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基于重庆市统计年鉴资料,选取人口老龄系数作为人口老龄化指标,运用泰尔指数、标准差椭圆分析、空间自相关等统计分析方法,分析2010—2018年重庆市人口老龄化时空分布规律,并使用地理加权回归分析方法解释其形成原因。研究结果表明:2010—2018年重庆市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并逐步向深度老龄化社会迈进;人口老龄系数空间上整体形成"西高东低"的格局;重庆市人口老龄化重心呈现由中部向西方向逐步迁移的趋势,标准差椭圆呈现"东北-西南"空间分布特征;重庆市人口老龄系数空间集聚态势明显,空间扩散效应在渝西片区增强,渝东北片区有所弱化而渝东南片区基本保持不变,形成了"西热东冷"、"三极分布"的格局;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净流入率与人口老龄系数呈负相关,人均GDP、每千人口卫生机构床位数、自然保护区面积占比与人口老龄系数呈正相关;重庆市人口老龄化进程与空间分异的根本因素在于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净流入率,人口自然增长率成为促进全市老龄化加深、加快及养老负担加重的首要机制。  相似文献   

2.
从空间失配角度出发,将生态系统评估中的健康距离模型应用于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研究2006-2016年河北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失配度的时空演变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时间序列上,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的失配度整体上呈现出下降的良好态势,但各城市间差异呈现扩大趋势;空间演变上,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失配度呈现出南北分异的明显特征,形成南部以石家庄为中心、北部以唐山为中心,逐渐向周围扩散,但省会石家庄的空间外溢效应不太显著;影响因素上,经济发展水平、政府重视程度以及城市化率等对河北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3.
为有效挖掘古村落现存地名文化景观的文化信息,加强对古村落文化传承保护,以汾 河流域为研究区,采用核密度估计、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综合分析研究区不同类型地名文化景观空 间分异与形成机制,为流域传统村落保护与传承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流域古村落地名以人文 景观类地名为主,占地名总数的64.01%,人文景观类地名中姓氏类地名最多,自然景观类地名占流 域地名总数的35.99%,自然景观类地名中方位类地名最多,明清以降地名数增长突出,地名空间演 进呈现从下游至上游的趋势;(2)自然景观类地名受地形起伏度、土壤厚度、河距、坡度、坡向和年 均降水等因子影响,呈现中部密集、北部和南部稀疏的分布模式;(3)人文景观类地名分异明显,受 移民、传统家族观和军事防御等影响的姓氏类、聚落类和军事类地名集中于流域的中部和南部,受 流域产生的历史名人影响的人名类地名散布各处,流域中部依托商贸活动和居民主观情感成为建 筑、颜色和数量程度类地名的集聚地,表征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祈福类地名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4.
运用综合评价模型、探索性数据空间分析和因子探测器,对2014—2020年洞庭湖区新型城镇化水平时空格局及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14—2020年洞庭湖区新型城镇化水平处于稳定上升趋势,指数由0.2608上升到0.5047,增长了93.52%,但仍处于较低水平.空间分布上,表现为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北部地区高于南部地区.(2)新型城镇化水平具有负向全局空间自相关,空间集聚格局显著,局部空间自相关表现为H—L和L—H集聚,形成以岳阳市区、常德市区和益阳市区为核心的圈状空间结构.(3)人口集聚力、经济驱动力、科技支撑力、政策调控力和生态承载力是形成洞庭湖区新型城镇化水平时空格局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5.
自提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伟大目标以来,党和国家对这项民生工程越来越高度重视,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资金投入也越来越多。因而,对政府部门及其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与服务水平,以及对基本公共服务专项经费持续有效地进行监管,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保障。在未来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我国不仅应该继续强化行政系统内部机关的监管职能,还应该夯实行政系统外部组织的监管地位,更应该发挥公民社会的监督作用,从而构建一种合理、长效、协调、科学的基本公共服务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6.
刘子铭  吴思雨 《江西科学》2021,39(3):498-505
以江西省580余位历史名人为研究对象,用GIS技术分析方法,从时空视角揭示江西历史名人分布特征,深入剖析江西历史名人时空分布的驱动因子.研究发现:江西历史名人核心-边缘空间特征明显,呈"山"字型分布格局,环盆地、平原和沿江分布显著;吉安历史名人数量最多,形成最主要的核心集聚区,其次是赣州和南昌,形成次级核心区;状元、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军事将领和重要政治人物在空间上均呈凝聚型分布特征;军事将领重心位于赣南地区,其他类型名人重心均集中在中部地区;宋明清及近现代是江西名人形成的主要时期,宋朝主要以文学家和政治人物居多,明朝以状元和重要政治人物为主,军事将领则集中在清朝及近现代.从自然环境(地形、气候)和社会经济条件(政治、经济、交通、移民)等方面分析江西名人时空分布格局的形成原因及演化机理.  相似文献   

