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延寿县是全国生态修复试点工程县份之一,经过三年建设,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土壤侵蚀量减少,林草覆盖率、乔木郁闭度、林草蓄水能力显著增加,进行生态修复建设总结浅析,以促进生态修复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鹦鹉洲湿地作为上海首个国家级人工海岸线修复试点项目已运行接近3年,现阶段了解工程修复成效对决策者、建设者和管理者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生态系统服务,选取植物供给、水质净化、固碳、气候调节、抗风消浪、生物多样性维持、休闲娱乐和科研教育8项关键性评价指标,开展工程成效评估.评估结果显示,鹦鹉洲2018年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437.6万元·a–1,单位面积价值为18.9万元·hm–2·a–1,其中文化服务(45.6%)调节服务(41.9%)支持服务(12.4%)供给服务(0.1%);实施生态修复后鹦鹉洲岸段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显著提高,其服务类型以文化、生态为核心,服务区域具有本地化特点,对金山岸线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作用明显.本次研究成果直观显示了鹦鹉洲的修复成效,研究方法可为类似海岸带生态修复工程的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杨青  何修仁 《甘肃科技纵横》2004,33(4):78-78,62
要分析了大黄山林区自然条件,主要植被和土地利用概况的基础上,从政策环境、生态地位、生态效益、改善生态环境四方面探讨了大黄山林区植被建设的可行性,提出了无林地、盖度低于30%的灌木林,盖度大于30%的灌木林,郁闭度低于0.2的乔木林,郁闭度大于0.2的乔木林,高山裸岩带植被建设与经营管理的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东莞风水林群落结构因子研究结果表明,东莞风水林各径级分层明显,幼树和小树为林下层、中树为中间层、大树和老树为林冠层,合理的林分分层有效的吸收光照和雨水;冠幅在幼树和小树阶段增长较慢,树高在大树和老树阶段慢慢停止增长,树木生长初期倾向于树干的纵向生长,后期阶段倾向于枝条的横向生长。大树、老树的横向生长,说明其仍然有效地发挥着碳汇吸收、水土保持、保持林下郁闭度等生态效能。  相似文献   

5.
研究基于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理论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以宜城市为研究区,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构建规划基期年(2009年)和规划目标年(2020年)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对比研究区生态安全状况,划分得到高、中、低3个安全等级并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2009年和2020年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整体处于分布不均衡的状态,生态安全总体处于中安全水平和低安全水平;高安全区多集中于东部和西南部的低山丘陵地区,而中部和西北部的岗地多处在中、低安全区;2009—2020年宜城市总体生态安全状况变化不太明显,但略有提高,高安全面积所占比例最大,较2009年增加14.12 km2,中安全面积略有减少,低安全面积在研究时段内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研究基于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理论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以宜城市为研究区,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构建规划基期年(2009年)和规划目标年(2020年)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对比研究区生态安全状况,划分得到高、中、低3个安全等级并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2009年和2020年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整体处于分布不均衡的状态,生态安全总体处于中安全水平和低安全水平;高安全区多集中于东部和西南部的低山丘陵地区,而中部和西北部的岗地多处在中、低安全区;2009—2020年宜城市总体生态安全状况变化不太明显,但略有提高,高安全面积所占比例最大,较2009年增加14.12km2,中安全面积略有减少,低安全面积在研究时段内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回顾近20年来中国对红树林的保护以及通过人工造林进行恢复的情况, 梳理我国红树林保护与修复的相关标准, 厘清现行标准存在的问题, 提出如下相应的建议与对策。1) 应结合国家碳中和战略及红树林保护与恢复规划目标, 制定完善的红树林保护与生态修复技术标准体系规划, 加快相关国家标准的出台; 2) 在编制红树林保护与修复相关标准的同时, 应注重红树林固碳能力和增汇效应的提高; 3) 建议制定退塘还林相关标准, 填补国内空白; 4) 应充分落实“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生态修复原则, 重视并加强红树林保护与修复标准的技术细节制定; 5) 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应由红树林研究专业机构及专家深度参与, 提高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8.
基于IKONOS的人工林地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五分地沟试验区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IKONOS卫星遥感图像提取不同郁闭度人工林地的方法。利用Matlab软件图像处理工具箱,进行树木信息的提取,精度达90.7%,KHAT统计量为0.86。以树木分类结果为基础,依据郁闭度定义,通过滤波方法识别不同的林地类型。结果表明,综合运用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软件、GIS软件和Matlab,能够从高分辨率的遥感数据中自动且有效地识别人工杨树林、人工杨树疏林和散生树等植被类型,可靠性较高,且可以重复验证。  相似文献   

