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地穴探秘     
黑漆漆的洞穴深处,泛起一片水光,是肯尼回来了。潜水员已经下去寻找他的同伴艾恩。在距地表400英尺的深处,艾恩进入一个U形地下河道勘测,却也再没有回来。胡奥它拉地穴是西半球最深的地穴。然而17年来,探险队在这个地下河道屡屡受阻,无法深入。肯尼向岸边游来,比尔伸出手拉他上岸。他取下面罩,嘴里说着什么,但附近瀑布巨大的轰鸣压倒了一切声音,比尔只听见几个字“艾恩”“被冲走了……”艾恩是这支44人探险队的成员之一。比尔的心开始下沉,作为探险队负责人,尽管比尔一再告诫自己要冷静地对  相似文献   

2.
晓旭 《科学大观园》2012,(16):59-60
美国摄影师斯蒂芬·阿尔瓦雷斯与蝙蝠保护国际和大自然保护协会专家探险队一同前往一处神秘蝙蝠洞穴进行了为期3周的探险。在长达四个月的冬眠期内,数以万计的蝙蝠一动不动地趴在墙壁上。这种濒危蝙蝠正受到白鼻综合症的威胁,而此次探险队的任务就是调查这种濒危蝙蝠幸存的数量并对其进行归档。这个洞穴的墙壁第一眼看上去很怪异,就好像墙壁上被糊上了一层厚厚的泥浆,也好似墙壁发霉后长满了怪异的蘑菇。不过,凑近才会  相似文献   

3.
发现火山 1870年八九月份,人类在美国的黄石国家公园进行了一次重大的探险活动。作为美国军队护航的首领,30岁的陆军中尉古斯塔大·多恩跟随探险队进入黄石位于怀俄叫州的领地。当他登上黄石河上海拔3122米的沃什们恩山往南看时,发现落基山脉似乎缺失了什么东西,方圆数英里都是平地,只在远处有山脉将中间的平地包围,形成一个巨大的森林盆地。  相似文献   

4.
一支探险队进入古穆斯坦王国(现在是尼泊尔的一部分)偏远的喜马拉雅山洞穴,并发现了大量古代手稿。在此次探险之旅中,他们发现了大量15世纪时期的西藏绘画作品和手稿。这些文物能够与真实世界中  相似文献   

5.
小雯 《科学大观园》2014,(22):56-57
加拿大总理史蒂芬·哈珀不久前宣布,该国发现160多年前在北极地区神秘消失的由英国著名探险家约翰·富兰克林爵士率领的探险队的一艘沉船。由英国北极探险家富兰克林率领的英国皇家海军"幽冥"号和"惊恐"号,携带了由他亲自挑选的128名船员从1845年开始北极探险,有人在19世纪40年代最后一次看到正在寻找传说中的西北航道的他们。  相似文献   

6.
极限缠绕     
为了让蜜月过得特殊而有意义,新婚夫妇决定跟随探险队去探险。在进行自由活动时,夫妇俩迷失在原始丛林中。没有仪器指定方向,没有食物填充,他们东奔西突,像无头苍蝇一样。  相似文献   

7.
重庆西南边陲之地有一座鲜为人知的千年古镇--江津中山镇.立于此镇,往南30公里,便可亲触云贵两省的交汇之林.几年前的中秋,一支户外旅行探险队曾在无意中走到了这里. 前方已没有继续行进的山路,目及之处,皆是绵延不绝的莽莽苍山.此刻,他们已经徒步了整整两天两夜.  相似文献   

8.
十九世纪,沙俄大量“科考队”“探险队”在新疆进行了持续而密集、广泛且细致的地理考察,为沙俄的军事占领、边界谈判、制造边界争议、勘界立碑等一系列侵略行为提供了大量重要信息。以自然事实呈现的地理学知识,实则构成了沙俄帝国主义扩张的工具,成为沙俄提升领土要求、界定国家边界的“科学依据”。以军事武装为后盾,掌握地理知识和实践资源的沙俄得以主导边界话语权,致使中俄边界东移,中国领土被大片割占,地理学与帝国主义、地理知识与权力之间呈现出复杂的历史共谋。  相似文献   

9.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中国的西藏远离战区,躲过了战火与硝烟,但并没有躲过纳粹德国的视线。1938年和1943年,经希特勒批准,纳粹党卫军头子希姆莱亲自组建了两支探险队,他们深入西藏,寻找"日耳曼民族的祖  相似文献   

10.
正一支24人组成的探险队,到亚马逊河上游的原始森林去探险。在24人当中有23人因疾病、迷路或饥饿等原因,在原始森林中不幸遇难。他们当中只有一个人创造了生还的奇迹,这个人就是著名的探险家约翰·鲍卢森。在原始森林中,约翰·鲍卢森患上了严重的哮喘病,他饿着肚子在茫茫林海中坚持摸索了整整3天3夜。在此过程中,他昏死过去了十几次,但心底里强烈  相似文献   

11.
一个由30多位文物界、勘探界专家组成的“中国古代火药原料科学考察探险队”日前结束在四川绵阳江油市老君山的考察。专家们宣布,他们发现了迄今为止我国规模最大的火药原料——硝的开采提炼基地,而这一发现将有助于揭开中国火药发明的千古之谜。  相似文献   

12.
黑色的雪花     
1991年夏曰,一支登山探险队开始攀登喜马拉雅山。海拔8000多米的喜马拉雅山山顶上常年覆盖着厚厚的积雪,银装素裹的山峰,在太阳的照射下,像一个女神一样,愈加圣洁明亮,而丝丝的白云在碧蓝碧蓝的天空里,也像一块白色的轻纱,遮掩着山峰神秘的面容,使银色的山峰显得分外的妖娆。登山队员们看到眼前雪峰巍巍,壮观迷人的景色,都禁不住赞不绝口。  相似文献   

