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读完何孝充先生撰写的“梅花奖应运而生、因势而变”(见《中国戏剧》2002年第10期)。首先应感谢何先生对创办“中国戏剧梅花奖”的初衷、规模、影响进行了详细和全面的说明,使戏剧工作爱好者和关心戏剧事业的观众对“梅花奖”设立的来龙去脉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以长篇小说《琳达》入围首届梁晓声青年文学奖的作家王嘉馨,接续了老舍、汪曾祺等作家小说与戏剧的“两栖创作”传统,其小说内部的戏剧性也就显得有迹可循。从戏剧冲突看,王嘉馨的小说集《织锦缎》中阿胖嫂、小何、琳达等这些丰富的上海女性群像,既有新女性与旧女性、个人与时代的外部冲突,也有人物自我内心的冲突。从戏剧情境看,精心安排的事件中,女性的命运借由贯连的事件展开,她们的性格也在不同的情境中得以丰富。一些突发的偶然情节,既加强了小说的戏剧化效果,又凸显了人物的真实性格,显示了作家对人生存境况的关切;戏剧悬念则以女性命运的沉浮这一总悬念与层出不穷的小悬念共同营造了小说的戏剧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戏剧源远流长,但在封建社会儒学价值观的支配下,无法进入“大雅之堂”。对中国古代戏曲做出杰出贡献者,当推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他的《宋元戏曲史》开了中国古典戏曲研究之先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少数民族戏剧也被纳入研究者的视野。1963年,中国少数民族戏剧研究的开创者、著名戏剧学学者曲六乙  相似文献   

4.
《樱桃园》戏剧冲突的淡化,戏剧的生活化是契诃夫一直追求的目标,契诃夫的戏剧走出传统现实主义戏剧的美学范畴,这一特色直接影响后来的现代派戏剧。“停顿”是契诃夫的戏剧节奏的最主要的律动。也是现实生活本身的节奏,这是剧作家深刻理解生活规律的真实记录。《樱桃园》的戏剧结构削弱了戏剧冲突和戏剧悬念,这种戏剧结构无法靠戏剧性来取胜,这同契诃夫追求戏剧生活化的美学思想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5.
关汉卿剧作的戏剧冲突与人物性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汉卿在戏剧方面之所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关键在于他能够娴熟地运用戏剧冲突来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他的成功经验有以下几个方面:设计戏剧冲突,是塑造人物形象的关键;人物性格的主要方面,是由主要冲突来表现的;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是由多种戏剧冲突来表现的;戏剧冲突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不断充实人物性格的过程;人物心理上的矛盾冲突,也是表现人物性格的重要一环;设计人物自身言行的矛盾冲突,也是表现人物性格的艺术手段。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我国新时期小剧场戏剧的创作和演出实践,着重探讨了小剧场戏剧艺术功能的新特征。即:社会道德教育功能失去霸主地位,审美教育功能代之而起;感官娱乐功能渐趋减弱,审美娱乐功能相对增强;认识功能、启迪功能进一步强化;补偿功能、劝导功能获得独立地位;启蒙功能、预测功能得到新发展。文章最后指出,小剧场戏剧已改变了戏剧艺术功能单一化的传统格局,拓宽了戏剧艺术的功能范围,并为戏剧艺术功能多样化的美学理想预示了乐观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戏剧春秋》作为抗战时期以理论为主的大型戏剧刊物,在其出版的两年中通过设置专栏、特辑等形式组发了一批戏剧理论和批评文章,对“戏剧的民族形式问题”、“历史剧问题”、“国外现实主义戏剧理论”、“抗战剧运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对抗战戏剧理论的建设所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引领和推动大后方抗战剧运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大后方戏剧现象广阔复杂,可按“具体时空现象”分“超具体时空现象或成果”为标准进行分类。前一类现象包括“戏剧运动”、“戏剧组织”、“戏剧演出”;后一类现象包括“剧本”、“戏剧理论与评论”、“导、演、舞美艺术研究”、“戏剧建筑”;本文按此顺序对上述现象作了明确的分类与简明的描述。  相似文献   