9.
在树种组成、郁闭度、林龄等林分条件相似的情况下,对天然次生针阔混交林进行定株抚育,设置5%、10%、15%、20%、25%等5种不同的定株抚育强度.结果表明:样地间林木胸径生长量之间显著性差异主要来源于抚育强度5%、10%及15%,当抚育强度大于15%时,进一步提高抚育强度并不能使林木胸径有显著性增长;提高抚育强度对于树高增长没有显著性促进作用;提高抚育强度能够提高林地林木增长量,但当抚育强度达到一定程度(15%)时候,继续提高抚育强度并不能使林木蓄积有显著性增长.  相似文献   

10.
张春梅 《甘肃科技》2022,(14):144-146
保护区内的残败梭梭林主要是20世纪80年代人工栽植的防护林,对保卫保护区生态起到了主要作用。因受立地条件、自然灾害、人为因素和病虫害的影响造成林木生长不良,加速了林分退化,对维护保护区生态屏障作用减弱。通过调查研究,从自然保护区实际出发,遵循自然规律,严格按照有关规程要求、先进实用技术和科学造林模式,以促进、恢复人工梭梭林的正常生长为目标,科学规划,精准实施,提高造林科技含量,确保残败林修复质量。在短期内促进人工梭梭林的生长恢复,确保生态效益的正常发挥,增强区域人工生态系统的综合防护能力和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转化和防护效益的有效发挥。文章对梭梭残败林的修复方法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以粤东莲花山矿区生态修复一期工程为研究案例,选取As、Cd、Pb、Cu、Ni等5种重金属指标,通过样品采集,对比分析标准值、背景值在修复前后的变化,评价环境质量的修复改善效果以及生态复绿效果。结果表明:一期工程有效遏制了矿区酸性含重金属废水对下游水环境质量造成的影响;山前地表水监测点的Cu、Cd、Pb、Ni、As质量分数分别比修复前削减了84.1%、86.4%、89.4%、90.0%、47.7%,山后监测点的As质量分数削减率大于98.8%;一期工程有效改善了矿区的景观,4个生态复绿工程区域5个样方修复后全部存活每千平方米拥有3~5种植物形成的植被群落,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均为Vb级,5号库的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最高,达到参照样方的78.8%。可见莲花山矿区一期工程采用“工程措施+生态复绿”的生态修复模式,修复效果明显,可为其他钨矿山生态修复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2.
模拟自然条件下表面流人工湿地的启动和运行,利用湿地中微生物,对同时存在Cr6+和有机物污染的水体进行生态修复.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在运行稳定的条件下,对Cr6+和有机物有较好的去除效果,Cr6+平均去除率可达90%以上,COD去除率可达48%;表面流人工湿地内生物多样性丰富.  相似文献   

