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任新宇 《科学之友》2009,(3):111-113
表面肌电信号(SEMG)是人体自主运动时神经肌肉活动发放的生物电信号,能反映神经、肌肉的功能状态。由于SEMG信号的特点,极易受50Hz工频信号、高频信号等噪声干扰,因此需要对所采集的信号进行去噪处理。拾取表面肌电信号的电路主要由采集、放大、滤波三大模块组成,具有很高的共模抑制比,并能有效地滤去50Hz工频信号和高频噪声,并在实物电路模拟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2.
张晓辉  余宁梅  习岗  孟晓丽 《科学通报》2011,56(33):2827-2834
为了定量描述植物电信号功率谱特征及其变化, 定义了植物电信号边缘频率(SEF)、重心频率(SCF)、功率指数(PI)和功率谱熵(PSE)并给出了计算方法, 研究了渗透胁迫下玉米叶片电信号功率谱的变化. 结果表明, 正常生长的玉米叶片电信号的SEF 约为0.2 Hz, SCF 约为0.1 Hz, 叶片电信号主要为0~0.1 Hz 的慢波; 在渗透胁迫2 h 时, 玉米叶片电信号的SEF 和SCF 向高频段移动, 0.1~0.2 Hz 的快波比重升高, 细胞活动受到激发, 与此同时, PSE 急剧增加, 讨论了渗透胁迫诱导的叶片电信号SCF 和PSE 升高的原因. 研究还发现, 在渗透胁迫过程中, PSE 与SCF 的变化之间有很强的关联性, 认为植物电信号功率谱PSE 或SCF 的变化可以作为渗透胁迫下叶片细胞开始对水分亏缺实施调控的灵敏信号, 通过对PSE 或SCF 的测量可以实现对植物需水状况的早期预警和诊断.  相似文献   

3.
更正     
现有任新宇在我刊物投稿,刊发于2009年第3期B刊,第111页文章题目为《关于拾取表面肌电信号的电路设计和研究》的英文摘要为  相似文献   

4.
无脊椎动物是怎样感受外界化学信号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由于多学科的发展,通过对一些模式生物的研究,已揭示了一些无脊椎动物嗅觉感受化学信号的原理和机制.在不同的无脊椎动物中,识别和区分气味物质以及化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电信号转换)和信号向高级神经系统的传递是由相似的机制调控的.本文结合近年国际上有关的报道,从气味结合蛋白、气味受体和化-电信号转换等三个方面阐述了无脊椎动物是怎样对外界化学信号进行识别、区分并引起相应的行为反应的.  相似文献   

5.
应乐安  王成焘 《自然杂志》2008,30(2):99-101
本文在对脑电信号非线性分析方法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和回顾后,着重从神经生理学和大脑解剖学的角度,解释为何可以用非线性动力学参数来研究人体的脑电信号,通过基础理论对这一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手对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不幸失去手的人可以装配假手.以往,肘关节以下截肢者是用指伸肌和指曲肌的肌电来分别控制假手指的张开与闭合的,当这两个肌电信号都低于阈值或无肌电时,假手指静止.也可以将同一块肌肉的肌电用两个阈值分为三个不同的电平区域,分别控制假手指开、闭、停三个状态.但是,许多病人连上面两种单自由假手也无法控制,这是由于断肢会引起肌肉丧失、萎缩、错位和控  相似文献   

7.
李明发 《科学通报》1990,35(23):1819-1819
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BMD)是一种较常见的X-连锁隐性神经肌肉疾患,发病率占出生男性的3—6/10万。它与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相比,发病较迟,病程进展较缓慢,患者存活时间长。BMD基因和DMD基因位于同一位点,互为等位关系。  相似文献   

8.
利用50 Φmm HTS薄膜和白宝石介质研制成高Q值谐振腔, 谐振频率在f0 = 5.624 GHz, 在77 K下, 其无载Q值达到1.09×106. 由该谐振腔和低噪声放大电路等器件组成的HTS低相位噪声振荡器. 经国家计量部门检测, 表明在偏离谐振频率10 kHz处, 相位噪声达到-134 dBc/Hz, 这一数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9.
肌营养蛋白的一个功能核心部位及其与DMD/BMD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建华 《科学通报》1993,38(18):1698-1698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在临床上有两种不同类型,即杜氏型(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DMD)和贝克型(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 BM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肌肉系统 X 性连锁隐性遗传病,主要发生在男性.DMD 发病率为活产男婴的1/3500,患者一般3—5岁发病,临床表现主要为进行性肌无力、肌萎缩和腓肠肌假性肥大,通常在20岁左右因呼吸及循环衰竭而死亡;BMD 发病率约为1/30000,发病晚,病情相似但较轻。智力可正常。可结婚生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肌肉等长收缩力估计与肌肉固有特性表征的新方法,称为能量核方法.此方法的初衷在于将表贴EMG(肌电图)信号转变为平面内的相图,并将相图上状态点的分布核心称作能量核,而噪声信号的分布核心称为噪声核.基于相图的统计特征,将一段EMG信号近似为简谐振子,简称EMG振子.本文建立了控制信号(EMG)与输出信号(力/功率)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用EMG的特征能量来表征肌肉力.另一方面,通过对能量核与噪声核的计算,能够得到噪声与EMG信号的自然频率并实现直观的信噪识别与分离.实验结果表明,特征能量对等长收缩力的表征度令人满意,并且由于结合了RMS与MPF两种方法的优点,此方法具有很高的鲁棒性;而特定肌肉的EMG自然频率不取决于MU放电频率,故其反映了肌肉的固有特性.此模型体现的物理意义为EMG信号的理解与分析提供了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