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告1例老年人因巨大动物肌腱存留食管中下段引起胸痛及呕吐,在夹物钳及网篮取出失败后,将异物送入胃腔以圈套器良好固定后取出。老年人咀嚼功能下降,咽部感受性降低,易致食管异物。食管异物最常见于食管上段,其好发部位与食管生理性狭窄有关,其他部位的食管异物应特别注意有无周围占位压迫致食管狭窄。对非食管静脉曲张者,除非异物巨大,否则约80%可经内镜取出,但异物外形不规则或有尖刺、停留部位在主动脉弓邻近,内镜取出有困难时,需开胸手术。  相似文献   

2.
环颈雉食管和气管的血液供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血管铸型法和大体解剖学方法对 5只环颈雉的食管和气管的血供进行了解剖学观察 ,结果表明 :分布于食管的动脉有颈总动脉食管支、食管升动脉、颈升皮动脉食管支和食管降动脉 .分布于嗉囊的动脉有嗉囊左、右前动脉和嗉囊左、右后动脉 .分布于气管的动脉有自颈总动脉分出的气管支、气管升动脉和气管降动脉 .分布于肺外支气管的动脉有由颈总动脉发出的支气管支 .回流食管和气管颈段前部的静脉汇入下颌静脉 ;回流食管和气管颈段中后部血液的静脉汇入食管气管静脉干 ;回流食管胸段前部和气管胸段大部血液的静脉汇入食管气管静脉干 ;食管胸段中后部和气管胸段后部以及支气管血液的静脉直接汇入颈静脉根部 .嗉囊左后静脉汇入食管气管静脉干 ,嗉囊左、右前静脉和右后静脉直接注入左颈静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胫骨远端内侧LCP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4例胫骨中下段骨折采用胫骨远端内侧LCP手术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24例患者随访13~39个月,按Johner-Wruhs评分标准:优18例,良4例,可2例,无畸形愈合、骨不连、钢板外露、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胫骨远端内侧LCP允许以更"生物"的方式处理胫骨中下段骨折,最大限度地保留局部血供,促进骨折早期愈合,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食管异物多发于儿童和老年人,嵌插入食管壁的异物不但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而且易引发食管穿孔、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在食管镜下行异物取出术是一快捷有效的治疗手段。而手术前后合理的护理可预防并发症发生,促进局部伤口愈合,现将对本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典型病例病例1:患者女,64岁,误咽大枣核后感胸骨后吞咽痛5小时,自行饮水和吞服干烧饼后疼痛加剧。查体:BP200/120mmHg,P90-155次/分,食管钡透拍片示“食管上段异物”,既往有高血压病史8年。入院后即予硝酸甘油静脉滴注8-12gtt/min,BP降至140/90mmHg,P110次/分后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在下段食管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12例下段食管癌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对其超声声像图进行分析,与食管胃镜组织学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超声显示全部病例均有食管下段壁不规则增厚、层次消失、黏膜层凹凸不平、不同程度的僵硬感等,有4例患者浆膜层连续性中断,病灶向外直接浸润,7例患者食道下段食管胃交界区同时累及,3例发现肝转移,4例后腹膜间隙淋巴结肿大.结论 超声检查能在食管癌诊断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尤其是对于食管胃镜检查难以进镜的食管癌,超声检查有其独到的优势,只要掌握正确的检查方法,耐心细致的操作就能为临床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6.
基于改进的三维数值模式FVCOM,聚焦于北槽盐度在工程一、二、三期建设过程中的变化情况.考虑径流、潮汐和风场的共同作用,数值模拟和定量分析在各工程阶段特征时刻和半月潮周期平均盐度分布特征.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一期工程后,等盐线显著下移.二期工程后,等盐线继续下移;1‰~5‰低盐水控制范围增大;中下段垂向混合变弱,部分时刻盐淡水混合类型从部分混合类型变成高度分层型.三期工程后,1‰~5‰低盐水控制范围继续增大;下段高盐水上溯,相比工程前有少许增加.  相似文献   

