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基础的埋置深度是指室外设计地面到基础底面的距离。影响其埋深的因素主要有工程地质条件、地下水水位、相邻基础、埋深构造要求及地下管沟影响、地基土冻胀和融陷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2.
张园园 《科技信息》2013,(26):239-240
基础埋深是指从基础底面至室外设计地坪的垂直距离。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主要有:建筑物自身的特性、荷载大小和性质、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相临建筑物的基础埋深、地基土冻胀和融陷等。  相似文献   

3.
庞巍  张树剑  郭端 《科技信息》2012,(23):334-334,376
0引言任何建筑物都是埋置在地表以下一定深度,该深度如何确定,以及在设计计算如何使用该深度,一直困扰着很多工程人员。在本文中将深入探讨基础埋深的确定及其应用。1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基础的埋置深度(简称埋深)是指基础底面到室外设计地面的距离。选择埋深是基础设计工作的重要一环,因为它关系到地基的可靠性、施工的难易程度、工期的长度及造价的高低。对大量中小型建筑一般采用浅埋基础,但考虑到基础的稳定性、基础大放脚的要求、动植物  相似文献   

4.
结合工程实践 ,从设计的角度对高层建筑箱基的埋置深度和主楼与裙房间沉降差异的解决措施进行了讨论 ,提出了一些处理实际工程问题的措施 .  相似文献   

5.
从笔者工作经验出发,详细阐述了在结构设计阶段如何避免一些安全隐患的发生,文章一共从九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包括对建筑基础埋深,主楼与裙房之间设后浇带,栗柱截面尺寸不宜过小,避免节点核芯区钢筋过密等一系列问题。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某实际工程L型带裙房高层建筑三维分析模型,采用分层地基模型模拟地基土,引入缝连接单元,对不设缝带裙房高层建筑进行了上部结构-桩筏基础-地基共同作用分析,主要讨论主楼和裙房的桩长变化对桩筏基础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主楼桩长增加,主楼与裙房基础的平均沉降以及它们之间的沉降差减小,减小趋势趋于缓慢,对于基础底板弯矩,总体上随桩长的增加而增加,增加趋势变缓;裙房桩长增加,主楼沉降量变化不大,裙房沉降量减小,裙房分担主楼荷载的比例增加,裙房倾斜先增加后变化趋于平缓,而主楼倾斜减小.  相似文献   

7.
刘德稳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21):6158-6163
建立了某实际工程L形带裙房高层建筑三维分析模型,采用分层地基模型。引入缝连接单元。主要讨论了主裙房不同连接方式对结构的影响,连接处分别采用固结连接、铰接连接及主裙楼设沉降缝进行结构-桩筏基础-地基共同作用分析。研究表明:竖向荷载工况下,主楼与裙房之间设沉降缝的柱轴力要较另外两种小;而对于连接处的梁来说,主楼与裙房之间不设沉降缝时,以底层、顶层的梁受力最为不利。在设计时应注意加强其构造措施。主楼与裙房之间不设沉降缝时基础沉降量、主楼基础弯矩,倾斜较设缝时要大。常遇地震工况下固结连接与铰接连接的层间位移几乎相同,而设沉降缝的层间位移较它们要大。  相似文献   

8.
软基消能型泥石流排导槽的肋槛基础埋深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软基消能泥石流排导槽是泥石流工程治理的主要措施之一,其肋槛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是排导槽安全运行的关键问题.目前,肋槛基础埋深主要依据设计者的经验来确定.文章利用高含沙两相流理论,基于冲刷和淤积平衡下假设泥石流在槽中保持恒定运动,通过能量分配分析,推导出软基消能泥石流排导槽的肋槛槛下冲刷深度和基础埋深.为了使用方便,针对不同类型的泥石流、典型设计排导槽纵比降,推导出软基消能型泥石流排导槽的肋槛基础埋深设计值.  相似文献   

