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氨基硅油改性丁羟聚氨酯的合成与性能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端羟基液体聚丁二烯(HTPB)、氨乙基氨丙基聚二甲硅氧烷(AEAPS)、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原料制备预聚体,利用多元胺(MOCA)为固化剂,合成一系列氨基硅油改性的聚氨酯,测试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动态力学性能、表面水接触角,同时对材料进行了ESCA表面分析。结果表明:HTPB-IPDI型聚氨酯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改性后的聚氨酯硅氧烷在表面富集,具有较低的表面张力,而其力学性能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2.
以聚四亚甲基醚二醇、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二羟甲基丙酸(DMPA)、氨基硅油为主要原料,合成了氨基硅油改性水性聚氨酯乳液.采用红外光谱(FTIR)确认了聚合物的结构;通过接触角、耐水实验测试了聚合物拒水、耐水性能;采用氨基硅油改性水性聚氨酯乳液对羊绒针织物进行整理,测试了羊绒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氨基硅油接入量的提高,聚氨酯涂膜的耐水、拒水等性能得到提高.经整理的羊绒针织物抗起毛起球性提高了1~2级,羊绒织物的柔软性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用氨基硅油对苎麻纤维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利用红外光谱分析(IR)、接触角测试、X射线衍射分析(XRD)、热重分析(TG)等方法对改性前后苎麻纤维的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氨基硅油改性的苎麻纤维表面成功包覆了有机硅分子,且表面羟基数量减少,吸水性较未改性的苎麻纤维下降,与聚丙烯相容性提高;改性后,苎麻纤维的结晶度提高了15%;在230℃以前,未改性的苎麻纤维质量损耗为5%,而改性后苎麻纤维基本上没有分解,改性后苎麻纤维的耐热性能有了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磁性γ-Fe2O3及非磁性Fe2O3粉体粒度与粉体表面亲水性的关系。发现粉体粒度在数十微米范围内变化时,两种粉体亲水性变化有不同特点。提出了对这种现象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人水关系和影响人的亲水性因素基础上,分别从岸线形态与亲水性、竖向设计与亲水性、参与性与互动性的提升、文化性设计、公共性与共享性的构建、安全性设计、人性化与可持续性设计等7个方面阐述城市滨水空间的亲水性设计策略,并给出了应用该策略的具体设计案例。  相似文献   

6.
高亲水性软接触镜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制出高亲水性的软接触器材料,其主要组分为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和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用安息香引发剂,紫外高压汞灯为光源,通过光引发自由基聚合反应,探讨了聚合过程中HEMA与NVP的用量配比和添加剂甲葳丙烯酸酯类用最对材料的含水率的影响,实验结果最佳配比为NV用量为60%,光引发剂安息香用量为0.2%,添加剂甲基丙烯酸酯类用量为10%,红外光谱和紫外谱定性说明了聚合物反应安全,  相似文献   

7.
采用分子设计的方法,合成了亲水性含羧基聚芳醚砜材料(PAES-COOH),通过侧链接枝反应将具有高亲水性的硼酸基团引入到PAES-COOH材料的分子结构中,制备出系列新型PAES-COOH-H2BO2超滤膜.通过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水接触角测试(CA)等表征方法分析了超滤膜的理化性质;以100 mg/L的聚丙烯酰胺溶液作为进料液进行的实验室超滤实验,测试了系列新型超滤膜的分离性能和抗污染性能.结果表明:设计制备的新型PAES-COOH-H2BO2超滤膜具有稳定高效的分离性能,对污染物截留率可达97%以上;在污染物分离过程中展示出良好的抗污染性能,可逆污染参数达34.8%,水力清洗后的通量恢复率可达52.6%.  相似文献   

8.
聚醚胺的合成及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导二氯三甘醇与过量乙二胺反应,生成1,14-二氨基-6,9-二氧杂-3,12-二氯杂十四烷(I),并完全甲基化得叔胺化合物:2,5,14,17-四甲基-8,11-二氧杂-2,5,14,17-四氮杂十八烷(II),将(I)接到到氯甲基聚苯乙烯大孔树脂上,并完全甲基化得高分子支载聚醚胺(III),(II),(III)作相转移催化剂催化n-C8H17Br与K1或与KOA反应,结果表明,(II)、(II  相似文献   

9.
10.
11.
基于液相材料可用作薄膜生长基底的事实,采用真空热蒸发沉积方法,在硅油基底表面制备了具有近似自由支撑边界条件的镍(Ni)薄膜系统。在原子力显微镜(AFM)的观察下发现,镍分枝状凝聚体事实上是由尺寸为几十纳米且呈现高斯分布的原子颗粒组成,在一定的沉积速率下,其原子颗粒的平均直径随着薄膜名义厚度的增加而迅速减小;同时,还观察到了Ni薄膜的反常边缘效应,并对此现象做了一定的物理分析。  相似文献   

