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潍坊学院学报》2015,(5):30-33
轻动词句法是生成语法最简方案下的一个句法理论假设,成为近年来人们研究的热点。基于黄正德和冯胜利的轻动词句法理论,本文对汉语空宾语动补结构进行了重新审视,认为它的生成是多重轻动词触发的中心语连续移位并与之合并的结果,提出了"多重VP嵌套中心语连续移位假设"。  相似文献   

2.
文章主要描写了宾阳话的述补结构和体标记的分布特点和语序特征,并通过与近代汉语历史语法研究的成果相比较,指出宾阳话的述补结构仍使用"动词+宾语+补语"的"VOC"为基本语序是近代汉语语法特征在宾阳话中存留的结果。同时,进一步指出宾阳话体标记使用"动词+宾语+体标记"的"VOA"语序是宾阳话述补结构仍以"动词+宾语+补语"的"VOC"结构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尤梦娜 《科技信息》2008,(2):157-158
"领主属宾句"是汉语中争议较多的一种句法结构,其非宾格动词同时带有"主语"和"宾语"的现象一直无法得到完美解释。本文旨在探讨"领主属宾句"中领有名词的句法地位,基于Luigi Rizzi的"分裂CP假设"(split CP hypothesis)和Chomsky最简方案(MinimalistProgram)的理论框架,对该种句式从新的角度进行了句法分析。本文认为,"领主属宾句"中的领有名词并非句子的主语,而是从非宾格动词内论元的定语位置移到了句首的Spec-Top话题位置。移位后的话题与其语迹享有相同的格与题元角色,其格为属格(Genitive Case),其题元角色为POSSESSOR。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乔姆斯基提出了语言学理论的最简方案(MP,m in im alist princ ip le)。本文从最简方案视角对汉语中习语的翻译问题作了简单的探讨,并以《红楼梦》的杨宪益夫妇的一本中的习语翻译为例,试图从最简方案背景下解释习语的翻译。  相似文献   

5.
中动句一直是语言学界研究的热点。对这种句式的生成方式,很多学者从多种角度进行过不同的研究,但以往语言学界对中动句的研究主要是针对以英语为代表的印欧语系语言。在最简方案的框架下,运用VP壳理论和特征核查理论试图分析汉语中动句生成,以期对汉语中动句有更好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丁永平 《科技信息》2009,(31):J0162-J0162,J0161
作为乔姆斯基的原则与参数理论的主要成果之一,约束理论及其三原则是对同一语句中名词词组之间的所指异同关系及相关条件限制的理论概括。这一理论常被语言学家们用来解释英语及其它语言的句法现象,因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该理论,尤其是其中的A原则在解释汉语中的反身代词"自己"的时候却显示出了一定的局限性。本文从前人的相关研究出发,提出了应该从句法、语义、语用等方面来解释汉语中的反身代词"自己"。  相似文献   

7.
句法标注多选现象的持续性是否意味着中介语语法系统的损伤是近年来二语习得研究的热点之一.该文针对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对英语题元动词的过去时态标注情况展开研究,文中语料取自《中国学生英语口笔语语料库》,在最简方案的理论框架下,研究中国学生在口笔语中对英语题元动词一般过去时态的标注情况,验证中国学生英语中介语语法系统是否损伤.结果表明:中国学生的中介语语法系统没有受损,能够习得英语中的时态特征.  相似文献   

8.
英语存现结构因其特殊属性在参与语法理论构建和验证理论的解释性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分析格理论中名词词组的赋格,特征核查理论,合并与移动的优先问题及局部经济性原则,多重主语结构,句法推导等方面存现结构的特殊地位,论证了存现结构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生成语法理论为框架,借鉴传统语法理论探讨否定词“不”在句法否定中的位置。“不”可以作为否定短语NegP的中心语,而其可能带有的情态意义使其更可能处于C中。对“不”的句法地位描写的过程体现了语法研究中语法与语义相结合的必要性以及生成语法与传统语法理论互为补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双宾语结构和与格结构之间的关系问题是生成语法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一些研究者认为双宾语结构和与格结构存在转换关系。本文根据Chomsky的最简方案理论,并对双宾语结构和与格结构在语义、句法上的差别进行研究,认为这两个结构不存在转换关系。  相似文献   

