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私产与正义     
正义是人以及人类社会的各种共同体所追求的永恒主题,但在长期的思想探索中,人类并没有获得一种关于正义的普适定义,也许正义本身根本就不需要定义,并且在根本上任何企图用定义的形式来终结知识发展的思路都是对人类思想的损害。这里是关于正义的一组笔谈,笔谈的作者并不当然地认为自己所思考的正义是正义的惟一话语方式,而只是从不同角度对正义的多维思考,或许这种多维化的探索方式恰恰反映了正义本身所具有的多重内涵,但这并不是说正义就完全缺乏共通的东西,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正义依然会有一个大致相通的期待。这组笔谈是由河北经贸大学"法哲学小组"的成员完成的,他们对于学术的热爱与执著,将他们组合到了一起,并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希望他们能够在法哲学领域做出一定的贡献。笔谈属学术探讨性质,作者所持观点不代表本刊意见。  相似文献   

2.
正义是人以及人类社会的各种共同体所追求的永恒主题,但在长期的思想探索中,人类并没有获得一种关于正义的普适定义,也许正义本身根本就不需要定义,并且在根本上任何企图用定义的形式来终结知识发展的思路都是对人类思想的损害。这里是关于正义的一组笔谈,笔谈的作者并不当然地认为自己所思考的正义是正义的惟一话语方式,而只是从不同角度对正义的多维思考,或许这种多维化的探索方式恰恰反映了正义本身所具有的多重内涵,但这并不是说正义就完全缺乏共通的东西,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正义依然会有一个大致相通的期待。这组笔谈是由河北经贸大学"法哲学小组"的成员完成的,他们对于学术的热爱与执著,将他们组合到了一起,并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希望他们能够在法哲学领域做出一定的贡献。笔谈属学术探讨性质,作者所持观点不代表本刊意见。  相似文献   

3.
正义是人以及人类社会的各种共同体所追求的永恒主题,但在长期的思想探索中,人类并没有获得一种关于正义的普适定义,也许正义本身根本就不需要定义,并且在根本上任何企图用定义的形式来终结知识发展的思路都是对人类思想的损害。这里是关于正义的一组笔谈,笔谈的作者并不当然地认为自己所思考的正义是正义的惟一话语方式,而只是从不同角度对正义的多维思考,或许这种多维化的探索方式恰恰反映了正义本身所具有的多重内涵,但这并不是说正义就完全缺乏共通的东西,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正义依然会有一个大致相通的期待。这组笔谈是由河北经贸大学“法哲学小组”的成员完成的,他们对于学术的热爱与执著,将他们组合到了一起,并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希望他们能够在法哲学领域做出一定的贡献。笔谈属学术探讨性质,作者所持观点不代表本刊意见。  相似文献   

4.
正义是人以及人类社会的各种共同体所追求的永恒主题,但在长期的思想探索中,人类并没有获得一种关于正义的普适定义,也许正义本身根本就不需要定义,并且在根本上任何企图用定义的形式来终结知识发展的思路都是对人类思想的损害。这里是关于正义的一组笔谈,笔谈的作者并不当然地认为自己所思考的正义是正义的惟一话语方式,而只是从不同角度对正义的多维思考,或许这种多维化的探索方式恰恰反映了正义本身所具有的多重内涵,但这并不是说正义就完全缺乏共通的东西,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正义依然会有一个大致相通的期待。这组笔谈是由河北经贸大学"法哲学小组"的成员完成的,他们对于学术的热爱与执著,将他们组合到了一起,并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希望他们能够在法哲学领域做出一定的贡献。笔谈属学术探讨性质,作者所持观点不代表本刊意见。[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正义问题在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视域中是"隐"思想而非"显"思想。要从历史维度、价值维度和发展维度理解正义在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视域中的"在场"。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进程中早期有关于"自然正义"的思考。在他们思想成熟阶段,也没有绝对拒斥正义,而是潜在地揭示正义,认为既要在实践基点上和历史限度内把握人与自然的统一性,揭示生态正义的向度,也要在唯物史观和资本批判的基点上揭示经济正义的本质,而其对生态文明的"观照"集中体现于人与自然的统一性关系和人类历史进程中推动"两大和解",实现社会正义和生态正义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6.
西方的正义观念历史悠久.亚里士多德、休谟、马克思、罗尔斯等人类思想史上一流的哲学家均把目光投向了对正义的思考.近代以来,随着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休谟提出了以财产为中心的正义论;进入现代社会,马克思则通过大量关于正义主题的思考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尖锐地批判.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旨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它是人类社会关于发展思想的最新成果。代际正义是有关地球资源与环境利益的享有或者担负在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分配正义问题。代际正义与科学发展观在本质上是相互契合的,两者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维护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柏拉图《理想国》的核心要旨是要论证正义之所是,并论证正义是一种自身就好的价值。他使用了五种方法。用“矛盾揭示法”来揭明正义的日常定义所内涵的矛盾;用“极端处境法”来论证即使在“正义得一切害处,不正义得一切好处”以及在人可以隐身的极端处境中,正义本身也是有利、有力、快乐的;用“大中见小法”来彰显正义是心灵的各成分的功能发挥到优秀状态并且和谐协调;用“涵养教化法”来说明心灵品质是如何被塑造提升到优秀状态,即正义美德得到了塑造成型;用“永生报偿法”来论证从灵魂永生的角度说,正义的灵魂必定是最幸福的。这五种方法层层递进,复合呼应,成为震古烁今、极为卓越的论证方法。  相似文献   

