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每枚淋巴结连续6张切片HE染色和单张切片细胞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CKIHC)检测淋巴结结果,用以确定CKIHC能否代替HE染色。材料和方法:选择保存完整淋巴结资料的胃癌手术标本33例,淋巴结均经10%福尔马林液固定,石蜡包埋切片,每枚淋巴结作连续6张切片HE染色和单张切片CKIHC染色。采用SABC(Streptavidin Biotinperoxidase Complex)法行CKIHC染色,胞浆和胞膜着棕色为阳性,对照色为阴性。结果:本组33例手术标本原发灶CKIHC均呈阳性表达。33例共取得淋巴结2533枚,其中1630枚同时作淋巴结连续6张切片HE染色和单张切片CKIHC染色。CKIHC结果:转移度10.80%(176/1630),转移率72.73%(2433)。转移度相比(P<0.01),差异有显著性,但转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HE染色有淋巴结转移(LNM)104枚中CKIHC染色为LNM,癌细胞成片于淋巴结内,呈明显阳性表达。HE染色无LNM526枚,其中72枚CKIHC有LNM。其组织学特征:窦转移或散在分布,以单个或小团状癌细胞出现。结论:用CKIHC后能发现更多数目LNM,外科医师皆可在低倍镜下发现LNM,故CKIHC染色能替代HE染色,可以大大减轻病理学检查的工作量而又保证淋巴结检查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13例乳癌共取腋淋巴蛄189枚,每例平均14.69±4.42枚。每枚淋巴结分别作连续6张切片H、E染色和1张切片细胞角蛋白免疫组化(CKIHC)染色,光镜下现察。结果H、E染色检查13例中7例淋巴姑转移,转移率53.85%,淋巴结转移数目19枚,转移度10.05%;CKIHC染色检查淋巴结转移8例,转移率61.54%,淋巴结转移数目21枚,转移度11.11%。虽然二种方法检查腋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不仅HE染色发现有转移的淋巴结CKIHC染色皆为阳性,而且HE染色未能发现的微小转移CKIHC染色亦可检出。即CKIHC染色使腋淋巴结癌转移的检出增加。因而可以认为1张切片CKIHC染色可替代连续6张切片HE染色。  相似文献   

3.
背景:淋巴结转移影响胃癌预后,惯常方法是依淋巴结所在部位划分转移级站,而这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实施。有必要寻求切实可行方法确定病期早晚。方法:≥D_2手术64例,相似文献   

4.
目的:腋窝淋巴结(ALN)转移数目是影响浸润性乳腺癌预后最重要的因素,本研究明确淋巴结转移(LNM)数目与无瘤生存期的关系,并将其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标志。方法:180例行全乳+ALN I、II平面解剖术病例,摘取全数LN作连续6张切片,由病理切片报告浸润癌最大径。并根据PN和PT结果,选择化疗和(或)内分泌治疗方案。记录乳腺癌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ALN检查数、转移数。分别用t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按Kaplan-Meier方法计算生存率,并对其进行Log-rank检验。结果:180例中,95例有ALNM,ALNM发生率为53%。其中N085例;N152例;N220例;N323例。ALNM数随肿瘤大小增加而升高。总的5年无瘤生存率88%,无ALNM者,5年无瘤生存率为99%;一旦出现ALNM,5年无瘤生存率则降至79%(P<0.01)。结论:腋窝淋巴结状况是乳腺癌重要的预后因素。淋巴结转移数目、孕激素受体是判断预后的指标。切除淋巴结数应超过10枚,以便准确N分期。  相似文献   