11.
马建忠的《马氏文通》(下称《文通》)系统划分了汉语词类,研究了汉语句法规律,在我国传统语言学(小学)的基础上开创了语法研究的新天地,使汉语语法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许多分析和结论至今仍为我们所继承。《文通》仍然是一部汉语语法研究的重要典籍。本文想就《文通》在句法研究上取得的成就和问题进行一些讨论,以便向方家请教。  相似文献   

12.
英语空语类在汉语中的体现及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语类PRO在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理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在管辖与约束理论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空语类处在一定的句法关系中时,具有语义内容,但没有语音实体,它的存在必须建立在句法和语义的基础之上。运用空语类理论来研究汉语句子,能够揭示出汉语中许多动词表现出来的不同的语法性质和语用特征,对汉语动词的认识,及汉语动词的研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古代汉语语法研究更加重视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专家学者们运用“三个平面”理论,结合古汉语的语法特征,从语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来分析研究古汉语的词法、句法,这标志着在描写的基础上追求解释已经成为当前古代汉语语法研究的目标。我们在辨析易混语言现象时,不能孤立地从哪一方面进行,而应根据不同的句子,灵活使用最适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语类"老"为基本单位,以"熟语"为认知理据,在"老"基本义——"年纪大"基础上,通过对汉语词、短语、句法平面的考察,挖掘出汉语"老"的附加义、情态义、文化义,从而弥补了汉语语法研究解释上的缺欠。  相似文献   

15.
汉语有没有语法范畴?汉语语法研究和语法教学要不要讲范畴?什么是词法范畴,什么是句法范畴?句法范畴和句法结构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这些问题一直未能引汉语语法学界的重视和讨论,它们几乎成了汉语语言学中被人遗忘的角落。这里面固然有着某种历史上的客观原因,但不少语言学圈子里的人们囿于现成的语言理论,不敢越传统  相似文献   

16.
在词类划分标准上,张斌的语法功能是唯一的标准的观点不曾改变,但对"功能"的理解不断加深:从"词与词的结合能力就是功能",词在句中的职位只起辅助作用,到"词的语法功能首先表现在能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上边";从质疑"词的语法功能首先表现在能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上边"到"功能包括基本功能和连属功能",把功能的解释从句法层面拓展到语用层面;从反思"词汇语法范畴",到提出"意义是基础、功能是标准"。张斌先生的研究在经历了继承、吸收的过程后,最终在理论上、方法上和实际运用方面取得突破,推进了汉语词类划分标准理论的研究进程。  相似文献   

17.
汉语句型的功能分析是汉语语法研究的一个新课题。这种分析不是在西方句法“主动宾”框架之上的“语用”分析,更不是以往所谓的“句类”分析,而是汉语句子结构类型的本体研究,是在深刻认识了汉语文化特征后,汉语语法学理论和方法的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句法语义结构优先序列研究丛书》以因果复句、形谓句和现代汉语多项式定中短语为研究对象,提出了“语法优选论”这一术语,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多样性研究与倾向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排出了因果复句、形谓句和现代汉语多项式定中短语的优先序列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和解释,开拓了汉语语法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9.
藏语的古今演变十分复杂,其中包括动词语法化。语法化只有具备语义相宜性和合适的句法环境才能发生。敦煌藏文里的语法化包括三个静态动词和一个动作动词的语法化。三个静态动词语法化为施动持续体标记和状态持续体标记,一个动作动词语法化为受动持续体标记和结果体标记。  相似文献   

20.
在《句法理论的若干问题》出版50周年和《最简方案》出版20周年之际,文章重温这两部经典著作的经典意义,兼评Noam Chomsky教授为新版作的两个序言。文章着重认为,语言学理论要有宏大的语言和心智研究视野,采用理想化的科学方法,目标是要超越解释充分性,追求理论内在的简洁性,回答强式最简命题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解释语言的相关现象,为语言起源和语言官能的演化提供更可行的思路,直面各种批评,增强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