7.
食管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患者,男,48岁。因反复吞咽困难及胸骨后不适10d,于当地医院行纤维内窥镜检查发现食管下段肿物,活检诊断为食道下段鳞癌,于1997年6月2日转入我院治疗。体查:一般情况尚可,营养中等,心、肺及腹部未见异常。大小便正常,生化及肝功能正常,大便潜血...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针对食管重建术后产生返流性食管炎这一常见性并发症,提出保留下食管括约肌抗返流的设想,并对保留下食管括约肌的可行性分别从食管血行解剖、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系列研究.该研究对下食管括约肌区血供的解剖进行了仔细观察,发现了腹段食管血行丰富以及下食管的半环状血管,研究具有创新性,为保留下食管括约肌提供了解剖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下段食管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12例下段食管癌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对其超声声像图进行分析,与食管胃镜组织学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超声显示全部病例均有食管下段壁不规则增厚、层次消失、黏膜层凹凸不平、不同程度的僵硬感等,有4例患者浆膜层连续性中断,病灶向外直接浸润,7例患者食道下段食管胃交界区同时累及,3例发现肝转移,4例后腹膜间隙淋巴结肿大。结论超声检查能在食管癌诊断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尤其是对于食管胃镜检查难以进镜的食管癌,超声检查有其独到的优势,只要掌握正确的检查方法,耐心细致的操作就能为临床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0.
食管鳞癌患者血清可溶性HLA-G分子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分子(sHLA-G)在食管鳞癌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60例食管鳞癌患者及28例对照者血清中sHLA-G(sHLA-G1 和 HLA-G5)水平,免疫组化S-P法检测对应的食管鳞瘤患者癌组织及对照组正常食管组织中HLA-G的表达,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组织中HLA-GmRNA及HLA-G5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食管鳞癌患者血清sHLA-G平均水平(15.04 u/mL)较对照(6.81 u/mL)升高(P=0.006);血清sHLA-G水平与肿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无相关性;HLA-G在60例癌组织表达率为70%且与肿瘤的分化程度(P=0.033)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35),正常食管组织无HLA-G表达;HLA-GmRNA和HLA-G5mRNA在20例HLA-G表达阳性的食管鳞癌组织中的均有表达,正常食管组织无HLA-GmRNA和HLA-G5mRNA表达.说明食管鳞癌组织可异常表达HLA-G分子,联合检测血清sHLA-G水平及HLA-G分子可作为临床食管癌的诊断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正>患者:女、46岁,右大腿疼痛肿胀5年,近半年加重,伴活动受限.起初为间隙性疼痛,89年底始呈持续性疼痛,肿胀明显加重,右下肢活动受限而来院就诊.查体:一般情况尚好,无贫血貌.右大腿中下段起至膝部有一比成人头颅还大之肿块,质硬、不活动、无压痛,局部皮肤温度明显增高,浅静脉怒张,右小腿尚可活动,右腹股沟淋巴结不肿大.  相似文献   

12.
对大鳍刺鰟鮍的消化系统进行解剖观察,发现消化道可以分为口、口咽腔、食道、肠和肛门等5个功能区.口腔内有咽及鳃耙,鳃耙形成了对食物颗粒的屏障,面向食管保护鳃丝.短的食管起源于咽腔,终止于肠.肠发达,分前肠、中肠和后肠,肠终止于肛门.消化腺有肝和胰,胰弥散在肝中,与肝合称肝胰脏.  相似文献   

13.
牛文亮 《甘肃科技》1998,14(5):21-22
食管癌、贲门癌患者多为老年和吸烟者,因术中麻醉插管刺激,开胸术对胸廓、呼吸肌及肺组织的损伤,以及胸腔胃的占住等原因,导致术后患者咳嗽、排痰无力,常引起较多的呼吸道感染。1992年6月一1998年6月我们对169例食管瘤、贲门癌患者术前肺功能检查结果与术后呼吸道感染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互.临床资料及方法①病历选择:为了便于分析及结果的准确性,我们将1992年6月一1998年6月,单纯性食管中下为癌及贲门癌根据治术前行肺功能检查,患者年龄及一般状况中等以上,术前均能进半流食,近期内无呼吸道感病史,无…  相似文献   

14.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食管运动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食管运动功能变化。方法:采用PCpolygrafHR台式高分辨上消化道气压国管连续灌注测压系统对40例FD患者和20例正常人进行食管测压。结果:FD组食管下段蠕动压低于上段蠕动压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FD组食管下段平均蠕动压显著低于对照组;FD组出现异常蠕动波21例,表现为类型不同,次数不等的双峰波,三峰波、逆行收缩波、自发性收缩波和非同步收缩波等,以双峰波最多见。9例同时  相似文献   

