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儒家文化是一种入世文化,强调人的社会性。唐初、盛、中、晚各个时期都有影响这个时期的重要问题,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是帝王大臣们关注的,也是文人们所关注和参与的。初唐文人的辅国安邦、盛唐文人的兴业建国、中唐文人的改革弊政、晚唐文人的深刻反思是唐不同时期文人的不同担当精神的体现。唐代文人自觉地将自己与时代联系起来,试图通过自身的努力为国家出力。唐代文人的担当精神是儒家社会理性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2.
毛笔不仅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书写工具,更在他们的精神乐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国古代文人通过咏笔、品笔、赠笔与梦笔,不断赋予毛笔以象征的意义,充分表现了他们的嗜笔情结,并揭示产生这种情节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贝多芬音乐博大精深,贝多芬之魂蕴涵极为丰富,其中贯注着统一的文化品格和精神气质,这就是终极关怀。贝多芬音乐的终极关怀精神表现于他的五大音乐主题中,至今仍然具有深远而普遍的文化意义——为现代化语境下的人类继续寻找灵魂归宿,构建精神家园,提供了有益参照。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雕塑具有独特的民族个性和艺术风格,反映在题材选择以动物而不是人物造型为主的特点上,与中国古代观念世界有着深刻的精神联系。从一般思想史的角度来看,中国古代以祖先崇拜为内容的巫觋宗教,视宇宙与人为一体的自然宇宙观,人鬼合一的知识信仰等等,都曾以不同方式对中国古代雕塑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这些古老的知识、思想和信仰,不只是与古代雕像形成互动,而且还以价值观和思维模式,左右了数千年来中国古代雕塑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5.
本文意在从民间的角度对张承志的创作进行富有新意的阐释。三块民间天地基本上构建起他从知青到教徒的精神屏障,也清晰地标示出他的心灵轨迹。民间的行走不仅是一种精神漫游,而且是一种孤独的心灵追问。张承志创作立场的民间化已表明了一种决不随流从众的姿态,在人们为信仰与精神危机苦恼的时候,他皈依了民间宗教,以独特的方式向人们提示信仰之于人生的价值意义。这或可称之为世纪末的民间理想主义。  相似文献   

6.
赵树理《灵泉洞》成功的重要因素是其奇特的地理环境造就的传奇叙事.小说在结构和情节设置上,贯穿着一条充满“自然”意识的主线,沉潜着荒原的神奇力量.它是赵树理众多作品中很异质的一部,其异质性在于疏离了当时政治语境的规训,超越了一般的现实主义写作范式,而充溢着自然文学的气质,从而使灵泉洞这片荒野更具隐喻和象征意义.它在文本的背后流露出作家本人潜意识深处的精神指归——为疲惫的心灵寻找避难所和栖息地.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直接关系到能否迎接和战胜各种挑战,把握中华民族在21世纪伟大复兴的机遇。认真思考20世纪的历程,我国高等教育在21世纪应定位于塑造时代民族精神。因此,坚持科学精神,扬弃传统民族精神,重视审美文化教育,培育时代民族精神就异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游侠列传》开了史书描写游侠的先河,曹植的《白马篇》则是现知最早对游侠进行文学描写的文学作品。《白马篇》在继承的基础上对《游侠列传》的游侠精神进行了改造,并对后代文学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