5.
区域淋巴结转移与否和转移度是影响乳癌预后的最重要因素,但腋淋巴结组织学检查阴性时或作腋淋巴结组织学检查之前,尚缺乏有价值的预后指标,国内外尚未见P_(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腋淋巴结转移数和转移度关系的详细资料报道。本文取27例腋淋巴结资料完整乳癌病例的原发灶蜡块标本作石蜡切片,用SABC法作P_(53)蛋白和PCNA的免疫组化染色并评估其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显示P_(53)蛋白表达(阳性或阴性)和PCNA指数均与腋淋巴结转移度和转移数显著相关,P_(53)指数与腋淋巴结转移状况无关。故认为P_(53)蛋白和PCNA表达均为乳癌预后指标,在腋淋巴结情况不明或其他困难情况下,此二指标可辅助对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6.
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于分期重要性早在1932年的Dukes分期中就已明确,有淋巴结转移就列入C期。此后众多修正案均无实质进展。直至1984年胃肠道肿瘤研究协作组(GITSG)第一次引入定量病理学内容,1~4枚淋巴结转移(LNM)为C_1期,≥5枚LNM为C_2期。AJCC1986年、UICC1988年按TNM系统分期,凡淋巴结转移皆为Ⅲ期,并将N项再分,N_1为1~3枚肠壁旁LNM,N_2为≥4枚LNM。究竟N项再分亚期是以3枚LNM为界抑4枚为界,颇有争议,多数学者认为TNM分期优于GITSG分期,我们病例的经验也证实这一点,并且提出淋巴结转移度与分期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7.
<正> 早期胃癌(EGC)定为仅仅侵犯粘膜或粘膜下层的癌肿,不管是否有淋巴结转移(LNM),现在它被认为是一种可医好的恶性肿瘤。EGC的复发率很低,约1.4%~8.3%,其LNM率从7.8%~20.1%。EGC治疗后淋巴结转移对生存的影响仍有争论。很多研究报告有:LNM降低EGC生存,但两篇报告LNM与生存率无显著相关,这些较早的报道是基于少于500例的结果上,而另一些研究是根据综合生存数据,它去除了死于EGC不相关的疾病。 本研究阐明有LNM的EGC特征,检查EGC患者治疗后,LNM对生存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影响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02例胃癌患者根治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的情况,并采用Logistlc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率为45.4%,术后2年内复发转移率73.7%,2-5年复发转移率21.%,5年后复发转移率4.4%;单一复发转移占83.2%,多部位复发转移占16.8%。单因素分析显示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与肿瘤大小、原发灶部位、癌细胞分化程度、大体分型、癌细胞浸润深度、辅助化疗、术后病理、TNM分期有关,经过多因素回归分析后显示肿瘤大小、辅助化疗、TNN分期为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因素。结论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大部分在术后2年内,以单一复发转移为主;肿瘤大小、1NM分期及辅助化疗为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c-met和nm23基因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令亚琴  汪泳  令晓玲  刘昕 《甘肃科技》2005,21(2):165-166
目的探讨c-met和nm23基因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对60例胃癌组织中c-met和nm23基因表达强度及相关性进行检测。结果 60例胃癌中C-met阳性45例(75%),nm23阳性33例(55%);c-met阳性胃癌中nm23阳性表达率(42.2%)明显低于c-met阴性胃癌(93.3%)(P<0.001)。c-met的表达与胃癌的组织类型,浆膜浸润与否,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P<0.001);nm23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胃癌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无关(P>0.05)。c-met和nm23在胃癌大多数的标本中的表达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影响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02例胃癌患者根治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的情况,并采用Logistic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率为45.4%,术后2年内复发转移率73.7%,2~5年复发转移率21.9%,5年后复发转移率4.4%;单一复发转移占83.2%, 多部位复发转移占16.8%.单因素分析显示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与肿瘤大小、原发灶部位、癌细胞分化程度、大体分型、癌细胞授润深度、辅助化疗、术后病理、TNN分期有关,经过多因素回归分析后显示肿瘤大小、辅助化疗、TNM分期为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因素.结论 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大部分在术后2年内,以单一复发转移为主;肿瘤大小、TNM分期及辅助化疗为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癌四个分子亚型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乳腺癌患者264例,根据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将其分为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Triple-negative型四个分子亚型,比较不同分子亚型之间腋窝淋巴结转移率的差异,并对影响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HER-2过表达型腋窝淋巴结转移率最高,其次为Luminal B型,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和月经状态在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性小叶癌和导管癌较其他病理类型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增高;肿瘤直径大于5 cm后,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增加,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是否为Luminal A型、是否为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为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ER-2过表达型和Luminal B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率较高;肿瘤大小、分子分型、病理类型为影响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结直肠癌中肿瘤出芽判断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中肿瘤出芽判断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2004年1月2007年12月有完整淋巴结病理学资料的结直肠癌手术患者92例,全数淋巴结检查,参照Ueno等的研究判断肿瘤出芽.结果:本组92例共切除淋巴结3036枚,平均每例取约33枚,92例结直肠癌中有47例出芽.肿瘤出芽与淋巴结转移的程度(pN分期)、肿瘤浸润深度呈显著性相关.肿瘤出芽对预测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91%和91.11%.结论:通过HE染色,镜下检测结直肠癌中肿瘤有无出芽来判断局部淋巴结转移,有助于快速确定结直肠癌患者局部淋巴结转移的状况,对及时辅助治疗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人胃癌裸小鼠体内原位移植浸润转移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人胃癌原位移植至裸小鼠体内后的浸润转移特征,并探讨其发生机制,BALB/C-nu/nu裸小鼠12只,以SGC-7901人胃癌细胞株裸鼠皮下移植瘤为材料,通过手术将瘤组织块移植到裸小鼠胃壁,待动物濒临死亡时进行系统解剖,观察其浸润转移的部位及特征,原位移植瘤全部成功,且所有动物均出现局部浸润及淋巴结转移,肝脏转移率为66.7%,癌性腹水的发生率为50%,移植肿瘤晚期还可向脾脏,胰腺及肾脏等处浸润  相似文献   