15.
哮喘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表现为突然发作的气促,严重者可因呼吸困难而危及生命.引起哮喘的原因很多,有感染、花粉、异体蛋白等.近年来通过医学专家的多项研究表明,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是引起哮喘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观察告诉人们,当病人有哮喘症状而用一两种抗哮喘药物治疗无效时,就应疑有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某些病人在接受抗酸反流治疗后,可减轻或消除哮喘症状,同时可减少抗哮喘药物的应用.大量的临床资料表明,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和哮喘共存,有80%左右的哮喘患者有食管下段括约肌松驰、收缩乏力等异常.判断胃食管反流引起哮喘的线索有:哮喘发生于成年人;在餐后、躺下或运动时哮喘发作和加重;夜间或平卧时哮喘发作和加重.胃食管反流引起哮喘的作用机制,第一是微量或大量吸入胃内容物,引起化学性肺炎.因为仰卧睡眠易发生酸性物质吸入呼吸道,所以与胃食管反流相关的哮喘最常见于夜间发作.第二是食管粘膜受体兴奋引起迷走神经介导的支气管痉挛,反流清除时间延长常导致食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介入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合并脾功能亢进的临床应用价值,并总结其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对伴有脾功能亢进的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18例患者行DSA下经皮肝穿刺、插管进入门脉,用弹簧栓、无水乙醇和明胶海绵栓塞食管胃底静脉,再行股动脉穿刺、插管至脾动脉行部分脾动脉栓塞.结果 18例病人(致出血的)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及脾动脉插管、栓塞均获成功.16例患者术后得到随访,随访1~16个月.其中2例于1~2周时再呕血,经保守治疗好转,1例术后3周死亡,余13例病情稳定,未再出血.结论双介入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合并脾功能亢进疗效确切,在对此类患者的治疗上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腹腔镜下应用补片行食管裂孔疝修补的临床效果,2006年8月至2009年4月对本院40例食管裂孔疝患者在腹腔镜下用超声刀进行食管裂孔疝游离后,应用腔内缝合器将补片钉合食管裂孔边缘,完成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并同期给予部分胃底折叠术。40例患者均成功地在腹腔镜下行食管裂孔疝无张力修补术,其中Ⅰ型13例,Ⅱ型4例,Ⅲ型15例,Ⅳ型8例。所有患者均有明显的烧心返酸症状;部分患者伴有胸骨后及剑突下疼痛、恶心、呕吐、夜间睡眠时呛咳、吞咽困难等症状。手术用时70~170min,平均90min。术中出血10~110mL,平均20mL,均无输血。无死亡病例。所有患者术后症状完全缓解。术后住院3~30d,中位平均住院日为5d。对40例患者术后进行3~25个月的随访(平均12个月),未发现食管裂孔疝复发病例及有关补片并发症的发生。证明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无张力修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具有创伤少、恢复快、术后复发率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食管下段Schatzki环是指食管下段鳞柱状上皮交界处或胃食管交界部近侧1~2cm处的黏膜或黏膜下薄环,可引起食管狭窄并导致吞咽困难、食物嵌顿和胸痛,症状严重者多可经内镜下治疗缓解。该文结合1例典型病例的诊治及文献回顾,提出在该病护理上应重视其长病程与其他食管疾病的鉴别,针对进软食后易发不适和大块食物易引起嵌顿的特点进行饮食指导,并总结了该病行内镜下球囊扩张治疗的术前术后护理及相关心理护理的要点。  相似文献   

19.
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兴平 《甘肃科技》2011,27(12):155-156
探讨了带锁髓内钉在胫骨中下段骨折中的应用。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共120例,合并腓骨骨折3例,同时行腓骨骨折固定14例。所有病例随访6~36个月,平均20个月。除2例延迟愈合外,余均在术后6个月内愈合。术后3个月,膝、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2例术前腓总神经瘫的病人6个月恢复正常。无出现术中误伤神经、血管,术后未发生脂肪栓塞综合征、肌间隔综合征。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最终结果采用Johner-wruch评分标准,优18例,良2例。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内固定方法,手术切口小、时间短、固定效果可靠,减少了手术中出血和对骨折端血运的破坏,有利于骨后的愈合,能早期功能锻练,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20.
针对孔南地区中生界勘探难点,系统地对主要目的层段——中下侏罗统上段从沉积储层两方面进行研究;揭示了中下侏罗统上段地层分布特征及储层展布规律,并指出影响储层物性的因素最主要的是有利砂体展布与溶解作用;认为在主河道发育区的强溶解作用带应该是中生界砂岩储层发育的有利相带,而断层上升盘的中生界砂岩是开展中生界储层发育的有利区,进而展示出孔南地区中生界中下侏罗统油气勘探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