9.
本文力求把老舍的戏剧创作和小说创作“打通”了来研究,找出老舍戏剧与其小说在现实主义、幽默、京味、史诗性等美学层面上的联系和沟通,从跨文体创作角度更加深入地把握和理解老舍戏剧的风格特点,同时也利于全面地了解老舍整个创作的流变.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叙事学界关注的是民间故事、神话和小说的叙事,而忽视了戏剧的叙事。通过对《哈姆莱特》的分析,可以发现其中的戏剧叙事策略:首先,戏剧中多个叙述者的外聚焦视角叙事不仅能揭示人物心理活动,而且还能造成一种特殊的叙事气氛,提高叙事强度并引导叙事发展;其次,作为“魔器”的“戏中戏”叙事是本剧叙事进程中的关键转折点;最后,哈姆莱特国王的鬼魂是叙事的“国王”,主宰着全剧的叙事走向。上述叙事策略显示出莎翁独到的戏剧叙事艺术,同时还泽被后世,促进了戏剧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易卜生的《玩偶之家》《群鬼》《海上夫人》3部戏剧讲述了3位女性在婚姻中的不同处境和际遇,体现出易卜生对于妇女在婚姻中走与不走的困惑与思考的历程,在主题上是一脉相承的,都是表现出剧作家对理想婚姻的热望。最终在他的戏剧中反映了妇女在婚姻中的出路在于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  相似文献   

12.
不仅介绍了鲁迅在提倡和发扬现代戏剧艺术方面曾作过的大量工作,同时阐述了他对戏剧艺术的独特见解,涉及到戏剧的许多根本问题,如戏剧的社会功用,戏剧和生活的关系,表演和欣赏等,至今仍可以给人们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13.
戏剧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时空艺术。在世界戏剧史上,戏剧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情节剧向现代戏剧的发展,出现了象征主义戏剧、荒诞戏剧等形式。时空艺术也变得多元化。中国当代戏剧在向西方戏剧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时空处理模式,对当代戏剧的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始于悲情 终于团圆——浅析中国古代戏剧的悲剧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戏剧中的悲剧不同于西方悲剧,它体现的是一种悲情的特点。悲情在中国古代戏剧作品主要表现为剧中主人公大多是社会结构和伦理道德体系中的弱者,同时戏剧冲突在戏剧的结尾处往往被处理为“大团圆”的模式。  相似文献   

15.
梁实秋独特的戏剧思想就是在中国传统戏剧的基础上,通过融汇西方的古典戏剧思想而形成。其戏剧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戏剧的本质:模仿;戏剧的核心:剧本;戏剧的作用:净化;戏剧的批评:判断这四个方面。这些思想中潜存着丰富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16.
戏剧中"假定"的艺术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戏剧艺术家为了把生活中的场面提炼到动人心魄和趣意盎然的程度,并着力表达他对生活的理解和评价,就必须致力于解决生活的无限性和戏剧的有限性的矛盾。“假定”是意外、巧合、偶然、震惊等手段的概括,是艺术家们解决这个矛盾并乐意运用的方法。纵观颈剧这一艺术形式有发生发展史,不仅是剧情,也包括剧场、演员和观众都是一种特殊的假定”。可认为没有“假定”就没有戏剧,一部成功的戏剧,就是艺术家对生活的一段巧妙的“假定”。  相似文献   

17.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戏剧改革措施,主要有推行戏剧教育、整理征集剧本以及审查制度改革三项。推行戏剧教育与整理征集剧本对戏剧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审查制度改革一方面改变了以往戏剧业审查混乱的局面,另一方面也是国民政府舆论钳制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徐洁 《科技资讯》2008,(13):189-189
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戏剧都起源于民间,和原始人祭祀神灵、欢庆节日的仪式密切联系在一起。但由于地理环境、社会经济、政治情况不同,民族习惯、文化意识、艺术传统的区别,中西戏剧在发展中走着不同的历史道路,在内容和艺术形式上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本文仅就中西戏剧的舞台表现形式作一比较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戏剧是在散文、诗歌高度繁荣后才发展形成的一种文学体裁,因为有了诗歌创作丰富经验,所以古典戏剧艺术成就是非常巨大的,甚至可以说已臻极致,古典戏剧艺术主要表现在“主脑”,“关目”与“语辞”三个方面,这些成功艺术技巧不仅使我国古典戏剧达到辉煌的创作高峰,也为现代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戏剧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其语言具有文学作品语言的共性。但戏剧主要通过人物台词塑造人物形象,推动剧情发展,加上舞台表演的需要,使戏剧语言具有了其他文学体裁所不具备的一些特性。同样,戏剧翻译也应具有自身的特性。从戏剧语言的口语性、通俗性、动作性和人物性等方面,对著名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成名作《天边外》的两个中译本进行对比分析,以此说明戏剧语言的这些特性是如何在戏剧翻译中得到体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