13.
科技新讯     
太阳风暴引来美丽极光2003年10月,太阳风暴接踵刮至地球,导致两极高纬度地区的人们在天黑后用肉眼就能看到美丽的极光。太阳风暴也制造了一些小麻烦,据参与欧美太阳观测卫星项目的科学家布雷克介绍,正在喜马拉雅山脉工作的几支探险队及大西洋上的一些赛艇队的卫星电话等设备出现了故障。  相似文献   

14.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中国的西藏远离战区,躲过了战火与硝烟,但并没有躲过纳粹德国的视线。1938年和1943年,经希特勒批准,纳粹党卫军头子希姆莱亲自组建了两支探险队。他们深入西藏,寻找“日耳曼民族的祖先”——亚特兰蒂斯神族存在的证据,寻找能改变时间、打造“不死军团”的  相似文献   

15.
这支探险队的领队是73岁的玛丽珍妮·科夫曼博士,她20年里骑车或乘吉普车收集了500个神话般目睹阿尔玛雪人的叙述。她得到的印象是阿尔玛雪人的脚印巨大。她还研究了阿尔玛雪人的大量粪便。科夫曼博士的同事格雪戈里·潘琴科夫声称,这为他在卡巴尔达地区看到一个阿尔玛雪人的努力增添了新的动力。于是,由法国资助组成联合探险  相似文献   

16.
非洲大陆最西南端的著名岬角好望角在南非的两南端,北距开普敦48千米,西濒大两洋,北连开普半岛。这是一条细长的岩石岬角,长约4.8 千米,地处大西洋和印度洋相汇之处。苏伊士运河未开通之前,好望角是欧洲通往亚洲的海上必经之地。1486年,葡萄牙探险家迪亚士奉国王之命,率探险队从里斯本出发,沿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去寻找一条通往"黄金之国"--印度的新航道。当船队驶至大西洋和印度洋会合处的水域时,海面狂风大作,风雨交加。巨浪把船队推到一个无名岬角上,才免遭灭顶之灾。迪亚士将此地名命为"风暴角"。  相似文献   

17.
尘封95年沉船之谜即将解开1912年,当时世界上最豪华的客轮“泰坦尼克号”与冰山相撞,在大西洋中上演了一幕感人的真情故事。但是,鲜为人知的是,早在“泰坦尼克”沉没前的1909年,一艘与她同样豪华的巨型客轮“特洛塔号”载着210名乘客和6500吨货物,也神秘地消失在茫茫大海中。据澳大利亚媒体报道,一个探险队已经前往沉船地点,这个尘封95年的秘密将被揭开。豪华堪比泰坦尼克这艘神秘失踪的豪华客轮是著名的“特洛塔号”,属于澳大利亚“蓝铁锚远洋客运公司”。该船以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的市花命名,船长140米,1908年由苏格兰的巴克里造船公司建…  相似文献   

18.
《科学大观园》2005,(24):20
在非洲马里境内,有一座耶名山,山上有一片茂密的大森林,林中有各种巨蟒、凶残的鳄鱼、狮子、老虎等。然而,在耶名山的东麓,却极少有飞禽走兽的踪迹。当地的土著居民对这个地方既恐惧、厌恶,又非常敬畏。1967年春天,耶名山发生强烈地震。震后的耶名山东麓远远望去,总有一种飘忽不定的光晕,尤其是雷雨天,更是绮丽多姿。据当地人说,这里藏着历代酋长的无数珍宝,从黄金铸成的神像到用各种宝石雕琢的骷髅,应有尽有。神秘的光晕就是震后从地缝中透出来的珠光宝气。这个说法究竟是真是假,谁也不能证实。马里政府为了澄清事实真相,派出了以阿勃为队长的八人探险队,进入耶名山东麓进行  相似文献   

19.
有人称,罗布泊是亚洲大陆上的一块“魔幻三角地”,是“死亡之海”。1980年,地质科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周围考察时,突然失踪,移动的沙丘,把他最后的归宿也遮掩得无影无形,至今仍令人无法解释。1996年,徒步探险者余纯顺,在走遍大半个中国后,却在大漠深处的罗布泊驻足,袒身而眠,把灵魂托付给了大漠。楼兰楼兰王国最早的发现者是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1900年3月初,赫定探险队沿着干枯的孔雀河左河床来到罗布荒原,在穿越一处沙漠时才发现他们的铁铲不慎遗失在昨晚的宿营地中。赫定只得让他的助手回去寻找。助手很快找回铁铲甚至还拣回几件木雕残…  相似文献   

20.
张箭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4,26(2):71-76,70
地理大发现和大航海触发了疾病的大传播。梅毒是发现艾滋病以前最常见、最危险的性病。它起源于美洲。梅毒通过几个被哥伦布带回作为他首航美洲活见证的印第安人传入欧洲。梅毒在欧洲传染初期,欧洲人用从美洲和印第安人那里引进的愈创木治疗术来治疗。不久,欧洲人又用水银接着又用砷剂来治疗。与此同时一种主要医治梅毒的性病专科医院建立起来。所以梅毒的传播促使形成一门新的医学分支——性病学。梅毒的流行还使得澡堂业和青楼业萧条。1498年达·伽玛探险队把梅毒传入印度。然后梅毒传入东南亚并进而传入中国。接着又从中国传入日本。明代著名的中医师们研究过梅毒,其中陈司成还著有中国首部梅毒病学专著高水平的《霉疮秘录》。该书很快传入日本,受到和(日)医学界的欢迎。梅毒一直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防治梅毒既是医学问题又是社会问题。直到219世纪,人类的抗梅斗争才取得重大的进展和决定性的胜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