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桥 《科技与经济》2018,31(1):96-100
对2005—2015年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特征、空间分布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处于集聚发展阶段,2015年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信息技术业、科研技术业、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业。整体上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布较均衡,但各分行业空间分布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市场需求、人力资本与对外开放程度对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有促进作用,但政府作用、信息化水平、城市化水平对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推动作用不明显。最后,提出了促进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服务业的空间集聚与分工是都市圈空间重组和功能提升的重要动力.采用空间基尼系数、地区专业化指数和区位熵等方法,对2005~2012年徐州都市圈服务业区域分工特征及其演化态势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徐州都市圈服务业发展水平呈现以徐州为核心向外围降低的圈层分布格局,不同类型服务业的空间分布及集聚程度存在差异;徐州都市圈服务业地区专业化程度均不高且有弱化趋势,各城市具有专业化优势的服务行业发展各异;不同服务行业的区域分工不断深化,区域分工程度高的行业由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向社会性服务业演变.  相似文献   

3.
基于贵阳市中心城区178 749条POI数据,采用核密度分析、平均最近邻分析和区位熵分析,从服务业整体和分行业方面,探讨贵阳市服务业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贵阳市中心城区服务业已基本形成"双核多组团"的结构,极化成核现象显著,呈现出核心—边缘的空间结构;空间上整体呈"Y"型分布形态,主要分布在交通网络中心性好和地势低平的地区;②服务业分行业视角下,不同类型服务业的数量和集聚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在明显的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具体分布模式呈现3种类型;专业化功能区差异明显,在城市边缘更易于形成专业化集聚区;③交通、地形、人口、城市规划是影响服务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最后从规划视角提出城市服务业布局优化的策略,对山地城市规划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长三角16个中心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区位商指数法测算和分析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现状,并采用面板数据模型中的固定效应模型,以产业结构为因变量,以区位商计算出来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度为核心解释变量,引入科技进步、教育水平和研发投入三个控制变量,实证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长三角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但推动程度不是很大,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5.
基于长三角16个中心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区位商指数法测算和分析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现状,并采用面板数据模型中的固定效应模型,以产业结构为因变量,以区位商计算出来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度为核心解释变量,引入科技进步、教育水平和研发投入三个控制变量,实证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长三角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但推动程度不是很大,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6.
从生产性服务业与高技术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角度出发,利用2006—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以邻接矩阵作为空间权重矩阵,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实证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与高技术制造业协同集聚对于区域创新能力的的提升作用以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现阶段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以及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于区域创新能力能起到显著提升作用,而高技术制造业集聚并未能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此外,人力资本水平和研发资本投入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不显著;较高的外贸依存度和政府支持力度也对区域创新能力有正向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经济发展,城市正处于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的转型期。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为典型案例,借助空间基尼系数、区位商、因子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测度示范区服务业集聚程度,分析其集聚演化特征,探索集聚形成原因。研究发现:(1)2003—2010年示范区四类服务业空间基尼系数普遍较低,发展较为均衡;2011—2015年示范区消费性服务业和分配性服务业呈现较为显著的聚集特征;而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略有上升,社会性服务业分布呈现均等化趋势。14个服务行业呈现不同的空间集聚特征。从静态来看,2015年,住宿和餐饮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集聚程度均较高;从动态来看,除教育,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以外,其他所有服务行业正处于集聚发展阶段。(2)示范区核心区的相对专业指数较高,黄山市消费性服务业相对专业化程度最高,而其它各城市专业化程度总体相对较低。示范区服务业地域分工现象已经显现,形成了"马芜铜"和示范区核心区两大空间板块。各城市形成了相对不同的专业化行业,并表现出不同行业特征。(3)选取13项指标,采用因子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识别了市场需求因子、创新要素因子、人力资本因子以及城市发展因子4个影响因素,4个影响因素对示范区服务业集聚都有一定的正向解释力。市场规模有效促进了服务业的集聚;创新要素是服务业空间集聚发展的驱动力,技术创新、信息化水平推动服务业高级化;交通设施条件、信息化水平能有效降低运输成本和交易成本;人力资本要素对服务业集聚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示范区城市发展水平与服务业集聚密切相关,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是服务业发展的加速器。  相似文献   

8.
天津滨海新区以发展现代制造业为主,形成了电子通讯、石油化工、海洋化工、机械制造、生物医药等七大主导产业,成为北方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但滨海新区制造业所占比重较大,服务业的发展滞后,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支撑作用不明显.本文根据天津滨海新区统计年鉴中分行业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将其中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作为研究对象,确定了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并分析了滨海新区典型制造业与其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在空间分布上的集聚特征与空间分布的一致性,结论是:滨海新区2007年生产性服务业的各行业中间需求率比2002年均有所下降;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需求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对中间投入服务的消耗层次偏低;滨海新区内制造业和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在空间分布上的集聚性不显著,二者的空间分布差异性明显,就业的空间分布一致性较差.  相似文献   

9.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既是全球产业发展的趋势,也是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途径.以大连市为案例区,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大连市生产性服务业重点行业发展趋势,确定其空间布局.研究表明:大连市应该重点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依次为金融服务业、物流服务业、科技研发服务业、信息服务业、会展业、创意设计产业; 划分出科技研发服务集聚区、物流服务集聚区、商品服务业集聚区、金融服务业集聚区、国际会展集聚区、信息服务集聚区和创意产业集聚区; 针对金融业、物流服务业、信息服务业提出其发展思路和布局特征.  相似文献   

10.
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内容,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是实现产业结构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现实需要.基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与特征,对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散的理论与机制、空间格局及其与城市系统的关系、空间尺度与区域效应进行了理论综述与经验分析,探究相关研究进展与贡献,并对未来研究趋势进行展望,以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发展提供理论和现实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