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 毫秒
1.
简论路遥的现实主义创作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遥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创作的继承者。当他的《惊心动魄的一幕》和《人生》接连两届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后,他决定还要写一部规模很大的书—《平凡的世界》.此时我国文坛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各种文学思潮、文学流派风起云涌般地席卷全国,冲击着作家的创作.而文艺理论界和批评界的一些人又过分夸大了这些新思潮、新流派的作品,他们开始贬低甚至排斥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提出了“现实主义过时论”。面对这一文学现象,路遥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决不人云亦云,附庸新潮.他首先客观冷静地正视我国文学发展的这个现实,即:文学形…  相似文献   

2.
著名作家路遥先生逝世已15年了,人们深深怀念这位富有才华、挚爱文学、卓有影响,却英年早逝的作家,以各种形式表达追思与纪念。笔者看到了著名作家、路遥的好友贾平凹先生的文章《怀念路遥》,惺惺相惜,其情真挚,令人感怀。其中有涉及路遥早逝原因的内容:“有人说路遥是累死的,证据是他写过《早晨,从中午开始》的书。但路遥不是累死的,他昼伏夜出,是职业的习惯,也是一头猛兽的秉性。有人说路遥是穷死的,因为他死时还欠人万元,但那个年代都穷呀,  相似文献   

3.
路遥的三部六卷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并名列榜首的殊荣,实乃当之无愧。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乃至建国以来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它所提供的艺术经验,涉及到文学创作的诸多方面,值得我们探索和研讨。 一、政治史·经济史·生活史 跟某些鼓吹文艺脱离政治的人不同,路遥决不试图使自己的创作远离时代,在字里行间抹去“政治的痕迹”。恰恰相反,在《平凡的世界》的创作中,他坚持以史学的谨严,勾画着当代中国的政治进程和经济变革的轨迹。他精心选择我国建国史上政治、经济变动最剧烈  相似文献   

4.
黄土地构成了路遥的小说世界。路遥以他沉郁的笔触深情地表现着一代又一代黄土地上的人们特别是农民们苦难而又顽强的生活。路遥小说中除了始终贯穿的信天游旋律外,还把陕北方言融汇在作品的整个叙事话语系统中,从而表现出鲜明的地域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5.
郑倩 《科技信息》2011,(19):227-229
《平凡的世界》在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中名列榜首,被评论界公认为是"一部具有内在魁力的现实主义力作",这部百万字的巨著记录的是路遥生活过的黄土高原上发生的故事,作品的魅力是路遥把人物情感作为了主线,由此而形成对社会生活的情感性评价。本文重点分析了作品的艺术魅力、结构布局艺术特色和主要人物的性格形成和人格魅力,最后,总结了作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平凡的世界》作为路遥先生的呕血力作,作为深受读者喜欢的作品,它带给人们强大的震撼力量,其中突出的核心价值观非常值得品味和思考,这种价值观已经上升到时代价值观的地位。该著作虽然获得了茅盾文学奖,但在当代文学史上却没有得到过多的评价。这部书写特殊年代的历史巨作即使处在新时期以来各类文学流派和思潮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涌动中,也有它永恒的时代价值和地位,彰显着非凡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平凡的世界》中反映的“三农问题”的挖掘和分析,昭示路遥反映社会生活的现实性、深刻性和前瞻性,这对思考和解决当前的“三农问题”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中国作为"第三世界国家"这样一个特定空间出发,重新解读路遥小说《平凡的世界》。此作围绕着1975—1985年改革开放这一复杂的特殊时期,以民族志的书写方式向世界文坛展现了黄土高原变革中的人们和精神世界。小说主人公孙家子弟身上的"劳动"和"现代知识"教化,投射出路遥对中国融入世界、拥抱现代化过程中的主体想象。和全盘否定黄土地拥抱西方"蓝色文明"的纪录片《河殇》相比,路遥则对黄土地葆有充分的肯定和敬意。但事实证明,正是由于古老的黄土地的子民,在"勤劳革命"的同时拥抱现代文化,才走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爱情观是路遥人生理念和创作思想的重要内容,其爱情题材的文学作品,为我们展现了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相互扭结的悲剧爱情世界。究其根源,其外因是社会地理环境和文化的影响,而内因则是作家独特的情感经历。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路遥创作初期爱情题材短篇小说的思想艺术,表达了路遥对爱情的独特思考和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1.
陕北民歌是陕北人民生活的艺术史,承载着陕北人民的苦难与欢乐、沉痛与幸福.作为对贫瘠生活的补偿,陕北百姓以最嘹亮的歌喉去唱响他们大胆无畏、热烈深沉、出尘脱俗、凄凉无奈的绝美爱情.生长于斯的现实主义作家路遥,深受陕北民歌的熏染,亦将讴歌爱情沉潜为艺术创作的自觉.  相似文献   