9.
一、工程概况和场地条件1、工程概况合肥景湾大厦主楼18层,裙房4层,地下室一层,建筑面积40000m2,框架结构。基础为大直径人工挖孔桩,桩径分别为Ф1000mm、Ф1200mm、Ф1600mm、Ф1800mm、Ф2000mm、Ф2200mm。基坑深度一般为6.7m,最大为7.5m。2、周边环境条件该建筑地处合肥市濉溪路与可苑路交叉口的西南角景湾小区内,北侧紧邻北一环濉溪路,距人行道约1.5m。基坑周边各种地下管线密布:北侧3m为Ф300mm城市供水管、4.5m为Ф400mm低压煤气管;西侧0.5m为Ф400mm小区污水管(埋深3.5m)、1.5m为小区强电缆(埋深1.5m);东侧0.5m为Ф300mm小区供水管(…  相似文献   

10.
针对碎石桩复合地基中桩体性能,通过有限差分数值模拟与模型试验对比分析,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可靠性,进而通过变化饱和黏土中碎石桩复合地基的埋置深度,分析了复合基础下单桩与群桩的承载特性和破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增加复合地基的基础埋深,单桩复合地基的基础外土体围压增强,桩体侧向约束增加,桩体的最大径向位移减小,桩体破坏位置沿桩体向下移动;群桩复合地基桩体的破坏模式主要由桩体所在位置决定,中心桩破坏位置位于桩体较深处,边桩的破坏位置发生在桩顶附近,基础埋深对边桩的侧向约束作用较明显;摩擦型群桩复合地基破坏模式随埋置深度发生转变,并导致桩体破坏模式由最初沿水平方向鼓胀(剪切)破坏转变成为向下的刺入破坏。  相似文献   

11.
法向承力锚(VLA)是一种新型深海工程系泊基础,锚板的极限抗拔力是反映其工作性能的主要指标.基于假设海底软黏土为符合Mises屈服准则的理想弹塑性材料以及锚板为一刚性体,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二维有限元模型,利用接触对模拟锚板与周围土体间的相互作用.从锚板粗糙程度、埋置深度、埋置角度、宽厚比以及荷载作用位置等多角度研究影响VLA极限抗拔力的因素及其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锚板埋深较小时,法向承载力系数随着锚板埋深和埋置角度增加而逐渐增大;当法向荷载作用在锚板形心处时其法向承载力系数大于法向荷载作用在非形心处时的法向承载力系数.  相似文献   

