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露 《科技信息》2011,(20):68-68
根据其他国家或地区以往的司法实践和我国在这方面的探索。建立未成年人犯罪暂缓起诉制度应该是可行的,并且也是有效的,未成年人犯罪暂缓起诉制度的确立也是符合我国对未成年人保护的一贯司法精神的;从我国的实践探索上分析,未成年人犯罪暂缓起诉制度的确立也是有必要的,而且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暂缓起诉制度具有节约司法资源,有利于实现刑罚目的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了暂缓起诉制度的定义、特征和其所体现的价值,进而论证了在我国建立暂缓起诉制度的必要性。在将来,暂缓起诉制度必将在刑事诉讼法中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3.
付彬 《当代地方科技》2007,(12):24-24,27
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纷纷采用了暂缓起诉制度。在我国,也存在着如何将有限的司法资源高效、合理地在轻罪案件与大要案件之间进行分配这一问题。借鉴暂缓起诉制度,完善我国的相对不起诉制度,旨在提高司法效能,节约诉讼成本排动司法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4.
研究暂缓起诉制度的理论基础,对于正确评价这一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刑罚目的观的变迁是暂缓起诉制度的思想基础;起诉便宜主义的产生为暂缓起诉提供了制度基础;恢复性司法的兴起是暂缓起诉制度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5.
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家庭、学校、社会或其他专门机构对他们的关爱和保护功能不到位,国际法规范的要求及非刑罚化矫正本身所具有的现实功能,共同构成了对犯罪未成年人实施非刑罚化矫正的原因。但是,目前我国关于未成年人犯罪实施非刑罚性矫正的法律规定只有刑法第17条第4款和第37条,该两条规定存在六个方面的缺陷,太过简单,造成实践中形同虚设。因此,全面建立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非刑罚矫正制度实属必要。  相似文献   

6.
高欢 《科技信息》2010,(18):I0048-I0048
随着少年刑事司法制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教育和挽救成为处理该类案件的方针,全面调查成为处理该类案件的原则,而品格证据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成长经历、家庭因素、社会环境等方面内容,在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教育、感化和挽救工作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从品格证据在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暂缓起诉制度中的理论依据、制度基础和司法实践三个方面对其在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暂缓起诉中运用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杨烨 《科技信息》2009,(34):349-350
大学生犯罪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正是基于对此热点问题的关切,本文力图通过对大学生犯罪现状及暂缓起诉制度的理论基础的分析,进而对大学生犯罪适用暂缓起诉的合理性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8.
暂缓起诉自2000年开始在我国适用,近十年司法实务的实践证明,虽未得到我国立法的正式认可,但其利远远大于其弊。将暂缓起诉引入战时军事法领域,无疑是对战时军事司法的一个突破:不仅体现在经济上的成本节约,更重要的是蕴含了巨大的军事价值,从而为赢得战场主动奠定了新的司法基础。战时军事法领域引入暂缓起诉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对其进行规范,并就战时暂缓起诉的定义、战时暂缓起诉的价值及其构建进行了相关论述,以期为战时军事立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暂缓起诉制度曾依托于法理支撑在我国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司法先行了一段时间,司法实践效果良好,但难免有些底气不足。时遇历经16年之后刑事诉讼法的第二次"大修",理念上的支持及明确的法律规定使暂缓起诉制度的底气大增。但徒法不足以自行,构建完善的配套程序保障其具体实施依然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作为检察官自由裁量权行使方式之一的暂缓起诉,不仅可以满足现代司法对诉讼经济理念的追求,也符合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的精神,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文章从适用范围、考量因素、负担设置及其救济机制方面就如何在我国构建该制度做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1.
现阶段,我国处置未成年人犯罪存在矫正措施单一、监禁刑的适用比例过高、非监禁刑基本处于空置状态、缓刑适用率不高、对非本地户籍的未成年犯罪人基本不适用缓刑等缺陷。建立科学的刑罚体系、取消未成年人犯罪无期徒刑的适用、扩大非监禁刑的适用比例、设立未成年人犯罪前科消灭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刑法修正案(八)》第十九条免除了未成年人前科报告义务,是对现行刑法第一百条"前科报告制度"的修正和完善,也是对多年来"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消灭制度改革"的试点经验的规范性确认。"未成年人前科报告义务的免除"严格限制犯罪记录的对外公开,弱化社会公众通过犯罪记录公开而对未成年人进行非规范性消极评价,在消除"犯罪标签"效应的同时,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再社会化,对于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治理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犯罪化与非犯罪化是一个国家为打击犯罪,从而通过刑事立法对犯罪圈进行调整的手段与表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实施,对中国刑事立法及司法提出了更多关于“宽”的要求,同时世界范围内“非犯罪化”浪潮的兴起,是否意味着我国刑事立法也开始了“非犯罪化”趋势呢?通过对八个刑法修正案进行逐一实证分析,从而发现我国刑事立法实际是一种犯罪化与轻刑化相结合的趋势,标志着我国刑法从“厉而不严”到“严而不厉”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根据我国目前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可通过对未成年犯的教育、感化、挽救,制度,真正帮助未成年人重返社会。同时,应吸收世界各国的立法先进模式构建科学合理的未成年人非刑罚处罚体系的设想,并建立一套体现科学的未成年人非刑法处罚的犯罪法律体系,以多种非刑罚处罚方法取代监禁刑,形成而且适用于未成年犯的刑事责任承担方式。  相似文献   

