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复在他的巨著《天演论》中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对翻译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得到很大程度的认可。但是在多年的翻译实践中,一些专家发现这一翻译标准存在一定的弊端。本文旨在分析严复这一翻译思想的特点和其弊端之所在。  相似文献   

2.
严复提出的"三字"翻译标准对推进我国翻译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有少数人屈解严复提出的这个翻译标准,企图彻底否定这个翻译标准。笔者对这些人的否定一切的态度及其所提出的种种标准未敢苟同。现从如下几个方面对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翻译标准加以分析、论证和评价。  相似文献   

3.
严复的翻译理论"信、达、雅"在中国翻译理论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本雅明和德里达提出的翻译理论成为近代西方翻译理论中炙手可热的讨论话题。本文对严复和本雅明、德里达的翻译理论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进一步强调文化翻译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严复的"信,达,雅"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对其从美学的标准进行重新审视,指出其理论价值以及对于翻译实践具有的重要指导作用.同时,也想表明"信,达,雅"作为翻译标准,影响之大、之深,虽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检验,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严复先生的“信、达、雅”引起了国内外百多位学者的争论,在一百多年的争论过程中,“信、达、雅”的内容和涵义也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很多学者也在讨论过程中提出了自己的理论。为此,我们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前进和发展,以构建适应我国现实且有鲜明特色的现代翻译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6.
赵德全  宁志敏 《科技信息》2010,(33):I0186-I0186,I0208
中国传统译论中,严复的“信、达、雅”翻译标准可谓是翻译界的金科玉律,它出自于中国近代优秀思想家、翻译家严复之口,在国内译界历经百年仍然具有无法替代的影响力:相对而言,功能语言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将语言的功能分为三大纯理功能,而正是这一思路为实现严复的“信、迭、雅”提供更为具体的操作途径,克服了严复翻译标准中的抽象与缥缈,使得这三个字不再可望而不可及。  相似文献   

7.
译事不易,如严复所言,"求其信,已大难矣",再加之于"雅",可谓难上加难。他所提之"雅",是指优秀的译文要在"信"和"达"的基础上,还要具备古文的文雅。而现代则更偏向将"雅"解释为译文于原文风格的一致。该文列举了汉英翻译(Chinese-English)过程中常会遇到的"失雅"现象,从语言文化角度探究原因,感受差异,加深对翻译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项婷 《科技信息》2010,(25):128-128,389
刘重德先生在参考中外两位翻译大家严复和奈达对于翻译的原则或标准后提出"信、达、切"。实务翻译,或者我们称其为非文学翻译,是如何实现"信、达、切"的呢?本文尝试从奥巴马总统的就职演讲的翻译,来分析翻译的"信、达、切"标准是如何体现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简·爱》第十二章两种中译本的译文为例,以严复"信、达、雅"三字标准或称三字原则为衡量标准,比较评析两种译文各自的出彩及失当之处。就原文而言,两种译本在"信"、"达"、"雅"三方面均各有千秋,亦各有不足,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着重从英汉语对比及差异角度探讨两种译本成功或失当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0.
张军 《皖西学院学报》2004,20(6):118-120
历来对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的讨论和批评不断。尤其对于“信”这一标准的非议更是颇多,这似乎是由于严复译作本身所产生的误导。本文拟从历史的角度,以严复本人的著说为根本,客观地去探寻“信”的真实地位,并摆脱传统翻译批评的束缚,合理地解释其深层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赵现标 《科技信息》2009,(18):136-136,137
严复是我国近代史上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杰出的教育家,也是享誉中外的大翻译家。严译著作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西方近代社会的政治文化思想,至今还在中国有着很大的影响。他所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至今还为人们津津乐道。无疑,严复的翻译是很成功的。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就了他的成功?本文正是从这样一个角度出发,就五个方面分析了严复翻译成功的人文因素:深厚的中国文化根基和古文根底;扎实的西学功底;严复的特殊地位;正确的翻译策略;人际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翻译的标准,清代翻译家严复有“信、达、雅”之说,随后翻译大师李健吾、钱钟书有“传神”、“化境”之说。小说的标题虽是译文中极小的一部分,但它却是见微知著。  相似文献   