12.
运用改装的试验装置和数据采集系统,对锚板在砂土中的抗拔特性进行系统的试验研究。分析不同砂土密实度条件下锚板抗拔力和位移的关系曲线特征,研究不同埋深比下抗拔力、破坏系数和破坏位移的变化规律,并根据破坏力与破坏位移随埋深比的变化趋势得到不同密实状态下的临界埋深比。研究结果表明:砂土密实度对锚板的抗拔性能有非常大的影响,增加砂土的密实度可以大幅度提高锚板的抗拔承载力,并显著减小锚板的位移变形;增加锚板的埋置深度同样可以大幅度提高锚板的抗拔承载力,但抗拔承载力的增加幅度受临界埋深比的限制,临界埋深比随密度增加有增大的趋势。以上试验结果可为建立锚板上拔预测模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影响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SSDI)体系抗震性能和动力特性的因素除地基土特性与上部结构特性外,基础作为联系上部结构和土体的桥梁,其构造形式以及埋置深度对SSDI体系动力性能的影响不可忽视。通过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某工程高层建筑算例进行计算分析;利用ANSYS程序中重新启动法、APDL参数设计语言编制程序实现对地基土的非线性模拟,并通过土体边界、土体与结构间非线性接触的研究,对整个SSDI体系在实测地震波作用下的动力反应进行计算分析,研究桩筏基础、桩箱基础2种不同基础形式以及不同基础埋深条件对上部结构动力反应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桩箱基础条件时上部结构动力反应较小,基础埋深越大,上部结构动力反应越小。研究成果为工程抗震设计考虑基础条件对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效应的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完善抗震设计规范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管线在穿越道路时,通常采用加设套管对穿路管线进行保护,这类穿路的埋地构筑物在地下会受到恒载(覆土荷载)和活载(车辆荷载)的共同作用.该文按埋地构筑物不同的埋设深度,对所受覆土荷载和车辆荷载的应力进行分析和计算,得到埋地构筑物所受的应力合力,绘制出应力随埋设深度变化的曲线图.穿路建构筑物的埋置深度在1~2 m之间受力最小;埋深在0~1 m间,构筑物所受的荷载以车辆荷载为主;埋深大于2 m时,所受荷载以土压力为主;应力曲线图为合理选择套管形式和确定管线埋设深度提供了依据,为相关的设计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现有临坡地基承载力研究方法中采用竖向均布作用力代替基础埋深影响而不能充分考虑埋深内土体抗剪强度贡献的问题,引入Meyerhof理论.首先,基于临坡条形基础地基的工程特点,通过研究其破坏机理,构建出考虑临坡条形基础埋深内土体抗剪强度作用的单侧滑移破坏模式.然后,在此破坏模式研究基础上,基于Meyerhof理论求解基础埋深内土体抗剪强度影响作用的思路,通过引入刚体极限平衡分析方法,导出了能够反映临坡条形基础埋深内土体抗剪强度作用、基础距坡顶距离、基础两侧埋置深度不同以及基础两侧侧壁与土体摩擦作用影响的临坡条形基础地基极限承载力简化计算公式,较已有研究成果计算方法更简便,更具工程适用性.最后,通过工程实例计算分析并与现有研究分析方法对比分析,表明了本研究方法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吴进  吴春萍  赵跃平 《工程与建设》2007,21(1):81-82,99
对于有裙房的高层建筑,考虑到裙房和主楼之间楼层及荷载差异比较大的问题,采用不同的基础型式,为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主楼和裙房连为一个整体.文章在介绍筏板基础和独立柱基设计的同时主要讨论其引起的沉降变形协调问题的解决方法,为同类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裙房—主楼结构进行EI Centro地震波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分析,采用子空间迭代法提取18阶模态,并分析了楼板厚度和剪力墙厚度变化对裙房—主楼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模态分析,裙房—主楼结构的振型主要是以水平振动和扭转变形为主;但随着楼板厚度的增加,结构自振频率减小;随着剪力墙厚度的增加,结构自振频率增加;通过瞬时分析,整个裙房—主楼框剪结构的顶部位移均随着地震激励的增大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介绍了“希望大厦”主楼上部结构体系的选择、布置、设计及计算;主楼抵抗8°地震的构造措施;主楼建筑在软土地基时基础的处理及桩基础的设计。 裙房的结构体系及基础也作了扼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9.
黑河市地处我国北部边陲,气候寒冷,年最低气温达到-37℃,季冻土最大冻结深度2.5m,最小冻结深度在2.0m左右。黑河市公路处自1985年以来,对近百座盖板涵基础采取了浅埋的方法,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基础浅埋的措施是应用了0.5m厚的砂砾垫层,及0.6m厚浆砌块石,使涵洞形成整体式结构,这样既满足了地基承载力的要求,又防止了冻胀破坏。对基础最小埋深应用脸算结果是:弱冻胀上为1.09m,冻胀上为1.195m。一、基础埋置深度以往的小桥涵设计与施工时,为保证结构物不受地基土冻胀的影响,除地基为非冻胀性地外,基础底面均埋在最…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某实际工程L形带裙房高层建筑三维分析模型,采用分层地基模型模拟地基土,引入缝连接单元,对不设缝带裙房高层建筑进行了上部结构-桩筏基础-地基共同作用分析,主要讨论地基刚度的变化对上部结构和桩筏基础的影响,研究表明:竖向荷载作用下,当地基刚度增大时,上部结构中心区和翼缘区的边柱和角柱轴力减小,而中柱的轴力增大,趋向于非共同作用;主楼与裙房基础的平均沉降随着地基刚度的增加而减小,但当地基刚度增大到一定情况时影响减弱;主楼与裙房各自的沉降差也随地基刚度的增加而减小,减小幅度趋于平缓;随着地基刚度的增加,其桩顶反力曲线趋缓,也即桩顶反力逐渐变得均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