7.
森林景观是自然景观中的主要成分。漓江流域森林景观是典型喀斯特景观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了解漓江流域森林景观分布及变化规律,本研究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采用1985年、2000年和2020年3期全球30 m精细地表覆盖数据(GLC_FCS30),通过ArcGIS空间分析、数据统计及景观指数计算,探究漓江流域1985-2020年森林景观格局的时空变化特征及森林景观的异质性水平,从自然环境地形因子(海拔、坡度、坡向)和人文活动(人口、经济、政策)等驱动因素探寻森林景观变化的驱动机制,对漓江流域森林景观的保育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决策建议及科研依据。研究表明,1985-2020年,漓江流域森林景观面积由417 928.86 hm2缩减至382 268.44 hm2,森林景观减少主要受森林砍伐、建设用地扩张和果树种植的侵占影响,前期森林景观缩减的程度和范围大于后期;由于森林保育政策和流域治理措施等保护工作的开展,漓江流域森林景观在缩减的同时也在不同程度地恢复,集中体现在漓江风景名胜区的绿化建设和漓江上游的水源林保育,森林景观不同时期发生彼此消长的地区林木采伐与更新种植较为频繁。35年间,漓江流域森林景观格局呈现先破碎化和异质性水平先明显增大、后缓慢减小的趋势,针叶林、常绿阔叶林面积减少,落叶阔叶林和灌木林面积增加,不同森林景观类型的面积比例趋向均衡。喀斯特地区由于土层相对浅薄,相对非喀斯特地区灌木林占比大,落叶阔叶林占比小,长期以来森林与水体的用地转换相对非喀斯特地区更小。漓江流域森林景观面积变化主要发生在海拔较低(200-600 m)、坡度较缓(10°-30°)和偏东南坡向的地区,随着与居民点距离的增大,森林景观面积变化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1 000-1 400 m距离达到最大值,森林景观变化的面积与道路距离呈反比。本研究针对漓江流域森林景观格局的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提出适于当地的森林景观保育策略,为漓江流域及同类地区的生态环境修复和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A级景区作为旅游资源的典型代表,其空间格局深刻影响旅游产业布局,本研究以新疆A级景区为研究对象,选取2001年、2007年、2019年的截面数据,利用重力模型、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及标准差椭圆分析等方法,研究新疆A级景区空间特征及驱动机制.结果显示:①新疆A级景区重心与旅游经济重心演变呈现较大差异,景区重心向伊犁哈萨克自...  相似文献   

9.
10.
以安徽省为研究对象,建立人口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指标评价体系,运用熵值赋权法、耦合协调模型,计算各城市人口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综合指数,以及二者的耦合度和协调度。实证结果表明:安徽省的两项指标呈现地域差异性与空间非均衡性,且基本公共服务滞后于人口城镇化的发展;两者耦合程度较高,平均协调度处于初级协调水平,根据各城市协调值大小将城市分为五种类型。结合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途径。在阐述基本公共服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涵义的基础上,分析了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意义;并针对福建省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现状,提出了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改善财政支出结构、完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与绩效考核评价机制以及完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等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对策,以促进福建省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增强城市的辐射带动力,是推动新型城镇化、释放经济活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以河南省18个城市为研究区,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基于熵权-TOPSIS模型对河南省各城市2008、2013及2018年的综合实力分别进行测算,运用断裂点模型和辐射半径模型对各城市辐射强度的变化规律和辐射范围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河南省各城市综合辐射力得分处于不断地变化之中,郑州的综合辐射力排名均处于第1,洛阳始终保持第2,开封、驻马店和许昌的综合辐射力排名大幅提高,发展态势良好,鹤壁基本保持在最低位置.(2)郑州到其他城市断裂点的比重呈现出逐渐扩大的趋势,而各相邻城市起点到断裂点的比重呈现出稳定的状态,在场强数值上,郑州-开封、安阳-鹤壁场强值最大,郑州-南阳、周口-商丘场强值最小.(3)郑州-开封-洛阳-新乡-焦作-许昌-济源、漯河-平顶山-周口-驻马店和安阳-鹤壁-濮阳这3个区域,区域间经济合作效率高,具有很强的发展潜能,对河南省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三门峡、商丘、信阳和南阳4个地区,强、弱辐射圈与周边城市无明显交汇现象,未来应该积极加强与周边城市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3.
通过构建公共服务与经济发展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熵权TOPSIS法,对河南省2000—2010年的公共服务供给与经济发展协调性进行量化动态评价.结果表明:河南省11年间公共服务供给与经济发展协调等级总体较低,处于"较不协调"和"一般协调"水平,与理想最优的协调状态还有较大差距;公共服务与经济发展协调状态呈U型波动,各年之间的改善系数并未出现持续递增趋势,河南省公共服务与经济发展协调状态存在"恶化"的风险,需要密切关注.最后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新常态下,推进创新创业对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保障和扩大就业、优化经济结构、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提升国民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河南省"双创"为例,首先,阐释了大众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特征;其次,对国内外的重要创业园和创新生态系统进行了介绍,并对其差异进行了分析;最后,结合河南省的"双创"生态体系,提出了适合河南省的"双创"运营机制和优化生态体系建设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5.
在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指引下,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实践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剖析和解决现阶段基本公共服务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成为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为缓解城乡发展差距,推进农村的发展,中央先后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通过完善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保障等方面,达到城乡发展一体化。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农村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但在农村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动力不足的问题,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背景下探讨河南省农村发展的动力问题则显得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生态系统格局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15年遥感分类数据为基础数据源,分析河南省生态系统类型与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河南省一级生态系统类型以耕地、森林、人工表面生态系统为主,共占全省总面积的90.550%;二级生态系统类型以水浇地、旱地、有林地、工矿用地和水田5类生态系统为主,共占全省总面积的81.189%.其中,人工表面生态系统中工矿用地占比为65.469%,湿地生态系统中湖泊水面仅占0.3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