13.
姜艳丽 《科技信息》2013,(13):233-234
日语中有很多省略表达,其中又以省略主语的表达最为常见。本文先从主语省略句的认定入手,借用翻译家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来判定日语主语省略句在汉译时应采取的翻译方法,并进一步探讨原文省略的主语是什么,翻译成汉语时加译的主语有什么规律。  相似文献   

14.
跳出传统的“原语中心说”的框框,从“译语中心说”的视角重新审视严复的译事三难,即“信”、“达”、“雅”,不难得出“信”为“诚信”,“达”为“可传达性”,“雅”为“用标准语”的结论。由此可见“信、达、雅”的翻译标准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是融道德标准、内容标准和语言标准三者于一体的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15.
赵燕 《科技信息》2009,(30):I0149-I0149,I0151
十九世纪末严复所提出翻译三位理论——信、达、雅,在中国的翻译界一直以来享有崇高声誉。我们普遍承认源语是翻译的出发点与归宿点,“信”相比较而言应具首要之位,而且应为译者所应承担之首要责任。然而,翻译的最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跨语际交流,因此,从等效角度考虑,我们会很自然地联想到尤金·奈达创造的功能对等理论.本文集中讨论的并非它们二者之间教条化的对立表象,而是二者在翻译实践过程中的高度互补性,以求真正意义的翻译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结合若干科技英语翻译实例,论证其“不信,不达,不雅“的现象.翻译标准是衡量译文好坏的尺度和准绳,严复“信,达,雅“的翻译标准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它一直是翻译界的指导思想,是我们的理想和努力方向,“信“的原则是建立在以原文为核心的基础上的,是要语言表达连贯,译文忠实于原文,并没有把“信“和“达“分离开,按照“信“,“达““雅“的原则,只要不背离原文的基本信息,能使读者读懂理解,达到传达信息的目的,那就是合格的译文.  相似文献   

17.
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准确而完整地表达出来。近代翻译家严复说过,译者有三难:信、达、雅。所谓“信”,就是对原文忠实;“达”就是语言要通顺畅达;“雅”是指文字古雅。看来,翻译不是简单的语言转换活动,而是透过语言表层,了解其深层内涵,选用恰当的翻译方法,准确而灵活地再现原文。直译和意译是翻译史上很有代表性,概括性的两种翻译方法,其目的都是为了忠实地表达原作的思想内容,再现原作的艺术效果。1、直译法所谓“直译”,是指在译文中采用原作的表达法,句子结构与原文较相似,但也不排除在短语…  相似文献   

18.
自严复先生提出"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后,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肯定。但与"信、达、雅"的笔译标准不同,口译工作通常以准确性和流利性作为衡量译文质量的标尺。尤其在具体工作中,因为语境、语义因素的干扰必须对实现准确性和流利性有所权衡,才能达到理想的口译效果。  相似文献   

19.
“信、达、雅”是著名翻译家严复提出的,我国翻译实践家们历来以此为翻译标准。本文通过对Three Passions I Have Lived For的两中译文《人生三愿》和《我为什么而活着》的分析与评鉴,探究了不同译者在此理论观照下所采用的不同翻译策略及效果。  相似文献   

20.
自上个世纪末严复提出“信、达、雅”以来,围绕翻译标准的讨论已经持续了近百年。这期间不断有学者发表自己对翻译标准的见解。有的提出“忠实、通顺、优美”,有的倡导“正确、通顺、易懂”,有的赞成“正确、易懂、得体”,有的同意“准确、简明、通顺”。凡此种种标准,与“信、达、雅”相比较都是大同小异,而且大都有三条标准。既然是标准,自然应当对译者的翻译工作起到指导与约束作用。然而,标准条目多了,而且相互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如“达”的译文不一定就“信”和“雅”),译者往往顾及一点不及其余。在多种标难中我们可以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