13.
木栅栏砾石笼生态护岸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结合林庄港的生态修复工程建设,系统地研究了木栅栏砾石笼生态护岸的技术要求和生态效果.现场监测结果表明:试验河段内河道水体中CODMn,TN,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20.7%,13.9%,21.1%,同时生态护岸建设前后河段内底栖动物结构、种类和优势物种均出现明显变化,底栖动物的类群发生了由耐污类群为主向中间类群为主的转化,说明木栅栏砾石笼护岸对林庄港河流生态系统的改善和修复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系统综述了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退化现状及退化原因,并对其生态修复技术进行概括归纳。发现黄河三角洲湿地退化严重,总体面积逐年缩减,同时组成结构发生改变,自然湿地不断减少而人工湿地逐渐增加,景观格局呈现破碎化趋势,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严重退化。造成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退化的原因主要包括黄河水沙通量减少、海-陆交互作用增强、土壤盐渍化加剧、气候暖干化、外来物种入侵和人类活动。目前采用的生态修复技术包括生物组分修复、水体修复、土壤改良和综合生境修复。最后针对性地提出黄河三角洲湿地修复建议,对实践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重大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贵阳市道路岩质边坡植被修复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贵阳市附近数段道路岩质边坡植被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现状调查,路堑岩质边坡坡面植被可自然恢复,因影响因素复杂,其恢复速率差别较大;岩质边坡坡面人工生态保护措施短期内生态景观良好,但不能抵御自然灾害。通过分析植被可自然恢复的原因,对道路岩质边坡坡面生态修复得出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人工刺槐林群落与灌草丛群落的种类组成、生活型谱、垂直结构、生态优势度和均匀度指数.人工刺槐林群落垂直结构复杂 ,物种数目增加 ,生活型谱更接近典型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群落类型 ,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较灌草丛群落的灌木层低 ,生态优势度较高 ;林下草本层与灌木层相比其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生态优势度指数均较高.这表明人工刺槐林群落对灌草丛群落有明显的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17.
广西是我国速生桉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之一,在大面积种植速生桉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速生桉种植现状、 生态特征及其环境影响也日益受到关注.基于第一次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情况普查数据,以广西为例,综合分析了速生桉 种植面积、空间分布及生态特征:1)广西速生桉种植面积已占到区国土面积的9.7%,并呈现“东南多西北少”的空间分 布特点;2)广西速生桉林分布的平均坡度为20.4°,集中分布在8°~35°的坡面上,这与有林地坡度分布存在明显差异,有 林地分布的平均坡度为26.9°,主要分布在大于25°的陡坡上;3)速生桉林分布的平均郁闭度为33.2%,有林地平均郁闭 度为53.0%,速生桉的郁闭度相对有林地明显偏小,这与速生桉作为速生树种的特殊形态特征有关;4)速生桉林的平均 盖度为61.9%,有林地平均盖度为81.1%,速生桉的盖度明显偏小.   相似文献   

18.
水力负荷对滤池中蚯蚓生态生理适应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不同的水力负荷胁迫,研究和分析蚯蚓在生物滤池中的生态生理适应性,对比各工况滤池中蚯蚓和受相同自然因素影响的人工养殖蚯蚓的生理指标.结果表明,水力负荷从2.4 m3·m-2·d-1提高到6.0 m3·m-2·d-1时,滤池中蚯蚓密度和单位面积蚯蚓生物量受水力负荷影响较小,虽呈缓慢减小趋势,但基本可分别保持在1.5×104条·m-2和3 kg·m-2,滤池的环境条件较适合蚯蚓的孵化繁殖.和人工养殖蚯蚓相比,该水力负荷范围内,滤池蚯蚓呼吸旺盛,摄食、消化、排泄等生态功效发挥良好,消化率可达35.31%~41.47%,显著高于人工养殖蚯蚓消化率(17.17%~25.95%).但当水力负荷增大到6.7 m3·m-2·d-1时,滤池蚯蚓的数量和生物量减少幅度均达1/3,自身的呼吸系统功能明显减弱,显著低于人工养殖蚯蚓的正常呼吸水平,且对污泥的代谢水平受到影响.为维持蚯蚓较好的生存环境,保证滤池正常的生态功效的发挥,推荐蚯蚓生物滤池运行水力负荷不宜超过6.7 m3·m-2·d-1.  相似文献   

19.
吕海波  陈强 《河南科学》2014,(5):837-840
为评价城市不同绿地类型降温的差异,选择陕西渭南市具有代表性的林草混合、林地、草地及对比裸地进行地温测量,测量深度为5,10,15,20,25 cm,测量时段为14:00—16:00,20:00—22:00.结果表明,不同深度土温随时间变化而变化,两个时段各类型绿地地温都较裸地高,但晚上深层土壤差异较小;各样地相比,平均地温/深度变化斜率为裸地草地林地林草.对于林地而言,郁闭度0.9的林地5 cm深度地温较郁闭度0.65,0.55分别低出2.8℃,3.8℃,林地郁闭度对降温效应影响明显.研究证明,城市绿地的降温效应与绿地类型层次、树木郁闭度有关.  相似文献   

20.
自1989年以来对12例骨肿瘤进行肿瘤骨切除,应用人工假体修复及关节功能重建,获得较满意的肢体保留及功能。免除了传统截肢给病人造成的精神创伤和生活的不便。本方法具有人工假体供应及时、疗程短、修复范围广等优点。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较大时应用人工假体修复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