9.
程序正义论     
司法活动有两个不可或缺的目标:一是实体正义,二是程序正义。程序正义理念起源于西方的自然正义思想,被认为具有自身的独立价值。程序正义是追求实体正义的工具和手段,实体公正的实现必须依赖于程序正义。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两者相互一致是最好的结果,但是由于程序本身的不完善性,两者必然会发生冲突。此时程序正义就必然体现出优于实体正义的品质,这也是现代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法之价值,在于维护世间之广泛秩序、自由与正义。那么,作为其核心价值取向的正义,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法律上所追求的正义是否又是适用于每一个人的正义?法律这一所谓由集团意志所上升而成的社会控制工具是正义与公平的权衡器,对于个别正义来说,它是恶的,但是作为维护社会安定的工具来说,这种恶又显得必不可少。当不同的人所追求的自身正义与法律所追求的集体正义发生冲突时,又该如何选择?本文将试图在前人思想与理论的基础之上,来进行一次有关于此的试探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尽管在柏拉图之前的思想家们对正义做了很多探讨,但柏拉图认为,他们的理解是片面的,他们对正义没有做出准确的界定。在《理想国》中,柏拉图对几种较为流行的正义观进行了批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他的正义观。柏拉图指出,正义应是国家整体正义与公民个体正义的内在统一,国家整体正义与公民个体正义的相互依存与共生即是对正义理念的体现,国家整体与公民个体各自的正义与否都势必影响对方的正义与否。柏拉图的正义思想对后世的政治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探究这一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法律的实体内容与正义的指向一致的前提下,若按正当的法律程序维护社会秩序,调解社会矛盾,平衡社会利益,就能实现正义。但在现实生活中,法律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和社会条件的反映,它只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正义则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追求目标。因此在现实生活中,维护法律和实现正义无法完全吻合。本文试从多角度予以分析,重新界定程序合法与实质正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由于历史条件和思想渊源的不同,对"正义"也有着不同的理解。但无论何种解释,其实质都是为了维持社会秩序,促进社会进步。子学时代处于我国古代思想之大繁荣时期,不同学派对正义有不同的理解,研究正义思想的演变和发展对我国当前正义理论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与正义进行对话 ,这是人类恒久的主题。自然界无所谓正义与不正义。神话世界中的神 ,大多都是美的、善的、正义的。然而 ,在人化世界中 ,真、善、美与假、恶、丑总是同在 ,正义与非正义并存。人类在自己的历史长河中 ,在自身的生活中深切地体验到 :“有一种东西 ,对于人类的福利要比任何其他东西都重要 ,那就是正义。”因而 ,与正义进行的对话亦就从未停止过。当代中国处于社会发展的转折时期 ,面临着今天、未来的重重矛盾 ,多年来 ,虽然我们十分重视正义问题 ,但客观地讲 ,对这一问题从理论上进行探讨与研究与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5.
孙风强 《科技资讯》2014,12(17):172-173
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梦"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对正义规则内涵的界定有利于防止社会正义规则的主观性所产生的社会冲突元素。本文从正义规则的历史脉络梳理开始去探索正义规则形成中的职能趋向,探索正义规则的秩序性价值选择及其良好夙愿的保证路径——给每一个社会个体平等追求利益的自由,并且保证这一"过程"完全合乎秩序的要求。研究目的是培育社会性存在的良性元素,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要求,既体现了人类普遍的正义追求,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内在精神,并反映了当前国际国内新情况对社会正义的新要求,是“三个代表”视域中的新正义观。社会正义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三个代表”是推进社会正义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认为西方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东方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存在实质的不同,原因在于思维方式、超验与经验传统、政治结构的差别。在现代法治理念下,传统民间法所代表的正义观将向混合正义观转型,西方法治所代表的国家法抽象正义观是其骨架。  相似文献   

18.
哈耶克崇尚个人自由,把财产、市场、法治等视为自由的重要保障,认为社会正义会破坏自由的基础@与个人自由相冲突,只有消除社会正义的幻象,才能解决这-冲突.作者认为过去的社会正义要求确有不少虚幻的成分@但并不能否定所有社会正义要求的意义.个人自由与社会正义的冲突不仅会持续下去,并且也很可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9.
以制度运行为路径,强调“搭便车”现象与官僚利益集团的存在深刻凸显了制度正义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在此基础上就如何使制度正义走出困境做出初步思考,以正确地认识和坚持制度正义。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为国家贡献大而收入少,参与创造了现代城市文明却无法和城市市民一样共享文明成果。这一现象实质上是社会的公平正义问题。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内涵可以表述为: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其思想基础;社会的制度正义是其核心内容;自由、平等、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是其灵魂所在。农民工问题的存在是与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要求不相符合的,正义的相对欠缺是导致农民工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消解农民工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制度设计层面,必须从理念上、内容上和现实操作性上确立与完善一系列涉及农民和农民工的具体的社会正义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