12.
路遥小说中的主人公多为“城乡交叉地带”的农村有志青年,地理意义上的家园闭塞落后,使主人公将走出家园作为自己人生的一个重要奋斗目标。但作者在创作中让走出家园的人再次回到自己的家园,又流露出路遥家园意识的狭隘性和矛盾性。作者通过艰难的思考和创作最终超越了自己家园意识的狭隘性。  相似文献   

13.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的婚恋书写渗透着自身的情感审美和道德观念,文化心理的矛盾交叉体现在婚恋审美中,主要有三个特点:恋爱和婚姻两种人生阶段的对立与统一;男权思想下的《西厢记》模式;在儒家思想影响下的女性书写高度类型化。  相似文献   

14.
肖蓉 《科技潮》2007,(10):39
《平凡的世界》里路遥写下这样一句话:人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庸.魏建华把这句话当作自己的座右铭.从学士到博士、从内蒙古到美国、从水稻到转基因杨树,一路走来,一切都显得那么的平常而又自然.……  相似文献   

15.
如果说路遥的恢宏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为我们解说了在那个特定年代人生长河中的苦难与平凡的话,那么其中的人物孙少平的苦难与平凡则向我们昭示了"生"与"活"的意义。本文试从孙少平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爱情之路的悲剧必然性、孙少平的精神世界等三个方面来探析孙少平这个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6.
城乡交叉地带是路遥小说创作中自觉探索的一个独特领域,也是路遥小说创作的一个主要特色。它不仅揭示了城乡之间在物质生活上的巨大差距,更从文化心理上折射出在社会转折时期,游离于城市生活与乡土观念、现代文明与传统道德之间的农村青年人的复杂感情。文章从交叉地带的形成过程及其社会历史内涵等角度揭示了城乡交叉地带的这种丰富性。  相似文献   

17.
路遥作品中的男性人物具有“自强不息”的自我救赎,而女性多具有“厚德载物”的担当包容,这两方面不仅代表了人与自我,人与他人的关系。面对一个大时代,传统的两性书写也亟待被注入新的元素,路遥对文学中人和社会在新语境下的和谐书写应成为当代文学的起点。  相似文献   

18.
路遥是新时期颇具代表性的一位作家,以他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其在文学创作中的尴尬处境,来探讨造成当代作家在创作上普遍不足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9.
路遥是新时期颇具代表性的一位作家,以他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其在文学创作中的尴尬处境,来探讨造成当代作家在创作上普遍不足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20.
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故乡》收入了中学语文课本,为大家所熟悉。有些学者认为,《故乡》之所以被选为教材,是便于教课,因为闰土的形象容易理解。特别是用一种类似于自叙小说的阅读方式,将小说《故乡》的内容和现实中鲁迅的思想和生活方式直接联系起来,似乎可以快捷地接近和了解鲁迅。真是这样的吗?在数次拜读鲁迅先生的作品以后,对此产生了疑问。成功的作家往往跟他童年的记忆和早期的经历有着深刻的联系,这已为现代心理学,特别是弗洛伊德的心理学所证实。鲁迅在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强烈地流露了他的“怀旧”情绪。创作是一种理想的追忆和愿望的升华,理想是创作的逻辑起点,人们常称之为乌托邦,鲁迅自己称之为“梦”。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说:“我在年轻时也曾经做过许多梦,后来大半忘却了……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这“梦”与现实有效地联系成为作家创作的原初动力。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创作或“梦”是对现实的不满与超越。这“梦”或乌托邦就是我们常常所说的作家的“世界”,这作家的“世界”才是一个作家创作的本质,尽管它已在现实中失落了,可是却在创作中不断回归与呈现。这是一个作家真正的“故乡”,灵魂的“故乡”。它也许仅仅存在于作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