14.
应用cDNA微阵列芯片筛选胃癌转移相关基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cDNA微阵列技术建立胃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基因表达谱,识别和克隆胃癌转移相关基因。用含10000个已知基因和7000个EST的cDNA微阵列分析胃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表达谱的变化,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差异表达基因, RT-PCR和反向Northern点杂交验证cDNA微阵列结果。发现2倍以上的差异表达基因601个,其中淋巴结转移灶中表达上调527个,表达下调74个;2倍以上的差异EST 71个,其中淋巴转移灶中表达上调62个,表达下调9个。在胃癌原发灶中,与细胞免疫、发育、信号转导功能相关基因存在高表达;而在淋巴结转移灶中,与细胞生长、细胞周期、细胞运动和粘附功能相关基因存在高表达。RT-PCR和反向Northern点杂交结果进一步证实carbonic anhydraseⅡ、IGFBP-4基因高表达与胃癌转移相关。通过分析胃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表达谱的变化,发现一些与胃癌转移相关的基因和EST,为进一步寻找和克隆胃癌转移相关基因提供研究线索。  相似文献   

15.
裸鼠自发性淋巴道转移肿瘤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裸鼠发现一例自发性皮下肿瘤,伴广泛淋巴结转移,经10代以上体内传代,在裸鼠体内长瘤及转移的特性稳定,原位长瘤率大于95%,潜伏期5—12天,转移率100%,平均荷瘤生存时间22天。大体解剖见腹股沟、腋下、颌下、腹腔等处有不同程度淋巴结转移。光镜和电镜的形态学检查见肿瘤细胞形态圆、较小、核大胞浆少,染色质呈块状、围裙状,分裂相多见,符合小细胞分化程度较差的恶性肿瘤,转移灶和原位灶形态学上相似。该可稳定传代、广泛淋巴道转移的小鼠肿瘤定名为LMLM瘤系。  相似文献   

