b-PAA35,在中性水溶液中PEO45-b-PAA35自组装形成了分散较为均匀的球形胶束.  相似文献   

18.
为制备聚丙烯纤雄改性用的添加剂,考虑在聚苯乙烯上接枝极性官能团。采用了苯乙烯与丙烯酸系单体水相悬浮共聚的方法在其分子链上引入羧酸根。通过控制引发刑的添加量以控制聚合产物相时分子质量及分布,以满足纤维改性的使用。并通过采用傅立叶红外(FTIR)谱图中羰基在波数1740~1720cm^-1处的特征峰和苯环在1600cm^-1处的峰高比对丙烯酸类单体在共聚物中的含量进行测算。结果证实中和度对共聚比的影响较大,丙烯酸和丙烯酸酯类单体的共聚比与投料比接近。  相似文献   

19.
测定了不同的共聚物样品在海水中的释放曲线,发现分子量大小、分子量分布及共聚物组成是影响其释放性能的三个主要因素.共聚物样品的初期释放速率主要受控于分子量的分布;在进入释放平稳期后,释放速率则取决于共聚物中TBTM单元的含量;进入平稳期的时间长短与共聚物的分子量大小及分布有相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聚乙二醇-聚乙烯亚胺共聚物的制备及其表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亲水的聚乙二醇对聚乙烯亚胺进行改性,制备适用于基因转染的非病毒类载体。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活化聚乙二醇,再与聚乙烯亚胺反应,两步法合成了聚乙二醇-聚乙烯亚胺(PEG—PEI)嵌段共聚物,分别用IR、^1H NMR、GPC、DSC列共聚物进行了表征。在IR谱图上可见mPEG—NCO中异氰酸基、及PEG—PEI中脲基的特征峰;根据^1H NMR谱图计算表明,此聚合反应为可控反应,通过调节PEG与PEI的投料比例可控制共聚物组成及相对分子质量;GPC曲线上共聚物为一单峰,与PEG和PEI均聚物峰位置不同,表明产物是PEGPE共聚物,DSC分析也表明共聚物Tm。较均聚物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这是PEG和PEI两种嵌段相互缠结的结果。因此证明成功合成了PEG—PEI共聚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