12.
PAN纤维致密性与油剂渗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整成纤条件改变PAN纤维的致密程度,经后续的上油工序制得含有油剂的PAN纤维。采用体密度表征纤维的致密程度;借助直流电弧原子发射光谱(DC-Arc-AES)和电子探针(EPMA)分别表征Si原子含量及其微区分布;借助孔分析和粒度分析分别表征PAN纤维中的孔径分布和油剂分子的粒径。结果表明,油剂分子的平均粒径小于纤维的平均孔径,通过范德华力作用吸附于纤维表面,并从纤维表面的开孔渗透进入纤维内部,到达纤维的芯部。凝固浴温度升高,纤维的致密性下降,渗透进入纤维内部的油剂分子数量增加。凝固浴浓度上升、预牵伸倍数提高,纤维的致密性增加,渗透进入纤维内部的油剂分子数量减少。  相似文献   

13.
多壁碳纳米管/硅橡胶复合材料压敏元件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碳纳米管填充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压力敏感特性,将硅橡胶为基体、多壁碳纳米管为填料的复合材料涂覆在印制板基底上,经溶剂挥发成膜,制备出柔顺式复合材料压敏元件。对碳纳米管质量分数1.6%、4.3%、9.3%的元件进行压阻特性测试,在单轴步进压力下实时检测压力和元件电阻。结果表明,压敏元件在0~110N单轴步进压力下表现出正压阻效应,特性曲线的变化区间与碳纳米管质量分数相互对应。提出压阻效应的机理是元件在压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导致碳纳米管导电网络发生破坏与重构。扫描电镜分析表明,碳纳米管随机取向分散于硅橡胶基体中,形成1-3型复合结构。该新型复合材料压敏元件可用于开发柔顺式力传感器。  相似文献   

14.
采用在线热裂解-气质联用(Py-GC-MS)技术对废旧硅橡胶复合绝缘子在不同温度下(300 ℃,400 ℃,500 ℃,600 ℃)的热降解行为进行了研究,并通过质谱中裂解产物的碎片离子信息对其裂解机理进行探究。结果表明:硅橡胶裂解产物为一系列二甲基硅氧烷环体及少量的链状硅氧烷,主要环体为六甲基环三硅氧烷(D3)、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及环五硅氧烷直至环九硅氧烷;较高的裂解温度下,大环基本裂解完全,仅剩小环裂解产物。因此用热裂解处理废旧硅橡胶时,温度需要达到500 ℃及以上才会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以甲基三乙氧基硅烷和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为原料合成了有机硅树脂,并与C60/甲苯溶液复合,制备了C60/有机硅树脂复合材料.借助热重、紫外-可见、红外、光限幅测试(连续输出YAG激光光源,λ=1.319 μm)等手段,研究了C60/有机硅树脂复合材料热稳定性、透射率、结构和光限幅特性.结果表明C60/有机硅树脂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良好,室温到800 ℃总失重仅10%,透射率较高,1 100~1 000cm-1是Si-O-Si的特征吸收峰,光限幅能量密度仅80 J/cm2,损伤能量密度阈值达1.8×103 J/cm2.  相似文献   

16.
新型酚胺聚醚破乳剂的原油脱水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酚胺树脂为起始剂,与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反应合成聚氧乙烯聚氧丙稀二嵌段共聚物,再经过无毒无污染的水溶性交联剂扩链制得一种低温快速破乳剂FA-1,并用于临盘井排原油破乳、室内评价表明,该破乳剂在35℃的低温条件下脱水率可达70%,即使在25mg/L的低加量时仍可达60%以上,而相同条件下油田现场所用破乳剂及其它对比试样基本无效、并通过表面张力和显微照片手段对破乳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海上常规稠油油田前期通常采用注水开发,由于原油粘度相对较高,并且目标储层粘土矿物含量较高,存在较强的水敏现象等原因,稠油油田注水开发效果逐渐变差。为此,以新型改性烷基磺酸盐为主要降粘驱油剂,通过复配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渗透剂以及高效防膨剂,研制出了一种适合于目标稠油区块的新型复合降粘驱油体系。分析了复合降粘驱油作用机理,并进行了室内实验评价。结果表明,新型复合降粘驱油体系能够有效降低稠油粘度,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对储层钻屑具有较好的防膨作用,并且与地层水的配伍性良好;该体系可以使岩心水驱后的采收率提高30%以上,具有良好的降粘驱油效果。现场应用结果表明,经新型复合降粘驱油体系处理的三口井,平均日产油量提高48.6m3/d,平均含水率下降82.7%,达到了良好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原油进口量稳步提升,原油进口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对我国原油进口量与国际原油价格、我国GDP以及三大产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原油进口量与我国GDP及三大产业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而国际原油价格对我国原油进口量影响甚微。通过建立原油进口量以及三大产业之间的VAR模型发现,我国原油进口量对三大产业的影响程度依次为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对我国原油战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和N–β–氨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KH–602)为原料,用(CH3)4NOH作为催化剂,低粘度二甲基硅氧烷为封端剂,采用本体阴离子聚合法合成了侧氨基改性聚硅氧烷,并对其结构用红外光谱与紫外光谱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制备过程中聚合时间、KH–602、封端剂及催化剂用量等对氨基硅油技术指标的影响,得到了完整的工艺配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