16.
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数目是确定分期、判断预后和决定辅助治疗的重要指标.结直肠癌血行转移多见于肝脏,yeatman报告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例的胆囊胆汁CEA值升高.作者14例标本采用淋巴结显示技术检查淋巴结,共得淋巴结579板,平均41.36士17.14枚.6例发生26枚转移淋巴结.同时其中5例术中抽取胆囊胆汁测定CEA值,三例高于血清正常值(15ng/ml),其中一例术后作CT发现肝内可疑转移灶,术后19月作B超发现肝内转移.作者认为采用淋巴结显示技术,全数、逐个、连续切片检查淋巴结可以增加阳性淋巴结的检出率,从而提高分期;测定结直肠癌病例的胆囊胆汁CEA可以早期发现亚临床的肝转移灶;初步观察,有可能淋巴结转移数目与肝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17.
报道将从人类鼻咽癌细胞系(CNE-2Z)分离出的不同克隆株细胞悬液,分别移植于严重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和BALB/c裸鼠的背侧皮下,于56天后处死所有小鼠,进行了大体和组织学检查。结果发现当每只scid小鼠移植2×10~6个瘤细胞时,CNE2-L2克隆株为高转移株,其淋巴转移率为100%,肺转移率为71%;而CNE2-L4克隆株为低转移株,其肺转移为13%,淋巴结未见转移;而当每只小鼠移植2×10~5个瘤细胞时,CNE 2-L2也为高转移克隆株,但比上者为低,其淋巴结转移率为71%。肺转移率为14%;CNE2-M2克隆株为中转移株。其淋巴转移率为43%,肺转移率为14%。与其裸鼠相比,当给每只BALB/c移植2×10~6个瘤细胞后56天时,尚未查见转移。说明两种免疫缺陷动物对恶性瘤细胞表型的表达,scid小鼠比BALB/c裸鼠为敏感。另外,皮下移植瘤细胞的数量也可能与转移出现的时间有密切关系。在相同时间内移植瘤细胞数越多,转移率也相对地增高,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8.
鼻咽癌细胞核DNA倍体和颈淋巴结转移与预后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加深对影响鼻咽癌(NPC)预后因素的认识.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FCM)对44例NPC癌细胞核DNA进行检测,发现二倍体肿瘤(DT)10例,近二倍体肿瘤(nDT)17例,非整倍体肿瘤(AT)17例;44例中,颈淋巴结转移35例,经放疗后3年追综观察,鼻咽局部复发和(或)远处转移24例.将不同DNA倍体的NPC、颈淋巴结转移和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NPC DNA倍体与转移之颈淋巴结及其大小无关;nDT和AT NPC放疗后3年局部复发比率高于DT NPC;无颈淋巴结转移NPC,放疗后3年局部复发率与有颈淋巴结转移者无差别(P>0.05);与无颈淋巴结转移NPC相比,有颈淋巴结转移者放疗后3年更易发生远处转移(P<0.05).结论:NPC DNA 倍体与鼻咽局部预后关系较为密切,而颈部淋巴结情况则与远处转移与否有关.  相似文献   

19.
人类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定位于17号染色体,有H_1和H_2两个亚型,编码17KD蛋白质,氨基酸排列顺序与二磷酸核苷激酶(NDPK)高度同源。已发现nm23基因的等位基因缺失,突变和低表达与多种人类肿瘤转移相关。nm23基因产物的表达与结直肠癌转移的关系及意义尚无一致意见。本文以结直肠癌根治性手术后全数淋巴结检查为基础(平均每例46.25个),应用S—P技术检测20例结直肠癌nm23基因产物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nm23基因产物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个数之间呈明显负相关(r=-16.58,P<0.01);而在有无淋巴结转移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我们认为:结直肠癌有淋巴结转移时,nm23基因产物的表达情况有助于判断转移的程度,而对估计有否淋巴结转移多方面的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20.
利用有限稀释法,进行人低分化鼻咽癌上皮细胞系(CNE-2Z)的单克隆化培养,成功地建立了25个单克隆细胞株,并根据细胞电泳率、细胞体外培养的倍增时间、分裂指数及低血清培养等筛选指标,从中筛选出电泳率差异较大及体外生长特性有明显差异的两个克隆化细胞株(F1、H5)。将该两株及母系的癌细胞分别接种于NC系裸鼠背部皮下,动物鼠龄为30~50灭,随机分组,雌雄兼用,每鼠各挡种1×10~6的癌细胞,实验动物饲养于生物层流架中。按种后第30天,每组各处死4~5只动物进行组织学检查,均未见转侈发生。接种后第55天,处死全部实验动物检查,发现自发性转移率分别为;CNE- 2Z母系3/6; CNE-2Z-H5为5/11; CNE-2Z-Fl为5/10。三组间转移率无明显差异。但分析各自发性转移部位发现,CNE-2Z母系均为局部引流淋巴结转移(3/3);CNE-2Z-H5局部淋巴结转移(3/5)及肺转移(2/5);而CNE-2Z-Fl则均为肺转移(5/5)合并有纵隔淋巴结转移(2/5),来见局部引流淋巴结的转移发生。有关CNE-2Z的不同克隆株与母系的癌细胞在体外生长特性及不同电泳率与体内生长及其自发性转移特点的关系正在深入分析研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