15.
郑艳 《科技信息》2008,(5):166-166
本文以即将展开的刑事诉讼法修改为背景,从职务犯罪的侦查措施、职务犯罪的侦查监督、相对不起诉的适用范围、暂缓起诉制度、刑事和解制度和认罪协商制度几个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检察制度的一些具体措施,以更好的发挥检察制度在我国司法制度中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王琳琳 《科技信息》2012,(33):441-441
自从2008年中央政法委《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和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三五改革纲要》提出要有条件地建立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消灭制度以来.全国多个地区开展了丰富多样实践探索,但在具体称谓、适用范围、程序及法律后果方面不尽相同,亟需从立法上进行规范。2011年5月1日起实施的《刑法修正案(八)》规定免除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未成年犯罪人的前科报告义务,即将于2013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刑事诉讼法》从程序上对如何贯彻前科报告免除制度作了原则性规定。刑事立法确立的总基调是对未成年人的前科予以封存、限制公开。而不是从根本上予以销毁。在我国立法已经对未成年人前科封存提出目标性要求前提下.具体构建该制度。不仅是完善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制度的需要.而且也是落实刑事法律规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鉴于目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发展态势,目前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采取的刑罚手段存在不足, 应当借鉴国外的前科消灭、不定期刑等刑罚种类,重建我国未成年犯罪人刑罚体系,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各项权利,使其受到公正、人道的司法处理。  相似文献   

18.
未成年人司法转处制度是通过非正式程序将未成年人从正式司法程序中"转移",减少或避免问题少年标签化。作为舶来品,未成年人司法转处制度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良好的实践效果。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对构建我国未成年人司法转处制度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并对具体规则的设计和配套制度的衔接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9.
未成年人犯罪是指未满十八周岁触犯刑律的犯罪种类的总称.未成年人犯罪率不断上升,犯罪年龄趋向年轻化,已是近年来我国乃至全世界刑事犯罪的一个特征和趋势.本文基于现有的研究成果结合现行司法实践中的有关内容,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为应对未成年人犯罪数量的迅速增长、恶性的不断提高,我国公安司法机关借鉴西方恢复性司法,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司法处理进行了大量的有益探索,在减少犯罪标签作用、促进违法犯罪未成年人重新融人社会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人们对恢复性司法认识尚不到位,甚至还存在误解,因此,在司法实践中也出现了以赔偿代替处罚等在法律之外自由裁量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